防衛機轉(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所謂補償作用,是指個人因生理上或心理上的缺陷而導致焦慮或不適應感時,使用種種可被接受的方法以彌補缺陷,俾以減輕焦慮或不適應感的歷程。

俗語所說的「失之東隅, ... 「青少年心理學」補充教材 防衛機轉(下) 文\周文欽   補償作用 所謂補償作用,是指個人因生理上或心理上的缺陷而導致焦慮或不適應感時,使用種種可被接受的方法以彌補缺陷,俾以減輕焦慮或不適應感的歷程。

俗語所說的「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就是一種補償作用。

適度使用補償作用,會產生正面、積極的結果;惟過度使用,就可能會造成無可彌補的遺憾。

如,個子矮小、受盡嘲諷的人,運用努力上進、事業成就來補償生理上的缺陷,終能使這個人走出一片天地,任何人都不敢再輕忽他的存在;中央研究院院士、史學大師許倬雲先生的學術成就,或許是補償作用的最佳例證。

再如,童年極端困苦,要什麼沒什麼的暴發戶、商場大亨,為了彌補幼年不堪回首的心理創傷,於是對其不成材的兒子寵溺有加,要五毛給五萬,要裕隆給賓士,要Casio給Rolex,一遇問題老子就立刻出面擺平;最後的結局是,兒子敗光家產,惹禍上身又連累老子。

思及此,使用補償作用時,不得不慎乎!   幻想作用 所謂幻想作用,是指當一個人遇到現實上之挫折或困難時,無法以實際的現實方法來處理這些挫折或困難的問題,就利用想像的方法,將自己與現實世界脫離,存在於幻想之境界中,用想像的情感、希望與策略處理及因應心理上的挫折與困難,以得到內心之滿足與降低焦慮的歷程。

因為是使用想像的方法,所以幻想作用的歷程不必依照現實原則,也不必遵循衍生性思考程序(secondary thinkingprocess)來處理心理上的挫折或困難,而是使用原始性思考程序(primarythinking process)來因應問題(詳附註)。

一個受盡他人百般侮辱、欺凌又怨氣無處發的武俠小說迷,在對社會正義徹底絕望後,他會幻想成自己是「張三丰」、「郭靖」、或「基度山」;一個成天沈迷於「王子公主從此過著幸福、快樂日子」的人,就可能是在現實戀情中的失意人。

  轉移作用 所謂轉移作用,是指當人的需求或慾念無法經由直接的方式去獲得滿足時,就轉移對象以間接的方式去獲取滿足的歷程。

如對某一對象之情感或慾念,不為自己或社會所接受,所以就將之轉移到另一個比較可以被自己或社會所接納之對象身上,以減輕自己精神上之負擔、壓力或焦慮,就稱為是轉移作用。

被轉移的對象,可以是人、動物,也可以是無生命的物體。

例如,王小弟的寵物是一隻北京狗,他與牠日夜相伴、形影不離,有一日北京狗走失了,王小弟就將北京狗的情感轉移到一隻布娃娃狗上。

在辦公室被老板怒斥的先生,會將怒氣帶回家轉移到太太身上;再者,以咬指頭替代吸吮奶嘴等,也都是轉移作用的使用。

  昇華作用 佛洛依德認為,偉大的藝術家之所以會有偉大、傳世的作品,常是因為他們將原始的性需求或攻擊衝動,昇華到創造性的行為上造成的。

所謂昇華作用,是指個人將不為社會所認可、接受的需求、衝動、慾念,改以符合社會價值標準的方式來表現行為的歷程。

昇華作用的行為,不僅可發洩或滿足自己原有的情感,也能將原有的需求、衝動、慾念導致比較崇高的方向去,而且這種行為通常都是較具創造性及建設性。

  合理化作用 人在說明或闡釋某個現象或事件時,如用「真理由」(開會遲到是因忘了時間)來表達時,可能會導致痛苦的結果(被長官責難),這時他就可能會使用「好理由」(女兒發高燒,送她去急診,所以遲到)來表達,以避免不必要的困擾或難堪。

像此種以社會認可的好理由,取代個人心中的真理由,藉以減少現實情境之困擾或不快的歷程,就稱為合理化作用。

像「酸葡萄心理」及「紅顏薄命」等,都是合理化作用下的推詞。

  附 註 本我的精神活動是遵循「原始性思考程序」來運作,其特點有:1.對一切事物之因果演變,均以情感、慾望為原動力,不考慮邏輯;2.沒有時間、空間的觀念,所以也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3.一切事情均以動作來表現;4.對於各種情感均未有仔細的分化,常以單純且極端之情感代表所有類似之一群情感;5.對於事物之劃分不甚明確,很容易產生凝縮(condensation)與轉移(displacement)等現象(徐靜,民64,12~13頁)。

自我的精神活動則是遵循「衍生性思考程序」來運作,其特點有:1.以邏輯為其思考步驟,應用邏輯解釋事情之因果關係;2.以言語代替動作;3.各種情緒、觀念都精細分化,不再含糊不清,混為一體(徐靜,民64,14頁)。

  參考書目 1.徐靜(民64) 精神醫學。

台北:水牛出版社。

2.張春興(民78) 張氏心理學辭典。

台北:東華書局。

3.張春興(民80) 現代心理學。

台北:東華書局。

4.Corey,G.(1991).Theoryandpracticeofcounsellingand psychotherapy(4thed.).PacificGrove,CA:Brooks/ColePublishingCo. 5.Hall,C.S.,&Lindzey,G.(1978).Theoriesofpersonality(3rded.). NewYork:JohnWiley&Sons.Ivey,A.E., 6.Ivey,M.B.,&Simek-Morgan,L.(1993).Counsellingandpsychotherapy:A multiculturalperspective(3rded.).Boston:Allyn&Bacon. 7.Laplanche,J.,&Pontalis,J.(1973).Thelanguageofpsychoanalysis. NewYork:Norton. [第308空大學訊](作者為本科目學科委員)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