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網路世界:兒少使用社群媒體常見風險與因應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依據兒童福利聯盟(2019)發布之「2019兒少使用社群軟體狀況調查報告」顯示,超過八成(82.7%)之兒少(11至14歲)擁有自己專屬的手機;臺灣孩子擁有 ... 網站簡介 緣起.目標.編輯方針 資訊與媒體素養相關說明 110年行動方案及本部承辦人員資訊 最新訊息 各教育階段活動.競賽訊息 教師研習資訊 人力資料庫 教育部媒體素養教育推動會成員 各教育各階段種子教師名單 教學資源 教案.教材 講義 教師研習課程資料 學習資源 專題演講 數位課程 主題文章 出版品 電子報 相關成果 影音成果 活動紀錄 網站導覽 媒體素養教育資源網 跳到主要內容 × 全站搜尋 :::現在的位置:首頁>主題文章>孩子的網路世界:兒少使用社群媒體常見風險與因應 孩子的網路世界:兒少使用社群媒體常見風險與因應 文章主題:孩子的網路世界:兒少使用社群媒體常見風險與因應 作者:蔡政宏/新竹縣關西鎮錦山國民小學校長 上架日期:2021/01/29 一般民眾 學生 教師 國小 國中 高中職 大專校院 社群媒體 網路交友 網路成癮 分享: 面對人手一智慧型手機的數位新時代,藉由行動載具與網際網路的使用,孩子們的網路世界相較現實世界及過往,更顯豐富精彩且絢麗。

依據兒童福利聯盟(2019)發布之「2019兒少使用社群軟體狀況調查報告」顯示,超過八成(82.7%)之兒少(11至14歲)擁有自己專屬的手機;臺灣孩子擁有手機的平均年齡為10.1歲;近九成(87.0%)的孩子擁有社群媒體帳號,平均每個孩子擁有3.8個社群軟體帳號。

透過上述數據可知,社群媒體的使用已然成為現今孩子網路使用行為之習慣。

對現世代的孩子而言,社群媒體的使用,不僅讓其得以跳脫真實生活,尋求認同感;轉移現實情境,建立個人世界;不受限制也不受控制,同時更能受到公平對待,也能自由發揮創意與想法。

然而,如同俗諺所云「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社群媒體的使用雖助益了孩子創意之發想,卻也可能讓孩子們身陷風險而不自知。

如同新聞媒體報導盛行於網路互傳之恐怖自殺遊戲:「MOMO挑戰」與「藍鯨遊戲」,都是藉由社群媒體使用與連結,鎖定孩子社群媒體使用行為,達到逐步灌輸「世界不需要你」之負面想法,導致孩子自我傷害之憾事發生。

於此同時,我們亦應思考當孩子們的電腦網路應用技能越普及或越高之際,是否也代表著其所面對的問題就會越少?實際來看,答案並非如此。

面對孩子的網路世界,社群媒體的使用往往容易潛藏下列風險: 一、不當資訊充斥與網路資訊驗證能力不足: 習慣社群媒體使用的孩子,多將其視為或認定為資訊唯一來源。

因此,在分享轉傳社群媒體揭示資訊之際常不疑有他,也因此導致了不當資訊充斥(如恐怖、血腥、暴力、色情),或漫天網路謠言(或假訊息),進而衍生或面臨資訊紊亂之情事。

缺少網路資訊驗證能力,無形中也讓孩子的網路世界充滿真假難辨之風險。

二、網路法律規範與資訊倫理之認知不足: 誠因現世代孩子多屬數位原民世代(從小伴隨數位產品與網際網路使用長大),多將網路世界視為化外之地。

在社群媒體的應對或文字使用上,易傾向直接反應及較無禮儀節制,進而容易誤觸法律規範(如妨礙名譽等情事)。

有時也易因盲目正義感,採用所謂之爆料或是資訊揭露行為,導致誤觸侵犯隱私情事產生,甚或在社群媒體使用中面臨網友騷擾或惡意批評等。

網路法律規範與資訊倫理之認知不足,讓孩子的社群媒體使用更顯風險。

三、網路成癮與人際疏離之困擾: 如同「2019兒少使用社群軟體狀況調查報告」(兒童福利聯盟,2019)所述,有72%社群媒體使用者自認很依賴網路,61%使用者曾使用3C產品到半夜。

面對自我認同與外在肯定需求之渴望,孩子們在社群媒體的使用上,多將時間花費於社群媒體人際圈經營(只在乎網友而忽略朋友),也因此容易產生網路成癮,進而導致現實生活圈之人際疏離困擾。

四、網路交友互動安全: 「2019兒少使用社群軟體狀況調查報告」(兒童福利聯盟,2019)也顯示,約有47%使用社群媒體者沒做隱私設定,接近17%的使用者認為聊過3次的網友就不算陌生人。

個人社群媒體隱私未能有效防範,加上認定網友較現實朋友來得真誠(不以貌取人或以第一印象評斷彼此),再再都讓孩子們容易身陷網路交友互動安全之風險。

五、體能健康受損: 正因孩子們慣於社群媒體的使用與經營,加上現今社群媒體所提供之服務或功能逐步增多,甚或連線上遊戲易可將之視為社群媒體(能夠同時互動聯繫與交流)。

伴隨長時間的使用習慣,孩子們就不易或不願從事戶外運動,直接衍生的就是本身體能健康受損,不論是視力或是體力。

甚或部分孩子寧可節省早餐費用以累積點數購買之經費,這些種種,也讓孩子體能健康面臨不可忽視之風險。

不可諱言,社群媒體之使用,如Facebook、LINE、Instagram、Twitter、Google+等已然為現今孩子用來創作、分享、經驗交流、學習之平臺。

面對不斷推陳出新之社群媒體服務,身處教育第一線的學校與教師,實當關注讓孩子網路世界更安全之因應策略。

以下,即提供五點建議以為參考: 一、生活教育奠基觀念、態度與行為: 透過晨光時間或可行時間之生活教育,以社群媒體或網路使用等新聞案例,奠基孩子安全、合理、合宜且合法之社群媒體態度與行為,讓孩子透過實際案例之同理與同感,養成其所當採取之正確使用觀念、態度與行為。

二、領域社群教學激盪: 藉由不同領域社群共同討論,進行系統性社群媒體使用行為之課程教學激盪,擺脫過往僅由資訊任課教師或導師負責網路素養教學之迷思,讓全校教師可由不同領域與不同課程,關照孩子們的社群媒體使用狀況。

三、融入課程教學應用: 學校與教師當彙整相關資源平臺(如媒體素養教育資源網、中小學網路素養與認知),以期真正瞭解孩子新的網路生活模式與經驗,並分階段融入課程教學應用,逐步養成合乎時宜的網路使用行為,進而形塑有禮貌的網路小紳士及小淑女。

四、焦點團體發想討論: 學校或教師可針對家長辦理焦點團隊課程,引導家長關照並真實了解孩子的社群媒體使用行為與風險,進而發想討論,並提供可行之親師教養策略。

五、網站刊物親師聯繫: 學校與教師可有效蒐集資源平臺提供之社群媒體教養資訊,藉由學校主題網站或親師聯繫刊物分享,讓教師與家長更懂孩子們的網路世界。

如同「臉書世代的網路管教:數位小孩的分齡教養指南」作者Steyer(2013)所述:「這世代的孩子已經不是待在游泳池的安全區戲水,而是游向一片由資訊與媒體概念所匯聚的無垠大海。

所以最迫切的是,教給他們駕馭海洋的能力,讓他們得以安全的享受並探索,並且牢記,千萬不要溺水。

」真實了解孩子們使用社群媒體常見之風險,進而提供可行之因應策略,無疑就是積累孩子們安全探索網路世界之素養。

而這,亦當是身處教育現場的我們,所當努力之方向。

參考資料 兒童福利聯盟(2019)。

2019兒少使用社群軟體狀況調查報告。

取自: https://www.children.org.tw/research/detail/67/1525 王素蓮(譯)(2013)。

臉書世代的網路管教:數位小孩的分齡教養指南(原作者:J.P.Steyer)。

臺北市:親子天下。

(原著出版年:2013) 返回主題策展:你真的沒有付費?解析社群媒體平臺的賺錢術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