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緒曼和《反動的修辭》 | 吳乃德 - 獨立評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不久之前逝世的赫緒曼教授(Albert O. Hirschman),是當代最傑出的社會科學家和思想家。

他的名著《反動的修辭》(The Rhetoric of Reaction)中文版最近 ... 藝文 赫緒曼和《反動的修辭》 作者 吳乃德 2013-02-26 已成功複製連結 不久之前逝世的赫緒曼教授(AlbertO.Hirschman),是當代最傑出的社會科學家和思想家。

他的名著《反動的修辭》(TheRhetoricofReaction)中文版最近再版,赫緒曼與《反動的修辭》也再度受到矚目。

赫緒曼最重要的著作應該是《叛離、抗議、與忠誠》。

該書早就成為社會科學的現代經典,啟發許多不同的學科;書名也成為社會科學的術語。

和赫緒曼大多數的著作一樣,該書簡明易懂、輕薄短小;可是卻承載極重的想像力和洞察力。

赫緒曼著作一貫的特點,除了簡短、易懂,從不賣弄或使用艱深抽象、同時也空洞的大詞彙之外,更重要的是永遠以令人意想不到的新角度和新視野,來回答重要的老問題。

他的許多著作都展現:一般的常識如果加上足夠的想像力,竟然可以深入社會現象的核心。

從這個角度看,他的論述比較像是藝術;只是其所提供的,是知性的美感和想像力。

這也是為何大多數的社會科學著作,不論曾經多麼風光,都僅能流行於一時;而赫緒曼的幾乎每一本書都在二、三十年後重新再版,歷久彌新。

他的傳記《入世的哲學家》(WorldlyPhilosopher)將於2013年由普林斯頓大學出版;對學者而言,這是非常難得的殊榮和肯定。

  欲瞭解赫緒曼為什麼不會像大多數的政治學者那樣,以技術性的專業來包裝言不及義,我們或許應該先瞭解他的生平和經歷。

其中最感人的應該是他於第二次大戰期間在法國馬賽所參與的一段歷史事件。

這個事件起源於一位叫做弗萊(VarianFry)的美國年輕記者。

弗萊的家世良好,私立中學畢業後進入哈佛大學主修古典文學、哲學和歷史。

這種教育背景的青年當時通常是進入政府部門,成為職業外交官。

可是他卻選擇新聞記者的行業。

1940年6月,希特勒佔領法國不久,弗萊在家裡舉行一個募款餐會,為德國社會民主黨和工會領袖籌募逃難費用。

當時已逃到美國的德國作家托瑪斯曼的女兒也參加了餐會。

她指出:不只是左派人士,當時逃難在法國的猶太作家、知識份子、和藝術家都同樣有遭受迫害的危險。

經過熱烈的討論之後,「緊急救援委員會」在當天成立;任務是幫助滯留法國的德國猶太知識份子逃離歐洲。

委員會成立之後,經費也募到了一些。

可是卻一直無法找到適當的人到法國從事這項工作。

於是弗萊志願承擔。

委員會原先收集、準備救援的名單只有數百人。

可是由於弗萊與同志們的努力,在美國政府和駐外單位故意杯葛和阻擾的情況下,他們最終還是救出了兩千多人免於人類的浩劫。

其中不乏知名人物,如政治哲學家鄂蘭(HannahArendt)夫婦和藝術家夏嘎(MauriceChagall)等。

弗萊有一位年輕的同事,特別令他印象深刻。

他於1945年出版這項救援工作的回憶錄《無條件引渡》(SurrenderonDemand)。

在書中他寫道, 在法國首先為我工作的是綽號「快活」的年輕人─一位來自德國的政治難民。

他非常聰明,天性善良,個性令人愉悅…「快活」為我工作之前早就具有豐富的地下工作經驗。

儘管只有25歲,他已經是反法西斯主義的老兵了。

他在西班牙內戰中參加共和軍,然後又到法國志願參加陸軍…「快活」在很短的時間內成為非法活動的專家。

當捷克護照無法再使用的時候,他立刻開發出另一個假護照的來源。

當我帶來的經費用光的時候,他馬上找到將美金匯入法國的秘密管道。

當逃難者不能再利用火車離開,邊境偷渡所需的沿途接待工作,也是他組織起來的。

後來這位年輕人成為納粹搜捕的對象,被迫離開法國之後,弗萊寫道, 自從他離開之後,我尤其感到寂寞。

我突然發現我多麼依賴他;不只依賴他解決最棘手的問題,而且也依賴他的陪伴。

在法國,只有他一個人真正知道我在做什麼,我為什麼要這樣做。

自從他離開以後,我就完全孤獨了。

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寂寞。

這個有機會先逃難卻留下來幫助別人的年輕人,就是赫緒曼,後來成為當代最有想像力、洞察力、和原創力的社會科學家。

許多傑出的社會科學家在年輕時候,都有政治參與的經驗;他們的研究也多受到這個經驗的啟發和推動。

可是如赫緒曼那樣不惜以生命為代價,參與對抗邪惡的鬥爭,應該是絕無僅有。

閱讀赫緒曼的著作永遠不會讓讀者感到無趣。

閱讀他的著作,讀者也絕不會像閱讀許多大師的著作那樣,因不知所云而感到挫折,甚至因而懷疑自己的智商。

台灣的出版商似乎偏愛此類大師的著作。

事實上,真正對人類文明有貢獻的偉大人文作品,都是為一般人可以理解的。

數千年來的人文傳統是:大師為尋常人寫作;二十世紀後期的一個特殊現象則是:尋常人因寫作而成為大師。

《反動的修辭》和赫緒曼其他所有的著作一樣,帶領讀者進入一個經常令人意外的知識領域。

欲漫遊於這個讓心智豐腴的地域,讀者不需要具備特殊才藝,僅需要常識和關心。

本書的主要關心是:社會發展過程中,人類在知識和理念上所進行的鬥爭。

近代世界的基本面貌(如民主體制和社會福利),形塑於過去兩百年的歷史進展。

這兩百年來,面對進步性的運動(包括法國大革命所揭示的公民理念、普遍公民權的民主化、以及社會福利),保守主義者用什麼樣的理念來為其反動辯護? 在赫緒曼的分析中,歷史上這些反進步思想所攻擊的目標雖然不同,有些針對民主政治、有些則針對社會福利,可是都包含著三種共同的論證結構:「悖謬論」、「無效論」和「有害論」。

「悖謬論」的論點是:由於世界的複雜、或人類知識的限制,改革只會帶來和目標完全相反的惡果。

「無效論」的論點是:社會發展自有其邏輯,人類的改革措施不能帶來任何改變。

「有害論」的論點則是:改革雖然可能是好的,可是卻會摧毀其他更重要的價值。

赫緒曼寫作本書的主要動機是,對抗八0年代美國新右派思潮對社會福利制度的攻擊。

「悖謬論」宣稱:社會福利只會帶來更多的窮人和更大的貧困。

「無效論」則認為:社會福利並不能帶來任何改變;貧困是人類社會必有的現象,人為的努力無法加以消除。

而「有害論」則辯稱:社會福利會摧毀其他更重要的價值,如個人自由。

反動思想對民主政治的攻擊,也包含類似的三種論點。

雖然反動論述都同時包含這些共同主題,可是針對不同的進步運動,某些主題受到特別的偏愛。

例如針對法國大革命,反動論述的主軸是「悖謬論」:推翻帝制的大革命所帶來的不是平等和自由,而是更殘酷的政治壓迫。

針對普及公民權的運動,反動論述最常使用的論點是「有害論」和「無效論」:群眾民主和自由不相容;人類政治生活的本質是少數菁英統治,民主化並不能改變這個現象。

為了攻擊社會福利制度,「悖謬論」重新獲得重視:消除貧窮的努力只會創造更多的貧窮;政府的救濟措施取代傳統的家庭制度,導致對政府的更大依賴。

「悖謬論」似乎是反動論述最常被使用的主題。

赫緒曼在這本書中並非只討論反動論述的基本結構,他同時也討論了進步思潮的類似錯誤。

當反動派的「有害論」認為人類的某些價值是不相容的,進步派則傾向於認為:所有好的價值都能相輔相成,所有的理念都可以成功地同時具現。

當反動派的「無效論」認為人不能改變社會運作和歷史進程,進步派傾向於認為:歷史毫無疑問的是站在他們那一邊;他們掌握了歷史的潮流和社會進步的方向。

赫緒曼認為他寫作本書的目的,並不全在批判反動思想,而是在指出兩個立場的人都犯了此種思想的惰性和硬性。

此種知識思想上的不妥協性,顯然不利於民主的政治生活。

赫緒曼對反動論述的論證結構之分析確實精彩。

民主的政治過程雖然免不了受到一些非理性因素的影響,可是不論是在政治菁英的言行中,或一般公民的接收、認知、和判斷中,公共論述仍然扮演一定的重要角色。

檢查、分析這些論述的基本結構,瞭解它們的限制和謬誤,並做出我們的評價和選擇,正是公民最重要的知識訓練和政治能力。

本書中譯的出版,對台灣的學術界和民主發展,都應有重要的貢獻。

可是在閱讀本書的時候,我們也應提醒自己一個重要的問題:呈現一個論點的基本結構是一回事,證明這個論點的錯誤,則是另一回事。

本書所遭遇的最大批評正是:它只分析了「反動論述」的結構,可是並沒有證明這些論述是錯誤的。

以最常被使用的「悖謬論」為例,改革經常帶來相反的結果,這個論點真的永遠是錯誤的嗎?以我們所熟知的社會主義革命為例,它試圖摧毀經濟上的不平等,卻帶來更不合理的不平等;它的平等理念同時也摧毀了自由、甚至人倫。

崇高的理想卻帶來恐怖的夢魘。

「悖謬論」在思想史上最常被使用、或被「提醒」,也許並非沒有道理。

人類社會的改革確實經常帶來相反的結果。

我們需要的不是抗拒改革,然而也不是完全忽略改革可能帶來的惡果。

留意及分析改革可能的惡果,正是社會科學的重要工作之一。

瀏覽次數:19664 已成功複製連結 訂閱電子報 給您當週最熱議題,飽覽多元觀點! 立即訂閱 延伸閱讀 關鍵字: 赫緒曼 政治難民 美金 西班牙 吳乃德 吳乃德 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碩士、美國芝加哥大學政治學博士。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合聘教授、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合聘教授。

曾擔任台灣政治學刊總編輯(1997-1999)、美國密西根大學社會學系訪問副教授(1996-1997)、台灣政治學會創會會長(1995-1997)。

主要研究領域政治社會學。

「獨立評論@天下」提醒您: 1.本欄位提供網路意見交流平台,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2.發言時彼此尊重,若涉及個人隱私、人身攻擊、族群歧視等狀況,本站將移除留言。

3.轉載文圖請註明出處;一文多貼將隱藏資訊;廣告垃圾留言一律移除。

4.本留言板所有言論不代表天下雜誌立場。

吳乃德 吳乃德 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碩士、美國芝加哥大學政治學博士。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合聘教授、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合聘教授。

曾擔任台灣政治學刊總編輯(1997-1999)、美國密西根大學社會學系訪問副教授(1996-1997)、台灣政治學會創會會長(1995-1997)。

主要研究領域政治社會學。

熱門文章 1 當台灣人在柬埔寨成為人口販運受害者,政府和民間會怎麼做? 2 【投書】撐不起的雙語國家夢:一個現場雙語教師的疑慮 3 確診以後怎麼辦?保險理賠要準備什麼?完整走過10+7的確診心得 4 【投書】陳育萱:無法負責的人生──台灣高中導師角色的過量與模糊 5 中年大叔的奇幻旅程:金控公司前主管,如何翻轉偏鄉小校招生困境? 訂閱電子報 時事、國際、社會、教育、性別⋯⋯現在就訂閱獨立評論電子報,飽覽當週最熱議題與多元觀點! 立即訂閱 支持獨立評論,成為天下雜誌全閱讀訂戶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