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煽動法令-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該法令將具有「煽動性傾向」的言論定為犯罪,包括「煽動仇恨」、蔑視或激起對政府的不滿或引起「不同種族之間的惡意和敵對情緒」的言論等。

「煽動性傾向」一詞的含義在該 ... 1948年煽動法令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1948年煽動法令SeditionAct1948英屬馬來亞聯合邦立法會馬來西亞國會一項對煽動者進行懲處的法令。

(AnActtoprovideforthepunishmentofsedition.)引用Act15地域範圍馬來西亞制定機關英屬馬來亞聯合邦立法會制定日期1948年通過日期1948年簽署日期1948年簽署人亨利·葛尼爵士(英屬馬來亞聯合邦最高專員)生效日期馬來西亞半島:1948年7月19日沙巴:1964年5月28日砂拉越:1969年11月20日關鍵字不敬罪、煽動現狀:已生效 《1948年煽動法令》(英語:SeditionAct1948)是一項對煽動者進行懲處的法令。

該法令最初是由英屬馬來亞聯合邦殖民政府於1948年所制定的。

該法令將具有「煽動性傾向」的言論定為犯罪,包括「煽動仇恨」、蔑視或激起對政府的不滿或引起「不同種族之間的惡意和敵對情緒」的言論等。

「煽動性傾向」一詞的含義在該法令的第3節中定義,其實質類似於英國的普通法對煽動叛亂的定義,並根據當地情況進行了修改。

[1] 該法令於1969年被馬來西亞國會重新修訂。

馬來西亞政府對「煽動性傾向」一詞的定義包括質疑《馬來西亞聯邦憲法》部分與社會契約(英語:Malaysiansocialcontract)有關的條文。

[2] 目次 1立法背景 2內容 3「煽動性傾向」定義 4爭議 5注釋 6參見 7參考資料 立法背景[編輯] 《1948年煽動法令》(SeditionOrdinance1948)是英屬馬來亞聯合邦政府於1948年制定的法律,主要是為了對付馬來亞內的共產黨勢力。

[3]1957年8月31日馬來亞聯合邦獨立和1963年9月16日馬來西亞聯邦成立後,該法令仍然被保留在成文法中。

[4] 《馬來亞聯合邦憲法》及後來的《馬來西亞聯邦憲法》允許國會對憲法賦予的言論自由權利施加限制。

五一三事件[註1]發生後,聯邦政府修改憲法,擴大了言論自由的限制範圍。

1971年馬來西亞聯邦憲法修正案將憲法第三章(公民權)、第152條(國語及其它語言地位)、第153條(土著特別配額)及第181條(統治者主權地位)指定為受特別保護條文(也被稱為「敏感條文」),並允許國會通過立法限制任何與社會契約(英語:Malaysiansocialcontract)有關的議論。

[註2]在修改聯邦憲法後,國會隨後相應地重新修訂《1948年煽動法令》,禁止議員對憲法第三章(公民權)、第152條(國語及其它語言地位)、第153條(土著特別配額)及第181條(統治者主權地位)等條文的有效性作出公開質疑,但可以探討其執行方式[5]。

議員不能揚言推翻最高元首或各州的君主[6],但對元首的議論則是豁免於司法檢控的。

[7] 內容[編輯] 當前版本的《1948年煽動法令》於2015年6月4日被國會修訂,由11個部分組成(包括6個修正案)。

第1節:簡稱 第2節:釋義 第3節:煽動傾向 第4節:犯罪 第5節:法律程序 第5A節:法院禁止他人離開馬來西亞的權力 第6節:證據 第6A節:不適用《刑事訴訟法》第173A,293和294條 第7節:煽動性刊物的無辜接受者 第8節:發出搜查令 第9節:暫停包含煽動性內容的報紙 第10節:法院禁止發行煽動性出版物的權力 第10A節:以電子方式發布有關煽動性出版物的命令的特別權力 第11節:無逮捕令逮捕 「煽動性傾向」定義[編輯] 《1948年煽動法令》第3節有明文規定「煽動性傾向」一詞的定義:[8] 導致憎恨、藐視或對任何統治者或任何政府產生不滿。

唆使公民或居民以不是法律所允許的手段去改變法律已經規定的事物。

導致憎恨、藐視或對馬來西亞或各州司法行政產生不滿。

導致公民之間產生不滿。

促使馬來西亞人口中族群與族群之間或階級與階級之間產生惡意及敵對情緒。

質疑受到《聯邦憲法》第三章或第152、153或181條款保護或規定的任何事項、權利、地位、職務、特權、主權或君權。

爭議[編輯] 2014年9月5日,多達128個非政府組織發表文告成立「廢除煽動法令運動」(GHAH)組織,要求聯邦政府廢除《1948年煽動法令》,並嚴正抗議政府繼續使用具壓迫性、殖民元素和違反民主的《1948年煽動法令》。

此外,他們也認為煽動法令的詮釋太廣,讓政府能輕易濫用,以對付任何對政府、領袖和執政黨作出正當批評、發表民主言論的人士冠上罪名。

[9][10] “ 根據煽動法令,幾乎所有關於類似爭議的話語和出版,都能視之為煽動。

因此,該惡法明顯用於保護當權者利益,鉗制反對者與不滿者,讓特定議題成為禁忌。

以此扼殺公民自由,營造出讓人生畏的氛圍,不禁讓人聯想到在馬哈迪鐵腕政權時代的白色恐怖。

政府濫用煽動法令的趨勢,自2013年6月興權會領袖烏達雅古瑪及2014年2月已故行動黨前主席卡巴星被煽動法令定罪的案件中,可見一斑。

除此,我們也高度關注總檢察署在煽動法令下,明顯地選擇性提控批評政府者的舉動。

過去一個月,只見煽動法令動輒為新一波政治打壓,阻嚇的目標人物包括民選議員和律師,然兩者的天職皆為大眾利益而發聲。

” ——「廢除煽動法令運動」(GHAH)組織[9] 2014年12月,肯雅蘭全民黨呼籲時任首相納吉·阿都拉薩兌現他在2012年7月11日許下的承諾,廢除《1948年煽動法令》。

肯雅蘭全民黨認為《1948年煽動法令》是執政當局用來打擊政治異議,維護其集團利益的政治工具。

煽動法可以有廣泛的詮釋,可以隨執政當局的標準來注釋。

只要有不滿現執政者的行動、言論、演講、出版物的內容、傾向,都可能被定罪,加以逮捕。

[11] 2020年7月23日,時任內政部長韓沙再努丁在國會下議院以書面回答民主行動黨全國署理主席哥賓星提問時表明,政府不會廢除《1948年煽動法令》[12][13]。

注釋[編輯] ^五一三事件是發生在馬來西亞的一場種族衝突事件,爆發於1969年5月13日,並延續數個月。

^社會契約本質上是馬來亞聯合邦從大英帝國獨立時,馬來人公民與非馬來人公民之間的一項交換協議。

作為對獨立後授予非馬來人公民權的回報,馬來統治者等馬來權威的象徵成為了國家象徵,馬來人同時也被授予特殊的特權。

參見[編輯] 馬來西亞主題 馬來西亞聯邦憲法 1960年內部安全法令 五一三事件 新加坡煽動法令 新加坡內部安全法令 參考資料[編輯] ^WhatisSeditionAct1948?.AstroAwani.2014-09-02[2020-05-21].(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15).  ^WhatisMalaysia'sseditionlaw?.BBCNews.2014-11-27[2020-05-21].(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7).  ^Article19GlobalCampaignforFreeExpression(2003)."MemorandumonMalaysianSeditionAct1948"(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trievedNovember25,2006. ^《煽動法令》的前世今生,明察暗訪,2014-05-10  ^Means,GordonP.(1991).MalaysianPolitics:TheSecondGeneration,pp.14,15.OxfordUniversityPress.ISBN0-19-588988-6. ^Myytenaere,Robert(1998)."TheImmunitiesofMembersofParliament"(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trievedFeb.12,2006. ^马来西亚联邦宪法第63条第5款.[2020-05-21].(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24).  ^《1948年煽动法令》,馬來西亞媒體適讀新聞網,2010-05-28[2020-05-2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06)  ^9.09.1废除煽动法令,成立“废除煽动法令运动”,GHAH,2014-09-04[2020-05-2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26)  ^馬國頻引煽動法令多個團體吁廢除.大紀元.2014-09-17.  ^坚决要求废除煽动法令.《當今大馬》.2014-12-30[2020-05-2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06).  ^内长:政府无意废除煽动法国内.東方網馬來西亞東方日報.[2021-02-04].(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08)(中文(簡體)).  ^陳慧璋,文/.马国将不废除煽动法令.早報.2020-07-27[2021-02-04].(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3)(中文(簡體)).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1948年煽动法令&oldid=71408389」 分類:​馬來西亞法律1948年法律內亂罪隱藏分類:​使用ISBN魔術連結的頁面含有英語的條目使用抬升式引用的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語言 EnglishBahasaMelayu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