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右派-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國民黨右派,較貶義的稱呼有國民黨反動派、國民黨頑固派等,較中性的稱呼有國民黨保守派等,指代中國國民黨在中華民國大陸時期內部保守、反共的派系,與親共的國民黨 ... 國民黨右派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此條目可能包含原創研究或未查證內容。

(2015年8月18日)請協助補充參考資料以改善這篇條目。

詳細情況請參見討論頁。

國民黨右派,較貶義的稱呼有國民黨反動派、國民黨頑固派等,較中性的稱呼有國民黨保守派等,指代中國國民黨在中華民國大陸時期內部保守、反共的派系,與親共的國民黨左派相對。

定義[編輯] 「國民黨右派」一詞,與國民黨左派對應。

是1925年國共分裂的產物。

1926年1月,毛澤東在《政治周報》第四期發文。

包括參加過辛亥革命的國民黨黨員在內,他稱為「舊右派新右派」,是分別代表帝國主義「買辦階級」和國內「小地主及與工商資產階級」的國民黨黨內勢力。

他認為,國民黨黨內的中間派只有兩條路走,或且向右加入反革命派,或且向左加入革命派。

「而在現在,他們留在國民黨內,實在是×××先生所說的『假革命派』」[1]。

「國民黨右派」、「國民黨反動派」,與國民黨左派及後來成立的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簡稱「民革」)相對應。

國民黨左派脫離中國國民黨後,和民革留在中國大陸。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中共官方將民革與民盟、九三學社、中國致公黨等8個政黨合稱為「民主黨派」,在名義上認可其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參政黨」,享有參政及議政的權力。

「國民黨反動派」一詞也被台灣黨外運動支持者引用,指在解嚴前後阻攔推動憲法民主改革、要求保留國民大會大陸代表、或主張由國民大會代表進行委任直選等立場保守的國民黨當權派。

參考文獻[編輯] ^毛澤東.国民党右派分离的原因及其对于革命前途的影响.中文馬克思主義文庫,來源:1968年漢版《毛澤東思想萬歲》.[2022-03-26].(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26)(簡體中文).有些人說:國民黨現在又分離出去一個右派,這裏黨里左派分子的操切[……]在辛亥年參加革命的人,現在只剩下了少數革命意志強固的還主張革命,大多數就因為畏懼現在的革命把革命事業放棄了,或者跑向反革命隊伍里同着現在的國民黨作對。

因此老右派新右派以着革命的發展和國民黨的進步,如筍脫殼,粉紛分裂[……]為了保持革命根據地用嚴厲的手段對付反動派,得罪了帝國主義工具買辦地主階級的代表魏邦平陳炯明熊克武一班人,於是又激動了一班新右派,他們已在北京開會,圖謀脫離左派領袖的國民黨另外組織右派的國民黨。

惟聞在北京開會議中,代表小地主及與工商資產階級的一派與代表買辦階級的一派意見不合[……]中國現在已到短兵相接的時候,一面是帝國主義為領袖,統率買辦階級大地主官僚軍閥等大資產階級組織反革命的聯合戰線,站在一邊;一面是革命的國民黨為領袖,統率小資產階級(自耕農、小商、手工業主)半無產階級(半自耕農、佃農、手工業工人、店員小販)無產階級(產業工人`苦力、僱農、遊民無產階級)組織革命聯合戰線,站在一邊。

那些站其中間的中產階級(小地主、小銀行家、錢莊主、國貸商、華資工廠主)其欲望本系欲達到大資產階級的地位,為了帝國主義買辦階級大地主官僚軍閥的壓迫使他們不能發展,故需要革命。

[……]並不是為了什麼左派的操切,所謂左派(所謂左派,是國民黨的右派,並非擁護共產黨,共產黨員在國民黨內乃共產派,不是國民黨的左派)的操切[……]我們料到在不遠的將來情況之下,中間派只有兩條路走,或且向右加入反革命派,或且向左加入革命派(此乃沒有此可能),乃沒有第二條路,而在現在,他們留在國民黨內,實在是×××先生所說的「假革命派」  參見[編輯] 中華民國主題 中國共產黨主題 政黨主題 歷史主題 中國國民黨 國民黨左派 西山會議派 清黨 四一二事變 寧漢合流 反動、反共、反革命、右派 白軍、頑軍、蔣匪、走資派 閱論編 中國國民黨早期派系影響派系 國民黨左派(1925年3月-1935年11月;1945年10月-1949年10月) 南昌起義時期「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 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 中國國民黨民主促進會 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 中共系(1924年1月-1927年7月) 西山會議派(1925年11月-1927年9月) 新政學系(1928年1月-1949年12月) 改組派(1927年11月-1931年1月) 孔宋家族 省黨部 CC派(1927年9月-1950年8月) 新國民黨(1932年-1936年) 實力派系 黃埔系(1924年6月至今) 新桂系(1923年10月-1950年5月) 粵系(1921年5月-1950年4月) 晉系(1927年6月-1949年4月) 馮系(1926年9月-1930年10月) 土木系(1930年8月-1956年5月) 東北軍(1928年12月-1947年1月) 西北軍(1926年9月-1948年12月) 馬家軍(1933年-1949年) 組織派系 三青團(1938年7月-1947年9月) 軍統(1937年-1955年) 中統(1932年-1956年) 藍衣社(復興社)(1932年3月-1938年4月) 相關黨史 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第一次國共合作 中山艦事件 清黨 四一二事件 寧漢合流 閩變 民革成立 參見:「國民黨反動派」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國民黨右派&oldid=71204258" 分類:​中國國民黨大陸時期派系中國反共主義中國共產黨政治術語中華民國大陸時期政治術語中華人民共和國特定人群稱謂(政治術語)1920年代新創詞語隱藏分類:​自2015年8月可能帶有原創研究的條目拒絕當選首頁新條目推薦欄目的條目 導覽菜單 個人工具 尚未登入討論貢獻建立賬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澳門繁體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視圖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覽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最近修改隨機頁面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載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語言 新增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