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有效緩解痛苦,我們可以用抗憂鬱藥物治療「正常悲傷」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舉例來說,處於哀傷卻沒有精神疾病的人服藥之後,就發現症狀少了許多。

沒有人會認為,藥物對治療憂鬱症一點幫助也沒有。

藥物能迅速減輕伴隨著重鬱症而來 ... 集團資訊關於我們集團介紹我們的團隊旗下媒體關鍵評論網everylittled.INSIDE運動視界Cool3c電影神搜未來大人物歐搜哇旗下節目多元服務Ad2Taketla拿票趣關鍵議題研究中心Cr.EDShareParty與我們合作內容行銷與廣告業務異業合作加入我們新聞中心日本版新上線EnglishEdition簡體/正體2017/05/10,健康PhotoCredit:LadyofProcrastinationCCBY-SA2.0 精選書摘TNL精選書籍,讓你站上文字巨人的肩膀,遠眺世界。

看更多此作者文章...訂閱作者收藏本文文:艾倫.霍維茲(AllanV.Horwitz)、傑洛米.維菲德(JeromeC.Wakefield)DSM診斷準則與藥物的關係非常複雜,原因在於抗憂鬱藥物(尤其是選擇性血清素再回收抑制劑)會對大腦功能產生整體性的影響。

前面提過,它們對正常悲傷與憂鬱症都能產生類似藥效。

研究人員做了比較,使用選擇性血清素再回收抑制劑類藥物後,不管是健康的人或是被診斷有憂鬱症的人,身上都會產生類似的反應。

因此,服用藥物後帶來的精神放鬆,不必然代表病況緩解了。

舉例來說,處於哀傷卻沒有精神疾病的人服藥之後,就發現症狀少了許多。

沒有人會認為,藥物對治療憂鬱症一點幫助也沒有。

藥物能迅速減輕伴隨著重鬱症而來的絕望感,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儘早離開心理衛生體系下的各單位。

爭議的問題在於,是否該用藥物去處理痛苦但正常的情緒?選擇性血清素再回收抑制劑能提高大腦突觸中的血清素含量,心理疾病與單純的不愉快之感,都會受到影響而發生改變。

克拉馬宣稱:「我們正邁向嶄新紀元,藥物將能改善正常無病者的心智功能。

」假設有辦法證實選擇性血清素再回收抑制劑的確能影響正常情緒,我們是否應該開藥治療那些處於正常苦痛感的人,如同開立給重鬱症患者一樣?關於此議題,正反兩邊都有合理的論述。

其中一種立場體現在官方醫療手冊、實證醫學研究以及政府施政報告書中。

他們明明白白地支持藥物藥物治療。

例如,在美國衛生總署的心理健康報告(TheSurgeonGeneral’sReportonMentalHealth)中,宣稱「抗憂鬱藥物對於所有程度的憂鬱症狀都有療效,不論是重鬱症或躁狂性抑鬱症」。

更且,絕大多數的美國精神科醫師都偏愛使用選擇性血清素再回收抑制劑類藥物作為憂鬱症的第一線治療手段。

依此來看,儘管這類藥物仍有低風險的不良副作用與其他不良後果,但藥物治療還是被證明為能有效緩解各種憂鬱症狀。

再者,藥物治療帶來的經濟效益也遠大於可能付出的負面代價。

支持者認為,藥物治療能預防輕微症狀轉變為嚴重症狀,醫師應該果斷對輕微症狀者施予藥物治療,如同對嚴重症狀者一般,不僅可以預防未來可能出現的大量重症患者,同時也能減少未來的負面後果,例如住院、工作失能與自殺傾向等等。

支持藥物治療的人擔心,我們的社會並未充分善用抗憂鬱藥物,所以積極利用各種方式敦促人們去嘗試。

他們鼓勵人們承認自己有可治療的心理疾患,去尋求治療,並且克服社會上對服藥者的汙名化標籤。

他們擔心不僅社會大眾,甚至連基層醫師都低估了憂鬱症,因而開出過少的抗憂鬱藥物處方。

我們如果能教導社會大眾更加理解精神科藥物的好處,就能有效地治療憂鬱症。

精神病醫師傑拉德.克洛曼(GeraldKlerman)認為,反藥物人士的看法,反映出了「藥理學上的喀爾文主義」(PharmacologicalCalvinism),因為他們認為讓人們感覺良好的藥物都是不好的東西: 在精神治療的領域中,這個世界區分了兩種人,第一種是聖人,他們能藉由意志力、自我領悟、精神分析或行為改變等方式以治癒病症或是獲得救贖,而其他人則因為道德精神軟弱而需要輔助工具,例如拉托寧(Thorazine)、眠爾通、或康伯斯(Compoz)等藥物。

克洛曼發現,「喀爾文式」精神科藥物觀點,實際上讓許多社會大眾拒絕使用藥物,因為他們將使用藥物與道德上的軟弱連結在一起,而不考慮服用藥物帶來的各項好處。

許多支持者遵循DSM準則,認為藥物所治療的況狀就是憂鬱症,而非正常悲傷。

但我們不清楚他們是否贊成用藥治療正常悲傷。

有些支持者立場很清楚,支持用藥來治療所有的痛苦感受。

畢竟,親人過世、與戀人分手或失去工作等引發的痛苦,與憂鬱症的痛苦感一樣真實。

既然我們有安全又有效的方式去緩解悲傷,那就沒有任何理由要忍受正常悲傷帶來的精神痛苦。

絕對不會有人同意,在分娩過程中,婦女不能使用麻醉藥來解除正常的痛苦。

人們如果覺得選擇性血清素再回收抑制劑類藥物能照亮人生、能對自己的情緒擁有較強的控制力、並能提升自尊心、甚至能減緩因生命存在而帶來的無可避免的種種苦痛,即使沒有任何精神疾病,他們還是有權使用藥物。

在這種觀點下,「緩解痛苦」的價值,遠大於使用藥物去處理正常悲傷可能產生的代價。

PhotoCredit:DIRECTMEDIACC-0PublicDomain至於反對藥物的立場,通常是來自精神病科專業領域、臨床醫學與政府單位以外的人士。

他們的反對理由之一是,以藥物治療正常悲傷,其實是將人類處境中與生俱來、有價值的部分,全都當作是需要接受治療的疾病。

數千年以來,人類不斷透過宗教、靈性與哲學去理解,自身的苦痛與更高層次的生命問題有何關聯。

探究生命就能理解,情緒如何與人類存在的基本面向有關,對自身的感受獲得更深的體悟,而這些都不是藥物治療能做到的。

哲學家卡爾.伊利亞特(CarlElliott)感嘆:「我們對於百憂解及同類藥物有擺脫不去的擔憂,但往好處想,它們所治療的狀況,有某部分是我們生命中那些寂寞、易被遺忘甚至是無法承受的悲傷。

」使用藥物意味著逃避去面對生命問題。

除了哲學考量外,透過藥物治療正常悲傷,或許會讓我們失去它能帶來的心理正面效益。

到目前為止,我們還無法完全理解,從生物設計來看,為什麼失去重要的人事物時,人類為何會感到悲傷。

也許未來我們能了解,人類遭逢重大痛失後陷入悲傷是有好處的,即使短時間內不明顯,但從長期心理運作來看,那可能是最真實且重要的東西。

123»全文閱讀 最新發展:為何社會科學無法成功區分「正常悲傷」與憂鬱症?4年前Tags:DSMDTC精神疾病安慰劑藥物血清素副作用我的悲傷不是病憂鬱症抗憂鬱藥物藥物治療正常悲傷More...成為會員,在關鍵評論網暢所欲言成為會員成為會員重機就是安全沒保障的「肉包鐵」?重機上國道法案早已通過,為何遲遲不落實?1則觀點無定界、斬件上、避規管:明日大嶼環評鬼祟開工了1則觀點鄧佳華出演國產A片《華根初上》,群眾心態反映了台灣社會最醜陋的一面1則觀點【TNL本週沙龍議題】你贊成新竹縣市合併成為「第七都」嗎?1則觀點阿德勒才沒有這樣說:「社會惰化」並非來自阿德勒心理學,但可以從大師理論中找到解方1則觀點立院三讀父母可「同時請領」育嬰留停津貼,勞動部估每年1.4萬人受惠、每人可領10萬元1則觀點女性產檢假、配偶陪產假加碼至7日,雇主不給假最高罰30萬、公布機構與負責人姓名2則觀點當酒喝到某個程度,產生生理病變以後,只有「罰和關」當事人是不會怕的1則觀點重大民生議題不能單純以「是或否」來決定,德國至今沒有中央層級的公投3則觀點《我們,MZ新世代》:為什麼八年級生堅持準時下班、用斜槓代替升職?1則觀點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