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衝擊,思覺失調症患者用藥、復健更弱勢 - 康健雜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此外,研究也顯示3個月施打一次的針劑相較1個月一次的針劑更能有效延緩復發時間,從172天增加至395天註4。

因此在疫情中,愈長的治療選項更能預防病患住院 ...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知道了 天下網路書店 康健好書 雜誌 訂閱康健雜誌 訂閱每日報 首頁 看文章 專欄 其他主題 疫情衝擊,思覺失調症患者用藥、復健更弱勢 收藏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瀏覽數33,940 2020/10/05· 作者/張庭綱 ·出處/Webonly 放大字體 在全球疫情風暴下,導致許多應回診的思覺失調症患者,無法規律回院追蹤治療。

也讓許多有意願進入社區精神復健中心或精神康復之家接受慢性精神復健的病患或家屬,因為疫情影響、生活限制或擔心在機構增加染疫風險,進而推遲打消相關服務的計劃。

疫情對於病患的影響包括病患對於就醫與機構安全的考量,也有因疫情影響病患本身工作穩定度,或家庭經濟狀況惡化影響就醫與復健等因素。

其他層面的原因仍在於患者在治療順從性方面難以維持,這些因素包括思覺失調症合併憂鬱、焦慮、睡眠障礙、物質使用等共病因素,也可能因為藥物副作用導致病患不想服藥。

最後則是病患對藥物的誤解迷思,及對疾病的負面觀感,也包括社會污名化的問題。

(推薦閱讀:破口還是出口?思覺失調與復原的距離)疫情衝擊經濟 也壓縮醫療空間30歲左右的阿君(化名)因罹患思覺失調症無法穩定工作,在家也沒能力扮演家庭角色,常鬱鬱寡歡,擔心自己不能照顧年邁的父母,也擔心父母離開後自己如何獨立生活。

過去阿君曾在某醫院日間病房參加精神復健治療,由於憂鬱的緣故,慢慢不再參加病房活動。

後來,疫情讓家庭經濟遭遇更大的危機,阿君與家人也擔心病房群聚問題,就不再討論復健治療。

後續家人忙於家計,阿君感覺擔憂、也產生沒辦法協助家人的罪惡感,在家裡找不到自己的定位,生活無趣也沒有可互動的對象。

她的心情似乎愈來愈差,因此有了自殺的想法,甚至嘗試結束自己的生命。

類似故事其實並不少見。

疫情影響下,枱面上台灣的經濟狀況在世界中似乎相對平穩,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看到病患與家屬處於社會弱勢底層,基本生活負擔、就醫支出已變成他們需要權衡與取捨的部分,甚至考慮放棄部分醫療或復健資源的支出以換取溫飽。

「健保不漲保費就要破產」、「政府考慮取消重大傷病免部分負擔優待,恐波及慢性精神疾病患者」,經濟與照顧負擔怎麼摧折一個病家,怕只有家屬點滴在心頭。

思覺失調症 回家是條漫漫長路近期很開心看到在多位前輩先進的努力之下,終於讓精神社區復健中心的健保給付點數能夠調高,讓關心精神醫療與病患權益的人們感受到疫情中的一絲曙光。

身為臨床醫師,病患一住院我們就開始設想他出院後的去處在哪裡?是能夠回到家裡,還是必須持續住院?我想大部分的人,不論是病患、家屬或醫療人員,都期待病患能在社會裡扮演好社會角色與穩定工作。

但比較可惜的是,過去的研究顯示,思覺失調症的患者7位只有1位能真的達到康復的目標!那剩下的患者應該怎麼辦?難道只能類似過去我們對於精神病患的錯誤印象,想像著在病房終老一生嗎?我想病友們的人生旅途並不是如此,也不該是如此。

(推薦閱讀:思覺失調症停藥後復發率高 「長效針劑」副作用少、療效更穩定)(示意圖。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一般人出院就回家,似乎理所當然。

但對思覺失調症病友而言,回家的路卻始終漫長。

有些患者因為疾病的關係,儘管在治療下病情仍未能穩定到可以回家,他們可能必須在慢性病房繼續待一段時間甚至更久。

有些患者因為家庭因素,譬如與家人的互動衝突,也或者是對於家人的一些妄想或錯誤的認知,導致他們不願意或害怕與家人同住。

試想由醫院回家途中,我們與病患需經過多少阻礙才能完成康復的旅途?我們期待社區復健中心、康復之家及各種精神復健機構能提供患者一個適當的去處,當然這去處不僅僅是個安身立命的地方,而是一個能夠實現自我的所在。

我們期待社區復健機構能讓我們的患者在這裡接受督促服藥治療,以及職能治療等慢性精神復健。

最後,更期待我們的病患能進一步接受庇護性、支持性就業服務,或能獲得競爭性工作以達成康復的旅途。

思覺失調病患回歸社會 持續治療、復健是關鍵疫情之下,思覺失調症治療如何調整以因應感染控制的需求、減少病患返診頻率,又能兼顧服藥順從性?國際上的指引建議妥善安排回診、調整治療模式,減少急性住院、減少住院天數。

抗精神病藥物長效針劑的使用,可減少病患口服藥物的數量、次數與頻率,進而減少臨床工作人員、機構照護者、家屬給藥或督促病患服藥的頻率,因此可顯著減少互相接觸造成感染的機會。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長效針劑有2週施打1次、1個月施打1次、3個月施打1次等不同種類註1。

國際建議愈長效的針劑,例如3個月施打1次的長效針劑,更能有效減少病患返院次數以降低感染機會,也更能穩定控制病患的精神症狀、服藥順從性,當然也能夠減少照顧者、服務提供者、醫療人員的負擔註2。

2019年針對台灣61位發病少於5年的早期病患,在使用長效針劑的發表的長期研究報告註3顯示有機會工作或是回復就學的數據,追蹤半年的比例是37%,1年半後提升2成,有57%的病患有工作或是可以就學,顯示更多病友距離回歸社會更進一步!透過這個研究,提醒我們病患功能恢復、回歸職場或學校需要一段治療與持續復健的時間,因此及早、持續且積極的治療對於病患至關重要。

此外,研究也顯示3個月施打一次的針劑相較1個月一次的針劑更能有效延緩復發時間,從172天增加至395天註4。

因此在疫情中,愈長的治療選項更能預防病患住院,也減少群聚染疫風險。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同樣的藥物成分,由1個月轉換至3個月1次更長效的針劑,追蹤1年後可達到近6成病患症狀緩解,67.8%的病患症狀持續改善註5。

其他應調整的部分針對健康問題的社會決定因素,包括確保病患安全和舒適的住居。

以及疫情下醫療資源分配議題,例如健保如何顧及脆弱族群,長期給予保障?而非現在總額藥價下,逐步被壓縮的精神病患藥物費用與精神治療費。

在資源許可下,利用電話、視訊等科技方式提供遠端精神醫療服務,並藉此維持病患與家庭社交聯繫註6。

(示意圖。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藥物治療不能斷 疫情中長效藥物是首選疫情中,思覺失調症的病患與家庭更顯弱勢。

類似阿君的患者需要的治療是什麼呢?首先需要的是家庭經濟支持,接著是藥物治療不能中斷,這樣才能讓病患擁有精神健康基本盤。

而讓病患能有持續性的社會參與、持續性的精神復健治療才是康復的王道。

為了達到這樣的目標,疫情中我們應調整治療模式「愈長效的藥物愈好」,減少病患不必要的接觸,更可持續改善病患症狀,增加病患工作能力。

註1:USEOFLONG-ACTINGINJECTABLESASACLINICALLYNECESSARYTREATMENTPreparedbytheAPACommitteeonthePsychiatricDimensionsofDisasterandCOVID-19.註2:GuidanceproducedbyNicolaGreenhalghLeadclinicalpharmacistMHS,March2020.註3:Tang,Tze-Chun,etal. TaiwaneseJournalofPsychiatry 33.4(2019):198.註4:WeidenPJ,etal.JClinPsychiatry.2017Jun20.pii:16m11308.註5:Garcia-Portilla,M.P.,etal.May2020TherapeuticAdvancesinPsychopharmacology10:204512532092634.註6:SchizophreniaBulletin,Volume46,Issue4,July2020,Pages752–757.(本文作者為台中榮民總醫院精神部主治醫師、中山醫學大學心理系犯罪心理學講師張庭綱)<本專欄反映專家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看更多 文章關鍵字 復健治療 思覺失調症 疫情 社區復健 藥物 讀者投書 歡迎您投稿「康健名家觀點」,分享您的專業知識與觀點想法。

關懷失智照顧難題》在職場和長照間走鋼索的照顧者 引擎散熱不佳?水箱水不夠?蕁麻疹的中醫診治 照顧路上不孤單》談長照工作中「一起承擔」的真義 更多文章 分享 收藏 訂閱 重點分享 加入康健Line好友 看下一篇文章 熱門文章 1. 減重從「早」開始!營養師:9個早晨好習慣 持續燃脂 4. DIY染髮,要記住的7件事 2. 世界最強減肥?金正恩暴瘦20公斤,甩掉這些食物是關鍵 5. 北市防疫旅館疑3人群聚陳時中:單日境外移入50例不稀罕! 3. 2件事最傷肝、水腫是腎出問題?中醫教「這樣做」養五臟、強體氣 6. 第三劑疫苗怎麼選?時間隔多久?第三劑混打攻略一次看 推薦文章 活動看板 推薦閱讀 瘦身減重 世界最強減肥?金正恩暴瘦20公斤,甩掉這些食物是關鍵 最新專題 2022,為生活加值|天下X康健訂戶專屬權益 康健小聚CHTalk腦退化大解密 健康守護不肺力|純淨森呼吸 【獨家專訪楊定一博士】放鬆X強化4招常見筋膜修復術 親愛的自己你,還好嗎?2021傾聽自己點亮心光|康健雜誌x雅詩蘭黛集團 2021CHR健康企業公民得獎名單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