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衛院人文思學講堂」名人演講系列:蔡康永—活著是為了什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本院今(2021)年第二場「人文思學講堂」專題演講,邀請影視名人、主持人、作家蔡康永先生蒞院演講「活著是為了什麼?」。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防疫措施, ... Home期數888期「國衛院人文思學講堂」名人演講系列:蔡康永—活著是為了什麼? 「國衛院人文思學講堂」名人演講系列:蔡康永—活著是為了什麼? PB 2021-04-29 2021-04-29888期,院務紀事 本院今(2021)年第二場「人文思學講堂」專題演講,邀請影視名人、主持人、作家蔡康永先生蒞院演講「活著是為了什麼?」。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防疫措施,與會者人人全程配戴口罩,整個會議廳座無虛席。

演講一開始,蔡康永先生表示已很久沒有演講,但因深受本院梁賡義院長手寫邀請函的情意打動,加上疫情爆發後他對研究疫情的相關人士充滿感激,若能以演講的方式為研究壓力提供一些樂趣,他很榮幸能以此回報。

不敢照自己的信念行動 蔡康永先生以「肯定世界上沒有鬼」這個問題調查現場聽眾對此的信念,並帶出在現實生活中,隨著年齡增長我們悟出許多道理,但最後還是不照著這些道理活,導致我們越活越迷糊。

人們總是順應著他人的價值觀或標準而活,但卻離自己的信念越來越遠,以致於活得更吃力。

人非獨居動物,需要別人的反應建立自己的行為,但當你覺得喘不過氣時,是時候停下腳步,自我省思是否太在乎別人的看法,因為被別人的價值帶著走而不自知,是一件可怕的事! 拋開習以為常的價值觀,排出自己的優先順序 蔡康永先生說「活著是為了什麼」他沒有答案,他之所以訂下此講題正因為這也是他的疑問,想與台下的聽眾一同思考。

他認為,經由自我體會所得出的答案遠勝過別人給的回答,也可藉機淘汰別人硬塞給你的價值觀。

他以「愚公移山」與「鐵杵磨成繡花針」舉例說明,「愚公移山」是比喻堅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堅定不移地努力克服困難,但是認真想想,愚公的家為何住在山的前頭?如果一面是山,為何不改道走另一面?如果四面都是山,他又為何住在谷底?為什麼不搬家?環境困難是前因還是後果?愚公為何做出這些選擇呢?而另一個「鐵杵磨成繡花針」故事,同樣用來比喻只要下定決心,肯下功夫,再困難的事情也能成功完成。

不過「鐵杵磨成繡花針」更令人匪夷所思,為何繡花針那麼小卻要用那麼大的鐵杵來磨呢?為什麼不是用小一點的鐵條來磨呢?這二個耳熟能詳的典故依然沿用至今,但我們卻沒真正思考其合理性,說明了我們容易被帶著走。

這一席話驚醒在座的同仁,因為以前讀書時,似乎不假思索就全盤接受的二個勵志成語,馬上被抬出來考驗大家的獨立思維與批判精神。

他接著說,「孝順」是一個華人社會從小被灌輸的價值,但是「孝」跟「順」未必可以和平共存?!「孝」字與服從放在一起而「順」字是指照著父母的意願。

絕大部分的人都愛自己的父母,尊敬自己的長輩,但人都有優缺點,父母也無法十全十美或所有想法一定百分之百正確,而我們卻要無條件地順從;如按此標準於華人社會生活雖帶來大家的稱讚,也意味著失去自我,二十一世紀的「孝順」確實已經有了與時並進的定義。

因此,我們應拋開習以為常的價值觀,不做完全順從的人,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畢竟這是自己的人生,排出自己人生課題的優先順序表,按照自己的標準而活。

活著的滋味比意義重要 蔡康永先生認為「意義」這二字很神祕,常用於任何時候想表達抽象、正面的事情,或有疑問時,例如:活著有什麼意義?如果按照此標準而言,活著應該是沒有「意義」但並不妨礙我們活著。

蔡康永先生覺得活著充滿樂趣,我們應尋找活著的滋味,做一些能充分體會滋味的事而不是糾結在活著的意義上,因為重複無意義的事並不會產出意義!意義無法安慰你所感受到的焦慮、困惑與失落感。

因此,我們應該拋開「意義」去感受生命。

曾有人問泰瑞莎修女為何一直服務貧窮人,為他們洗腳,她說做這些事讓她感到喜悅。

一昧聽從別人指導的人,會因須要滿足別人的期望而活得很累。

當你能拋開別人附加的價值觀,才有力氣關心自己忽略的是什麼。

衝突也是活著的滋味 蔡康永先生提到他不談和解,就讓衝突存在。

因為衝撞、摩擦、衝突也是活著的滋味,並不一定要追求和解,我們應試著接受這些問題,品嚐其滋味。

他也不談「身心靈平衡」,為什麼一定要平衡呢?他認為我們可以追求平衡但應理解一輩子永遠達不到平衡的境界。

我們常抱怨伴侶不理解我們,但試問你自己理解自己嗎?人類給自己許多無法完成的承諾,包括充分溝通、身心靈平衡、幸福、意義、文明的成就等,都是因為需要自圓其說,藉由一個說法或理由生存下去,但絕不能讓這些理由成為枷鎖! 「你是你人生的編劇,不用照著別人的編劇來演」 演講尾聲,蔡康永先生提醒,當別人將其價值觀塞入時,我們應先檢視它是否是有道理且讓你信服的事情,如不認同,請將它排到後面,因它不是你人生中最優先的東西。

我們並不如自己想像中的瞭解自己要的是什麼或在乎什麼,也常被別的價值觀控制而不自覺,遺憾的是,當自己意識到時可能已來不及規劃自己的人生。

實踐「做自己」要靠自己摸索與發掘,因為「你是你人生的編劇,不用照著別人的編劇來演」! 專題雖是「活著是為了什麼?」蔡康永先生並未提供一個標準答案,沒有標準答案或許是最接近真實的狀況,因為每一個人有不同的成長過程與經歷,每一個人有不同的期望與夢想,但是如果沒有勇敢往前走,又如何認真為自己活一次?   文:秘書室張喬菀、陳麗秋/圖:學術發展處吳嘉華 本院2021年3月機構典藏最新收錄著作 環保節能,珍惜水資源 Commentsareclosed. Searchfor: Search 訂閱電子報 電子郵件* Iagreetotheprivacypolicyandterms.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