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培爾效應-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戈培爾效應(英語:Goebbels effect),西方語言稱為大謊言(英語:big lie,德語:große lüge),是指以含蓄、間接的方式向個體發出信息,而個體無意識地接受了這種 ... 戈培爾效應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訊息誤導與造謠 條目種類 謊言 欺騙 大謊言 先射箭再畫靶 單方論證 起源謬誤 循環報導 統計學謬誤 雙言巧語 迴聲室效應 語音錯誤暗示法(英語:Speecherror#Euphemisticmisspeaking) 反歐盟修辭法(英語:反歐盟修辭法) 假旗行動 訴諸無知 謬誤 假新聞 虛假指控 過濾氣泡效應 煤氣燈操縱 錯誤資訊 片面真理 框架 網際網路操縱(英語:Internetmanipulation) 媒體操縱 抹黑 人格暗殺 扣帽子 後真相政治 另類事實 政治宣傳 斷章取義 偽科學 機器人網軍(英語:Socialbot) 政治化妝師 族群臉譜化 「你也一樣」 黃色新聞 相關模板 模板:媒體操縱 模板:批判性思考 模板:認知偏誤 模板:謬誤 閱論編 戈培爾效應(英語:Goebbelseffect),西方語言稱為大謊言(英語:biglie,德語:großelüge),是指以含蓄、間接的方式向個體發出信息,而個體無意識地接受了這種信息,從而做出一定的心理或行為反應。

約瑟夫·戈培爾本人解釋:「如果你說的謊言範圍夠大,並且不斷重複,人民最終會開始相信它,當謊言被確立的期間,國家便可阻隔人民對謊言所帶來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後果的了解。

」[1]戈培爾成立德國文化協會,並強迫媒體從業人員加入,透過購買、清洗、控制股份、審查、停刊等手段,對媒體發布每日指令,所有的報刊都必須與指令保持一致,否則強制停止出版。

戈培爾還通過強制集體收聽廣播、所有公共場所都必須配備收音機、收聽國外電台受嚴厲的刑事處罰等手段控制群眾。

影響[編輯] 排他性:只承認一種理論絕對正確。

循環論證:從一個簡單的真理開始,循環論證。

傾向相信利益承諾:相信某種理論能帶來巨大的收益,欲望就會難以抑制,不由自主地接收他人信息。

思維定勢化:把觀點簡化成口號化的句式。

儀式化:把一些抽象的思想具象化、便於形成圖騰崇拜,而且儀式的莊嚴感能夠給受洗對象形成服從的壓力。

重複性:被施洗者心悅誠服地接受觀點、意見、提議以及任何請求。

[2] 參考文獻[編輯] ^BoelckeWA,GoebbelsJ.TheSecretConferencesofDr.Goebbels:TheNaziPropagandaWar,1939-43[M].NewYork:EPDutton,1970.MLA 「Ifyousayalierangeislargeenough,andrepeated,peoplewilleventuallystarttobelieveitwhenlieswereestablishedduringtheperiod,thestatecanblockopenPeople'sunderstandingofthepolitical,economicandmilitaryconsequencesofthelie." ^SingtonD,WeidenfeldA.[永久失效連結]TheGoebbelsExperiment:StudyoftheNaziPropagandaMachine[M][永久失效連結].YaleUniversityPress,1943.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戈培尔效应&oldid=68049819」 分類:納粹德國文化群體心理學隱藏分類:自2019年4月帶有失效連結的條目條目有永久失效的外部連結自2018年3月帶有失效連結的條目含有英語的條目含有德語的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語言 العربيةČeštinaEnglishEspañolEestiفارسیBahasaIndonesia한국어LinguaFrancaNovaമലയാളംNederlandsNorskbokmålPortuguêsРусскийTürkçeУкраїнська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