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捨得,捨不得》 蔣勳再書生命感悟 - 大公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捨得,捨不得—帶着〈金剛經〉旅行》是一部散文集,為蔣勳帶《金剛經》旅行之 ... 繼而尋找如何在蒼茫人世間尋找「捨得」與「捨不得」的最佳平衡點。

 新聞客戶端| LED屏  簡體 大公報 大灣區 教育佳 大公產品 大公報 大灣區 教育佳  遇见  養生堂  大城小景  汲寶齋  書海漫遊  港東港西  風物  憩園  視界  經濟觀察家  通識新世代  立法會  港影印象 首頁 港聞 新闻 圖集 視頻 內地 台灣 國際 評論 經濟 文化 旅遊 體育 娛樂 宗教 國學 更多 收起 简    首頁>文化>正文 《捨得,捨不得》蔣勳再書生命感悟 時間:2016-12-1203:15:53來源:大公網 下一篇:今日文化節目精選   圖:台灣美學家蔣勳於池上擔當駐村藝術家,體會人類社會與自然界的關聯/網絡圖片  「我們如此眷戀,放不了手,青春歲月,歡愛溫暖,許許多多『捨不得』,原來,都必須『捨得』,『捨不得』終究只是妄想而已。

」身兼作家、詩人、美學家、畫家等多重身份,蔣勳以他獨特的美學視角,在這渾濁世間,為讀者開啟一段又一段美學之旅。

去年,他出版《捨得,捨不得—帶着〈金剛經〉旅行》一書,將對於佛經的體會融入旅途當中,以一貫溫柔細膩的文字,書寫對生命的眷戀與領悟。

/大公報記者劉毅  《捨得,捨不得—帶着〈金剛經〉旅行》是一部散文集,為蔣勳帶《金剛經》旅行之感悟。

書中,蔣勳記錄自己前去京都永觀堂、清邁無夢寺、加拿大奈恩瀑布等地的多次旅行經歷,不論是踏足歷史遺跡、欣賞一個展覽、閱讀蘇東坡的詞,他都會將《金剛經》引入其中做一番闡述。

該書既是他自己於旅途中抄寫經書的記錄,亦啟發讀者從另一個角度再讀《金剛經》,繼而尋找如何在蒼茫人世間尋找「捨得」與「捨不得」的最佳平衡點。

  賈樟柯電影《山河故人》有一句台詞:「每個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遲早是要分開的。

」話雖如此,真要到了需要「捨得」的時候,人們還是會痛苦萬分。

逝去的至親,消逝的情愛,舊時的美好回憶,這些都令人無法坦然「捨得」。

如此一來,「捨不得」就成為了一種人生常態,過往的記憶在腦海中越積越多,令人窒息。

蔣勳自然也有他的「捨不得」,二○一三年,蔣勳決定為亡父、亡母抄寫《金剛經》,久而久之,即養成了在旅途中抄經的習慣。

  藉抄經文體會取捨  蔣勳並未告知人們如何「捨得」,以及面對「捨不得」時該如何抉擇,而是從開篇就承認自己是一個有許多「捨不得」的人,故才找學生幫他刻了一朱文、一白文的「捨得」、「捨不得」兩方印來提醒自己。

讀者最討厭說教,蔣勳以親身經歷來闡述自己的「捨不得」,拉近與讀者之間的距離。

  人常說,見仁見智,同一本經書,不同的讀者自然有不同領悟。

蔣勳於全書自序寫道:「《金剛經》我讀慣了,隨手帶在身邊,沒事的時候就讀一段。

一次一次讀,覺得意思讀懂了,但是一有事情發生,又覺得其實沒有懂。

」蔣勳點出了每個人都會遇到的一個「知易行難」的問題,很多時候,我們明知世事無常,可真要遇到類似親人生病、愛人遭難等人生突變,還是會害怕,害怕失去、害怕苦、害怕受辱、害怕捨不得。

  本書共分三卷:卷一為「回頭」,卷二為「肉眼」,卷三為「無夢」。

細細讀來,可領悟到蔣勳的那份淡然。

  上月,蔣勳於香港中文大學以蘇軾《寒食帖》中的「寂寞沙洲冷」為題開講,向在場逾一千名聽眾分析蘇軾的真性情,其對蘇軾的偏愛之情據此可見一斑,這種偏愛在書中得到了印證,蔣勳在「回頭」篇「東坡詞的生命意境」中評價蘇軾時寫:「一千年過去,東坡文句的傳唱之廣,時間跨度之大,文句深入民間的影響力強度,都非柳詞所能比。

」在蔣勳看來,蘇軾《蝶戀花》文句情感青春喜氣,甚至帶一點年輕時的俏皮,還沒有「烏台詩獄」大難以後的沉重,最耐人尋味的是作者本人對全詞最後一句「多情卻被無情惱」的解讀:「蘇軾對美有眷戀,對人有好奇,卻生活在世俗間,要守世俗規矩,只好自嘲『多情』。

」  人活一世,艱難困苦必不可少,蘇軾曾於一○七九年被小人陷害,詩句被逐字逐句摘錄,羅織成罪名,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烏台詩案」,因詩獲罪對嚮往灑脫生活的蘇軾來說無異於晴天霹靂。

作者以獨到見解分析了蘇軾在這一時期的心路歷程,從最初的「是處青山可埋骨」到出獄後的焦慮不安,再到被貶黃州「自喜漸不為人識」,最後到「長恨此身非我有」,蔣勳以看透世情的寫作筆觸,借蘇軾最為大眾熟知的作品,串聯出了這位大文豪的一生。

此外,蔣勳更認為當蘇軾於市集被醉漢推搡卻並無憤怒之時,恰證明他在生活中參悟了《金剛經》的「我相」,「人相」,因為參透,所以不會氣惱;因為參透,所以不再執著,也難怪蘇軾會吟誦出「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雖是以大篇幅探討蘇軾心境變化,蔣勳亦是借這一歷史人物啟發讀者,如何「看透」和「放下」,以及如何從「名利」和「災厄」當中獲得釋然。

  美學角度解讀痛苦  在「肉眼」卷中,蔣勳從日本新幹線旁的「水上」小鎮寫起,觀察「水上」居民生活、聆聽峽谷水聲、晨起念誦《金剛經》,參悟《金剛經》裏所提到的「肉眼」、「天眼」和「慧眼」;亦寫台灣山上報春的梅花,以溫情的講述方法,講述他與梅花的各種牽連。

別人賞梅,腦海裏浮現的總是那句「梅花香自苦寒來。

」蔣勳賞梅,卻想到了鄒復雷的梅花之作《春消息》,以及楊維禎於《春消息》後的跋尾。

這之後,就寫到了最令人動容的一篇文章,講的是人們該如何面對失智的親人。

  「曾經那麼親近恩愛,竟然可以完全遺忘,變成陌生人,那麼還有什麼是生命裏可以依靠相信的?」蔣勳於書中如此形容失智老人帶給家人的痛苦,然而作者並未傳遞讀者以悲觀情緒,而是從美學角度,結合《金剛經》中的「無我相,無人相,無壽者相」參悟出為何人們難以承受身邊人失智,變得不認識自己:「愛比恨更難解脫。

對別人恨,別人恨你,只要不報復,也就解脫了。

愛,卻很難了。

」繼而筆鋒一轉,從另一個角度再談失憶:「失意是為了保護肉身不要受過於強烈的愛或恨的衝擊。

」此外,他亦從另一個角度談失明問題:「視覺關閉了,才有機會開啟心靈的眼睛,美是視覺看不見的。

」  很多讀者表示,之所以會知道泰國清邁的無夢寺,是因為讀了蔣勳寫於該書的《無夢寺》一文。

蔣勳居住在清邁時,每日清晨都會前往無夢寺散步,最打動他的是一尊垂眉斂目、微笑宛然的佛頭,即以擬人化手法描寫佛頭微笑之美,形容連佛頭都與眾生一樣於塵世中修行浮沉,細細品讀之後難免心嚮往之。

  縱觀全書,字裏行間滿含作者深情,充滿悲憫之美,這些都源自蔣勳本人對生命的敬重。

蔣勳借《金剛經》啟發讀者思悟人生,讀者亦可借他從《金剛經》裏獲得的經驗,體會生命的春華與秋實,即使不能徹底放下心中執念,也能領悟不論是「得到」抑或「失去」,都是生命的饋贈,而「捨不得」本身即是一種曾經幸福的表現。

最新要聞 iPhone默認搜索引擎谷歌今年需付234億 股神悉售GE換馬金融股 歐央量寬計劃涉違歐盟協定 銅火鍋/李丹崖 最新要聞 企業盈利勁美股調整再發力 零售數據佳道指早段造好 下町及其他/一度 龜山漢墓/海雲 裊裊身後事/輕羽 互相守望的大師/凡心 古天樂演繹父愛/楊勁松 羨慕對象/阿濃 最受歡迎 1 機器密語/斯人 2 德智庫料世界經濟增速放緩 3 小睡提升嬰兒記憶力 4 港人不應錯失西九故宮 5 英雄與時勢互為表裏/顏純鈎 6 美朝互懟道指早段跌77點 7 惻隱之心/潘金英 8 2017年新入選香港非遺名錄 9 另類無心肝/阿濃 10 佛蘭明高舞劇《面貌》下月來港 關於大公網| 法律聲明| 廣告政策| 聯絡我們| 承印商名稱:三友印務有限公司地址:香港香港仔田灣海旁道7號興偉中心2-3樓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