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發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語言發展理論 ... 皮亞傑將語言功能區分為自我中心語言及社會化語言二種. 「自我中心語言」:指幼兒只為自己想說話而說話,及能得到快樂,並不在乎有 ... 網頁 首頁 課程與教學 兒童發展與輔導 教育原理與制度 2012-03-08 語言發展  語言是聲音符號,表達人類思想和情感的工具,具有生成性、創造性與個別性 語言發展理論 天賦論:杭士基(AvramNoamChomsky)主張的語言獲得機制(LanguageAcquisitionDevice,LAD) 行為學派認為語言發展是後天學習而來的 認知建構論,主張語言發展與幼兒的思考、創造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相關,強調發展的成熟和後天的學習 互動論:結合天賦論與學習論的觀點,主張語言發展由成熟、認知發展與社會互動的環境相互影響 皮亞傑將語言功能區分為自我中心語言及社會化語言二種 「自我中心語言」:指幼兒只為自己想說話而說話,及能得到快樂,並不在乎有沒有人聽,其特徵為: 話語中以第一人「我」及「我的」等代名詞為最多 反覆語:嬰幼兒常將所聽到的語言一再的重複,如聽到時鐘「答答」,也跟著模仿「dada」的聲音,甚至當作語言遊戲自娛 獨語:幼兒常一個人自言自語地說話給自己聽 集體的獨語:即使在團體中,幼兒仍自顧自的說話,並不期待他人的回應 「社會性語言」:幼兒漸長,社會化使幼兒已能真正的與聽話者對話,且能考慮到他人的觀點和反應。

其特徵為: 適應性的述說:此其幼兒企圖影響聽話者來聽他說話 批評或指責:幼兒已能用語言來批評或指責他人缺點或過失 命令或講求:幼兒以會用命令或講求口吻與他人互動 質問:幼兒所發出的問題,幾乎都是想要獲得他人解答的 問話或答話:幼兒已會回答他人的問題 維高斯基將語言的功能分成二種 自我中心語言(3~7歲出現):又稱私語,為社會性語言到內在語言的仲介,能協助兒童計畫與執行計畫,以完成目標,故它是一種認知上的自我引導作用 內在語言(7歲後出現):是心智活動在內心的運作及自我對話,為語言經驗的整合 語言結構的四個要素 語音(phonetics):為基本的聲音單位,又稱音素。

幼兒藉由主動的模仿成人的聲音,轉化為自己的發音方法。

語音的辨別力在1歲前便已成熟,3到4歲是語音發展的黃金時期 聲調的發展順序為先能區分一聲及四聲,再進而能區分二聲、三聲,約2歲前完成 語意(sematics):為對字詞意義的理解,又稱詞素。

是語言理解及使用的基礎,與認知發展相關 詞性發展順序為:名詞→動詞→代名詞→形容詞 語法(syntax):為句子結構的組合規則 發展順序為:陳述句→疑問句→否定句;不完整句→完整句 語用:為語用的應用,涉及社會語言知識,需同時考慮聽者的想法及感受 3歲前語言的功能為發問、要求及回答;3歲到6歲語言的功能多了命令、商量及表達 至6歲時語言呈現精緻化,有後設溝通能力,指的是能依聽者的特性調整說話及表達方式的能力 語言發展的階段:史登(W.Stern)將語言發展分兩個時期,包括前語言階段、語言發生階段 前語言階段(準備期):此期分2個階段 咕咕期(Cooling,約1到2個月出現):發出像鴿子般的咕咕聲,會有簡單的發音,稱為爆發音,嘗試發出各種單音,稱為發聲遊戲(VocalPlay) 呀呀學語期(Babbling,約4到6個月後出現):此期是語言發展的基礎,如mama、papa,但此時期的發音不具意義 語言發生階段:為真正的語言產生 單字句期(1到1.5歲):發出一個字來代表句子,輔以動作的表答,「糖」可能代表「我要吃糖」或「糖糖不見了」等意義 雙字句期(1.5到2歲):發出如電報式的語言,又稱電報式語言,如:媽媽球球、爸爸吃。

此時語彙會大量累積,稱為「命名爆炸」,常出現對文字過度延伸的情形(將貓也當成是狗),又因此時期喜歡指稱物體,故又稱為「稱呼期」 文法期(2到2.5歲):主要為簡單句的使用,開始使用代名詞及形容詞,出現疑問句,並以自我中心思維為主,常使用以我─作為開頭的句子 好問期(2.5到3歲):因果關係萌芽,喜歡探求事物,常問「為什麼」 By 特約病房 on 凌晨2:03 標籤: 語言, 語言獲得機制 1則留言: Rachel2020年12月1日中午12:11您好,請問這篇有參考資料嗎?回覆刪除回覆回覆新增留言載入更多… 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首頁 訂閱: 張貼留言(Atom) 搜尋 文章匯整 諮商技術 諮商理論 課程設計的模式 課程評鑑 認知主義心理學派(CognitivismPsychology) 語言發展 歸因理論(AttributionTheory) 防衛機轉(DefenseMechanism) 神經系統 課程結構與意義 遺傳 教育學家匯整 智力理論 心理學重要學派整理 熱門文章 歸因理論(AttributionTheory) 防衛機轉(DefenseMechanism) 心理學重要學派整理 課程設計的模式 皮亞傑(J.Piaget) 諮商理論 認知主義心理學派(CognitivismPsychology) 信度(Reliability)與效度(Validity) 薛爾曼(R.Selman) 精粹主義(Essentialism) 網誌存檔 ►  2019 (1) ►  06 (1) ►  2016 (4) ►  07 (4) ►  2014 (8) ►  11 (2) ►  07 (6) ►  2013 (2) ►  05 (2) ▼  2012 (157) ►  12 (1) ►  05 (1) ▼  03 (88) 戴爾(EdgarDale) 畢恩(JamesA.Beane) 梅格(RobertF.Mager) 陶倫斯(E.P.Torrance) 皮德思(R.S.Peters) 九年一貫 瑞斯(LouisRaths) 卡芬頓(M.V.Covington) 信度(Reliability)與效度(Validity) 班克斯(J.A.Banks) 存在主義(Existentialism) 諮商技術 諮商理論 弗蘭克(ViktorE.Frankl) 榮格(CarlGustavJung) 伯恩(EricL.Berne) 皮爾斯(FritzPerls) 沙特(J.P.Sartre) 艾里斯(AlbertEllis) 阿德勒(AlfredAdler) 雅士培(KarlJaspers) 海德格(M.Heidegger) 課程設計的模式 祈克果(SorenKierkegaard) 麥唐納(BarryMacDonald) 甘美思(StephenKemmis) 史克立芬(MichaelScriven) 史鐵克(RobertStake) 笛卡兒(RenéDescartes) 課程實施 艾斯納(ElliotW.Eisner) 塞利格曼(MartinE.P.Seligman) 首因效應(PrimacyEffect) 對比效應(CntrastEffects) 精粹主義(Essentialism) 赫洛克(ElizabethB.Hurlock) 永恆主義(Perennialism) 進步主義(Progressivism) 懷德海(AlfredNorthWhitehead) 課程評鑑 唯心論、唯物論、唯實論、唯名論、唯靈論 道德發展 瓦倫達效應(KarlWallendaEffect) 批判理論 鯰魚效應(CatfishEffect) 哈伯馬斯(JürgenHabermas) 破窗效應(Brokenwindowstheory) 輔導倫理 人際關係 歸因理論(AttributionTheory) 依附行為 阿多諾(TheodorLudwigWiesengrundAdorno) 防衛機轉(DefenseMechanism) 實用主義(Ragmatism)教育理論 史登(W.Stern) 語言發展 杭士基(AvramNoamChomsky) 康米紐斯(Comenius) 演繹法與歸納法 實驗主義(Experimentalism) 經驗主義(Empiricism) 實用主義(Ragmatism) 仰巴腳效應(PratfallEffect) 課程設計的模式 認知主義心理學派(CognitivismPsychology) 萊斯托夫效應(RestorffEffect) 閃光燈效應(FlashbulbEffect) 弗拉維爾(JohnH.Flavell) 米勒(GeorgeArmitageMiller) 課程內容及組織 實在主義(Realism) 內分泌系統 兒童身體結構 神經系統 安斯渥(MaryAinsworth) 遺傳 課程結構與意義 薛爾曼(R.Selman) 交互教學法 垃圾桶決策模式(GarbageCanModel) 國際不打小孩日(InternationalSpankOutDay) 心向作用 雞尾酒會現象(Cocktail-partyPhenomenon) 幼小銜接 布朗芬布倫納(U.Bronfenbrenner) 心理學重要學派整理 實驗研究法的區別 霍桑效應(HawthorneEffect) ►  02 (67) 快速連結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RITZNOTEPAD 阿摩協同筆記 名人名句搜尋系統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追蹤者 著作人 BeAGoodTeacher Zoe 特約病房 總網頁瀏覽量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