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OTT自由選方案比一比,到底哪一家的「選法」最適合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以經營台東的第四台業者為例,由於布線不易、區域獨佔,有線電視月費竟要價580元,但MOD 價格卻全國統一。

不過,今時已不同往日,當消費者甚至得以 ...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

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T客邦 更新於2019年11月24日10:23•發布於2019年11月21日06:30•MikaBrea 你現在用什麼方式「看電視」?究竟是傳統的「第四台」?還是中華電信的「MOD」?亦或者「Android機上盒」搭配網路「OTT」服務?現代人看電視的方法,變得既多元又豐富,有些人甚至願意「全包」所有管道,讓家中電視機接滿了不同的電視盒、電視棒,然而卻各個都有可用之處,無法互相取代。

網路的蓬勃發展讓「電視」出現了本質上的改變,俗稱「第四台」的有線電視,已漸漸跟不上現代人的收視習慣,即便是相對新潮的「MOD」,也面臨了來自「OTT」服務的巨大威脅,不得不推出「自由選」正面迎戰。

本次的特別企劃,除了會分析「有線電視」、「MOD」與「OTT」三者間,十分有趣的競合生態外,還要告訴讀者全新「自由選」方案,能為消費者帶來的好處與優勢。

有線電視逐漸失去觀眾過去三、四年間,幾乎每隔幾個月都會出現一類新聞,主旨是有線電視「又」流失了多少收視戶。

確實,第四台業者的金雞母,也就是觀眾們,的確越來越不愛利用傳統的有線電視,收看自己喜歡的內容。

 如果可以用手機、平板等裝置,立刻隨點隨看自己喜歡的內容,那按時段播出的傳統有線電視,自然就更缺乏吸引力。

▲如果可以用手機、平板等裝置,立刻隨點隨看自己喜歡的內容,那按時段播出的傳統有線電視,自然就更缺乏吸引力。

許多人不是轉移到中華電信推出的MOD,就是直接用手機、平板等,點開YouTube、網路影音平台之類App,用以追劇、追綜藝,不願意再操控遙控器。

有線電視因為網路與移動裝置的發展,導致收視戶逐漸消逝,幾乎成了不可挽救的必然。

會考慮性價比的收視戶合約大多採「一年一簽」的有線電視,在每年要與用戶重新續約時,經常會面對消費者抱怨「電視內容不好看」或「收費太貴」等,許多第四台已經存在了幾十個年頭的根本問題。

但由於過去網路影音平台並不發達,所以消費者在沒有其他選擇下,通常會勉強留著有線電視。

 以經營台東的第四台業者為例,由於布線不易、區域獨佔,有線電視月費竟要價580元,但MOD價格卻全國統一。

▲以經營台東的第四台業者為例,由於布線不易、區域獨佔,有線電視月費竟要價580元,但MOD價格卻全國統一。

不過,今時已不同往日,當消費者甚至得以用「零成本」方式,透過網路OTT平台欣賞想要的內容時,全台灣有線電視收費偏高的結果,就是導致不少人在性價比的考量下,最終「剪線」退租第四台,使得業者收入年年銳減。

 頻道內容是問題嗎?除了價格外,方才筆者也提到不少第四台收視戶,幾乎都會抱怨「電視不好看」,其實指的就是台灣電視台所產出的內容,通常並不吸引觀眾眼球。

不過事實上真的是如此嗎?台灣的電視節目仍然很有創新力,但是,願意看電視的觀眾卻越來越少,顯然內容並非主要問題。

▲台灣的電視節目仍然很有創新力,但是,願意看電視的觀眾卻越來越少,顯然內容並非主要問題。

的確,本土電視台的創新能力和節目製作預算,比起以往大幅縮水,更無法與中國、日本甚至韓國的內容互相比較,但許多頻道也因此「進口」這些節目,加上翻譯後試圖留住觀眾。

其次,我們在網路OTT平台上欣賞的戲劇、綜藝等,排除國外內容,依然大部分還是由台灣的電視台團隊所製作,所以「頻道內容不佳」導致觀眾退租,並非是個實質問題。

那麼消費者為何還是選擇網路而非有線電視呢?關鍵就在於「方便性」!有線電視需要硬體的機上盒與電纜鋪設,而且電視台「什麼時候」播出「什麼內容」,觀眾也無法控制,自然就無法與隨點、隨看的網路OTT服務相提並論。

每部電視都會有台機上盒前面提到,有線電視其中一個不方便之處,在於同軸電纜的鋪設、拉線,以及必備的數位機上盒安裝。

不過有趣的是,中華電信MOD、OTT網路影音平台等,有時也都需要「機上盒」來搭配使用,畢竟總歸來說,「機上盒」+「遙控器」的方式,仍舊最適合給大螢幕、放置於客廳的那台電視機使用,也是最能讓消費者快速上手的操作模式。

有線電視機上盒台灣的有線電視算是進步很慢的產業,即便是政府推動最大力的「有線電視數位化」,也是直到今年才達成99.9%水準。

「有線電視機上盒」成為第四台標配後,雖杜絕了大量的「私接戶」,但現今絕大多數業者,考量節目版權、安全性等,機上盒都採用了封閉系統,除了用來收看第四台外,沒有什麼進階或額外功能,就連「錄影」都只能透過專用的外接硬體實現,相當不便。

第四台的機上盒正逐漸進化,除了原本的有線電視功能外,也逐漸導入如Android系統等開放標準。

▲第四台的機上盒正逐漸進化,除了原本的有線電視功能外,也逐漸導入如Android系統等開放標準。

但第四台業者也有進步,如凱擘大寬頻、台數科之類,推出採用Android系統的有線電視機上盒,試圖結合網路的力量,導入OTT平台、Play商店等擴展機上盒的實用性,想辦法讓用戶多「黏」在自家推出的平台上。

中華電信MOD機上盒中華電信自2004年推出「MOD」以來,都被有線電視業者視為巨大威脅。

就硬體層面,MOD為了保護版權也採用了封閉平台,消費者難以自行追加功能,相對於第四台透過同軸電纜傳輸,MOD則利用網路線連接中華電信的伺服器。

 最新的MOD機上盒已有4K支援,更能連接Wi-Fi避免配置網路線的困擾。

▲最新的MOD機上盒已有4K支援,更能連接Wi-Fi避免配置網路線的困擾。

由於MOD機上盒採用IP網路,所以在功能上就比起有線電視機上盒豐富許多,如隨選隨看、多螢互動、即時回看等,擴展性也較強。

發展至今,MOD因應觀眾、技術需求推出了數十款機上盒,不過操作邏輯由於介面統一所以差異不大,甚至有特地研究、改裝內部硬體的專門社團出現,自有一個生態圈。

網路OTT平台機上盒首先要澄清的是,「網路OTT平台」與「Android機上盒」,兩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屬於軟體服務,後者屬於硬體設備,所以千萬不要將它們給搞混。

至於「網路OTT平台機上盒」則是結合上述兩者所誕生的產品。

就一般狀況而言,普通的Android機上盒都可以成為OTT平台的播放載體,台灣亦有不少廠商在這塊努力,如OVO、BANDOTT等。

▲就一般狀況而言,普通的Android機上盒都可以成為OTT平台的播放載體,台灣亦有不少廠商在這塊努力,如OVO、BANDOTT等。

許多OTT業者如四季影視、LiTV等,為了將自己的平台打入消費者家中的電視機,所以與製造商合作,將OTT服務內建到開放系統的Android機上盒中,因此才有了「網路OTT平台機上盒」,例如BANDOTT、OVO之類。

在大多數情況下,與有線電視、MOD比拚的本體,都不是單純指Android機上盒,而是得加入OTT平台共同考量。

 收費方式多元發展前述的硬體雖然可以見出有線電視、MOD與網路OTT三者的區別,但消費者最關注的差異,仍然在於節目內容的收費方式。

就現今市場上主流的方案而言,大多可以區分成「月費全包」、「分組套餐」和最新的「自由選」。

最傳統的「月費全包」台灣有線電視的收費機制,受限於法規多採「月費全包」,業者對消費者收取一筆「月費」後,即可欣賞絕大多數第四台頻道,而這筆「月費」的上限則由地方政府主管機關,接收業者呈報費率後核定。

 無論台灣哪個縣市,為了避免惡意競爭或浮濫收費,有線電視費率都必須呈報給當地主管機關。

▲無論台灣哪個縣市,為了避免惡意競爭或浮濫收費,有線電視費率都必須呈報給當地主管機關。

這樣的收費方法雖然沒有彈性,但由政府把關至少可避免浮濫收費的情況,對用戶而言也最簡單易懂。

不過在沒有競爭關係的縣市,業者就會直接向消費者收取法規上限的費用,藉此得到最大收益,雖然合法但相較於有競爭的區域,如台北、新北等,業者會推出降價方案搶收視戶,消費者就會覺得不公平。

 更有彈性的「分組套餐」為了解決有線電視長期只能給觀眾「一大包」的窘況,政府推行了多項相關法案,讓第四台業者能依據消費者喜好,將頻道「分組」成「套餐」販售,部分系統台會Discovery家族、電影頻道、成人頻道等額外打包成套餐,在主要月費之於提供觀眾加購。

但有線電視真正的「全頻道分組付費」,由於來自頻道商、系統商、消費者等分歧意見的壓力,恐怕得等到2021年才會上路。

與套餐相比,在MOD上單點一個頻道至少要15元起跳,最貴甚至要150元,非常不划算。

▲與套餐相比,在MOD上單點一個頻道至少要15元起跳,最貴甚至要150元,非常不划算。

相對於第四台開放分組付費的多慮與龜速,MOD與OTT方面則是進步許多,不但主力銷售早以套餐為主,還能依據綜藝、戲劇、新聞等頻道類別,讓消費者分別挑選自己想要的組合。

全面解除限制的「自由選」過去無論傳統的「月費全包」或「分組套餐」,都無法避免業者在方案中「塞」進素質較差的頻道,藉此讓節目表看似很豐富,但實際上卻充滿沒有營養的內容,而使這些濫竽充數的頻道業者,卻還能因此獲得分潤。

所謂的「自由選」,主旨就是讓「選擇頻道的權力」回到消費者身上,目前MOD與OTT平台皆有不同方式的實踐。

 相對於有線電視,MOD方面就沒有分區收費問題,因此以套餐制為主打方案,近日則加入自由選。

▲相對於有線電視,MOD方面就沒有分區收費問題,因此以套餐制為主打方案,近日則加入自由選。

除有線電視外,MOD與OTT平台都具備「單點」功能,想看什麼只要個別訂閱該頻道即可,為何還要推自由選?原因在於,「單點」的費率通常都太高,尤其跟套餐相比之下更是缺乏CP值,於是「套餐價」卻能「自己的決定頻道」的「自由選」新方案,自然才是合理的做法。

我該怎麼選?中華電信MOD方案分析!中華電信MOD經歷多次改革,現在的收費方式有兩大分類,第一種為任點頻道的「自選餐」方案,第二種則是已經搭配好頻道的「分組餐」方案。

其中,「分組餐」可再分為「多家營運商」、「單一營運商」與「成人套餐」三種,其下再分出如「家庭豪華餐」、「家庭兒童餐」、「黃金全餐」等,依據頻道性質或營運商等分類,歸納出來的各式各樣組合。

MOD正面對決OTT!-自由選打造全新收視型態「自選餐」備三種收費價位我們首先從中華電信MOD最新推出的「自選餐」看起。

目前MOD上的自選餐有三種,分別為月付200元,可自選20個頻道的「自選20方案」;月費300元,可自選50個頻道的「自選50方案」;以及月付350元的,所有頻道皆可看的「全選方案」。

MOD正面對決OTT!-自由選打造全新收視型態這邊要注意的是,雖然MOD本次推出的自選餐,看似對於消費者「可挑選的頻道」毫無限制,但實際上「成人頻道」並不包含在自選餐的頻道選擇中,有需求的顧客得另外加購。

 自選免年約,頻道月月換自選餐對於消費者而言,除了能挑選自己喜歡的頻道欣賞,不需受到套餐限制,還能將每分錢都用在刀口上外,最重要還有兩大「福利」。

 愛爾達頻道家族自MOD開始發跡,尤其體育台直到現在仍為MOD專屬,時常播出許多有線頻道不願意購買版權的體育賽事。

▲愛爾達頻道家族自MOD開始發跡,尤其體育台直到現在仍為MOD專屬,時常播出許多有線頻道不願意購買版權的體育賽事。

首先,自選餐採用「月租」概念而非傳統的「年約」,每個月到期後都可以選擇不續約,符合現在影音串流訂閱制的潮流,但注意月租期間如有異動,還是可能得依期間比例補收各優惠方案所訂之解約金及違約金。

 其次,自選餐訂戶每個月都可以更換自己的頻道選擇,並非選擇了20個或50個特定頻道後,就被綁死直到退租。

自選餐的注意事項雖然中華電信MOD自選餐,確實解放了以往消費者對於「看電視」的最大束縛,但依然有些地方值得留心。

舉例來說,申裝MOD的用戶即便只是觀看免費頻道,仍要繳納每月89元的平台服務費,當然自選餐、組合餐也無法避免。

 此外,無論申辦「自選20方案」或「自選50方案」消費者訂閱時都至少得選擇1個頻道,並且訂閱生效後就會開始計費,即便用戶沒有選滿20個或50個頻道,同樣會以所選方案進行計價。

「組合餐」目標全家同樂接下來進入種類、方案超級多元的「組合餐」。

由於MOD組合餐的內容族繁不繼備載,所以筆者僅挑選出幾個比較熱門、值得推薦的方案,讓讀者進行參考。

 在此之前,我們得先釐清組合餐目前的定位。

先排除「單一營運商」與「成人套餐」這兩個類別的組合餐不談,如「家庭豪華餐」、「家庭人氣餐」、「家庭特選餐」等,頻道類別屬於「綜合」的組合餐方案,主要都面向一般家庭,即絕大多數「會看電視」的消費者,並且試圖取代掉傳統的有線電視。

愛爾達頻道家族自MOD開始發跡,尤其體育台直到現在仍為MOD專屬,時常播出許多有線頻道不願意購買版權的體育賽事。

▲愛爾達頻道家族自MOD開始發跡,尤其體育台直到現在仍為MOD專屬,時常播出許多有線頻道不願意購買版權的體育賽事。

至於「知識生活餐」、「家庭兒童餐」、「家庭電影餐」、「運動餐」、「熱播新聞餐」等,主要是以頻道類型做為打包方案的篩選依據,客群面向有孩童的父母、電影迷、運動愛好者或有需求的特定人士,應用在餐廳之類的商業場合。

家庭豪華餐包含主流頻道如果覺得MOD自選餐的350元看到飽貴了一些,或者從有線電視轉換到MOD平台的消費者,每月270元的「家庭豪華餐」與每月249元的「家庭人氣餐」,就是相當不錯的選擇。

「家庭豪華餐」共計有159個頻道,舉凡卡通、知識、綜合、戲劇通通都有,亦包含MOD獨占的三台愛爾達體育家族,電影頻道數量也為數眾多,從有線電視轉至MOD的消費者,應該不會感覺數量與豐富度上有所欠缺。

至於「家庭人氣餐」則是136個頻道,主要拿掉了由台灣互動所代理的多個頻道,雖然價格便宜了一些,但缺少了尼克兒童頻道、博斯運動家族、龍華戲劇家族等,依舊有著不小差異。

 營運商組合餐也是選項從「家庭豪華餐」與「家庭人氣餐」間,缺少了由台灣互動所代理的多個頻道,就不難看出「頻道代理商」在MOD生態系中的話語權。

 在官網可以查詢到中華電信MOD的上架頻道總表,亦可分別查詢組合餐方案所包含的頻道。

▲在官網可以查詢到中華電信MOD的上架頻道總表,亦可分別查詢組合餐方案所包含的頻道。

頻道代理商主導了電視台與系統業者間,頻道本身的上、下架與分潤收費等相關事宜,與部分有線電視業者身兼頻道代理商不同,MOD上所有頻道,要不是透過電視台直接上架,就是經由頻道代理商才得以呈現。

換言之,頻道代理商對於MOD能提供的內容,具備非常大的影響力。

 MOD用戶也可透過頻道商分類選擇套餐,如包含所有台灣互動代理頻道的「黃金套餐」,就有寰宇、博斯等多元類型的頻道。

▲MOD用戶也可透過頻道商分類選擇套餐,如包含所有台灣互動代理頻道的「黃金套餐」,就有寰宇、博斯等多元類型的頻道。

也由於頻道是經由代理商而來,所以MOD也開放用戶,以代理商本身做為方案主體,如月費170元的「黃金全餐」就全是由台灣互動所代理的頻道打包而成,如寰宇新聞家族、博斯運動家族即包含其中,擁有不少主流頻道。

我該怎麼選?OTT平台與價格比較!台灣目前以電視頻道為主要提供內容的網路OTT平台,就是「四季線上影視」(4GTV)與「立視科技」(LiTV)兩大服務。

MOD正面對決OTT!-自由選打造全新收視型態四季影視以直播為主首先介紹「四季線上影視」,它算是台灣發展得相當早的網路OTT平台,除了一般電視頻道的直播外,亦有提供隨選影音的服務。

「四季線上影視」積極與OVO、BANDOTT等Android機上盒製造商合作,提供了不少「服務」+「硬體」的共同搭售方案,試圖為台灣人的客廳打造完全合法、正版的網路影音平台。

OTT服務平台繁多,但要與有線電視、中華電信MOD競爭,目前僅有「四季線上影視」與「LiTV」較成氣候。

▲OTT服務平台繁多,但要與有線電視、中華電信MOD競爭,目前僅有「四季線上影視」與「LiTV」較成氣候。

就純粹以電視頻道而言,除了法律規定的必載頻道外,常見的如八大、TVBS、東森等電視台,在「四季線上影視」皆有部分頻道上架,而MOD上也擁有的博斯運動家族、龍華戲劇家族、靖天綜藝家族等亦沒有缺席,不過愛爾達體育則因MOD獨占所以並不存在。

不搭機有四種套餐方案如果沒有打算搭配硬體購買,「四季線上影視」本身則提供了四種套餐,讓觀眾能於手機、平板、Android機上盒與網頁進行觀看。

可收看所有電視台的「豪華頻道餐」月費為168元,可收視超過100個熱門頻道,並提供30天、90天、180天或365天的預繳選項,但似乎沒有折扣優惠。

 主打每天只要3.3元的「精選頻道餐」,其頻道內容以新聞、娛樂為大宗,月費僅99元,同樣提供沒有折扣的長期預繳選項。

至於每月僅需30元的「新聞頻道餐」與「運動頻道餐」,筆者推薦給體育迷或對社會議題長期關心的消費者,畢竟每月30元就能跨平台收視ElevenPlus、博斯體育家族等,的確算是非常超值。

 與OVO搭機購買最划算消費者要是有打算連同Android機上盒一起選購「四季線上影視」,但又擔心OTT方案到齊後,不續租服務會導致機上盒落入「生灰塵」的餘地,那麼該公司與OVO與近期共同推出的新方案,就是個相當不錯的選項。

在OVO官方網站的「超級VIP2.0」系列組合中,消費者得先選擇自己想要的收視方案,例如年繳999元的「四季線上影視」50台頻道自由選,或者年繳1,488元但可收視全頻道的「豪華餐」方案。

若是觀眾想要追劇,更可年繳2,788元,在50台頻道自由選之外,再搭配愛奇藝的完整服務。

 選擇完方案之後,再來即可挑選OVO機上盒的「租借機種」,有押金500元的不挑款福利品、押金1,000元的入門款新品與押金2,000元的高規款新品。

只要使用者於OTT服務訂閱期滿後,選擇不再進行續約,且機上盒主機、配件皆齊全,沒有明顯人為損壞的情況下,OVO就會將押金全額退費,省去消費者多一筆機上盒開銷的負擔。

 LiTV頻道豐富多元由立視科技推出的「LiTV」擁有號稱400台電視頻道,算是目前台灣各大OTT服務中,最具規模的收視平台。

「LiTV」與「四季線上影視」相同,都具備一般電視的直播頻道與隨選影片 VOD功能,並且都能透過手機、平板、Android機上盒或網頁進行觀賞。

 除了電視頻道直播外,「LiTV」的電影、戲劇、綜藝類VOD,也稱得上是目前OTT服務中最齊全、最多元的平台。

▲除了電視頻道直播外,「LiTV」的電影、戲劇、綜藝類 VOD,也稱得上是目前OTT服務中最齊全、最多元的平台。

雖然說「LiTV」主打的「400台電視頻道」看似非常豐富,但若仔細研究頻道表,會發現「LiTV」中許多頻道被稱之為「整套看」,例如「綜藝玩很大」頻道,就是不斷重複播出「綜藝玩很大」自過去到現在所有已放送過的集數,至於「周星馳」台就是持續輪播著星爺以往演出過的電影,與一般大眾所認知的「電視頻道」定義有著相當大的不同。

 雖然同樣為OTT平台,但如「friDay影音」、「LINETV」等,都是以隨選隨看內容為大宗,多數不包含電視頻道,不列入本次討論。

▲雖然同樣為OTT平台,但如「friDay影音」、「LINETV」等,都是以隨選隨看內容為大宗,多數不包含電視頻道,不列入本次討論。

相對簡單的收費組合與中華電信MOD、「四季線上影視」等主力推行的套餐不同,「LiTV」的收視方案更類似於有線電視業者的「一大包」。

與「四季線上影視」的分類套餐不同,「LiTV」的收費方式偏向傳統第四台的「月費全包」,雖較無彈性但長期訂閱卻有折扣。

▲與「四季線上影視」的分類套餐不同,「LiTV」的收費方式偏向傳統第四台的「月費全包」,雖較無彈性但長期訂閱卻有折扣。

以「LiTV」官方網站所提供的選項來說,最便宜的方案為年繳3,588元的「豪華組合餐」,平均下來月費為199元,比起月繳需299元可謂折扣許多,並提供400台電視頻道與六大館的隨選影音任意收看。

如果消費者僅收看電視頻道而不需要隨選影音,那麼每月268元,年繳2,099元的「頻道全餐」則是個不錯的選擇。

「LiTV」洋洋灑灑400台頻道中,超過半數屬於「整套看」,本質為單一分類性質的輪播台。

▲「LiTV」洋洋灑灑400台頻道中,超過半數屬於「整套看」,本質為單一分類性質的輪播台。

雖然說「LiTV」還有提供可收視110台電視頻道與6大館隨選影片的「超值組合餐」,但月費卻要249元,季繳、年繳也沒有折扣,相對於前兩個介紹的方案,CP值看起來低了不少,故筆者並不推薦。

順道一提,如果消費者只想用來追劇、看 VOD,那麼月繳150元的「隨選影片餐」,年繳平均每月僅108元的方案,則是個可考慮的選項。

年繳機上盒免費送在「LiTV」的「豪華組合餐」年繳方案中,使用者可以在「4KAndroid機上盒」與「延長六個月訂閱時間」兩個禮物中任挑一項,換句話說,如果要入手機上盒搭配家中客廳使用,此方案應該就可以滿足消費需求。

但是,「LiTV」所贈送的「4KAndroid機上盒」無法挑款,官方僅表明是從合作品牌中挑選並隨機出貨,實際上消費者拿到的是哪一台機器,事前無法得知亦不可更換。

雖然OVO與「四季線上影視」新推出的方案,也無法讓用戶指定機上盒款式,但至少確定品牌會是OVO,規格也相對清楚。

 總歸來說,如果消費者想購買「LiTV」服務並搭配硬體,除了官網的年繳方案外,或許也可以考慮BANDOTT的組合方案,即三個月「豪華組合餐」與支援4K的BANDOTTAndroid機上盒,合計售價為3,199元。

三大「看電視」管道,內容究竟差多少?正所謂「內容為王」,既然我們已經探討了有線電視、MOD與OTT三方,硬體與收費方式上的差異,接下來當然就是要深入理解,他們能為觀眾所帶來的影音內容,究竟有著多大的區別。

有線電視的獨特生態系首先把焦點放在有線電視上。

目前我們所熟悉的電視台,無論東森家族、三立家族、八大家族、緯來家族等,只要是你聽過的頻道名稱,截至目前為止,絕大部分仍然只出現在傳統的第四台。

想收看緯來體育台這類頻道,目前還是僅有線電視專屬,MOD、OTT在未來短時間內應該也不太可能上架。

▲想收看緯來體育台這類頻道,目前還是僅有線電視專屬,MOD、OTT在未來短時間內應該也不太可能上架。

由於電視台與第四台業者彼此之間的利益關係,舉凡緯來體育台、東森電影台、三立台灣台這類熱門頻道,中華電信MOD還是看不到,網路OTT平台也不一定能見得。

 MOD以節目為出發點既然有線電視的「頻道」本身有著與系統業者的利益關係,那麼中華電信就決定「轉個彎」,改從「節目」內容下手,邀請電視台在MOD上設立新頻道,然後播出願意提供的授權的節目,讓觀眾保有跟第四台相同的視聽體驗。

 以「國家地理頻道」為例,左邊MOD節目表與右邊第四台的同日節目表,相較之下播出編排就完全不同,因為MOD的頻道是「國際版本」,有線系統為「台灣版本」。

▲以「國家地理頻道」為例,左邊MOD節目表與右邊第四台的同日節目表,相較之下播出編排就完全不同,因為MOD的頻道是「國際版本」,有線系統為「台灣版本」。

在MOD上,我們可以見到如八大優頻道、緯來精采台、三立綜合台這類「特規頻道」,它們由傳統電視台經營,但並不在第四台業者上架,節目表也不與有線電視同步,而是電視台將本身擁有的熱門節目,額外授權到MOD進行播放。

 受限於版權,許多節目如最新一季的《通靈少女》,因為與境外媒體HBO合作,所以MOD上的公視頻道就無法收視。

▲受限於版權,許多節目如最新一季的《通靈少女》,因為與境外媒體HBO合作,所以MOD上的公視頻道就無法收視。

但正因為它們是「特規頻道」,所以第四台能看見的節目,若電視台不願意授權給MOD播出,那麼使用者也只能高喊無奈。

最重要的是,即便在MOD是屬於「原頻上架」的頻道,如公視、民視等,偶爾也會發生某個節目由於沒有MOD播映版權,所以只能以其他節目「蓋台」,這情況特別容易出現在國際性的體育賽事,近期更有戲劇如《通靈少女》也面臨相同狀況。

OTT與MOD內容相似若仔細研究節目表,會發現中華電信MOD無論與「四季線上影視」或「LiTV」等OTT服務,其上架頻道有著相當大比例的重疊,原因其實非常簡單,因為頻道代理商例如台灣互動,也選擇把靖天、寰宇之類的頻道,帶到了OTT平台上,而MOD與OTT所播映的內容,基本上亦沒有區別。

除了電視頻道外的附加價值如果有人問:你是否越來越不常看電視?那麼以第四台衰退的狀況來說,回答「是」確實合情合理。

但再次想想同一個問句,究竟我們是「不看電視了」,還是把電視拿來做「其他事情」呢?有線電視力求轉型現在的有線電視系統業者,除了仍繼續經營原先第四台的業務外,多半也會提供網路方案,做為消費者在電信商以外的選擇。

畢竟在數位化之後,有線電視能提供的資料傳輸頻寬,也跟著技術進步而持續提升,穩定度相較以往也好上許多,如凱擘大寬頻近日就推出了下載達1Gbps、上傳100Mbps的家用網路服務,重點是月租費不到千元,十分平價。

有線電視持續發展延伸服務,如凱擘大寬頻的HomeSecurity即以影像監視為切入點,打近居家防護市場。

▲有線電視持續發展延伸服務,如凱擘大寬頻的HomeSecurity即以影像監視為切入點,打近居家防護市場。

其次,有線電視經營者也逐漸擁抱開放標準,如前面提到支援同軸電纜信號,可以看第四台的Android機上盒,讓消費者除電視頻道之外,還能自行安裝App,擴展應用情境,甚至是連接家中監視器,建構居家安全服務等,第四台的轉型仰賴著基礎建設與用戶數,意圖在未來持續維持影音產業的領導地位。

第四台的網路事業也在進步當中,憑藉著佈線優勢,寬頻上網價格通常都比電信業者便宜許多。

▲第四台的網路事業也在進步當中,憑藉著佈線優勢,寬頻上網價格通常都比電信業者便宜許多。

MOD想與OTT化敵為友第四台業者目前正努力的加值功能,如透過電視進行線上購物,或者電影、戲劇隨選隨看、卡拉OK點播伴唱之類,其實MOD憑藉著網路優勢,早在數年前就已經陸續導入,可以說有線電視其實是跟著MOD已踏過的路在前進。

 但別人進步了,自己也不能沒有改變,於是MOD除了透過「自選餐」來打造新的收費模式外,也漸漸向另一個對手,也就是OTT張開雙臂。

最明顯的例子,莫過於近日MOD決定導入國際串流影音龍頭Netflix,中華電信不但想藉他們的力量,充實平台上的 VOD內容,更希望能因此推展4K服務,打造出整合性的平台。

跨平台就是OTT最大價值最晚起跑的OTT在開始發展附加價值前,最重要的還是顧好「本業」,即平台內容本身的充實度。

但OTT之所以能成為蓬勃發展的潛力新星,筆者認為關鍵就是「跨平台」。

 從手機到電視都能收看,自小螢幕佔據到大螢幕,是OTT服務的最大優勢,更是服務平台一直都大力宣傳的附加價值。

▲從手機到電視都能收看,自小螢幕佔據到大螢幕,是OTT服務的最大優勢,更是服務平台一直都大力宣傳的附加價值。

先不管基本上無法透過電視以外方式,收看節目的第四台,MOD雖然也有「多螢功能」,但能夠支援的頻道非常有限,因此OTT所標榜手機、平板、網頁、電視皆可看的優勢,就成了它最大的附加價值。

     本文同步刊載於PChome雜誌      SonyEarDuo-無線開放式耳機內建語音助理     歡迎加入PChome雜誌粉絲團!想看小編精選的3C科技情報&實用評測文,快來加入《T客邦》LINE@ 查看原始文章 科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