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極統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終極統一(英語:eventual unification)是對於臺海兩岸關係的一種論述,意指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現狀雖為分治的兩個政府,但在未來的某一個時間點,將會重新統一 ... 終極統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終極統一(英語:eventualunification)是對於臺海兩岸關係的一種論述,意指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現狀雖為分治的兩個政府,但在未來的某一個時間點,將會重新統一為一個中國。

衍生自台灣的一個中國政策,在李登輝擔任總統任內通過的《國家統一綱領》,取代先前的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政策,改為終極統一。

終極統一論的立場最終目標仍然是台灣與中國大陸間的兩岸統一,不支持永久保持台海現狀,但對於何時開始統一與如何進行的問題則態度迴避,近於支持維持臺海現狀。

終極統一論者,反對一邊一國等推動台灣獨立主張,但也反對在現狀下直接進行政治談判與統一;他們設定了條件,希望在中國大陸成為自由、民主社會之後再行統一,在大陸方面未完成民主轉型前,反對設定時程表,來達成中國統一的急統主張。

目次 1概論 2歷史 2.1初期 2.2陳水扁政府時期 2.3馬英九政府時期 2.4蔡英文政府時期 3民調支持度 4參考資料 概論[編輯] 在國共內戰後,中國國民黨領導下的中華民國政府退居臺灣,而中國共產黨在中國大陸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雙方皆認為自身才能代表正統的中國,否認對方存在的合法性。

在臺灣,終極統一的支持者,常以《中華民國憲法》及其增修條文,作為台灣應該追求終極統一的依據。

李登輝總統任內的1991年通過《國家統一綱領》,以中國統一為目標,但是認為這個目標將分三個階段,不設限時間,但認為在最終,雙方將會重新統一。

李登輝在其著作《台灣的主張》中,曾說: 中國要統一,但必須統一在既照顧全體中國人利益,又合乎世界潮流的民主、自由、均富的制度之下,而不應統一在經過實踐證明失敗的共產制度或所謂的「一國兩制」之下。

[1] 與蔣中正時代的反攻大陸,或蔣經國時代的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政策相較,終極統一更不強調由台灣方面主動進行中國統一。

這個綱領的立場,在之後被解釋為終極統一[2]。

李登輝在1999年7月提出,兩岸關係「至少是特殊的國與國的關係」,這個被稱為兩國論的觀點中,沒有支持或反對終極統一。

民主進步黨根據兩國論的想法,進一步提出《臺灣前途決議文》,主張台灣獨立,台灣前途由台灣人民自決。

2000年至2008年民進黨的陳水扁執政期間,中華民國政府不再追求終極統一,廢除國統會與《國家統一綱領》[3],但做出四不一沒有保證。

在國民黨於2008年重新執政之後,對於終極統一的看法轉向低調,改為強調一中各表、九二共識、憲法一中及不統、不獨、不武等。

2015年,洪秀柱有意參選2016年總統大選,在洪秀柱提出中華民國憲法是終極統一等論點後[4],因為被認為她的兩岸觀點可能危及選情,出現換柱爭議,國民黨最終將總統候選人改為朱立倫[5]。

歷史[編輯] 初期[編輯] 李登輝任中華民國總統時,曾多次宣誓要追求中國統一。

如1989年4月13日,李登輝接待法國訪客時,說:「中國只有一個,將來必定統一。

」但是接下來又補充,因為兩岸政治體制不同,在短期內無法統一,希望在中國實現自由、民主、均富的社會之後,才進行統一。

執政後期,則出現「兩國論」。

[6]。

陳水扁政府時期[編輯] 2004年10月25日,美國國務卿克林·鮑威爾至中國訪問,接受CNN及鳳凰衛視等訪問,訪談中提到台灣不享有國家主權,不是主權獨立國家,並希望兩岸在蹉商後,以和平方式達成終極統一。

隨後美國國務院發表聲明,表示是口誤。

國台辦認為這符合於美國對一個中國原則的立場[7]。

200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反分裂國家法》,宣誓追求中國統一的決心。

同年,擔任國民黨主席的馬英九,接受美國《新聞週刊》訪問時,提出追求終極統一是國民黨的目標。

當時立法院長王金平認為,這是馬英九個人的意見,不代表國民黨整體立場。

回應馬英九談話[8],陳水扁政府提出廢除國統綱領及國統會的行動[9][10]。

2006年1月,馬英九與日本媒體餐敍,針對終極統一論作出解釋,認為這符合一中憲法與國統綱領,仍然以保持現狀為主;隨後在2月訪問美國及歐洲,避談終極統一及停止內戰的話題,再度將追求終極統一定位為維持現狀,保持陳水扁的四不一沒有,以消除美國與歐洲方面對終極統一論的疑慮[11][12]。

將終極統一等同於保持現狀,而不是積極追求統一,成為國民黨的正式立場[13]。

2007年,企業家曹興誠登報,主張在台灣通過《兩岸和平共處法》,推動統一公投。

被總統陳水扁及民進黨立院黨團批評,其立場與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及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馬英九相同,是為了走向一個中國的終極統一[14][15]。

馬英九政府時期[編輯]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長期支持兩岸終極統一[16]。

2008年接受中央社訪問,認為馬英九提出的不統、不獨、不武主張,改善了兩岸關係,但未堅持中國國民黨原本的終極統一立場[17]。

在2012年總統大選中,2011年,馬英九提出黃金十年計畫,其中納入與中國大陸進行和平協議,民進黨與台聯批評和平協議以一個中國為前提,目標在於走向終極統一[18][19]。

11月25日,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接受BBC專訪,提出台灣應根據中華民國憲法,追求終極統一,批評馬英九未恢復國統綱領[20]。

在同一天,他接受壹電視專訪時,則否認自己立場為終極統一[21]。

2012年,中共十八大召開,首次將九二共識納入報告之中。

辛旗認為,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可使兩岸和平發展,和平發展的最終目標為和平統一[22][23]。

2013年,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訪問中國,與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會面,提出國民黨推動一個中國架構,被認為呼應了一個中國框架[24][25]。

2014年,馬英九政府推動高中課綱微調案,被學者張炎憲等人批評,其目的在於推動終極統一[26]。

參與反課綱微調運動的學生團體與台聯,也以相同理由,要求撤銷微調課綱[27]。

同年5月,施明德與蘇起等人,提出「新一中原則」,又稱大一中架構。

被台聯批評是馬英九終極統一論的重新包裝[28][29]。

同年9月,馬英九與外籍記者茶敘,提及要參考兩德經驗來制定兩岸政策。

德國《明鏡週刊》根據這段談話,報導馬英九將以兩德統一模式,來推動終極統一。

中華民國總統府隨後發表聲明,認為報導不正確。

馬英九強調,不會採取「一德兩國」模式,而是根據憲法採取一中各表,並沒有提到支持或反對終極統一[30]。

在接受中國《廈門海峽導報》採訪時,王曉波稱自己為馬英九長年好友,表示馬英九的方向是終極統一,以及兩岸和平協議,但受限到台灣民意不支持,不敢說出口,因此造成大家不了解。

此報導經香港文匯報轉載,傳回台灣。

但王曉波的說法,並沒有得到總統府的證實,總統府發言人羅智強表示,馬英九支持不統、不獨、不武[31][32]。

在一場由中國文化大學舉辦的研討會上,國民黨大陸事務部主任桂宏誠說,國民黨支持兩岸在未來走向統一,而不統、不獨、不武的主張,則是現在不會進行統一[33]。

2015年4月,馬英九在陸委會提出新三不政策,也就是保證不推動「兩個中國、一中一台、台灣獨立」[34][35]。

5月,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與中國共產黨總書記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朱習會。

美聯社報導,朱立倫在這場會談中,提出兩岸同屬一個中國,被認為表態支持中國終極統一。

國民黨發言人楊偉中向美聯社抗議後,美聯社更正了內容,改為「朱立倫支持九二共識,但是這被北京政府解讀為支持終極統一」[36][37][38]。

其他的國外媒體,如英國《衛報》,也有類似報導,認為朱立倫代表國民黨,向中共承諾支持中國統一[39]。

朱立倫認為這是斷章取義的惡意扭曲,但沒有清楚說明他是否支持或反對終極統一[40]。

國民黨立院黨團幹事長吳育昇召開記者會,舉出蔡英文在2000年曾主張「未來的一個中國」,認為朱立倫的主張堅守九二共識,蔡英文在2000年的主張是終極統一[41]。

10月,國民黨總統候選人洪秀柱,認為《中華民國憲法》是終極統一[42][43],雖然洪澄清說的是「由中華民國統一兩岸」[44],但其發言依然被認為是傾共,造成了軒然大波[45][46]。

許多國民黨立法委員建議國民黨中央,即刻撤換洪秀柱,避免其投降主義發言拖累立委選情。

國民黨也批評洪秀柱的發言,最終透過臨時全國代表大會,廢止其提名,改為提名朱立倫,被稱為換柱行動。

陳長文投書媒體,認為終極統一有強迫人民統一的意思在,難以使人接受,國民黨應該改變修辭,應主張追求兩岸的合意統一[47]。

蔡英文政府時期[編輯] 2016年,在洪秀柱主席任內,國民黨召開第19次全代會,於9月5日通過和平政綱,主張深化九二共識,兩岸以和平協議結束敵對狀況。

研究員王建民認為,認同「九二共識」和「兩岸同屬一中」是國民黨的主要核心理念,不再提「一中各表」則是主要進步。

龐建國接受導報記者採訪,認同和平政綱的通過,主張按照《中華民國憲法》規定追求兩岸終極統一,對國民黨及台灣非常重要[48]。

國民黨主席吳敦義於2018年5月22日出席黨中央宗教事務委員會第一次工作會議提到,《憲法增修條文》「最終目的是國家統一為原則」,現階段則可以全面改選「自由地區」(台澎金馬)立法委員。

[49]。

吳敦義解釋,憲法增修條文裡頭,「在國家統一前」,台澎金馬稱為「自由地區」,其它稱為「大陸地區」,「當時全面改選立法委員,只能在自由地區改選,不能在北京、在天津改選」﹔「當時增修憲法條文裡訂下,國家最終的目的是要以統一為原則,但是在現階段,自由地區還是全面改選。

」他強調,想到《憲法增修條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就知道,兩岸的基本關係是希望能維持和平穩定發展的狀態。

2019年1月7日,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宣佈爭取代表國民黨參選中華民國總統;他說,兩岸是兄弟一家親,應堅守中華民國憲法,結束兩岸目前的敵對狀態,他將毫不猶豫的跟北京對話,討論兩岸和平統一前的政治定位[50][51]。

民調支持度[編輯] 2011年,《遠見》雜誌發表民調,67.1%民眾認為在兩岸社會現狀差不多時,沒有必要統一。

與2010年12月所做調查,沒有太大差異。

在台灣與中國是否最終要統一的題目中,贊成的有15.7%,與2010年12月調查減少了1.7%;不贊成的有69.6%,增加0.2%[52]。

根據政大選舉研究中心從1992年開始的定期調查。

以長期趨勢來說,李登輝執政時期,支持中國統一的台灣民眾在20%上下,民進黨執政之後,降到15%,馬英九執政之後,保持在10%上下。

2015年1月發布的民調結果,有9.2%的台灣民眾支持偏向統一、儘快統一[53];7月民調結果,支持偏向統一、儘快統一的比率萎縮至9.1%,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比率僅剩3.3%,是自1992年開始調查以來的最低點[54]。

根據台灣民調指標公司在2015年10月15日發布的定期民調,對兩岸關係現況及未來看法的可複選題目,只有10.5%的台灣民眾支持終極統一[55]。

聯合報於2016年8月31日至9月9日民調顯示,對於台灣前途的主張,7%主張急統,10%主張緩統,47%希望永遠維持現狀,另外百分之四無意見。

政大選研中心特聘研究員暨政治系合聘教授陳陸輝表示,偏向統一(急統和緩統)達17%。

[56] 參考資料[編輯] ^李登輝.台灣的主張.台北市:遠流文化.1999年.ISBN 9573237245.  ^吳瓊恩.王金平須知國統綱領即「終極統一論」.海峽評論.2006年3月[2016-05-01].  ^黃維助.扁提廢統為駁斥馬終極統一論.自由時報.2006-02-09[2016-05-01].  ^曾盈瑜.洪秀柱:中華民國憲法是終極統一.中央社.2015-10-02[2016-04-26].  ^彭顯鈞.終極統一論踩紅線府黨聯手「拔柱」.自由時報.2015-10-06[2016-05-19].  ^李登輝:台灣是獨立國家 沒想過統一.台灣蘋果日報.2015-07-23[2015-12-05].  ^国务院台办新闻发布会实录(2004-10-27).http://www.gwytb.gov.cn/.[2016-05-23].  ^總統批馬:終極統一論 跟對岸唱和.TVBS.2006-02-15[2016-05-01].  ^廢統論 王:扁說受馬終極統一論刺激.TVBS.2006-02-09[2016-05-01].  ^楊鎮全.廢統是「反終極統一」? 馬:扁該滅火.TVBS.2006-02-09[2016-05-01].  ^吳南平.評析馬英九的政治論述困境.華夏經緯網.2006-03-03[2016-05-01].  ^王昆義.马英九演说为何删除终极统一内容.新浪新聞.2006年2月20日[2016-05-01].  ^王家俊.馬英九終極統一論 藍委:即維持現狀.大紀元.中央社.2006-02-09[2016-05-01].  ^林良哲、張菁雅.曹興誠主張扁批反獨促統.自由時報.2007-11-14[2016-05-19].  ^民進黨團跟嗆曹興誠:與馬終極統一的目標一致.中國評論新聞.2007-11-21[2016-05-19].  ^林沿瑜、陳培煌.新加坡國父91歲李光耀病危.台灣蘋果日報.2015-03-18[2016-05-26].  ^閻光濤.李光耀:台灣參與國際問題不會有明顯變化.中央日報.2008-05-08[2016-05-26].(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29).  ^王寓中、李欣芳.馬拋和平協議綠批統一時間表.自由時報.2011-10-18[2016-09-29].  ^蔡英文:和平協議走向「終極統一」.台灣蘋果日報.2011-10-22[2016-09-29].  ^宋支持終極統一 批馬英九蔡英文違憲.台灣蘋果日報.2011-11-26[2016-05-08].  ^施曉光.BBC專訪宋表態支持終極統一.自由時報.2011-11-27[2016-05-0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09).  ^趙靜.辛旗:“九二共识”写入十八大报告有三大指标意义.海峽之聲網.2012-12-06[2016-07-26].  ^和平發展,和平統一的必由之路.你好台灣網.2012-11-22[2016-10-15].  ^吳伯雄:用一個中國框架定位兩岸關係.中國評論新聞.2013-06-13[2016-05-08].  ^李柏濤.習吳會吳伯雄首度提「一個中國框架」回應大陸.大公網.2013-06-14[2016-05-08].  ^林曉雲.學者張炎憲︰改課綱為迎合馬終極統一.自由時報.2014-01-18[2016-05-28].  ^朱蒲青.反洗腦學陣及台聯要求教育部撤銷違法課綱.民報.2015-04-27[2016-10-15].  ^林朝億.台聯批「大一中」:終極統一的重新包裝.新頭殼.2014-05-27[2016-05-12].  ^林楠森.台灣兩大政黨前官員提出「大一中架構」.BBC中文網.2014-05-27[2016-05-12].  ^仇佩芬.馬英九參考兩德經驗「統一論」曾引爭議.風傳媒.2015-10-09.  ^林曉雲、王寓中.王曉波:馬的方向是「終極統一」.自由時報.2015-05-19.  ^王曉波.有關馬英九「終極統一」報導的說明.中國評論新聞.2010-05-23[2016-05-28].  ^国民党大陆事务负责人:国民党支持未来两岸统一.環球網.2014-09-26[2016-05-23].  ^程嘉文、林克倫.馬後天赴陸委會發表重要談話.聯合報.2015-04-27.  ^孫偉倫.吳育昇:馬兩岸主張是主流 蔡英文不敢表態「太孬了」.Nownews.2015-10-12.  ^TaiwanrulingpartyleaderaffirmseventualreunificationwithChinaduringBeijingmeeting.Foxnews.2015-05-04(英語).  ^美聯社「終極統一」報導 僅更正未撤稿.台灣蘋果日報.2015-05-05.  ^美聯社未撤稿指朱「終極統一」報導也不只一篇.自由時報.2015-05-05.  ^TaiwanrulingpartyleaderaffirmssupportforunitywithmainlandChina.TheGuardian.2015-05-04(英語).  ^支持終極統一?朱:不必斷章取義惡意扭曲.中廣新聞.2015-05-05.  ^陳彥廷.吳育昇:蔡英文才是主張終極統一!.自由時報.2015-05-07.  ^曾盈瑜.洪秀柱:中華民國憲法是終極統一.中央社.2015-10-02[2016-09-27].  ^符芳碩.談終極統一洪秀柱:用法治民主讓中國羨慕.新頭殼.2015-10-03[2016-09-27].  ^洪秀柱:中華民國憲法是終極統一「是我們統別人」.聯合報.2015-10-02.(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05).  ^蕭文彥.終極統一說洪後援會長:非常不妥.自立晚報.2015-10-08[2016-09-27].  ^曾韋禎.李登輝斥洪豪洨、不懂憲法.自由時報.2015-10-04[2016-04-29].  ^陳長文.天堂不撤守-是合意統一不是終極統一.中國時報.2015-10-05[2016-05-17].  ^吳生林.国民党正式通过“和平政纲”强调将深化“九二共识”,首度纳入两岸和平协议内容.新華社.2016-09-05[2016-09-29].  ^潘維庭.吴敦义引述宪法增修条文:两岸最终目标是统一.中時電子報.2018-05-24[2018-05-24].  ^ 提两岸分治不分裂张亚中宣布参选台总统.[2019-01-07].(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07).  ^張亞中:兩岸是國民黨強項但候選人都迴避 ^徐仁全.統獨立場調查:維持現狀依舊是共識.遠見雜誌.2011年5月[2016-05-23].  ^曾韋禎.《政大選研民調》60.6%自認是台灣人創新高.自由時報.2015-01-26(中文(臺灣)).  ^郭瓊俐.蔡英文:正確兩岸政策需要有民意.聯合報.2015-10-03(中文(臺灣)).  ^鐘辰芳.最新民调:台大选民进党必胜无疑.美國之音.2015-10-16(中文(簡體)).  ^【大調查】蔡總統兩岸表現48%不滿意.聯合報.2016-09-20[2017-05-22].  閱論編臺灣海峽兩岸主題 國共關係 臺海現狀 臺灣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民國 組織 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 海峽兩岸關係協會 中央對臺工作領導小組 中央統戰部 全國政協 政黨 中國共產黨 民主黨派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 台灣民主自治同盟 國家主席 毛澤東→劉少奇→李先念→楊尚昆→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 國臺辦主任 丁關根→王兆國→陳雲林→王毅→張志軍→劉結一 海協會會長 汪道涵→陳雲林→陳德銘→張志軍 組織 光復大陸設計研究委員會 大陸委員會 海峽交流基金會 國家統一委員會 政黨 中國國民黨 大陸事務部 民主進步黨 中國事務委員會 台灣民眾黨 時代力量 總統 蔣中正→嚴家淦→蔣經國→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 陸委會主委 施啟揚→黃昆輝→蕭萬長→高孔廉(代)→張京育→蘇起→蔡英文→吳釗燮→陳明通→賴幸媛→王郁琦→夏立言→張小月→林正義(代)→陳明通→邱太三 海基會董事長 辜振甫→劉德勳→張俊雄→洪奇昌→江丙坤→林中森→陳德新(代)→田弘茂→張小月→李大維→許勝雄(代) 中國大陸1(中國內地、香港及澳門)臺澎金馬(臺灣、澎湖、金門、馬祖)政治觀點一個中國相關術語 中國統一 統派 一國兩制 一國兩府 一國兩區 殺朱拔毛 反攻大陸 漢賊不兩立 一綱四目 解放台灣 對台工作(涉台用語) 告台灣同胞書 葉九條 鄧六條 江八點 三個可以談 胡四點 胡六點 習五條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振興中華 中國台灣 憲法一中 兩岸一中 一中各表 一中同表 一中共表 各表一中 一中兩憲 一中兩國 九二共識 兩國論 去臺灣化 特殊非兩國論 中國夢 兩個一百年 統一路徑台灣對大陸 武力統一 反攻大陸 和平統一 三民主義統一中國 一國良制 終極統一 大陸對台灣 武力統一 一國一制台灣構想 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省 和平統一 一國兩制臺灣方案 其他路徑 中華聯邦 大一中架構 兩岸共同議會 組織派別 統一戰線 中國共產黨 民主黨派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 中國民主同盟 中國民主建國會 中國民主促進會 中國農工民主黨 中國致公黨 九三學社 台灣民主自治同盟 泛藍陣營 中國國民黨 親民黨 無黨團結聯盟 國會政黨聯盟 民國黨 新黨 中華統一促進黨 中國農工民主黨 中國洪門致公黨 中華民族致公黨 中國民主進步黨 中國青年黨 中國民主社會黨 中國民眾黨 中國生產黨 勞動黨 臺灣民主共產黨 臺灣人民共產黨 中華愛國同心會 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 中華臺商愛國黨 中華民國共產黨 工黨 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大同盟 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 夏潮聯合會 中國統一聯盟 臺灣競爭力論壇 兩岸統合學會 臺灣親中共團體 民主行動聯盟 經濟交通 金廈跨海大橋 台灣海峽通道 京台高速公路 京台高速鐵路 昆台高速鐵路 319國道 228國道 台灣環線高速公路 兩個中國一中一臺相關術語 特殊的國與國關係 四不一沒有 臺灣共識 臺灣民族主義 臺灣本土化運動 臺灣價值 臺灣主體性 臺灣地位未定論 臺灣獨立運動 台灣共和國 傳統臺獨 左獨 法理臺獨 獨臺 華獨 臺灣獨立運動的新世代綱領 天然獨 一邊一國 四階段論 中華民國在臺灣 中華民國是臺灣 中華民國(臺灣) 中華民國臺灣 中華民國第二共和 去中國化 臺灣正名 臺獨黨綱 臺灣前途決議文 四要一沒有 九六共識 憲法各表 兩國一制 四個堅持 組織派別 泛綠陣營 民主進步黨 臺灣團結聯盟 建國黨 臺灣民族黨 臺灣獨立黨 時代力量 社會民主黨 臺灣基進 綠黨 自由臺灣黨 喜樂島聯盟 一邊一國行動黨 臺灣獨立建國聯盟 臺灣建國聯盟 臺灣教授協會 新國家連線 建國廣場 臺灣社 獨立臺灣會 908臺灣國運動 外省人臺灣獨立促進會 臺灣人公共事務會 公投護臺灣聯盟 一邊一國連線 臺灣反一中顧主權連線 民主維新 臺左維新 民主鬥陣 臺灣投資中國受害者協會 台澎國際法法理建國黨 其他論點 棄臺論 中國分裂論 中國崩潰論 中國威脅論 臺灣民政府 美屬臺灣建國方案 今日香港,明日臺灣 一五新觀點 外軍協防臺灣(美、日) 歷史事件軍事對峙 中華民國政府遷台 韓戰戰俘遣返問題 反共義士 戰士授田憑據 洪進山事件 陶普斯號事件 克什米爾公主號事件 光華寮事件 關閉政策 打通南北航線 海軍艦隊首航台灣海峽 台灣海峽復航 中華航空334號班機劫機事件 三七事件 開放兩岸探親 907事件 閩獅漁事件 恢復對話 九二香港會談 辜汪會談 千島湖事件 戒急用忍 小三通 全民外交 中國國民黨和平之旅 兩岸定期航線 活路外交 交流熱絡 兩岸兩會高層會談 野草莓運動 兩岸互贈保育類動物 2010年蘇花公路暴雨塌方事故 大陸居民赴臺旅遊 臺灣承認大陸學歷 大陸學生赴臺就讀 臺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 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 大三通 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 太陽花學運 連習會 王張會談 海峽兩岸貨品貿易協議 M503航路事件 朱習會 馬習會 冷和時期 周子瑜國旗事件 臺灣詐騙犯遣返案 雄三誤射 桃園火燒車案 洪習會 退將赴陸 周泓旭案 李明哲事件 東奧正名公投 東亞青運舉辦權遭取消 世大運中國代表團缺席開幕式 中國大陸非洲豬瘟疫情 臺灣非洲豬瘟防護 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 潘曉穎命案→陳同佳送台案 臺灣各地連儂牆 反紅媒遊行 中國大陸電影局抵制金馬獎 陸客赴臺自由行停簽 武漢返臺包機事件 李孟居事件 斐濟事件 武裝衝突與軍事對峙前期 古寧頭戰役 舟山戰役 登步島戰役 舟山撤退 台海空戰 上海空戰 1958年空戰 大膽島戰役 南日島戰役 湄州島戰鬥 東山島戰役 臺灣海峽危機 九三砲戰 一江山島戰役 大陳島撤退 金剛計劃 臺山列島海戰 臺海心戰 國光計劃 閩江口海戰 八二三砲戰 九二海戰 六一九砲戰 東引海戰 東山海戰 烏坵海戰 吳文獻事件 後期 台灣海峽復航 六二七事件 臺灣海峽飛彈危機 解放軍對臺飛彈 解放軍機艦繞臺 解放軍軍機越過台海中線 2020年台海演練 法律及政策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反分裂國家法》 《中國公民往來臺灣地區管理辦法》 《港澳臺居民居住證申領發放辦法》 《大陸臺商投資保護法》 《對臺貿易管理辦法》 《兩岸直航船舶管理暫行辦法》 《臺港澳在內地就業管理規定》 《港澳台居民大陸就業的通知》 《大陸大學招收培養港澳台學生規定》 《大陸大學學測招收臺生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 惠台31條 26條措施 11條措施 農林22條措施 「台獨」頑固分子清單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憲法》 《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 關閉政策 《卅八穗五字第四八九六號行政院令 《截斷匪區海上交通辦法》→《戡亂時期截斷匪區海上交通辦法》 《管制外籍船舶資匪航運臨時辦法》 《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 《國家安全法》 《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 《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 《公民投票法》 《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 《香港澳門關係條例》 《國家統一綱領》 《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草案) 《境外勢力影響透明法》(草案) 《反滲透法》 《反併吞中華民國法》(草案) 美國 《臺灣關係法》 《臺灣安全加強法》(草案) 六項保證 《台灣旅行法》 《台灣保證法》 《2018年亞洲再保證倡議法》 《2019年台灣友邦國際保護及加強倡議法》 《確保美國全球領導力與參與法案》 雙邊及多邊政治文件 《馬關條約》 《開羅宣言》 《波茨坦公告》 《降伏文書》 《舊金山和約》 《聯合國安理會87號決議》 《聯合國大會505號決議》 《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 《中日和約》 《中美共同防禦條約》 中美三個聯合公報 分類 維基文庫 維基共享資源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終極統一&oldid=68701578」 分類:臺灣海峽兩岸關係術語中國統一隱藏分類:CS1英語來源(en)含有英語的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語言 新增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