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学-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牛津大學(英語:University of Oxford;非正式:Oxford University,或:Oxford;勳銜簡稱:Oxon)位於英格蘭東南區域牛津郡牛津市。

是一所世界聞名的公立研究型書院 ... 牛津大學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座標:51°45′40″N1°15′12″W/51.7611°N1.2534°W/51.7611;-1.2534 牛津大學UniversityofOxford牛津大學校徽UniversitasOxoniensis校訓DominusIlluminatioMea(拉丁語)中譯主乃我光創辦時間1096年,​924年前​(1096)[1]學校類型公立(大學中央)、書院聯邦制捐贈基金四十億零三千萬英鎊(包括各成員書院)[2][3]校監彭定康勳爵校長露易絲·理查森[4][5]學生人數21,535[6]大學部人數11,723[6]研究生人數9,327[6]其他在學人員人數461[6]校址 英國英格蘭牛津市代表色 牛津藍[7]隸屬國際研究型大學聯盟羅素大學集團歐洲大學聯盟歐洲大學協會G5超級精英大學五大科學工程聯盟(英語:SES-5(universities))歐洲研究型大學聯盟網站ox.ac.uk 位置 牛津大學(英語:UniversityofOxford;非正式:OxfordUniversity,或:Oxford;勳銜簡稱:Oxon[註1])位於英格蘭東南區域牛津郡牛津市。

是一所世界聞名的公立研究型書院聯邦制大學。

它是英語世界歷史最悠久的大學[1][9],也是世上現存第二古老持續辦學的高等教育機構。

牛津大學培養眾多社會名人,校友當中包括28位英國首相、及多國領袖與政治要員,而截至2020年10月,牛津大學的校友、教授及研究人員中,共有72位諾貝爾獎得主、3位菲爾茲獎得主、6位圖靈獎得主[10]。

牛津大學在數學、物理、醫學、法學、商學、文學等多個領域擁有崇高的學術地位及廣泛的影響力,被公認為是當今世界最頂尖的高等教育機構之一。

它同時擁有全球最具規模的大學出版社[11],及全英最大型的大學圖書館系統[12]。

雖然牛津大學沒有明確的成立日期,但按照現有的記錄,其以某種形式教學始於1096​​年,並隨著亨利二世禁止英國學生就讀巴黎大學,牛津大學從1167年開始迅速發展、成型[13]。

某些學府的始創日期可能與其相近,如:始創於1150年的巴黎大學在1160-1250年間正式獲官方確立其作為大學的地位[14],但中間因法國大革命而停辦逾一個世紀(1793年-1896年),學校的現狀及模式亦與昔日大有不同,故非為持續辦學之高校。

[1]1209年,牛津師生與鎮民的衝突使一些牛津學者另闢蹊徑,他們遷離至東北方的劍橋鎮並成立後來的劍橋大學。

[15]這兩所古老的大學在辦學模式、管理架構等各方面都非常相似,兩校同時展開相當悠久的競爭歲月,故常被合稱為「牛劍」。

牛津大學由38所獨立書院及4所學部組成。

[16]各個書院為獨立的行政機構並隸屬於大學。

它們有自己的管理架構、收生以及學生活動安排[17];而學部則負責安排教職員講課及指導研究項目,另負責編制課程及給予學術指引[18]。

牛津大學並沒有獨立於城鎮的主校區,大樓和設施散見整個牛津鎮。

大學的本科教育包括書院的每週輔導課程,以及由學部提供的學科課程。

上課地點除了書院外,還包括由校方提供的講堂、課室及實驗室。

牛津大學同時為兩個著名獎學金計劃的舉辦地:一為於2001年設立的克拉倫登獎學金[19];另一為羅德獎學金[20]。

目次 1校史 1.1早期歷史 1.2文藝復興時期 1.3近代史 1.4女性教育史 2大學建築與地點 2.1主要地點 2.2公園 3組織與行政架構 3.1中央行政機關 3.2書院及學堂 3.3財政 3.4跨校聯盟 4學術泛論 4.1錄取 4.2教學 4.3獎學金與資助 4.4圖書館及博物館 4.5學術出版 4.6排名聲譽 5校園生活 5.1傳統 5.2學會與社團 5.3學生會及舍委 6著名人物 6.1政界 6.2文學與藝術 6.3數理界 6.4宗教 6.5哲學 6.6體育界 7大眾文化 8另見 9註釋 10參考文獻 10.1引用 10.2來源 校史[編輯] 早期歷史[編輯] 貝利奧爾書院,牛津歷史最悠久的書院之一。

於1288-1378年建立的墨頓書院四方院(大學最早的方庭設計)。

牛津大學沒有一個確實的成立日期。

[21]雖有記錄證實牛津的教學最晚始於1096年,但至今仍不清楚大學正式的創辦日子。

[1]學校自1167年英格蘭學生從巴黎大學回國後,就迅速發展。

[1]歷史學家威爾斯吉羅德於1188年教授這批學者,而第一位外國學者亦於1190年抵達牛津。

自1201年起,大學委任「校長」為其領袖,領導團隊則自1231年起獲封為督學機構,學校亦於1248年獲英王亨利三世頒發皇家憲章,以確立其作為大學的地位。

[22] 1209年,牛津的鎮民與學校的師生發生衝突。

一批大學的學者為了避難而遷移至東北方的劍橋鎮並成立學者協會,後更發展為劍橋大學。

他們希望藉此延續他們的學術精神與傳統。

[15][23] 1605年的牛津仍為一個城寨,但一些大學的書院則在城牆外建立(地圖的下方為北邊)。

早期的學生按地理位置分為兩批:北邊的學生主要為蘇格蘭人及特倫特河以北的英格蘭人;南邊的則為愛爾蘭人、威爾斯人及特倫特以南的英格蘭人。

在接著的數個世紀裡,地理位置仍決定著學生們應屬的書院及學堂,這也是牛津大學的早期文化之一。

[24][25]除此,許多修道會(包括道明會、方濟各會、加爾默羅會、奧斯定會)開始擁有影響力,並向學生提供宿舍及學堂。

[26]差不多在同一時間,不少捐助者亦紛紛成立不同的獨立書院,作為自給自足的學術團體。

最早的書院創辦者包括1249年捐贈大學書院的威廉達勒姆,[26]及貝利奧爾書院的創辦者約翰一世·德·貝利奧爾。

[24]同樣作為書院創辦者之一的大法官瓦爾特·德默頓同時還為書院訂下規條,[27][28]墨頓書院因此也成為牛津以及後來劍橋眾書院的模範。

[29]至此之後,學生們愈趨喜歡書院生活而放棄修道會及學堂的住宿。

[26] 1333-34年,一些深感不滿的牛津學者欲在林肯郡另立一所大學。

牛津及劍橋大學於同年聯合向英王愛德華三世請願,希望他禁止類似舉動。

[30]至此直至十九世紀二十年代,包括倫敦在內的任何英格蘭地區都被禁止成立其他高等學府,導致「牛劍」雙寡頭壟斷的局面,這在西歐國家屬少有景象。

[31][32] 文藝復興時期[編輯] 此章節沒有提供參考來源,內容可能無法查證。

(2015年7月7日) 成立於15世紀中的莫德林書院。

文藝復興自15世紀起大大影響牛津大學的教學。

這個時期的駐校學者包括為希臘文復興作出很大貢獻的威廉·格羅辛(英語:WilliamGrocyn),以及著名的聖經神學家約翰·科萊(英語:JohnColet)。

隨著宗教改革以及大學與羅馬天主教廷的斷交,一些深感不滿的學者離開牛津前往歐洲大陸,多半最終安定於杜埃大學(英語:UniversityofDouai)。

牛津大學的教育最後也從中世紀的經院哲學改為文藝復興模式,雖然部分與大學有所聯繫的機構因而喪失一些土地與財產。

1636年,時任校監兼坎特伯里大主教的威廉·勞德編制大學法令。

此規條在17至19世紀中起到相當大的作用。

勞德同時也給予大學出版社一份權利保障憲章,並對大學主要的圖書館——博德利圖書館的發展起到很大的正面作用。

從英國國教會創立起到1866年,要獲得牛津大學文學學士學位必先成為教會的成員。

1871年,拒絕皈依英國國教的人,只能從牛津獲得文學碩士學位。

1642-1649年英國內戰期間,大學成為騎士黨(英語:Cavalier)的大本營,但牛津市本身的局勢則有利於圓顱黨。

不過,自18世紀中,牛津大學絕少再參與政治糾紛。

近代史[編輯] 牛津基督教堂雕刻(1742年) 19世紀中,牛津大學經歷「牛津運動」事件(1833-1845年),約翰·亨利·紐曼為主要領袖。

而由德國開創的現代大學教育模式,則經一些重要的學者(諸如班傑明·喬伊特(英語:BenjaminJowett)及馬克斯·繆勒)傳入牛津。

1802年起,大學開始為各學科分拆出榮譽學院。

[33]1853年,自然科學、法律學及現代歷史學院創立。

[33]1872年,後者再被分拆成法理及現代史學院,而隨後神學院亦獲得創立。

除了這些文學榮譽學士課程之外,校方至今也有提供民法學士課程。

[34] 19世紀,大學推行數項行政改革。

這包括由寫作代替口述的入學考試模式的轉變,對非國教徒(英語:religiousdissent)入學條件的放寬,以及4所女性書院的成立。

20世紀樞密院的決定(如:豁免每日崇拜及增加各書院宗教儀式的用途)使大學逐步脫離傳統作風。

雖然校方傳統上頗為重視古典知識,但也從19世紀開始將科學及醫學列入大學教育範圍之一。

1920年前,對古希臘文的了解為牛津入學必要的條件之一;而在1960年前,對拉丁文的認知亦為入學的最基本要求。

20世紀前至中期,不少歐洲大陸的學者因社會地位被納粹主義及共產主義提倡者取代,而紛紛前來牛津繼續事業。

至今,牛津培養了多位英國政治名人及領袖,逾50位各國的元首亦為牛津的校友。

[10] 女性教育史[編輯] 薩默維爾書院,牛津首批女性書院之一(現為男女教育機構)。

牛津於1875年首度制定女性的本科考試制度,[35]而最早的四所女性書院亦在女性高等教育推廣聯盟的作用下成立。

瑪格麗特夫人學堂於1878年創立,[36]而薩默維爾書院亦於翌年創辦。

[37]這兩所女性書院的首批(合共21位)學生,一開始是於牛津校內一所麵包店的閣樓聽課。

[35]另外的三所女性書院:聖休書院、聖希爾妲書院及聖安妮書院亦分別於1886、[38]1893[39]及1952年[40]正式成為大學眾書院的成員之一。

20世紀初期,牛津及劍橋一度被認為是充滿「男性特權」的堡壘,[41]直到1920年的10月,女性有資格成為大學會員並報讀完整的本科課程為止。

[42]可是到了1927年,大學領袖定下收生人數限制,牛津女性學生的數目被限制在男性的四分之一,直到1957年,這個政策才被廢除。

[35]上世紀七十年代前,牛津各個書院所錄取的學生均為單一性別,這無影中限制女性的入學率,因為女性書院的數目及容量都較少。

1974年,布雷齊諾斯、耶穌、瓦德漢、赫特福德及聖凱瑟琳成為首批接受女性報名的前男性書院。

[43][44]1988年,大學女性本科生的比例達到40%。

2008年,最後一所女性書院聖希爾妲書院也破格錄取了男性學生。

這代表著所有牛津書院均成為男女教育機構。

[45]2013年,男女學生的總錄取率比例拉近至18.1:19.0。

[46] 大學建築與地點[編輯] 牛津大學植物園秋季的景色。

主要地點[編輯] 牛津布雷齊諾斯、林肯及埃克塞特三所書院的後巷小街。

化學實驗大樓的中庭。

牛津大學為一所「都市大學」,並沒有一大片獨立於城鎮的主校區。

相反,學校的各個書院、學系部門以及其他設施均散佈在城鎮的各個角落裡。

大學校區彼此隔著城鎮建築遙相呼應,又與城鎮互相依存。

因此,townandgown(英語:townandgown)的關係一直是個有趣話題。

牛津大學絕大部分的科學大樓都集中在科學區(英語:ScienceArea,Oxford),這裡已最為貼近一般所認知的校區形態。

另外,面積達3.7公頃、位於牛津市西北部的拉德克利夫天文角(英語:RadcliffeObservatoryQuarter)則尚在發展。

大學特色建築包括用以舉辦音樂會、講堂及大學各個典禮的謝爾登劇院,及作為大學考試及有時亦用作授課地點的考試學校(英語:ExaminationSchools)。

在謝爾登完工前,聖母瑪利亞大學教堂一直為牛津大學各個典禮的舉辦地。

基督堂座堂則較為特別,它既是英國聖公會牛津教區(包括牛津郡、白金漢郡和伯克郡)的主教座堂,又是書院的禮拜堂。

2012-13年期間,大學動工建造頗具爭議的米爾城堡(英語:CastleMill)。

此建築群佔地1公頃,包括數座高達4-5層的學生宿舍。

但有關建築阻擋市中心的景觀,[47]被批評為「除巨石陣之外的摩天大廈」。

[48]然而,因各書院經費、資產差異有天壤之別,對學生提供的宿舍單位數目及配套(如宿舍與市中心的距離)自然亦有落差,由大學中央管理的宿舍可大大舒緩這種書院間的差異。

[49] 公園[編輯] 牛津的大學公園(英語:UniversityParks)佔地70英畝,坐落於城市的東北部。

除了花園之外,裡面還有數個體育場以及科學園,包括用以研究演化過程的「基因園」。

公園在日間開放給公眾使用,有時亦會用作舉辦官方活動。

牛津在高街亦擁有一所植物園。

[50] 組織與行政架構[編輯] 作為一所書院聯邦制大學,牛津大學的行政架構對於一般人而言可能較為陌生。

大學採用聯邦制,由各個獨立行政機構(這裡包括38所書院及6所學堂),及以校長為首的中央行政機關組合而成。

各個學部及相關部門均位於大學本部,並不隸屬任何一所書院或學堂。

他們安排教職員負責講課及指導研究項目,另負責編制課程及給予學術指引。

書院及學堂則負責為他們各自的學生安排每週的輔導課程。

每位學部的教職員本身也會挑選進入自己喜歡的書院,成為會員。

每所書院學堂均囊括來自不同學術圈的成員,只有絕少數有傾向某一學術界的取態(如納菲爾德書院為修讀社會科學人的集中地)。

[18] 圖書館等設施則有三類:一類由大學提供(博德利圖書館);二類由學部提供(如英文系的圖書館);最後一類則由書院自己開辦(這類均為跨學科圖書館)。

[51] 中央行政機關[編輯] 象徵著牛津中央行政機關的威靈頓廣場。

大學會眾成員。

大學的會眾(Congregation)由學校逾3700名學術及行政人員組成,成員亦包括所有的大學畢業生(此乃終生身份)。

其負責商討及正式頒發由大學評議會所草議的政策,並擁有最終的立法權力。

與其他英國大學一樣,雖然牛津的正式領袖是其校監(Chancellor),但此職位並不介入學校的日常事務。

其只負責監察學校的行政,並由會眾定期選出。

真正處理學校行政事務的主領,為牛津大學的校長(Vice-chancellor)。

而大學目前也有5位副校長(Provice-chancellors),專門負責教育、研究、學校計劃及資源分配、學校發展及對外事務和人事及平等機會五大範疇的監督。

大學評議會(UniversityCouncil)負責政策與行政事務,成員包括校長及所有由會眾所選出來的學術部門的首長,學生會(英語:OxfordUniversityStudentUnion)則為評議會的監察者。

這種的民主中央行政架構為牛津劍橋兩所大學特有的體制。

[52] 另外,牛津眾書院每年會輪流選出兩名學監(Proctors),作為額外的巡視官。

他們負責檢察大學所有的成員是否按照規令行事,查看學校各個行政會議是否按照合法的程序進行,另也負責學生的秩序及福利。

[52] 牛津大學眾多學術部門被歸入四大學部(Divisions)內:人文學部、社會科學學部、醫學部及數學、生命與物理科學部。

大學的教授獲稱為「法定教職員」,他們決定著大學(特別是研究生)課程的發展。

[52] 牛津大學為公立研究型大學,因政府資助為其經費來源之一;但它同時也能稱為私立大學,因其由獨立的私立書院組成,並可以拒絕任何政府資助。

[53] 書院及學堂[編輯] 主條目:牛津大學書院 基布爾書院的教堂。

基督教堂書院湯姆方庭的雪景。

作為牛津大學的學生或教職員,每人必定是其中一所書院或學堂的成員。

這裡包括38所書院(Colleges;又譯「學院」)和6所永久私人學堂(PermanentPrivateHalls),他們負責管轄自己的學生,並有各自的組織架構及學生活動安排。

[17]不是所有的書院都取錄任何主修課程的學生,不過一般所涉領域都很廣。

書院包括: 萬靈 貝利奧爾 布雷齊諾斯 基督堂 基督聖體 埃克塞特 格林坦普頓 哈里斯·曼徹斯特 赫特福德 耶穌 基布爾 凱洛格 瑪格麗特夫人 李納克 林肯 莫德林 曼斯菲爾德 墨頓 新書院 納菲爾德 奧里爾 彭布羅克 王后 薩默維爾 聖安妮 聖安東尼 聖凱瑟琳 聖十字 聖艾德蒙 聖希爾妲 聖休 聖約翰 聖彼得 三一 大學書院 瓦德漢 沃弗森 伍斯特 永久私人學堂由不同的宗教團體創建。

書院與私人學堂最大的差別,是前者由其所有成員共同管治,而後者則由創辦的宗教團體管理。

這些私人學堂包括: 黑衣修士 康平 攝政公園 聖貝納 聖史蒂芬 威克里夫 這兩類的私人機構組成牛津的書院議會(ConferenceofColleges)。

議會會向大學反映眾書院的意見,並與中央行政機關成員磋商。

[54][55]此議會由弗蘭克斯(英語:OliverFranks,BaronFranks)於1965年創立。

[56] 書院及學堂的成員常被稱為「dons」,但大學本身沒有採用此對有關成員的稱呼。

除了飯堂宿舍等設施之外,書院及學堂同時為他們的成員安排社交、文化及娛樂活動。

書院有選擇錄取各自的本科生及分配學費的權力。

對於研究生而言,此項目由學術部門負責。

因各自的傳統不同,書院的首領有不同的稱呼,包括:「warden」、「provost」、「principal」、「president」、「rector」、「master」及「dean」。

除書院首領之外,書院(及牛津大學自身)亦往往對某些物事有自己的稱呼方式。

財政[編輯] 2011/12年度,牛津合計獲得十億零一千五百萬英鎊的淨收入,研究資助(四億零九百萬)、教師資助(二億零四百萬)及學費(一億七千零三百萬)為主要來源。

[57]書院的總收入則為三億六千萬英鎊,[58]當中的四千七百萬來自大學。

[57] 雖然大學每年收到較多的經費及資助,但各個書院擁有較高的總捐款回贈。

以2011/12年度為例,大學所收到的捐款為八億五千萬英鎊;相比之下,眾書院的則為二十九億。

[59]大學中央及書院的這些捐款統一由於2007年成立的牛津大學捐款管理會負責管理。

[60] 大學於2008年5月發動了名為「牛津反思--牛津大學行動」(OxfordThinking–TheCampaignfortheUniversityofOxford)的籌款活動。

[61]此活動期望能得到對於學術課程、學生資助及基建三大範疇上的支持,[62]並於2012年3月超越了原定十億零兩千五百萬英鎊的目標,達到三十億的金額。

[57] 跨校聯盟[編輯] 牛津大學是由英國著名的研究型大學組成的羅素大學集團的成員之一,同時也隸屬國際研究型大學聯盟、科英布拉集團、Europaeum、歐洲大學協會、G5及歐洲研究型大學聯盟,並為英國其中一所「金三角名校」。

[63] 學術泛論[編輯] 於1737–1749年建立、用作牛津科學圖書館的瑞德克里夫樓。

克拉倫登樓——博德利圖書館高級職員的辦公地(以前為學校中央行政基地)。

英國最古老的阿什莫林博物館。

皮特·里弗斯博物館內景。

羅得獎學金委員會的基地——羅德樓。

錄取[編輯] 與其他英國大學一樣,牛津大學透過UCAS系統招收本科生。

特別注意的是報考牛津、劍橋及其他大學的醫學、牙醫及獸醫課程的學生,需提早於每年的10月15號前完成系統登記的手續。

[64]另外,為了能有更好的個性化判斷,學生不能同時報考牛津及劍橋(報讀第二個本科課程的申請者例外)。

[65]大多的學生都選擇申請其中一所書院,而書院之間也會互相交流,確保合資格的學生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書院,亦不會因為對某一書院的偏好而不獲錄取。

優先考慮的原則包括預期的公開考試結果、各類的推薦信以及即時的入學考試(適用於某些學系)及面試的成績。

每年大約有60%的申請者夠資格獲得優先考慮。

若太多獲優先考慮的申請者傾向於同一所書院,則這些學生會被重新分配至收生不足的書院,有關書院亦會為這些學生安排面試,面試輪候期間,受邀的學生會獲得3天的免費食宿。

一名學生可獲多所書院安排面試。

居住在歐洲以外的學生可透過網際網路進行面試評核。

[66] 錄取通知通常在聖誕節前夕、由書院寄出(2012-13學年的錄取則延遲至1月)。

每年大約有四分之一獲錄取的學生進入自己沒有申請的書院。

某些大學課程採用開放式錄取,允許在8月高級程度考試(高考)放榜後,重新審視先前未獲任何一所書院錄取的學生。

[67][68] 教學[編輯] 牛津的本科課程包括每週的書院輔導,及學部提供的各學科課程。

大約1-4名學生會被分為一組,每週與由書院提供的導師一起商討學習進度,及所面對的困難。

授課形式主要為論文表達(適用於大多數修讀人文及社會科學的學生;亦包括部分數學及物理科學的學生)或解難能力測試(適用於大多數的數理生及部分社會科學學生)。

牛津的本科教育每年分為三個學期——米迦勒學期、希拉蕊學期及復活節學期,每個學期為時八週,比其他大多數英國大學的短。

[69] 大學所有的學系均有提供研究生課程,課程主要由有關學部提供。

獎學金與資助[編輯] 牛津大學提供不同的學生資助及獎學金。

牛津大學助學金計劃於2006年創立,為所有的大學3年本科生提供高達10,235英鎊的資助,金額為全英之冠。

[70]各書院同時也有不同種類的基金,幫助有需要的學生。

牛津亦為多個研究生獎學金計劃的基地,如羅德獎學金、韋登菲爾德獎學金[71]及克拉倫登獎學金[72][73][74]。

圖書館及博物館[編輯] 另見:Category:牛津大學圖書館及Category:牛津大學博物館 牛津大學擁有全英最大型的大學圖書館系統,系統包含100所圖書館,館藏量合計逾1100萬冊,[12]此數字仍在不斷增長。

[75]當中的博德利圖書館為法定送存地,亦是全英國第二大的圖書館(僅次於大英圖書館)。

這所大學最主要的研究圖書館的建築還包括舊校區的方庭,此方庭是由托馬斯·博德利(英語:ThomasBodley)於1598年建立,後在1602年正式啟用。

大學於2000年正式將博德利與個別的學科圖書館組合成博德利圖書館群組(英語:BodleianLibraries),[76]此群組現包含28所圖書館(成員包括賽克勒圖書館(英語:SacklerLibrary)、社會科學圖書館(英語:SocialScienceLibrary,Oxford)及拉德克利夫科學圖書館(英語:RadcliffeScienceLibrary)等)。

[77][76]此聯誼亦創立牛津大學圖書館信息系統(英語:OxfordLibrariesInformationSystem)(OLIS),[78]及其對外開放的「牛津圖書館線上搜尋系統」(SOLO,內含大學各個圖書館的目錄表)。

[79]博德利亦與谷歌在2004年間合作,進行大規模的數字化系統更新項目。

[80][81] 校方亦於2010年在斯溫頓的南馬斯頓(英語:SouthMarston)創辦一家藏書庫,[82]並計劃重塑將會於2014-15年以「韋斯頓圖書館」之名開放的新博德利建築物。

[83] 牛津同時開辦多所藝術及博物館。

其中,於1683年創立的阿什莫林博物館是全英最古老的博物館,亦為全球歷史最悠久的大學博物館。

[84]館內有多個藝術及考古學收藏,包括米開朗基羅,達芬奇,特納和畢加索的作品。

大學的自然史博物館在位於公園道(英語:ParksRoad)的科學區(英語:ScienceArea,Oxford)內,採用新哥德式建築風格打造,[85][86]內藏多個動物學,昆蟲學和地質標本,包括一副霸王龍及三角龍的骸骨,及渡渡鳥的殘骸。

毗鄰自然史博物館的,是於1884年成立的皮特·里弗斯博物館,內展大學的考古和人類學收藏品。

自創立以來,館內的教職員都有參與校方的人類學教學工作。

大學的科學史博物館(英語:MuseumoftheHistoryofScience,Oxford)則坐落在寬街的一座世上最古老的專門性博物館建築大樓內,內收集約15000個文物。

[87]大學各博物藝術館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學習環境。

學術出版[編輯] 主條目:牛津大學出版社 牛津大學校紋(用於大部分的校方出版物內)。

牛津擁有全球規模最大及第二古老[註2]的大學出版社(英語:Universitypress),[11]每年出版近六千本新書(包括各種參考、專業工具書)。

[88]著名出版物包括《牛津英語詞典》、《牛津簡明英語詞典(英語:ConciseOxfordEnglishDictionary)》、《牛津世界經典(英語:OxfordWorld'sClassics)》、《牛津國家人物傳記大辭典》、《全國傳記簡明詞典(英語:TheConciseDictionaryofNationalBiography)》等。

排名聲譽[編輯] 綜合排行榜 全球名次 《ARWU》主排名[89] 9 《ARWU》附屬版[90] 6 《QS》主排名[91] 5 《泰晤士》主排名[92] 1 《泰晤士》聲譽版[93] 5 《美國新聞》全球版[94] 5 國內名次 《ARWU》主排名[95] 2 《ARWU》附屬版[90] 1 《QS》主排名[91] 1 《泰晤士》主排名[92] 1 《泰晤士》聲譽版[93] 2 《美國新聞》全球版[96] 1 《完全指南》[97] 2 《衛報》[98] 1 《星期日泰晤士報》[99] 2 牛津大學於各類的大學排名中均入全球十強,並經常與劍橋大學爭奪「全英最佳」之名譽。

其中,牛津更曾11度蟬聯由《星期日泰晤士報》發表之《全英最佳大學指南》榜首之位。

[100]《泰晤士高等教育》的《世界聲譽排名》亦是連續5年將其評為「世界六大著名學府」。

[101] 校園生活[編輯] 傳統[編輯] 另見:牛津大學學術禮服(英語:AcademicdressoftheUniversityofOxford) 一名身穿禮服的牛津本科生準備接受入學測試。

在牛津,每當參與考試、接受入學測試、紀律聆訊及會見大學官員時,均需穿戴學術禮服。

一項於2008年、有4,382人參與的公投顯示,81%的牛津學生反對將穿戴考試禮服的硬性規定改為自願性質。

[102]可是,學生表示,此投票的主題似乎是「應否在默認的情況下放棄穿戴禮服的傳統」,而非「是否應將其改為自願性質」,因為此調查假設一旦有小部分人選擇不穿戴,其他人也會陸續跟隨。

2012年7月,校方改善有關禮服的規條,更為包容跨性別人士。

[103]此外,不同的書院亦有自己的傳統及禮節,例如某些書院會定期舉行需穿戴禮服的聚餐。

學會與社團[編輯] 另見:Category:牛津大學學會及社團(英語:Category:ClubsandsocietiesoftheUniversityofOxford) 牛津划艇賽 牛津聯盟的辯論室。

牛津的體育活動以書院競賽的模式進行,在比賽裡這些隊伍稱之為「cuppers」。

而最受矚目的運動競賽,就是每年一度的牛津劍橋跨校比賽,當中以賽艇最為著名,這同時也說明兩校對划艇隊的重視。

每個學期末,牛津也會上演跨書院划艇競賽。

各參與校隊的學生亦會獲賦予「運動藍」(sportingblue)的榮譽。

大學共有兩份主要的報章——獨立的《徹韋爾週報(英語:Cherwell(newspaper))》及由學生會發表的《牛津學生週報(英語:TheOxfordStudent)》。

其他出版刊物包括《伊希斯雜誌(英語:Isismagazine)》及專門給研究生閱讀的《牛津人評論(英語:OxonianReview)》。

學校亦有自己的校園電台(英語:Campusradio)頻道。

各音樂學會及戲劇團均散佈在不同的書院裡,大學本身也有相關的學社。

所有的學術社均開放給所有的學生,並無任何的主修限制。

大學的辯論隊「牛津聯盟(英語:OxfordUnion)」每週都會舉辦一場辯論比賽。

校隊及其他一些學會時常進行「全體活動」(crewdates),活動包括聚餐及慶祝。

[104] 學生會及舍委[編輯] 牛津大學學生會(OUSU)負責向校方反映學生的意見、代表全體學生參與國家高等教育政策辯論會,及直接向學生提供福利及援助。

宏觀牛津整體的書院聯邦制度,學生會既是大學逾21,000名學生的代表,又是眾書院宿舍委員的聯邦。

學生會的行政委員為六名全職的有薪假休人員,他們均為每年完成期末考試的學生。

[105] 基於牛津書院生活的重要性,每所書院的舍委(本科生為初級舍委JCRs;研究生為中級舍委MCRs)的服務,對於學生而言比學生會的來得更直接。

每個舍委均有其主席及其他獲選的幹事,負責向書院官方反映學生的意見。

他們亦會為舍員安排活動,通常都能獲得足夠的經費,款項多數來自有關書院,但有時也有其他來源(如學生自費經營的酒吧)。

著名人物[編輯] 另見:牛津大學著名人物列表(英語:ListofUniversityofOxfordpeople) 牛津大學培養了不少社會各界著名人士:從經濟學家亞當·斯密,英裔南非商人塞西爾·羅德斯,天文學家愛德蒙·哈雷,「豆豆先生」羅溫·艾金森,LinkedIn創始人里德·霍夫曼,前任英格蘭銀行總裁馬克·卡尼,《愛麗絲夢遊仙境》作者路易斯·卡羅,《格列佛遊記》作者強納森·史威夫特,唯美主義藝術家奧斯卡·王爾德,著名諜報小說作家約翰·勒卡雷,歌劇魅影音樂劇作曲家安德魯·洛伊·韋伯,著名男演員休·葛蘭,著名女演員凱特·貝琴薩,原子序數發現者亨利·莫塞萊,英國戰爭英雄「阿拉伯的勞倫斯」湯瑪斯·愛德華·勞倫斯[106]到「廣告教父」大衛·奧格威,美國《瑞秋·梅道秀》主持人瑞秋·梅道,冒險家的沃爾特·雷利[107]和澳洲新聞媒體大亨魯珀特·梅鐸[108],以及著名遊戲公司RockstarGames創始人之一的丹·豪澤。

這些牛津校友獲稱之為「牛津人」(Oxonians)。

另外,有65名諾貝爾得獎者現在或曾經於牛津工作或學習。

政界[編輯] 比爾·柯林頓及納爾遜·曼德拉(前者以羅德學者身份加入牛津,而後者則為牛津榮譽博士生)。

此校培養了26位英國首相,其中幾乎所有二戰後當選的首相均畢業於牛津。

[109]當中包括:威廉·格萊斯頓、赫伯特·阿斯奎斯、克萊門特·艾德禮、哈羅德·麥克米倫、希思、哈羅德·威爾遜、撒切爾夫人、東尼·布萊爾[10]、大衛·卡麥隆、德蕾莎·梅伊,以及現任首相鮑里斯·強森。

[110] 截至2010年,逾100位牛津人獲選入下議院。

[109]當中有最新的反對黨領袖(愛德華·米勒班)及多名影子內閣成員。

亦有140名牛津校友獲選入上議院。

[10] 牛津同時也是30位他國首領的母校。

[10]著名人士有:挪威國王哈拉德五世[111]、約旦國王阿卜杜拉二世[10]、四位澳洲總理(約翰·戈頓、馬爾科姆·弗雷澤、鮑勃·霍克和東尼·艾博特)[112][113][114]、現任匈牙利總理奧班·維克多、兩位加拿大總理(萊斯特·皮爾遜和約翰·內皮爾·特納)[10][115]、兩位印度總理(曼莫漢·辛格及未取得學位便離開的英迪拉·甘地)[10][116]、五位巴基斯坦總理[10]、前錫蘭總理所羅門·班達拉納克、牙買加發言人諾曼·曼利(英語:NormanManley)[117]、千里達及托巴哥總理埃里克·威廉士(英語:EricWilliams)、前哥倫比亞總統阿爾瓦羅·烏里韋·貝萊斯、前泰國首相阿披實·威差奇瓦、首位牛津出身的美國總統比爾·柯林頓(其同時為羅德學者)[10][118]、辛巴威共和國副總理兼羅德學者阿瑟·穆坦巴拉(英語:ArthurMutambara)、前波札那主席費斯圖斯·莫加埃,及緬甸民主政治家兼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翁山蘇姬[119]。

除此,彭定康、衛奕信、麥理浩、諾斯國、郝德傑、金文泰、司徒拔、德輔、寶雲及戴維斯等數名港督均為牛津人。

[10] 文學與藝術[編輯] 奧斯卡·王爾德曾在1874-1878年期間,於牛津大學攻讀古典學。

眾多著名文學家均為牛津出身。

當中的作家包括:錢鍾書、楊絳、約翰·福爾斯、蘇斯博士、托馬斯·米德爾頓(英語:ThomasMiddleton)、塞繆爾·強森、克里斯多福·希欽斯、羅伯特·格雷夫斯、伊夫林·沃、[120]劉易斯·卡羅爾[121]、赫胥黎[122]、王爾德[123]、C·S·路易斯[124]、J·R·R·托爾金[125]、格雷厄姆·格林[126]、V·S·奈波爾、菲利普·普爾曼、[10]約瑟夫·海勒[127]、維克拉姆·塞斯[10];詩人有:雪萊[128]、約翰·多恩[129]、A·E·豪斯曼[130]、W·H·奧登[131]、T·S·艾略特和菲利普·拉金[132];另也有七名桂冠詩人:托馬斯·沃頓(英語:ThomasWarton)[133]、亨利·詹姆士·派伊(英語:HenryJamesPye)[134]、羅伯特·騷塞[135]、羅伯特·西摩·布里奇斯(英語:RobertBridges)[136]、塞西爾·戴·劉易斯(英語:CecilDay-Lewis)[137]、約翰·貝傑曼[138]和安特迅(英語:AndrewMotion)[139]。

作曲家休伯特·帕里、喬治·巴特沃思(英語:GeorgeButterworth)、約翰·塔弗納、威廉·沃爾頓和安德魯·勞埃德·韋伯均有與大學聯繫。

[10] 休·格蘭特[140]、凱特·貝金賽爾[140]、達德利·摩爾(英語:DudleyMoore)[141]、邁克爾·佩林[10]和特里·瓊斯等演員均為牛津本科生,另包括導演弗洛里安·亨克爾·馮·杜能斯馬克、編劇肯·洛區及李察·寇蒂斯。

[142] 數理界[編輯] 提姆·柏內茲-李,全球資訊網發明者之一。

牛津大學培養了不少數學界名人。

邁克爾·阿蒂亞、丹尼爾·奎倫和西蒙·唐納森三位牛津數學家曾贏得菲爾茲獎,而成功證明了費馬大定理的安德魯·懷爾斯亦曾為牛津的學生,他現為牛津皇家學會研究社的教授。

馬庫斯·杜·索托伊及羅傑·潘洛斯則為大學數學系的教授。

Mathematica及WolframAlpha軟體的設計主力史蒂芬·沃爾夫勒姆、全球資訊網的建立者提姆·柏內茲-李[143]、關係型資料庫理論的奠基者埃德加·科德,[144]及對程式設計貢獻良多的東尼·霍爾均曾赴牛津學習。

至於科學界的名人則包括了數名諾貝爾化學、物理學及生理或醫學獎的得主。

[145]促進了X射線晶體學發展的桃樂絲·霍奇金,約翰·沃克曾於牛津進行研究,[146]而曾為牛津學生的理查·道金斯[147]及弗雷德里克·索迪[148]於畢業後均因研究項目而返回大學工作。

羅伯特·虎克[10]、愛德溫·哈勃[10]及史蒂芬·霍金[10]都有在牛津學習進修。

除此,有「現代化學之父」之稱的羅伯特·波義耳,雖沒有正式在大學唸書,但亦有獲得牛津所頒發的榮譽學位。

[149]相對論及光子理論的先驅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也曾到訪牛津。

[150]此外,牛津大學物理研究所主任劉偉榮博士,擔任惠僑英文中學學術顧問,積極發表文章推動STEM教育。

[151] 宗教[編輯] 共有12名聖人及20位坎特伯里大主教(包括最近當選的羅雲·威廉斯)誕生於此校。

[10]宗教改革的先驅威克里夫曾為牛津的學者,循道宗的創辦者約翰·衛斯理曾在基督堂學習,並獲選為林肯書院的學者。

[152]其他重要成員還有阿赫邁底亞的米爾扎·艾哈邁德·納西爾(英語:MirzaNasirAhmad)、身為巴哈伊信仰專任領袖之一的守基·阿芬第及唯一的巴基斯坦天主教樞機若瑟·科代羅(英語:JosephCordeiro)。

[153] 哲學[編輯] 牛津的哲學傳統始於中世紀。

早期的成員包括以羅吉爾·培根、「奧卡姆剃刀論」著名的奧卡姆的威廉[154]及羅伯特·格羅斯泰斯特[154]。

湯瑪斯·霍布斯[155][156]、傑里米·邊沁及約翰·洛克則取得過牛津的學位證明,雖說後者的功績在他離開大學後才獲記載(而這12年在校生活亦對其有很大的影響)。

[154]著作《心的概念(英語:TheConceptofMind)》的作者吉爾伯特·賴爾(英語:GilbertRyle)將其一生的精力都投放在大學的哲學事業上。

[154]其他曾赴牛津學習的著名近代哲學家包括了艾爾弗雷德·朱爾斯·艾耶爾[154]、保羅·格萊斯、以其論文《成為一隻蝙蝠可能是什麼樣子》聞名的湯瑪斯·內格爾、羅伯特·諾齊克及中文房間的提倡者約翰·貝內迪克特·羅傑斯·希爾勒。

[157] 體育界[編輯] 大約有50餘名的奧林匹克獎牌得主與大學有學術上的聯繫。

美國籃球運動員比爾·布萊德利、兵工廠足球俱樂部執行長伊萬·加齊迪斯、巴基斯坦板球國家隊隊長伊姆蘭·罕[10]及划船四金得主馬修·平森特(英語:MatthewPinsent)為兩例[10][158]。

大眾文化[編輯] 參見:牛津大學與大衆文化(英語:UniversityofOxfordinpopularculture) 古老的牛津大學為多部小說電影裡的場景。

早於1400年由傑弗里·喬叟編制的《坎特伯雷故事集》裡便有提及牛津。

直到1989年,[哪裡?]共有533部以牛津為主題的小說,而此數字仍在上升。

[159]電影《哈利波特》系列亦於牛津取景。

另見[編輯] 中世紀大學列表 註釋[編輯] ^此為其拉丁名稱「Oxoniensis」的簡稱。

不過,近年大學官方出版物常採用「Oxf」一稱。

[8] ^晚於1534年成立的劍橋大學出版社。

參考文獻[編輯] 引用[編輯] ^1.01.11.21.31.4(英文)Introductionandhistory.UniversityofOxford.[2018-06-1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20).  ^(英文)OxfordUniversityFinancialStatements2013.[2014-04-2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5).  ^(英文)OxfordUniversityCollegesFinancialStatements2013(PDF).[2014-04-25].(原始內容存檔(PDF)於2014-04-25).  ^DeclarationofapprovaloftheappointmentofanewVice-Chancellor.OxfordUniversityGazette(UniversityofOxford).2015-06-25:659[2015-06-2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30).  ^NewVice-Chancellorpledges‘innovative,creative’futureforOxford.NewsandEvents.UniversityofOxford.2016-01-04[2016-01-06].(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07).  ^6.06.16.26.3(英文)Supplement(2)toNo.4945(PDF).OxfordUniversityGazette.2011-03-02[2014-05-11].(原始內容存檔(PDF)於2013-04-25).  ^(英文)Thebrandcolour–Oxfordblue.Ox.ac.uk.[2013-08-16].(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5).  ^(英文)''OxfordUniversityCalendar'':NotesonStyle(13March2012)(PDF).2012-03-13[2013-02-22].(原始內容存檔(PDF)於2016-03-03). atpage6,footnote1 ^(英文)Sager,Peter.OxfordandCambridge:AnUncommonHistory.2005:36.  ^10.0010.0110.0210.0310.0410.0510.0610.0710.0810.0910.1010.1110.1210.1310.1410.1510.1610.1710.1810.1910.20(英文)FamousOxonians.UniversityofOxford.2007-10-30[2007-11-0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6-07).  ^11.011.1(英文)Balter,Michael.400YearsLater,OxfordPressThrives.TheNewYorkTimes.1994-02-16[2011-06-2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9-24).  ^12.012.1(英文)Libraries.UniversityofOxford.[2011-06-1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2-16).  ^Introductionandhistory,UniversityofOxford.[2019-05-24].(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20).  ^(英文)Haskins,C.H.TheRiseofUniversities.HenryHoltandCompany.1923:292.  ^15.015.1(英文)Earlyrecords.UniversityofCambridge.[2014-06-17].(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1).  ^(英文)Oxforddivisions.UniversityofOxford.[2013-11-26].(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20).  ^17.017.1(英文)CollegesandHallsA-Z.UniversityofOxford.[2008-10-04].(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25).  ^18.018.1(英文)OrganisationoftheUniversityofOxford.UniversityofOxford.[May2014].(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31).  ^(英文)ClarendonFund:GraduateScholarshipsattheUniversityofOxford,ClarendonFundScholarships.Clarendon.ox.ac.uk.[2014-04-1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18).  ^(英文)ApplyingfortheRhodesScholarships–TheRhodesTrust.rhodeshouse.ox.ac.uk.[2010-07-2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8-13).  ^(英文)Preface:ConstitutionandStatute-makingPowersoftheUniversity.UniversityofOxford.[2014-05-16].(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04).  ^(英文)AdolphusBallard,JamesTait.BritishBoroughCharters1216-1307.CambridgeUniversityPress(劍橋大學出版社).2010[2014-05-16].(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13).  ^(英文)Davies,Mark.'TolickaLordandthrashacad':Oxford'Town&Gown'.BBCNews(BBC).2010-11-04[2014-01-0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04).  ^24.024.1(英文)H.E.SalterandMaryD.Lobel(editors).TheUniversityofOxford.AHistoryoftheCountyofOxford:Volume3:TheUniversityofOxford.InstituteofHistoricalResearch.1954[2014-01-1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16).  ^(英文)H.Rashdall.UniversitiesofEuropeiii. :55–60.  ^26.026.126.2(英文)ChristopherBrooke.OxfordandCambridge.RogerHighfield.  ^(英文)TheFoundationStatutesofMertonCollege,Oxford.EdwardFrancePercival.  ^(英文)HenryJulianWhite.MertonCollege,Oxford.  ^(英文)G.H.Martin.AhistoryofMertonCollege,Oxford.J.R.LHighfield.  ^(英文)MayMcKisack.OxfordHistoryofEngland.TheFourteenthCentury. :501.  ^(英文)DanielJ.Boorstin.TheAmericans;theColonialExperience.1958.  ^(英文)ChristopherNugentLawrenceBrooke.Oxfordand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劍橋大學出版社).1988:56.  ^33.033.1(英文)Boase,CharlesWilliam.Oxford2nd.1887:208–209[2013-02-03].  ^(英文)TheNewExaminationStatues,Oxford:ClarendonPress,1873[2013-02-04]  ^35.035.135.2(英文)FrancesLannon.HerOxford.TimesHigherEducation.2008-10-30[2014-05-2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02).  ^(英文)"History",LadyMargaretHall,UniversityofOxford.Lmh.ox.ac.uk.[2014-04-1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06).  ^(英文)"History",SomervilleCollege,UniversityofOxford.Some.ox.ac.uk.[2014-04-1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18).  ^(英文)HistoryoftheCollege.StHugh'sCollege,UniversityofOxford.[2014-05-2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6-18).  ^(英文)ConstitutionalHistory.StHilda'sCollege.[2014-06-1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4-23).  ^(英文)StAnne'sHistory.StAnne'sCollege,UniversityofOxford.[2014-05-2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28).  ^(英文)JoyceS.Pedersen.Bookreview(NoDistinctionofSex?WomeninBritishUniversities,l870-l939).H-Albion.May1996[2014-05-2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9-17).  ^(英文)HandbooktotheUniversityofOxford.UniversityofOxford.1965:43.  ^(英文)Collegesmarkanniversaryof'goingmixed'.OxfordUniversityGazette.1999-07-29[2014-05-2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28).  ^(英文)WomenatOxford.UniversityofOxford.[2012-12-3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12).  ^(英文)JeniferHart.WomenatOxfordsincetheAdventofMixedColleges.OxfordReviewofEducation:217.1989.  ^(英文)Admissionsstatistics(2013):Gender(PDF).UniversityofOxford:33.[2014-06-18].(原始內容存檔(PDF)於2014-12-22).  ^(英文)Rayner,Gordon.PhilipPullmancondemnsPortMeadowbuildings.DailyTelegraph.2013-03-06[2013-04-1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3-09).  ^(英文)Little,Reg.Historiantakesuniversitytotaskover'visualdisaster'ofPortMeadowflats.TheOxfordTimes.2013-02-07:3.  ^Oxford,Universityof.GraduateAccommodationOffice,Accommodation.www.admin.ox.ac.uk.[2017-12-22].(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22)(英語).  ^(英文)OxfordBotanicGarden.UniversityofOxford.[2014-05-27].(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27).  ^(英文)ThelibrarysystemoftheUniversityofOxford.UniversityofOxford.[May2014].(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24).  ^52.052.152.2(英文)ThegovernanceoftheUniversityofOxford.UniversityofOxford.[May2014].(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18).  ^(英文)Dennis,Farrington;Palfreyman,David.OFFAand£6000-9000tuitionfees(PDF).OxCHEPSOccasionalPaperNo.39.OxfordCentreforHigherEducationPolicyStudies.2011-02-21[2011-03-20].(原始內容(PDF)存檔於2011-07-21).Note,however,thatanyuniversitywhichdoesnotwantfundingfromHEFCEcan,asaprivatecorporation,chargewhatevertuitionfeesitlikes(exactlyasdoes,say,theUniversityofBuckinghamorBPPUniversityCollege).UnderexistinglegislationandoutsideoftheinfluenceoftheHEFCE-fundingmechanismuponuniversities,GovernmentcannomorecontroluniversitytuitionfeesthanitcandictatethepriceofsocksinMarks&Spencer.UniversitiesarenotpartoftheStateandtheyarenotpartofthepublicsector;Governmenthasnoreservepowersofinterventioneveninafailinginstitution.  ^(英文)ConferenceofColleges.Confcoll.ox.ac.uk.[2013-08-16].(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13).  ^(英文)Whoweare,whatwedo-TheConferenceofColleges(PDF).OxfordUniversity.[2012-12-31].(原始內容存檔(PDF)於2013-01-02).  ^(英文)AbriefhistoryandoverviewoftheUniversity'sgovernancearrangements.Admin.ox.ac.uk.[2014-06-1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6-18).  ^57.057.157.2(英文)2011/12FinancialStatements,Oxford:UniversityofOxford,2012[2013-03-17],(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25)  ^(英文)PhilanthropicsupportvitaltohealthofOxford'scolleges.UniversityofOxford.2012-03-07[2012-03-17].(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21).  ^(英文)FactsandFigures,Oxford:UniversityofOxford,2012[2013-03-17],(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25)  ^(英文)NewinvestmentcommitteeatOxfordUniversity.UniversityofOxford.2007-02-13[2007-10-09].(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2-02).  ^(英文)OxfordThinking.Campaign.ox.ac.uk.[2013-01-2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27).  ^(英文)TheCampaign–UniversityofOxford.UniversityofOxford.[2010-07-1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7-24).  ^(英文)Goldenopportunities.Nature.2005-07-06[2010-10-19].(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1-17).  ^(英文)UCASStudents:Importantdatesforyourdiary.[2009-11-23].(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2-01).15October2009LastdateforreceiptofapplicationstoOxfordUniversity,UniversityofCambridgeandcoursesinmedicine,dentistryandveterinaryscienceorveterinarymedicine.  ^(英文)OxfordandCambridgeApplication.WilliamFarrSchool.[2014-06-1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18).YoucannotapplytobothOxfordandCambridgeinthesameyear.  ^(英文)HowdoIchooseacollege?–WillIbeinterviewedonlyatmychosencollege?.UniversityofOxford.[2009-11-2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1-10).  ^(英文)OpenOfferScheme.DepartmentofBiochemistry,UniversityofOxford.[2009-11-2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06).  ^(英文)OpenOfferScheme.DepartmentofPhysics,UniversityofOxford.[2013-03-27].(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7-07).  ^(英文)Regulationsonthenumberandlengthofterms.UniversityofOxford.[2007-10-09].(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5-27).  ^(英文)OxfordOpportunityBursaries.UniversityofOxford.[2007-10-09].(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0-13).  ^(英文)Shepherd,Jessica.OxfordtargetsbrightyoungthingsofeasternEurope.TheGuardian(UK).2007-03-22[2007-10-09].(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2-07).  ^(英文)Eligibilitycriteria,ClarendonFundScholarships.Clarendon.ox.ac.uk.[2014-04-1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13).  ^(英文)HistoryoftheClarendonFund,ClarendonFundScholarships.Clarendon.ox.ac.uk.2011-09-01[2014-04-1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13).  ^(英文)Partnershipawards,ClarendonFundScholarships.Clarendon.ox.ac.uk.[2014-04-1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13).  ^(英文)AUniversityLibraryfortheTwenty-firstCentury.UniversityofOxford.2005-09-22[2007-10-09].(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9-02).  ^76.076.1(英文)TimelineofBodleianLibrariesEventsfrom2000(PDF).[2012-12-16].(原始內容(PDF)存檔於2012-11-23).  ^(英文)BodleianLibraries.BodleianLibrary.[2011-11-17].(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2-16).  ^(英文)BodleianDigitalLibrarySystemsandServices|OLIS(IntegratedLibrarySystem).Bodleian.ox.ac.uk.[2013-09-1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8-27).  ^(英文)Contents-SOLO-SearchOxfordLibrariesOnline.BodleianLibraries,UniversityofOxford.[2014-06-04].(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18).  ^(英文)Oxford-GoogleDigitizationProgramme.BodleianLibrary.[2007-10-09].(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1-29).  ^(英文)LibraryPartners.Google.[2007-10-09].(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28).  ^(英文)Swindon's£26mBodleianbookstoreopens.BBCNews.2010-10-06[2011-09-1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20).  ^(英文)NewBodleian:TheWestonLibrary.UniversityofOxford.2009-03-13[2013-03-27].(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3-23).  ^(英文)SupportUs.TheAshmolean.[2007-10-10].(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5-03).  ^(英文)OxfordUniversityMuseumofNaturalHistoryHomepage.OxfordUniversityMuseumofNaturalHistory.[2007-11-04].(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0-27).  ^(英文)MapofMuseums,LibrariesandPlacesofInterest.UniversityofOxford.2006[2007-11-04].(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0-27).  ^(英文)AbouttheMuseum.MuseumoftheHistoryofScience.[2007-10-09].(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9-11).  ^(英文)TheWayWeWork.OxfordUniversityPress(牛津大學出版社).[May2014].  ^AcademicRankingofWorldUniversities2020.ShanghaiRankingConsultancy.2020[2016-09-07].  ^90.090.1AlternativeRanking2015(ExcludingAwardFactor).ShanghaiRankingConsultancy.2015[2016-09-07].  ^91.091.1QSWorldUniversityRankings®2021.QuacquarelliSymondsLimited.2021[2016-09-07].  ^92.092.1WorldUniversityRankings2021.TimesHigherEducation.2021[2016-09-07].  ^93.093.1WorldReputationRankings2019.TimesHigherEducation.2019[2016-09-07].  ^BestGlobalUniversitiesRankings.US.NewsandWorldReport.2021[2016-09-07].  ^AcademicRankingofWorldUniversities2020:UK.ShanghaiRankingConsultancy.2020[2016-09-07].  ^BestGlobalUniversitiesintheUnitedKingdom.US.NewsandWorldReport.2021[2016-09-07].  ^UniversityLeagueTable2021.TheCompleteUniversityGuide.2021[2016-09-07].  ^Universityleaguetables2021.TheGuardian.2021[2016-09-07].  ^TheTimesandSundayTimesUniversityGoodUniversityGuide2021.TimesNewspapers.2021[2016-09-07].  ^OxfordtopsTimesGoodUniversityGuidefor11thyear.UniversityofOxford.2012-06-14[2012-12-3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07).  ^Morgan,John.TopSixUniversitiesDominateTHEWorldReputationRankings.[2014-06-07].(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04)."Therankingssuggestthatthetopsix-...StanfordUniversityandtheUniversityofOxford–formagroupofgloballyrecognised"superbrands".  ^(英文)PatrickFoster.21st-centurystudentsvotetokeepOxfordtradition.TheTimes.2006-03-04.  ^(英文)SupportfortransgenderstudentstakingOxfordUniversityexams.[2012-07-29].(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9-10).  ^(英文)Beardswoth,Tom.Crudedating.KeepOffTheGrass(OxfordStudentPublicationsLtd).2012:9[2012-12-2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14).  ^(英文)OUSU-Howwerepresentyou.[2014-06-1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28).  ^(英文)LawrenceofArabia.JesusCollege,Oxford.[2014-06-1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6-18).  ^(英文)Nicholls,Mark;Williams,Penry.Ralegh,SirWalter(1554–1618).OxfordDictionaryofNationalBiography(onlineedition).OxfordUniversityPress.September2004,(onlineeditionOctober2006)[2007-11-0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13). 請檢查|date=中的日期值(幫助) ^(英文)Kirkpatrick,DavidD.RupertMurdoch,OncetheOutsider.TheNewYorkTimes.2007-05-06[2007-11-05].(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4-16).  ^109.0109.1(英文)TheEducationalBackgroundsofMembersofParliamentin2010(PDF).TheSuttonTrust:2.May2010[2014-06-12].(原始內容(PDF)存檔於2012-10-30).Oxfordhasproduced102MPsservinginthe2010 Parliament. 參數|quote=值左起第49位存在換行符(幫助) ^(英文)DavidCameronreturnstoBrasenose.2009-11-14[2010-05-1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09).  ^(英文)NorwegianRoyalFamilywebsite.[2007-07-1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11).  ^(英文)NationalArchivesofAustralia–JohnGorton.[2007-07-04].(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6-07).  ^(英文)NationalArchivesofAustralia–MalcolmFraser.[2007-07-04].(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9-12).  ^(英文)UniversityNews(AppointmenttoHonoraryFellowship).TheTimes(UK).1984-02-08:14[2007-07-12]. [失效連結] ^(英文)JohnAllemang.TrueGrit.TheGlobeandMail(《環球郵報》).2009-06-06.  ^(英文)MrsIndiraGandhi:strong-willedrulerofIndia(Obituary).TheTimes.1984-11-01:7[2007-07-13]. [失效連結] ^(英文)Sealy,T.E.Manley,NormanWashington(1893–1969).ODNB.[2007-07-14].(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2-06).  ^(英文)ChelseaClintonheadsforOxford.BBCNewswebsite.2001-07-16[2007-07-04].(原始內容存檔於2004-05-26).  ^(英文)Biography,NobelPrizewebsite.[2007-07-11].(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0-27).  ^(英文)Stannard,Martin.Waugh,EvelynArthurStJohn(1903–1966).OxfordDictionaryofNationalBiography(onlineedition).OxfordUniversityPress.September2004(onlineeditionMay2007)[2007-11-0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13). 請檢查|date=中的日期值(幫助) ^(英文)Cohen,MortonN.Dodgson,CharlesLutwidge(LewisCarroll)(1832–1898).OxfordDictionaryofNationalBiography(onlineedition).OxfordUniversityPress.2004[2007-11-0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4).  ^(英文)Dunaway,DavidKing.Huxley,AldousLeonard(1894–1963).OxfordDictionaryofNationalBiography(onlineedition).OxfordUniversityPress.2004[2007-11-0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2-06).  ^(英文)DudleyEdwards,Owen.Wilde,OscarFingalO'FlahertieWills(1854–1900).OxfordDictionaryofNationalBiography(onlineedition).OxfordUniversityPress.September2004(onlineeditionOctober2007)[2007-11-0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1-17). 請檢查|date=中的日期值(幫助) ^(英文)Bennett,J.A.W.;Plaskitt,Emma.Lewis,CliveStaples(1898–1963).OxfordDictionaryofNationalBiography(onlineedition).OxfordUniversityPress.2004(onlineeditionOctober2006)[2007-11-0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05). 請檢查|date=中的日期值(幫助) ^(英文)Shippey,T.A.Tolkien,JohnRonaldReuel(1892–1973).OxfordDictionaryofNationalBiography(onlineedition).OxfordUniversityPress.September2004(onlineeditionOctober2006)[2007-11-0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2-06). 請檢查|date=中的日期值(幫助) ^(英文)Shelden,Michael.Greene,(Henry)Graham(1904–1991).OxfordDictionaryofNationalBiography(onlineedition).OxfordUniversityPress.September2004(onlineeditionJanuary2006)[2007-11-0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05). 請檢查|date=中的日期值(幫助) ^(英文)JosephHeller:Literarygiant.BBCNews.1999-12-14[2014-06-12].(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2-28).  ^(英文)O'Neill,Michael.Shelley,PercyBysshe(1792–1822).OxfordDictionaryofNationalBiography(onlineedition).OxfordUniversityPress.September2004(onlineeditionMay2006)[2007-11-0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1-17). 請檢查|date=中的日期值(幫助) ^(英文)Colclough,David.Donne,John(1572–1631).OxfordDictionaryofNationalBiography(onlineedition).OxfordUniversityPress.September2004(onlineeditionOctober2007)[2007-11-0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4). 請檢查|date=中的日期值(幫助) ^(英文)Page,Norman.Housman,AlfredEdward(1859–1936).OxfordDictionaryofNationalBiography(onlineedition).OxfordUniversityPress.2004[2007-11-0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2-06).  ^(英文)Mendelson,Edward.Auden,WystanHugh(1907–1973).OxfordDictionaryofNationalBiography(onlineedition).OxfordUniversityPress.September2004(onlineeditionOctober2007)[2007-11-0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21). 請檢查|date=中的日期值(幫助) ^(英文)Thwaite,Anthony.Larkin,PhilipArthur(1922–1985).OxfordDictionaryofNationalBiography(onlineedition).OxfordUniversityPress.September2004(onlineeditionOctober2006)[2007-11-0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13). 請檢查|date=中的日期值(幫助) ^(英文)Reid,Hugh.Warton,Thomas(1728–1790).OxfordDictionaryofNationalBiography(onlineedition).OxfordUniversityPress.September2004(onlineeditionMay2006)[2007-11-0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13). 請檢查|date=中的日期值(幫助) ^(英文)Sambrook,James.Pye,HenryJames(1745–1813).OxfordDictionaryofNationalBiography(onlineedition).OxfordUniversityPress.2004[2007-11-0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24).  ^(英文)Carnall,Geoffrey.Southey,Robert(1774–1843).OxfordDictionaryofNationalBiography(onlineedition).OxfordUniversityPress.2004[2007-11-0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2-06).  ^(英文)Phillips,Catherine.Bridges,RobertSeymour(1844–1930).OxfordDictionaryofNationalBiography(onlineedition).OxfordUniversityPress.2004[2007-11-0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13).  ^(英文)Day-Lewis,Sean.Lewis,CecilDay-(1904–1972).OxfordDictionaryofNationalBiography(onlineedition).OxfordUniversityPress.2004[2007-11-0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13).  ^(英文)Amis,Kingsley;Loughlin-Chow,M.Clare.Betjeman,SirJohn(1906–1984).OxfordDictionaryofNationalBiography(onlineedition).OxfordUniversityPress.2004(onlineeditionOctober2005)[2007-11-0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2-06). 請檢查|date=中的日期值(幫助) ^(英文)AndrewMotion.ThePoetryArchive.2005[2007-11-05].(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0-13).  ^140.0140.1(英文)Abriefhistory.NewCollege,Oxford.2007[2007-11-06].(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8-24).  ^(英文)Somefamousalumni.MagdalenCollege,Oxford.2007[2007-11-06].(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0-24).  ^(英文)Spring2005Newsletter(PDF).StPeter'sCollege,Oxford.Spring2005[2007-11-06].(原始內容(PDF)存檔於2007-11-27).  ^(英文)Web'sinventorgetsaknighthood.BBC.2003-12-31[2013-05-14].(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2-23).  ^(英文)ChristopherJ.Date.A.M.TuringAward–EdgarF.("Ted")Codd.AssociationforComputingMachinery.[2013-09-02].(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19).  ^(英文)Awardwinners.UniversityofOxford.[2014-06-1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01).  ^(英文)TheNobelPrizeinChemistry1964.NobelFoundation.[2011-10-26].(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0-29).  ^(英文)Emeritus,HonoraryandWykehamFellows.NewCollege,Oxford.2007[2007-11-06].(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5-10).  ^(英文)TheNobelPrizeinChemistry1921.NobelFoundation.[2011-10-26].(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9-28).  ^(英文)MacIntosh,J.J.BoyleonAtheism.UniversityofTorontoPress.2005:42[2012-12-27].ISBN 978080209018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14).  ^(英文)ChrisKoenig.HowEinsteinfledfromtheNazistoanOxfordcollege.TheOxfordTimes.2012-03-28[2012-12-27].(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16).  ^劉偉榮博士.www.openschool.hk.[2018-07-11](中文(香港)).  ^(英文)Rack,HenryD.Wesley,John(1703–1791).OxfordDictionaryofNationalBiography(onlineedition).OxfordUniversityPress.2004[2007-11-0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2-06).  ^(英文)Vaz,JC.ProfilesofEminentGoans,PastandPresent.Goa(India):ConceptPublishingCompany.1997:47.  ^154.0154.1154.2154.3154.4(英文)Mander,W.J.HistoryofPhilosophyatOxford.FacultyofPhilosophy,UniversityofOxford.2008(atlatest)[2012-12-27].(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2-28). 請檢查|date=中的日期值(幫助) ^(英文)TheGalileoProject.Galileo.rice.edu.[2009-07-24].(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27).  ^(英文)ThomasHobbes:Politicsandlaw.Books.google.co.uk.[2009-07-24].(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10).  ^(英文)Faigenbaum,Gustavo.ConversationswithJohnSearle.LibrosenRed.2001:29–33.ISBN 978-9871022113.  ^(英文)SirMatthewPinsentCBEBiography.2007[2007-11-05].(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0-23).  ^(英文)JudyG.Batson.OxfordinFiction:anannotatedbibliography.  來源[編輯] (英文)Annan,Noel,TheDons:Mentors,EccentricsandGeniusesHarperCollins(London,1999) (英文)Batson,JudyG.,OxfordinFiction,Garland(NewYork,1989). (英文)Betjeman,John,AnOxfordUniversityChest,Miles(London,1938). (英文)Brooke,ChristopherandRogerHighfield,Oxfordand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劍橋大學出版社)(Cambridge,1988). (英文)Casson,Hugh,HughCasson'sOxford,Phaidon(London,1988). (英文)Catto,Jeremy(ed.),TheHistoryoftheUniversityof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Oxford,1994). (英文)Clark,Andrew(ed.),ThecollegesofOxford:theirhistoryandtraditions,Methuen&C.(London,1891). (英文)De-la-Noy,Michael,ExploringOxford,Headline(London,1991). (英文)Dougill,John,OxfordinEnglishLiterature,UniversityofMichiganPress(AnnArbor,1998). (英文)Feiler,Bruce,LookingforClass:DaysandNightsatOxfordandCambridge,Perennial(NewYork,2004). (英文)Fraser,Antonia(ed.),OxfordandOxfordshireinVerse,Penguin(London,1983). (英文)Kenny,Anthony&Kenny,Robert,CanOxfordbeImproved?,ImprintAcademic(Exeter,2007) (英文)Knight,William(ed.),TheGlamourofOxford,Blackwell(NewYork,1911). (英文)Pursglove,GlynandAlistairRicketts(eds.),OxfordinVerse,Perpetua(Oxford,1999). (英文)Hibbert,Christopher,TheEncyclopaediaofOxford,MacmillanPublishers(Basingstoke,1988). (英文)Horan,David,CitiesoftheImagination:Oxford,Signal(Oxford,2002). (英文)Miles,Jebb,TheCollegesofOxford,Constable(London,1992). (英文)Morris,Jan,Oxford,FaberandFaber/OUP(London,1965/2001). (英文)Morris,Jan,TheOxfordBookof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Oxford,2002). (英文)Pursglove,G.andA.Ricketts(eds.),OxfordinVerse,Perpetua(Oxford,1999). (英文)Seccombe,ThomasandH.Scott(eds.),InPraiseofOxford(2vols.),Constable(London,1912).v.1 (英文)Snow,Peter,OxfordObserved,JohnMurray(London,1991). (英文)Tames,Richard,ATraveller'sHistoryofOxford,Interlink(NewYork,2002). (英文)Thomas,Edward,Oxford,Black(London,1902). (英文)Tyack,Geoffrey,BlueGuide:OxfordandCambridge,Black(NewYork,2004). (英文)Tyack,Geoffrey,Oxford:AnArchitecturalGuide,OxfordUniversityPress(牛津大學出版社)(Oxford,1998). 閱論編牛津大學領導層 校監(英語:ListofChancellorsoftheUniversityofOxford) 彭定康 校長(英語:ListofVice-ChancellorsoftheUniversityofOxford) 露易絲·理查森 教務長(英語:RegistraroftheUniversityofOxford) 伊萬·麥肯德里克(英語:EwanMcKendrick) 成員學院 萬靈 貝里歐 布雷齊諾斯 基督堂 基督聖體 埃克塞特 格林坦普頓 哈里斯·曼徹斯特 赫特福德 耶穌 基布爾 凱洛格 瑪格麗特夫人 李納克 林肯 莫德林 曼斯菲爾德 墨頓 新學院 納菲爾德 奧里爾 彭布羅克 王后 魯賓(英語:ReubenCollege,Oxford) 薩默維爾 聖安妮 聖安東尼 聖凱瑟琳 聖十字 聖艾德蒙 聖希爾妲 聖休 聖約翰 聖彼得 三一 大學學院 瓦德漢 沃弗森 伍斯特 私人學堂 黑衣修士 康平 攝政公園 聖貝納 聖史蒂芬 威克里夫 學術學院 人文學院 社會科學院 數學、物理與生命科學院 醫學院 認可研究中心 佛教研究 希伯來及猶太研究 印度教研究(英語:OxfordCentreforHinduStudies) 伊斯蘭研究 體育 澳式足球(英語:OxfordUniversityAustralianRulesFootballClub) 拳擊(英語:OxfordUniversityAmateurBoxingClub) 板球(英語:OxfordUniversityCricketClub) 單車(英語:OxfordUniversityCyclingClub) 體育舞蹈(英語:OxfordUniversityDancesportClub) 飛鏢(英語:OxfordUniversityDartsClub) 足球(英語:OxfordUniversityA.F.C.) 滑翔(英語:OxfordUniversityGlidingClub) 冰球(英語:OxfordUniversityIceHockeyClub) 登山(英語:OxfordUniversityMountaineeringClub) 馬球(英語:OxfordUniversityPoloClub) 划船(英語:OxfordUniversityBoatClub) 橄欖球(英語:OxfordUniversityRFC) Commons  相關條目連結閱論編英國大學英格蘭東安格利亞 安格里亞魯斯金·BPP·劍橋·東英吉利亞·諾里奇藝術 倫敦倫敦大學 柏貝克·CSSD·科陶德·金匠·凱弗·ICR·國王·LBS·LSE·LSHTM·瑪麗王后·皇家音樂學院·皇家賀洛唯·RVC·聖喬治·SOAS·UCL·城市 其他 布魯內爾·東倫敦·格林威治·金士頓·帝國·倫敦都會·倫敦南岸·密德薩斯·倫敦攝政·RCA·RCM·羅漢普頓·UAL·威斯敏斯特·西倫敦 中部 阿斯頓·伯明罕·伯明罕城市·格羅斯泰特主教·考文垂·德蒙福特·德比·哈珀亞當斯·基爾·萊斯特·林肯·羅浮堡·紐曼·北安普頓·諾丁漢·諾丁漢特倫特·斯塔福德郡·華威·伍爾弗漢普頓·伍斯特 北部 博爾頓·布拉德福德·桑德蘭·切斯特·坎布里亞·杜倫·邊山·哈德斯菲爾德·赫爾·蘭卡斯特·利茲·利茲貝克特·利茲三一·利茲藝術·利物浦·利物浦希望·利物浦約翰摩爾斯·曼徹斯特·曼徹斯特都會·紐卡斯爾·中蘭開夏·索爾福德·謝菲爾德·謝菲爾德哈萊姆·諾桑比亞·提賽德·約克·約克聖約翰 南部 伯恩茅斯藝術·巴斯·巴斯思巴·貝德福德郡·伯恩茅斯·布萊頓·布里斯托·白金漢·白金漢郡新·坎特伯雷基督教會·奇切斯特·克蘭菲爾德·創作藝術·艾塞克斯·艾克斯特·法爾茅斯·格羅斯特·赫特福德·肯特·牛津·牛津布魯克斯·普利茅斯·樸茨茅斯·雷丁·聖馬可和聖約翰·南安普敦·索倫特·薩里·薩塞克斯·西英格蘭·溫徹斯特 北愛爾蘭 女王·阿爾斯特 蘇格蘭 阿伯丁·亞伯泰·鄧迪·愛丁堡·愛丁堡納皮爾·格拉斯哥·格拉斯哥卡利多尼安·赫瑞瓦特·高地與群島·瑪格麗特王后·羅伯特·戈登·RCS·聖安德魯斯·史特靈·斯特拉斯克萊德·西蘇格蘭 威爾斯 亞伯·班戈·卡迪夫·卡迪夫城市·格林多·斯旺西·聖大衛·南威爾斯 海外領土 西印度群島大學·聖馬太大學·開曼群島大學學院·聖詹姆士醫學院·直布羅陀大學 非地域性 英國公開大學 分類· 共享資源·列表 閱論編G5超級精英大學 牛津大學 劍橋大學 倫敦大學學院 倫敦帝國學院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 閱論編金三角名校牛津牛津大學劍橋劍橋大學倫敦倫敦大學學院 ·倫敦帝國學院 ·倫敦國王學院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 羅素大學集團 ·G5超級精英大學 閱論編Europaeum 布拉格查理大學· 赫爾辛基大學· 巴黎第一大學· 波恩大學· 博洛尼亞大學· 萊頓大學· 雅蓋隆大學· 馬德里康普頓斯大學· 日內瓦國際關係及發展高等學院· 牛津大學 閱論編羅素大學集團伯明罕大學 ·布里斯托大學 ·劍橋大學 ·卡迪夫大學 ·愛丁堡大學 ·格拉斯哥大學 ·倫敦帝國學院 ·倫敦國王學院 ·倫敦瑪麗王后大學 ·杜倫大學 ·里茲大學 ·艾希特大學 ·倫敦政經學院 ·曼徹斯特大學 ·紐卡斯爾大學 ·諾汀罕大學 ·牛津大學 ·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 ·謝菲爾德大學 ·南安普頓大學 ·倫敦大學學院 ·華威大學 ·約克大學 ·利物浦大學 閱論編歐洲研究型大學聯盟 阿姆斯特丹大學· 劍橋大學· 愛丁堡大學· 弗萊堡大學· 日內瓦大學· 海德堡大學· 赫爾辛基大學· 卡羅琳學院· 萊頓大學· 荷語天主教魯汶大學· 倫敦大學學院· 隆德大學· 米蘭大學· 慕尼黑大學· 牛津大學· 巴黎第六大學· 巴黎第十一大學· 斯特拉斯堡大學· 烏特勒支大學· 蘇黎世大學 閱論編科英布拉集團 格拉茨大學· 荷語天主教魯汶大學· 法語天主教魯汶大學· 布拉格查理大學· 奧胡斯大學· 塔爾圖大學· 奧博學術大學· 圖爾庫大學· 蒙彼利埃大學· 普瓦捷大學· 哥廷根大學· 海德堡大學· 耶拿大學· 維爾茨堡大學· 塞薩洛尼基亞里斯多德大學· 羅蘭大學· 愛爾蘭國立大學戈爾韋分校· 都柏林大學· 博洛尼亞大學· 帕多瓦大學· 帕維亞大學· 錫耶納大學· 格羅寧根大學· 萊頓大學· 卑爾根大學· 雅蓋隆大學· 科英布拉大學· 聖彼得堡國立大學· 雅西大學· 巴塞隆納大學· 格拉納達大學· 薩拉曼卡大學· 烏普薩拉大學· 日內瓦大學· 布里斯托大學· 劍橋大學· 愛丁堡大學· 牛津大學 閱論編國際研究型大學聯盟亞洲與大洋洲澳大利亞國立大學 新加坡國立大學 北京大學 東京大學歐洲、美洲、與非洲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 劍橋大學 開普敦大學 哥本哈根大學 牛津大學 耶魯大學 規範控制 WorldCatIdentities BIBSYS:90196003 BNE:XX145660 BNF:cb11866762v(data) CiNii:DA02807437 FAST:535968 GND:36214-1 ISNI:0000000419368948 LCCN:n79095521 LNB:000167309 NDL:00628312 NKC:kn20040209009 NLA:36236538 NSK:000049879 SELIBR:392708 SNAC:w6kq8rcd SUDOC:026416646 ULAN:500309870 VIAF:142129514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牛津大学&oldid=68716086」 分類:羅素大學集團牛津大學11世紀創建的教育機構隱藏分類:含有拉丁語的條目含有英語的條目CS1英語來源(en)引文格式1錯誤:日期引文格式1錯誤:不可見字符自2021年12月帶有失效連結的條目維基數據存在坐標數據的頁面含有明確引用中文的條目使用過時圖像語法的頁面InfoboxmapframewithoutOSMrelationIDonWikidata自2015年7月需補充來源的條目拒絕當選首頁新條目推薦欄目的條目使用小型訊息框的頁面有非常模稜兩可或者十分空泛語句的條目包含BIBSYS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BNE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BNF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CINII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FAST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GND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ISNI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LCC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LNB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DL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KC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LA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SK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SELIBR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SNAC-ID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SUDOC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ULA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VIAF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18元素的規範控制有地圖的頁面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 其他語言 AfrikaansአማርኛAragonésÆngliscالعربيةمصرىঅসমীয়াAsturianuAzərbaycancaتۆرکجهБашҡортсаБеларускаяБеларуская(тарашкевіца)БългарскиবাংলাBrezhonegBosanskiCatalàکوردیČeštinaЧӑвашлаCymraegDanskDeutschZazakiދިވެހިބަސްΕλληνικάEnglishEsperantoEspañolEestiEuskaraفارسیSuomiFrançaisFryskGaeilgeGàidhligGalegoગુજરાતીHausa客家語/Hak-kâ-ngîעבריתहिन्दीHrvatskiMagyarՀայերենInterlinguaBahasaIndonesiaÍslenskaItaliano日本語JawaქართულიQaraqalpaqshaKabɩyɛҚазақша한국어КыргызчаLatinaLëtzebuergeschLinguaFrancaNovaLietuviųLatviešuМакедонскиമലയാളംМонголमराठीBahasaMelayuမြန်မာဘာသာPlattdüütschनेपालीनेपालभाषाNederlandsNorsknynorskNorskbokmålNouormandਪੰਜਾਬੀPapiamentuPolskiPiemontèisپنجابیPortuguêsRunaSimiRomânăРусскийSarduSicilianuScotsسنڌيSrpskohrvatski/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SimpleEnglishSlovenčinaSlovenščinaSoomaaligaShqipСрпски/srpskiSvenskaKiswahiliதமிழ்తెలుగుТоҷикӣไทยTürkmençeTagalogTürkçeТатарча/tatarçaTwiئۇيغۇرچە/UyghurcheУкраїнськаاردوOʻzbekcha/ўзбекчаVènetoTiếngViệtWinaray吴语ייִדישYorùbáBân-lâm-gú粵語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