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獨處,發現高級的自己!6位孤獨達人:如何度過孤單時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每次咀嚼羅素之言,就會覺得如何度過人生的孤單時間,會決定一個人的偉大程度。

羅素也認為獲得幸福的方法之一,就是要孤單。

他的這番話非常有說服力。

他 ... 幸福熟齡 / 靚女學 / 自我成長 / 享受獨處,發現高級的自己!6位孤獨達人:如何度過孤單時間,會決定你的偉大程度 享受獨處,發現高級的自己!6位孤獨達人:如何度過孤單時間,會決定你的偉大程度 示意圖,非當事人。

圖/達志 撰文|小川仁志 日期|2021年09月17日 分類|自我成長 圖檔來源|達志(示意圖,非當事人。

) A A A 我們一切尊嚴,都藏在思考裡。

我們必須從思考立足,而不是從無法滿足我們的空間或時間。

出自《思想錄》(前田陽一、由木康譯,中公文庫出版)   帕斯卡,認為思考本身是孤獨   布萊茲˙帕斯卡(1623∼1662)。

法國科學家、思想家。

以隨筆風格表現人類生存方式的道德主義派代表人物。

他還批判笛卡兒,認為只有理論思考是不行的,還必須有情感。

著有《思想錄》等書。

  法國哲學家帕斯卡所著的《思想錄》,是世界最知名的哲學書之一。

  尤其他把人類形容成「思考的蘆葦」,我想應該很多人都曾在哪裡聽過吧。

不過知道其詳細意思的人,卻意外的少。

  這個用詞,跟積極的孤獨有密切的關係。

  本節開頭介紹的那段文字,在原文中出現在「思考的蘆葦」這樣的表現之後。

換言之,人類在思考這一點上,是有尊嚴的,這一點就跟同為弱者的蘆葦很不一樣。

  我想大家都很清楚,會煩惱、會沮喪、會因一點小事就心碎成渣的人類,跟只靠一根莖支撐的脆弱蘆葦很像。

不過跟蘆葦最大的不同是,人類會思考。

  為什麼這跟積極的孤獨有關呢?因為帕斯卡拿空間與時間跟思考相比。

  人類的存在,從何而來?從思考而來,而非從空間或時間而來。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我們無法填滿空間或是時間。

空間時間皆存在於我們之外,可以說原本就跟我們沒有瓜葛。

  稍微經歷一點事情,我們就容易把自己所住的世界或自己生存的時代,跟自己一視同仁,彷彿這些都由自己主宰一樣。

  可是,世界或是時代都不是自己能控制的。

因為做了無能為力的事,所以才會覺得痛苦。

我們辦得到的不是這些,只有滿足自己才是我們辦得到的。

  換個說法的話,若要滿足自己,自己一個人就做得到了。

  怎麼做呢?除了透過思考,別無他法。

  所以帕斯卡才說:我們必須從思考立足。

從思考中,重新發現自己的存在。

  因此,一昧地把注意力放在外在事物,覺得別人不把自己放在眼裡、感嘆事情總是進展不順,到最後還是莫可奈何。

倒不如一個人靜靜面對自己,去發現該改變的不是世界、而是自己的這個道理。

  我想大家應該都清楚了,以積極的態度面對孤獨的狀態,才能得到內心的滿足與平靜。

  帕斯卡進一步闡述到:「以空間的角度來說,宇宙包圍著我,我像是一個小黑點被宇宙吞噬。

而從思考的角度來看,是我包圍著宇宙。

」   與世浮沈之下,我們只會被世界吞噬。

相反的,如果我們能在積極的孤獨中與自己面對面,就有可能反過來吞噬世界。

  請務必成為一個訕笑這世界只會大驚小怪的人吧!   尼采,把孤獨變強項   人對於某些人,會愉快地容許他們一個人待著,如稀鬆平常般,不會因此做些可憐他們的蠢事。

  出自《人性,太過人性1》(池尾健一譯、筑摩學藝文庫出版)   弗里德里希˙尼采(1844∼1900)。

德國哲學家。

年輕時因病辭去大學教職。

之後孑然一身專注寫作。

批判基督教,強烈主張入世的生存哲學。

著有《悲劇的誕生》、《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等書。

  尼采針對孤獨留下了許多論述。

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歌頌積極孤獨的哲學家。

  他自己也被在孤獨中堅強努力活下去的精神影響。

他在歷經對抗嫉妒等誘惑、被信任的朋友背叛等事件後,終於獲得真正的積極的孤獨。

  「愉快地容許他們一個人待著,不會因此做些可憐他們的蠢事。

」   這句話,是尼采說給自己聽的吧。

  我們也很需要說這種話給自己聽。

  尼采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人是脆弱的生物。

就算決定獨處,還是會不自覺地在意別人,跟別人比較過後,又陷入了沮喪,人就是這種生物。

所以他想告訴大家,應該更堅強地過著孤獨的生活。

  例如,有人會抱怨沒有朋友。

而尼采是這麼說的:把他當朋友、就是剛好你找不到他值得嫉妒的地方。

  如果你能像他這麼想,雖然沒朋友,也沒必要悲觀了。

因為跟無趣的人,做朋友,也是沒辦法的事。

  那麼,真的很享受獨處的人,又會變得怎樣呢?   以尼采的方式來表現,我想恐怕就是會發現「高級的自己」吧。

  簡單來說,就是理想的自己。

如果是畫家,應該很符合「自己眼中所能描繪的最棒的幻想」。

  如果能發現這個「高級的自己」,不管別人有什麼反應,你都不為所動,只會積極地追求孤獨。

  所以我們才需要跟自己面對面,直到發現高層次的自己為止。

  不要覺得獨處的自己很蠢,而做出破壞自己獨處的蠢事——尼采如此提醒著。

  羅素,提到孤獨與幸福的關係   偉大的書,一般來說也包含了無趣的內容;自古以來偉大的人生,一般來說也包含了孤單的期間。

  出自《羅素的幸福之路》(安藤貞雄譯、岩波文庫出版)   伯特蘭.羅素(1872∼1970)。

英國哲學家。

數理哲學專家。

漸漸對政治產生關心,晚年推動和平運動,發表「羅素—愛因斯坦宣言」。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著有《哲學問題》、《幸福之路》等書。

  每次咀嚼羅素之言,就會覺得如何度過人生的孤單時間,會決定一個人的偉大程度。

  羅素也認為獲得幸福的方法之一,就是要孤單。

他的這番話非常有說服力。

  他之所以這麼說,恐怕跟他的孤單少年時有關。

羅素正值青春年華時,一個人住在郊外的大房子裡,書本成了他唯一的朋友。

對於好奇心旺盛的羅素來說,這段時光非常孤單。

  雖然羅素說的是其他偉人,但因為羅素本身也是偉人,所以我想這是他回顧自己生涯,切身體會到的孤單含義吧。

  人生需要有高山低谷、上下起伏。

光只有刺激的人生,終會對刺激產生麻痺。

  實際上羅素曾寫到「習慣接受過多刺激的人,就像病態地需要胡椒來調味一樣」,需索只會沒完沒了。

  當然,全都是孤單人生,也會非常無趣。

  最好的人生是,有時候雖然孤單,也能好好活用這段孤單的時光。

就好像為了跳得更高,必需先蹲下來預備一樣。

這段蹲下蟄伏的時間,就是積極孤獨的時間。

  聽起來度過這樣的孤獨時間,好像是咬牙忍耐一般,但不是這樣的。

把它形容成「修行」或許會更好。

  忍耐與修行的不同在於,所得到的大為不同。

當你把它想成是修行,應該會有更豐碩的收穫才是。

  本書以積極孤獨是快樂的這個主要論調論述到現在,而根據羅素所言,他認為任何事並不只有快樂的一面。

  為了快樂選擇孤獨,但也會面臨孤單襲來的時刻。

這時,不要為了尋求刺激而馬上逃離孤獨。

請把它想成是一種修行,暫時忍耐一下。

忍耐過後,必有豐盈充實的時間到來。

  蒙田,有一個習慣孤獨的場所很重要     我們必須確保一個地方的安危,那裡存放著我們真正的自由,是我們最重要的撤退場所,能讓孤獨牢牢建立起來,是一個完全屬於自己、完全不被干涉的陋巷裡的房間。

出自《隨筆集III:社會與世界》(荒木昭太郎譯、中公古典出版)   米歇爾˙德·蒙田(1533∼1592)。

法國思想家。

做過法官與市長。

把自己關在被稱為蒙田城的城樓裡,日夜思索。

秉持懷疑主義,探究人類的生存方式。

著有《隨筆集》、《旅遊日記》等書。

  聽說蒙田的《隨筆集》,把這世界的一切都給寫了進去。

我想應該是吧,因為這本書是蒙田經年累月思索各種問題後,以日記的方式紀錄下來的作品。

  當然,其中也包含關於孤獨的隨筆。

裡面可以找到很多名言,其中最引起我共鳴的,就是本節一開始摘錄的地方。

即便在家庭或社會中跟誰誰誰一起生活,也必須確保一方屬於自己的孤獨空間。

  這麼做的最大理由是,假使你失去一切,還有一個環境能讓你療傷。

人常常在非自願的情況下被孤獨追著跑。

天下無不散的宴席。

不可能永遠都跟同一群人在一起。

死別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遭逢的當下,常常會因突然到訪的孤獨而吃盡苦頭,最後甚至被痛苦吞噬。

為了不走到這個地步,平時就需要積極修好孤獨學分。

  蒙田說:只有人類是時而互相交流、時而閉門獨居的存在。

  的確是這樣的。

其他動物要嘛團體行動、要嘛單獨行動,總有一個固定的行為模式,就像是每個物種的宿命一樣。

  但人類不一樣。

該選擇什麼樣的生存方式,決定權在自己。

  而且,還可以視情況調整選擇。

跟別的動物比較後,我們才發現自己的這一塊優勢。

不過基本上,人類是一種團體行動的生物。

  但我們不需要被此宿命束縛,可以自己選擇積極孤獨的片刻。

所以要好好善用這個特權。

但我的意思,並不是一定要你準備一個屬於自己的秘密基地,這裡說的不光是物理上的空間。

  像是蒙田,他藉由自己關在塔樓房裡進行思索的經驗,提倡必需讓自己的靈魂關在自己的心裡。

這才是真正的孤獨。

換句話說,能不能積極地孤獨,取決於你的心。

  這件事不容易做到,蒙田為了落實它,把自己的想法以隨筆的形式寫成文章,這個提筆寫作的動作,就成了他實踐孤獨的一個契機。

  透過日記的形式也無妨。

不要只是向外尋求答案,也試著往自己內心找尋吧。

這個態度能讓你的靈魂安穩契合在你的心裡。

  叔本華,過著在孤獨中思索人生的生活   任何人只有在獨處的時候才能成為自己。

所以不愛孤獨的人,就不愛自由。

出自《孤獨與人生》(金森誠也譯、白水u書房出版)   阿圖爾˙叔本華(1788∼1860)。

德國哲學家。

以悲觀主義理論而聞名。

認為否定人的意志才能脫離苦海。

著有《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論視覺與色彩》等書。

  本書的開頭摘錄了叔本華關於孤獨的一段話。

他期許自己能在孤獨中提升情操,所以留下相當多關於孤獨的言論。

  這裡我想探討一下孤獨與自由的關係。

叔本華認為,跟別人在一起時,我們是不自由的。

的確,跟別人相處時,不得不去配合他們。

  只是,我也不覺得這一定是損失。

透過跟別人談話,也會得到新的知識、新的刺激。

但如果只是不斷接受外來的知識或刺激,就很難在自己心中醞釀出屬於自己的看法。

  這個醞釀工作,需要非比尋常的專注力。

因為整個過程需要仔細思考、合理說服。

如果心不是完全自由的狀態,就很難做到這一點吧。

  我為了要統整自己的思緒,會把星期六或星期日一整天空出來。

如果是用星期六下午加上星期天早上,也是不行的。

因為人在專心前,需要一段準備時間。

  慢慢地慢慢地把心思集中在同一個地方,終於做到真正的專心,也終於擁有一段專心的時光。

而且人的專注力持續不久,頂多幾個小時。

為了獲得寶貴的幾個小時,必需要空出一整天來。

這段時間,就是所謂的「孤獨」。

  不愛孤獨的時間,就是不愛自由。

更進一步來說,就等於不愛自己。

  所以叔本華才會說:對自己有多重視,相對的,就會把多少孤獨時間投注在自己身上。

  更重要的是,多虧這段孤獨的時間,自己的價值才能提升。

  重視自己價值的人,理所當然的,就是愛孤獨。

換言之,他們會藉由孤獨時間來提升自己的價值。

  叔本華把這種狀態比擬成鋼琴獨奏,而非交響樂團的其中一員。

  「精神生活豐富的人,一個人就能自形一個小世界」。

  孤獨的確適合有強烈獨立自主想法的人。

希望以個人名義去達成什麼目標的人,首先要懂得面對孤獨,這可以說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吧。

  就像叔本華離開大學校園孑然一身後,終於成功了;我也是在辭去工作變成獨行俠後,也終於成功了。

  奧理略,主張應在孤獨中休息   最適合人類閉關的地方,沒有比自己的靈魂更寧靜、更無紛擾的地方了。

尤其對那些擁有透過靜觀自己內心、讓自己變得自在的原則的人來說,更是如此。

出自《沈思錄》(水地宗明譯、京都大學學術出版會出版)   馬可.奧理略(121∼180)。

羅馬皇帝。

斯多葛學派哲學家,學識豐富,被尊為羅馬五賢帝的其中一人。

認為禁慾主義是美德。

著有《沈思錄》等書。

  一開始看到這段話,我心裡不禁納悶:「咦?是建議我們去閉關嗎?」   據奧理略所言,人累了會馬上往海邊、山上去閉關,但真正值得閉關的地方,是自己的靈魂裡面。

沒有地方比這裡更讓你覺得舒適自在了。

  這裡所謂的閉關,絕不是負面的,而是帶有讓自己充分休息的正面意義。

不,應該說,閉關實際上就是極為正面的行為。

  我自己的閉關經驗拖了很長一段時間,所以不能說一定是正面的,但如果是短暫的一段休息時間,應該沒人能否定它的優點。

  事實上,奧理略也提到:閉關時間應該要短,這是基本的。

  沒錯,閉關視同休息的話,不需要太久時間,而且必須基於讓自己重生的目的。

  這麼一來,閉關於自己靈魂的這件事,對自己來說反而有益。

此時,物理上很有可能是處於跟外界斷了聯絡的狀態。

  不過這不成問題。

沒有法律規定我們非得一直跟別人、跟社會保持接觸才行。

  會一直勉強跟別人、跟社會保持接觸,恐怕跟自己的不安有關。

可是,這種拖泥帶水的行為,反而阻礙了自己前往自己靈魂進行實質意義上的閉關。

  人是脆弱的生物。

心靈或身體得不到休息,就很難往下個階段邁進。

此時,不鼓起勇氣去閉關是不行的。

唯有在孤獨中養精蓄銳,才能踏出充滿新氣象的下一步。

  打個比方,如果一年沒工作。

一樣是休息一年,一年後有人選擇重回職場,一如往常地工作;有人卻是一直被沒工作可做的情緒帶著走。

  他們的差別在哪呢?想必就是差在一個是積極選擇了孤獨,另一個則不是吧。

  我們要向積極選擇孤獨、之後又精神奕奕地回歸社會的人看齊,我們也應該儘早做出決斷才是。

與其坐等孤獨的狀況降臨,不如主動出擊迎接孤獨。

這才是永遠過著積極人生的秘訣心法。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本文摘自《你可以不要怕孤獨,要從孤獨中產生力量:7個孤獨的效用,積極孤獨的7大步驟》,天下雜誌出版,小川仁志著)   下一則+ 持續努力,就很了不起!沒必要執著於得到結果,「努力」本身,就已充分達成目標 孤獨 獨居 生活 思考 人生 哲學 幸福 朋友 幸福熟齡 Hot影音 一場父女爭執後,齊柏林選擇偷哭...失去庇護的兒女們說:別守著我們,在天上做想做的事吧! 從沙灘摩托車到獨木舟都是他的玩具!60歲春一枝老闆:我玩的比工作還認真 練習好好說再見 這間咖啡館把死亡變溫馨 83歲國寶級聲樂家黃南海 此生最大心願:用音樂報效台灣 熱門文章 更年期女人受苦的心誰能懂?「13個舒緩法」讓身心靈都平靜,自己不再白白受苦 50歲以後,降低致癌危機!吃5種辛香料,在冬天也能保健暖身、減少罹癌機率 擦保養品讓肌膚回春、60歲看起來像40歲?皮膚科醫師2句話告訴你:都是黑白講 50後,做個對得起自己的人!生命是自己的,人生只有一次,不是對得起別人或教條 她自殺住院,母親冷回「一件小事」…別剝奪兒女想獨立的情感,只想他們為你的期待拚命 只有經歷過、痛過、走過彎路,才能明白對與錯!3個「後悔沒有早知道」人生建議 熱門文章 更年期女人受苦的心誰能懂?「13個舒緩法」讓身心靈都平靜,自己不再白白受苦 50歲以後,降低致癌危機!吃5種辛香料,在冬天也能保健暖身、減少罹癌機率 擦保養品讓肌膚回春、60歲看起來像40歲?皮膚科醫師2句話告訴你:都是黑白講 50後,做個對得起自己的人!生命是自己的,人生只有一次,不是對得起別人或教條 她自殺住院,母親冷回「一件小事」…別剝奪兒女想獨立的情感,只想他們為你的期待拚命 只有經歷過、痛過、走過彎路,才能明白對與錯!3個「後悔沒有早知道」人生建議 Hot影音 一場父女爭執後,齊柏林選擇偷哭...失去庇護的兒女們說:別守著我們,在天上做想做的事吧! 從沙灘摩托車到獨木舟都是他的玩具!60歲春一枝老闆:我玩的比工作還認真 練習好好說再見 這間咖啡館把死亡變溫馨 83歲國寶級聲樂家黃南海 此生最大心願:用音樂報效台灣 最新快訊 公益路跑活動抗癌全壘打!台灣巨砲陳金鋒攜手千名癌友,跑出9局後半人生 從藝人斜槓料理人、暢銷作家,蔣偉文的幸福生活經營學「全靠它」 今周刊新書/善用人生五張表,預約未來F.I.R.E.的自己 今周刊新書/承認自己的弱點吧!名醫公開療癒人心的「零批判」思考法 今周刊新書/家,不只是近在身畔的日常,也可能是遙遠朝聖與嚮往 張育美/吾齡主張成功老化-Successfulaging 今周刊新書/手機寫出來的壯闊鉅作!小野對家國土地最深情的告白 ×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