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講呢啲】悼念吳孟達:無厘頭—唔啦更、冇啦冇能;生草藥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粵語講呢啲】悼念吳孟達:無厘頭—唔啦更、冇啦冇能;生草藥,噏得就噏/罨得就 ... 筆者認為「罨」和「罯」也是借字,正字應由「濕/sap1」音變過來。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Chrome、MozillaFirefox、InternetExplorer、MicrosoftEdge或Safari。

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文以載道,匯則興邦打開 文匯網 今日文匯 副刊 【粵語講呢啲】悼念吳孟達:無厘頭—唔啦更、冇啦冇能;生草藥,噏得就噏/罨得就罨;Nonsense 2021-04-0604:30:00 副刊 吳孟達和周星馳這個「鐵膽組合」(有影皆雙)在多部電影中演繹了不少「無厘頭」情節;當年就有不少年輕人深受這「無厘頭」觀念所影響而有玩世不恭的傾向。

平心而論,在那些「無厘頭」的情節中不全是「無厘頭」,而是: 梁振輝香港資深出版人 吳孟達和周星馳這個「鐵膽組合」(有影皆雙)在多部電影中演繹了不少「無厘頭」情節;當年就有不少年輕人深受這「無厘頭」觀念所影響而有玩世不恭的傾向。

平心而論,在那些「無厘頭」的情節中不全是「無厘頭」,而是: 「唔啦更」中總會有多少「啦更」,唔會完全「冇啦冇能/冇啦能」。

以上帶出了幾個意思是「拉不上關係」的用詞: 唔啦更;冇啦冇能/冇啦能 「更」讀「耕/gaang1」,「能/nang3」讀「lang3」。

明顯地,上述用詞中用上了多個借字;至於本字,坊間似有定案: 「啦」的本字是「拏」,也有說是「挐」。

「更」本身就是本字,也有少部分人說是「耕」。

「能」的本字是「掕」,也有少部分人說是「褦」。

按此,正寫如下: 唔拏更;冇拏冇掕/冇拏掕 所持理據如下: 「拏」,同「拿」,讀「拿/naa4」,也有牽引的意思。

「挐」,同「拿」,故也通「拏」。

暫未有人提供以「更」作本字的相關理據。

「掕」,讀「玲/ling4」,有勒馬的意思。

「褦」,讀「奶5-6/naai6」,有不懂事的意思。

筆者認為理據頗牽強,所找本字頂多可作借字,那試問有否必要用上「拏」、「挐」、「掕」、「褦」這些冷僻字呢?說回本字,且看筆者怎麼說: 啦更→拉上關係→拉關 拉/laai1;變韻母→啦/laa1 關/gwaan1;變聲母→奸/gaan1;變韻母→耕/gaang1 冇啦冇能→冇拉上關係,也冇關連→冇拉冇連 連/lin4;變調→lin3;變韻母→lang3 「唔啦更」、「冇啦冇能/冇啦能」的正寫應是: 唔拉關;冇拉冇連/冇拉連 老一輩常告誡年輕人說話前要想清楚,勿: 噏得就噏 「噏」,讀「ap1/ngap1」,有說話的意思。

循此字的原意和讀音,「噏」非本字,本字應是「嗑」。

上面提到的「噏得就噏」是指說話時不經大腦,把不該說的都說出口;意即信口雌黃。

嬰孩尿尿,穿着「濕」了的尿片會感覺不舒服;廣東人會把這個情況說成「噏住」。

「跌打佬」是專治扭傷、骨折的民間醫師,他們有種「敷藥法」又叫「罨藥法」,是指把「生草藥」(新鮮草藥)搗爛再將中藥末加輔形劑調勻成糊狀,「敷/罨」於患處(一至數劑),具有消腫、祛瘀、止痛等療效。

「罨/(掩/jim1)」或「罯/(揞/am2)」均有覆蓋的意思,人們就於上述情況中用上「罨/罯」,曰:罨住;罨藥/罯住;罯藥。

筆者認為「罨」和「罯」也是借字,正字應由「濕/sap1」音變過來。

不知就裏的人會以為只要是「生草藥」就可用來「罨」在患處,或會有人告誡如下: 要對症「罨藥」,「生草藥」不是「罨得就罨」的。

由於「噏」是「罨」的諧音,有人就創作了: 生草藥——噏得就噏;山草藥——噏得就噏 不少人以為「草藥」多於「山」上採摘,於是誤把「生草藥」看成「山草藥」了。

就「無厘頭」一詞,有人以粵語拼音的「Moleitau」作為其英譯,西方則多取用以下言詞: bizarre;illogical;inconsistent;absurd;nonsense 筆者認為「nonsense」簡單易明,應為不二之選。

讀文匯報PDF版面 標籤: 相關推薦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