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中父性精神和母性意志的重要性各占多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不定期推送早教、幼教、家庭教育、親子教育、雙語教育、K12教育、社會教育話題的原創分享!

我是思成媽媽,關注本微信訂閱號(K-12EDUCATION)

這是在我最近在知乎上收到的一條提問:

我父親是個脾氣非常差的人,有暴力傾向,生氣的時候經常動手打人,而且為人自高自大,很不尊重子女,對子女頤指氣使,覺得我們是他的孩子就該使喚,對我的態度也不好,真的很討厭我爸,對父母談不上愛,關係一般的時候也沒有什麼感情。

很多時候都是自己忍耐著,馬上要上大學,期待儘早的獨立,經濟與精神。

我的體會

我的父親是個表面文質彬彬,但時常因為情緒和小事動怒的人。

雖然小時候我去跳舞寫書法學畫畫的時候都是父親騎車接送,但是他對我一切的好反而襯托出出對母親的不好。

這些年母親身體頻頻亮起健康警示燈,父親也甚少關心,甚至母親去醫院掛水他都不知道過問哪裡不舒服、需不需要陪、能為她做些什麼。

我的母親是個多年操勞、經常抱怨、認為孩子再大也還是孩子的傳統女性。

她什麼都會,什麼都好,就是太喜歡說話,什麼事都可以拿來說,碰到自己覺得親近的人同樣的事會不斷重複說。

最讓我煩惱的是,她在我面前說了太多父親的不好、婆婆對她的不好、小姑子對她的不好、這些年受了多少多少苦等等。

我如果不是多年以來一直獨立生活,也許早就被這種氛圍影響變得也消極悲觀起來。

但顯然,原生家庭的影響是深入骨髓的,尤其是在婚姻模式的翻版上。

當我結婚,做了母親,有了孩子以後,我越來越覺得身邊的這個他跟我父親有相似之處:當孩子希望父親可以陪他玩的時候,得到的往往是父親的不厭其煩、否定、轉移給母親或其他家庭成員等;當母親希望孩子父親可以拿出榜樣和嚴格的態度時,他給予孩子的往往是消極的、妥協的、討好的或者說教式的言行。

而我也不知不覺走上了媽媽當年的老路:一個男人對他的另一半怎麼樣,很大程度取決於他的父親當年對他的母親怎麼樣;一個女人的另一半對她怎麼樣,很大程度取決於她的母親當年被她的父親怎樣對待、也會雷同於她的婆婆當年被他的公公怎樣對待。

血緣之間的一些奇妙聯繫包含著兩性、家庭、婚姻的紐帶。

作為一個母親、一個女人,我要如何給予兒子代替父性精神的東西?怎樣培養他成為一個有責任、有擔當的男人?

只有先原諒自己、接納自己的不好、釋懷對父母的不好回憶、回到童年破除不好的記憶;只看自己,關注自己過得好不好,進步不進步,努力不努力。

時間長了,我就變得越來越獨立、樂觀、堅強、平和。

我始終記得和父母保持一定距離,和另一半也彼此保留一定空間。

可是問題並沒有就此解決。

你必須通過各種努力想辦法讓你的另一半跟你步調一致。

如果你的另一半認為經濟地位決定家庭地位的話,那麼你就必須先在經濟上趕上他,至少不能落後太多;如果你的另一半認為社會地位決定家庭地位的話,那麼你就必須在社會上占有一席之地,不論做什麼工作,你必須出去謀生。

但你記住,你始終不能因為任何人迷失了自己。

你和你的另一半可以決定你們自己的相處模式,前提是小家庭要和兩個大家庭保持一定距離。

比如:你想讓你的另一半參與家庭勞動,但他的父母總是介入、代替自己兒子完成一個丈夫應盡的責任。

這樣一來,你就會陷入無盡的痛苦當中,因為你發現有可能你的丈夫永遠成為不了你的丈夫,他始終是他父母的私有物。

如果你的另一半自己沒有意識到,或者自己不願意意識到,那麼誰也改變不了

我開始尋找代替父性精神的東西,比如:我代替父親的角色帶孩子去踢球、去野,雖然我更喜歡安靜;我為孩子尋找更多男性同伴和他一起遊戲,有的比他大,有的比他小。

既讓他體會照顧別人的感覺,又讓他嘗試去照顧別人。

除此之外,要讓孩子的父親發現他的存在正在弱化、正處在被代替的危險中,但不排除有些男性會因此自暴自棄。

因為男性和女性在思考習慣上相差很大,男性比女性更需要鼓勵和肯定。

所以一個家庭中女性往往在承擔妻子的責任時,還要化身姐姐、母親、情人,有時又需要變得柔弱,化身妹妹、女兒和戀人;而男性更多時候是孩子,也許要等很久才會成長為一個有責任、有擔當的男人。

父親的榜樣對孩子的影響主要是在積極的心態和健全的人格上,母親的榜樣對孩子的影響主要是在幸福感知力上。

我的看法

對於題主的問題,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與父母保持彼此的獨立性,尤其是精神上的。

原生家庭中父性精神缺失的案例里,也有成功逆轉的。

例如孫儷和鄧超的婚姻,例如張柏芝的兩個兒子。

外人看起來積極的所有事情背後,不排除是建立消極經歷基礎上的。

有問題諮詢的可以在後台給我留言

不能保證每條留言都能第一時間看到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