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娶了媳婦忘了娘」才是正確的家庭價值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作者:姑娘老苟

這樣的標題,仿佛有些大逆不道。

(首先聲明,本文探討範圍不涵蓋結婚後不對老人盡扶養義務,冷漠老人的人。

也許媽媽們又該譴責:我是那麼辛苦把兒子帶大,培養得這麼好,憑什麼娶了老婆之後,就處處是老婆好!

婆媳之爭一向是普遍的家庭煩惱。

我的鄰居劉先生就是這樣,他是我們大家眼裡的好好先生,但在他媽媽心裡,早就是個白眼狼。

每次老太太和妻子吵起來,劉先生都是先哄妻子,把媽媽交給老爸先去勸解,等把妻子情緒穩定下來,他再去找媽媽談心。

因此他媽媽覺得,自己兒子就是娶了媳婦忘了娘,每當這個時候,她又開始搬出當年生他有多麼不容易,養他又有多麼艱辛,當做武器,試圖把兒子的人倫感情拉回自己身上來。

一個母親極度付出,也會極度依賴。

中國傳統文化也在開始接受挑戰了,以往的小家庭都必須服從大家庭,不管兒子已經多大,是不是已經養育了自己的後代,仍然要圍繞著自己的父母一起生活,彼此之間毫無間隙,仿佛那樣才叫愛,才叫孝。

西方文化開始走進來,新一代的年輕人也開始看著人家不用每天操心婆媳關係很羨慕,於是借鑑了人家的序位法則,明白了一切以小家庭為單位,再反哺貢獻給大家庭,這樣彼此都能更輕鬆快樂些。

在一檔情感節目裡看過一個相對極端的案例。

單親媽媽撫養兒子長大很辛酸,母子兩相依為命多年,直到兒子遇上了自己的妻子,這時媽媽開始受不了兒子長大了獨立了的事實,總覺得兒媳橫刀奪愛,搶走了她心愛的兒子。

便假借身體不舒服要兒子去她房間陪護,故意讓兒媳婦新婚之後獨守空房,好逼他們離婚。

這樣的愛很自私也很扭曲,也反應出很多中國父母在傾盡全力愛孩子之後對自我價值的喪失,他們曾經在孩子身上體現的價值,只好還從孩子身上找補回來。

這就是為什麼當美國老頭在友聚的時候,中國老人哭訴太孤單;當美國老太在享受自己愛好時,中國老人悶悶不樂;當西方老人在黃昏熱戀時,中國老人獨守空巢默數哀傷。

而這些,都需要他們的孩子來填補。

也只能由孩子來填補。


區分家庭和原生家庭,才能減少家庭內耗。

那些天天糾纏在婆媳關係里的家庭,往往內耗嚴重。

本來我們可以用來發展事業的精力和時間,全部用來解決家庭矛盾上,多少已婚女性在疾呼抑鬱症已經來臨,未婚時從未想過,嫁給一個男人之後,除了防範小三, 還得天天跟男人他媽爭寵。

我碰見過一個家庭,每次見到這個家庭里的媽媽,她就抱怨兒子和兒媳,兒媳呢,就在抱怨婆婆和丈夫,而每次見到她兒子,就是進門前手扶腦袋搖著頭的模樣。

這個家似乎就沒有別的事情,直到兒子和兒媳失業,然後離婚,老太太也因為壓抑激動生病住院的時候,兒子竟然一分錢都湊不出來,家庭就此瓦解了。

多年來錯誤的家庭序位,造就了不快樂的母親,造就了哀怨的妻子,更造就了兩頭焦灼的丈夫和兒子。

如果丈夫能以小家為單位,把愛首先傾注給妻子,我相信,妻子會樂於為他照顧好母親。

因為她不會為此受到丈夫的冷落和不公平。

能拎得清的母親也會養出好兒子,不一味苛求孩子做到自己想要的「孝順」,偶爾就允許他「娶了媳婦忘了娘」吧, 一個連自己小家庭都經營不好的兒子,怎麼能盼著他有時間和精力顧得上孝順呢?

父母之愛,畢竟是離別之愛。

最終共度一生的,還是他的人生伴侶。

科學的孝順,良好的情感循環,才不會讓大家小家一地雞毛,做到真正的家和萬事興。

大家覺得「娶了媳婦忘了娘」是對還是錯呢?歡迎在評論區留下探討意見~

讀者來信請發送至作者郵箱:[email protected]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夫妻關係的重要性

夫妻關係優於父母與子女的關係。有的家庭把孩子的需要看得高於一切,其實這並不會讓孩子更有安全感。如同今年高考結束後很多夫妻辦理離婚,平靜地結束了多年來為孩子守護的「完整家庭」,孩子真的在這18年里...

沒有不孝順的兒媳,只有不懂事的兒子

對於一個步入婚姻的女人來說,婆媳關係是繞不過去的話題。在步入婚姻之前,都希望自己能處理好婆媳關係,做一個好妻子、好兒媳,擁有美滿幸福的婚姻生活。婆媳關係是一個微妙的三角關係,而其中的關鍵在於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