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結婚,害怕怎麼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題圖:Enver Isliamov

「婚姻恐懼症」是一種對婚姻或者親密關係持續的、非正常的、無現實根據的恐懼擔心的心理。

有結婚恐懼症的人也會喜歡或愛一個人,但當對方表現出喜歡的時候,就有可能產生退縮的行為,害怕進入一段親密關係。

這種恐懼症往往和一系列的人格特質或者神經症有關係,而且與社會因素關係密切。

由於大多數恐懼症是社會造成的,比如社交恐懼症,因此在精神障礙手冊(DSM-5)中也找不到婚姻恐懼症的描述。

心理障礙與心理問題不同,心理問題是每個人總會遇到的一些困擾自己的問題,在大多數情況下,婚姻恐懼症應該屬於心理問題的範疇。

不過對於任何恐懼症,症狀表現因人而異。

這些症狀通常包括極度焦慮、恐懼以及任何與恐慌相關的身體反應,如呼吸急促、快速呼吸、心率不齊、出汗、過度出汗、噁心、口乾、噁心、無法表達單詞或句子,口乾和顫抖。

人們普遍認為恐懼源自外部事件(即創傷性事件)和內部傾向(即遺傳)。

許多特定恐懼症可以追溯到特定的觸發事件,尤其是早期創傷性體驗。

恐婚族往往是經歷過感情上的創傷或者內心留有父母好友婚姻破裂的陰影。

因此導致他們對於自己經營婚姻或一段感情的不自信。

另外,從社會的角度來看,在傳統社會中,婚姻不像現在男女雙方更自主、儀式簡化的結合, 而是經過了媒婆、父母、算命先生、禮物、筵席、儀式等十分複雜的過程, 既包含了生物的和經濟的因素, 更包含了涉及傳宗接代、命運信仰、門當戶對、家族主義等的文化因素。

在娘家生活自由的女孩面臨婚後的考驗更為嚴苛。

雙方的結合也並非一定是愛情的結果。

這是一種「家本位」的婚姻形式,婚姻的風險由家族共擔。

而現在,人們結婚不再側重家族利益, 而是從「個人本位」的角度出發。

更多的自由選擇的權利另一方面也意味著個體要承擔自主選擇的後果和責任。

「今天, 任何人打算同另一個人建立親近關係都必須要捲入風險計算, 都必須判斷他( 她) 獲得幸福和安全的可能性。

」(吉登斯)

由於現代社會婚姻的風險成本的提高,勢必影響人們選擇婚姻的心理。

除了感情創傷導致的恐婚外,從女方的角度來說,主要的擔心問題有:未來的婆媳問題、家庭和事業的平衡、婚後失去個人魅力;另外,隨著女性的獨立,經濟問題也納入了擔心的考量範圍。

從男方角度來看,可能會擔心結婚成本太高一時無法負擔、婚後失去自由。

或者交往的對象並不能達到自己的理想期待,害怕未來出現期待的對象後無法對現在的愛人保持忠誠。

持續增高的離婚率也影響著人們對婚姻的信心。

不過這種恐懼擔憂也從另一個方面反映了人們對待婚姻的謹慎態度。

時評作家黃佟佟在自己的博客里評論日劇《晝顏》寫到「在如此枯燥和乏味的婚姻里,在把妻子當成一隻冰箱,有需要就打開,壞了也不去修理的男人身邊,女人為什麼要死守泥沼呢?」而另外李敖也總結過男人不結婚的好處。

不過總歸一個心理:害怕婚姻生活變得乏味瑣碎,要看人臉色。

婚後生活還不如單身精彩。

那些魅力十足卻遲遲不婚的明星里也不乏「恐婚者」。

據說林心如便是受在婚姻上吃虧的父親的影響。

至於這種恐婚心理的後果,怎麼說呢,每個人在面臨進入親密關係之前總會有或多或少的猶豫焦慮。

但是放到這個社會上去考察,不婚並未成為主流,也不會對社會穩定造成多大影響。

但是,對於個人而言,對婚姻的恐懼會影響個人的幸福感。

不過反過來想,恐懼本身也暴露了自身或戀情本身存在問題。

如果「恐婚族」想要結婚又「恐婚」的話, 就要找出自己「恐婚」的原因所在, 在婚前完善自己, 讓自己成長, 在欠缺的方面做好準備, 那麼將來進入婚姻就不會遇到麻煩。

對於那些因為個人的成長經歷和性格有關的「恐婚族」, 比如父母婚姻不和諧或者單親家庭成長起來的人, 就要努力使自己消除人際交往上的障礙, 學會愛,學會和對方建立親密關係。

步入婚姻之後,還要學習如何經營一段婚姻,學習夫妻相處之道。

讓婚姻成為愛情的延續和升華。

當然,在選擇多元化的時代,如果既不存在恐懼心理也沒有對婚姻生活的憧憬,那麼坦坦蕩蕩的不婚者也沒什麼不好。

余舟:喜歡對問題追根究底,也喜歡手拿菜刀砍電線,一路火花帶閃電。

學術也可以搞得很幽默。

把生活當成遊樂場,但是不能隨地大小便。

大家好,我是余舟,心理類科普文章作者,歡迎廣大同行和心理學愛好者吐槽!

收故事: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隱秘的敘事。

而傾訴,就是一種療傷。

故事郵箱:[email protected]

→了解

本文由 余舟授權發布,如需轉載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