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恐婚」女性的心理面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薇是一家外資公司的HR,標準的"三高"女性:顏值高、學歷高、收入高。

當她神情憂鬱地走進心理諮詢室,我預設她在兩性情感關係上遇到了難題。

不料薇一坐下來,第一句話便是:"我是獨身主義,對婚姻從不奢望。

"她幽幽地敘述:"我正面臨30歲這道女人的坎兒,也算是個剩女了。

可我一點兒也不著急結婚。

現階段是單身,但我過得很充實。

平時工作比較忙,下班後去做美容、學瑜伽、學茶道,感覺自由自在,蠻愜意的。

節假日和一幫好友去旅行,有時心血來潮,說走就走。

我很享受當下的生活,不想像那些結了婚的女伴那樣,一下班就急忙趕回家做飯、接小孩,圍著柴米油鹽和永遠做不完的家務轉。

一想到這樣的婚姻生活就覺得可怕。

可我爸媽老催我找男朋友,催我結婚。

成天對著我嘮嘮叨叨,唉聲嘆氣。

我媽還經常找那些三姑六婆給我介紹對象。

最近又逼著我去相親,我打死不肯,我媽就哭哭啼啼,警告我再不結婚就跟我斷絕關係!這真是讓我煩透了……"

薇的一翻話道出了不少"恐婚"女性的心聲。

她們抱定獨身主義,對當下的單身生活滿意,不願成家,不想為婚姻家庭所羈絆。

然而父母卻極力反對,時常施壓,為此苦惱不已。

薇的際遇可謂當今社會女性獨身主者、"恐婚族"的縮影。

從社會經濟文化角度來看,獨身女性群體的出現可說是社會進步的產物。

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女性的經濟地位與社會地位大幅提升,女性可以不依附於男人而獨立生活,結婚不再是一條非走不可的人生道路。

許多現代女性在經濟上獨立,在精神上很少依賴,不受傳統文化觀念的影響,對傳統女性的社會角色如"相夫教子","男主外,女主內"等觀念不再認為理所當然。

許多女性更看重事業,或者更享受自由自在、無牽無掛的生活。

此外,社會更加開明,對不婚女性包容和接納程度越來越高,也使獨身女性群體的數量愈趨龐大。

雖然從社會經濟、文化的視角來看,女性不婚現象有其進步意義。

但當我們把鏡頭拉近,從這些女性的內心世界和個性特質來分析,卻可以發現"恐婚"女性隱藏著具有共性的心理、人格特質

這些心理所透露出的拒婚原由,多少讓人感到嘆息。

現在就讓我們來揭開"恐婚"女性的心理面紗,一窺其中的秘密。

一、情感受挫,心理創傷

珍曾有過三段正式的感情。

每一次她都全身心地投入,但最後都遭到無情的拋棄。

在大學時,她與同系師兄墮入愛河,後師兄移情別戀,轉而追求珍最好的朋友。

這使她同時遭受戀人和摯友的背叛,久久陷入悲傷無法自拔。

工作後,阿珍談過兩個男友。

其中一個談了兩年,後男友以父母反對為由向她提出了分手。

另一個與其同居三年,因一次投資失利,珍辛苦積蓄多年的存款幾乎化為泡影,此時她又得了一場重病,男友不但未給予應有的關懷和照顧,反而在她最困難的時候狠心拋棄了她。

這些曲折而傷痕累累的情感經歷,使得珍逐漸封閉了內心。

為了避免再次受到傷害,她把自己包裹在一層堅硬的殼裡,還圍上了叢叢蒺藜。

她相信"男人沒有一個是好東西"、"天下烏鴉一般黑"、"信天信地不如信自己",從此斬斷情絲,下定決心不再對任何異性投入情感,抱定獨身主義。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像珍這樣曾經在戀愛中屢受挫折與傷害的女性,極易不再相信愛情,逐步對異性產生懷疑、反感,甚至敵視、怨恨,形成了牢固的"男人不可靠"的信念,進而踏上了"不婚"的道路。

另有一些女性,雖沒有曲折的兩性情感經歷,但深受原生家庭的影響,對步入婚姻、組建家庭懷有深深的恐懼。

比如,從小生活在父母關係緊張、爭吵不斷的家庭中的女性,會對組建幸福和諧的家庭缺乏信心,對婚姻感到恐懼,不敢逾雷池半步。

還有一些女性,在成長過程中經歷父母離異或被父母忽視、拒絕、虐待。

這些女性往往自我評價低,懼怕密切的人際關係,在與人深入交往時心理隔閡、敏感、脆弱、易激惹、害怕受傷害,難以與他人建立穩定、持久的親密關係。

當面對婚姻時,即渴望又害怕,為了避免受傷,她們傾向於選擇過獨身生活。

小芳曾經歷被忽視和情感虐待的童年。

父母常年在外省工作,把她留在農村老家與脾氣暴躁的奶奶共同生活,長時間無法見到父母一面。

奶奶重男輕女,對珍疏於照顧,還時常指責她:"怎麼養了你這個賠錢貨!"。

由於親密關係疏離,小芳從小缺乏安全感,內心很自卑,不知如何與他人建立親密關係。

成年後,小芳在兩性關係中常疑心重重,總擔心遭男友遺棄。

當懷疑男友"有可能"拋棄她時,她常常先發制人,自己先尋事挑釁,率先打破關係。

維持戀愛尚且如此,小芳對婚姻更是望而卻步。

二、追求完美,寧缺毋濫

追求完美、寧缺毋濫,是許多"恐婚"女性共有的心理。

玲是公務員,漂亮、能幹,典型的"三高"女性。

平時有許多愛慕者追求,但她全看不上,執意等待著心中那個虛幻的"高富帥"白馬王子出現。

眼看30歲將近,家人和同事都替她著急,勸她降低標準。

她卻揚言:"我等了這麼久都過來了,怎麼能就此放棄?如果一輩子沒有遇到合適的人,我就一輩子不結婚。

要我委曲求全,還不如自己一個人過。

"玲這樣的女性,大多擁有充沛的能量,是十足的理想主義者。

她們在愛情方面不容摻雜丁點兒沙子,執著地等待出類拔萃、理想完美的伴侶。

在她們眼中,男方要有經濟基礎、有社會地位,要有才華、涵養,要對感情忠誠,溫柔體貼,還要身型挺拔,長相俊朗。

這樣嚴苛的標準使得很多男性望而卻步。

而這類女性卻信奉"或許轉瞬間就能碰見'真命天子'",絲毫不妥協,反而表現出不強求、不憂心,順其自然,遇上了欣喜,遇不上也沒關係,自己一個人過也挺好的心態。

完美主義的女性,對生活品質、生活質量也有很高的追求。

她們不想在婚後淪為房奴、車奴,希望有良好的經濟基礎,在家庭生活中有充分的時間享受悠閒和豐富的文化娛樂生活。

而當求之不得時,這些女性則選擇寧缺毋濫,徘徊在婚姻殿堂之外。

還有些女性事業心強,對工作非常投入,一路埋頭於對學業和事業的探索與追求。

而一旦結婚,有了家庭,則需要花相當多的時間在家庭生活、養兒育女上,這會使得她們不能全心全意投入到工作中,無法在事業上拼搏。

在"魚與熊掌不能兼得","婚姻和事業難以兩全"的情況下,她們要不躊躇不定,要不毅然選擇放棄婚姻和家庭。

三、孩童心理,不想長大

不少"恐婚"女性給人的感覺非常孩子氣,率性而為,貪玩,不願承擔責任。

在"恐婚"女性心中存在著難以調和的童年的無憂無慮與成年人的責任之間的衝突。

就像彼得潘希望永遠住在夢幻島之中,永遠像孩子一樣生活,拒絕從兒童轉變為成人。

"恐婚族"對於將要面對的家庭責任、生育、撫養孩子、孝養公婆等必須面對的問題,常常選擇臨陣脫逃。

28歲的茜從小嬌生慣養,父母至今仍喚她為"小公主"。

她的一切生活事務均由父母替其操辦、安排。

近來,被男友和兩家老人一直催促著結婚,可她堅決不同意。

茜說:"我才不想這麼早就變成黃臉婆。

我還沒過夠大小姐一樣的單身生活。

懶了,可以賴在老媽身邊讓她給我做好吃的,累了,可以跟男朋友撒嬌讓他背我過馬路。

真不敢想像要是結了婚會是什麼樣子,成天圍著家務、孩子團團轉,老公還會把這些看作是妻子的本分,認為理所當然。

唉,真不想結婚。

"

美也是一位長不大的"恐婚族"。

當初跟男友分手是因為她不想生孩子。

美的姐姐曾因生孩子大出血,差點兒沒命。

美被嚇壞了,她不想生孩子了。

而男友不接受,於是分道揚鑣。

美也知道這種要求大多數男人都難以接受,她索性就不再戀愛了。

時間一長,她竟然習慣了一個人過的日子。

下班後偶爾跟同事朋友聚會,或者乾脆一個人外出旅行,日子過得十分洒脫。

漸漸地,她覺得單身生活更適合自己。

再有人介紹她相親時,想都不想就拒絕了。

她說:"我能夠養活自己,現在生活特別自由,到哪兒,做什麼,都是自己說了算,多爽的日子啊!我可不想進入油鹽醬醋的婚姻,不想面對男方家族複雜的親戚關係,還有讓人厭煩的婆媳之爭,想想都覺得可怕!"

茜與美都是典型的不想長大的"恐婚"女性。

不結婚可以享受依附於父母的、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依賴生活,啥事不用操心,自由自在,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相比之下,婚後要面對沉重的房貸、車貸,要支付繁多的家庭生活費用,要處理煩人的家族和婆媳關係,要擔憂生兒育女的責任。

婚後生活可能不再浪漫激情,取而代之的是平淡無奇與墨守成規。

婚後還可能面臨老公出軌,"小三"、"二奶"插足,或者夫妻不和、爭吵不斷。

還會被沒完沒了的家務瑣事纏繞,失去自我,喪失自由。

想想這眾多的煩惱、擔憂,不得不讓"恐婚"女性們對婚姻生活犯怵。

不願長大的"恐婚"女性中有不少人持"及時行樂"的價值觀,認為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過得輕鬆自在。

年青時要大膽揮霍青春,吃喝玩樂、週遊各地,追求自由的生活。

在個性上,這類型的"恐婚"女性很多屬於焦慮型人格,缺乏安全感,難以承受不確定性,膽小怕事,行動力不足,害怕承擔責任。

她們視結婚生子為人生負擔,寧願孤家寡人、清清靜靜地度過一生,也不願與任何異性組建家庭,從此陷入紛繁複雜的家庭關係與事務,以及各種無法脫身的家庭責任之中。

錢鍾書先生曾把婚姻比作圍城,城外的人想進來,城內的人想出去。

圍城內有限制和約束,承載著義務和責任,同時還承載了愛、安全和溫暖。

圍城外風景如畫,逍遙自在,卻也失去了養兒育女的天倫之樂,延續生命的意義感,承擔責任而獲得的心靈成長。

"恐婚"族的不婚選擇,或因曾經的心靈創傷而畏懼親密關係,或因完美主義、事業至上而在婚姻殿堂外裹足不前,或因害怕承擔成人的責任而永遠做長不大的孩童。

無論如何,只要明了圍城內外的利弊,認清內心的真實需求,勇於承擔相應的後果,則可遵循自己的選擇。

他人看"恐婚"族不應戴有色眼鏡,更不應指責批評,或企圖干預其改變。

作為心理諮詢師,要做的就是保持價值中立,予以理解、接納和包容,在安全、自由、受保護的氛圍中,幫助其認識自我,傾

聽內心潛在的真實聲音,引導其自我成長。

美國一項調查顯示,人每天要做70個選擇。

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人陷入「選擇僵局」,小到洗髮水選去屑的還是柔順的,大到畢業生決定考研還是找工作、白領選擇生孩子還是升職……不少人瞻前顧後、猶猶豫豫,好不容易做出選擇,到頭來卻後悔,下次選擇更糾結。

更有甚者感覺腦袋裡有不同的思想在打架,內心痛苦。

關於「選擇恐懼」,國內一項調查顯示,83%的人有過這種現象,半數人身邊有害怕選擇的人。

關於「選擇恐懼」的原因,五成人認為是完美主義作怪,42%的人認為這類人易受影響,還有人認為其源於擔心承擔責任、心智不健全等。

更有人笑稱,「選擇恐懼」就是因為窮,但實際上,追求完美、性格內向、缺乏獨立意識的人即使有錢,也容易害怕選擇。

深層心理原因大致有下面3點。

1.過於追求完美。

有人凡事求完美,賦予所選事物太多意義,甚至有些強迫,無法輕易做抉擇。

2.選錯路形成心理創傷。

有人曾在重大事務上選擇失誤,比如選錯專業、工作等,在人生某階段舉步維艱,會影響今後的選擇。

3.獨立意識差,害怕擔責任。

包辦型父母教育出來的孩子依賴性強,獨立意識差,長大後往往不敢輕易做決定。

簡單粗暴型父母可能會教育出害怕承擔責任的孩子。

此外,可選東西太多是選擇恐懼的客觀因素。

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試驗:讓兩組顧客分別品嘗6款和24款果醬,結果前者有30%買了果醬,後者僅有3%決定購買。

有句外國諺語說,有選擇權的人是最富有的人。

敢於對自己的選擇負責,是成熟的標誌。

因此,面對選擇,與其糾結,不如行使好自己的權利。

選擇並不難,人生許多事也沒有對錯之分。

只要心理舒服,就大膽去做。

實在拿不准主意,可採取「自問自答」的心理自療技術,如「為什麼選擇不升職,因為要陪家人」,有助於拆掉思維里的牆。

心理學研究發現,第一印象往往是最適合的,不妨相信直覺,由心來選擇。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你真的覺得單身挺好嗎?其實只是因為恐婚吧

見過很多新時代的女性,每天拿著高工資,將自己打扮的美美的,閒的時候待在家泡一杯咖啡享受悠閒的下午時光或者和三五好友去逛逛街。她們總是把單身萬歲掛在嘴邊。戀愛的氣息似乎她們從來不屑一顧。她們有著完...

為什麼男人會害怕結婚 男人恐婚的7大原因

男人恐婚是因為自身的心理創傷在成長經驗中經歷父母離異或被父母拒絕與傷害教養環境下的孩子,面對婚姻會存在即期望又恐懼的心理,使她們在成人後無法正常進入家庭。童年經歷過父母離婚的痛苦經歷,或看到父親...

佳緣︱「恐婚族」到底恐懼什麼?

「越是快到談婚論嫁的時候,我就越不確定,他是與我共度一生的人嗎?我們現在仍在為一些小事鬧彆扭,這是即將步入婚姻的戀人該有的狀態嗎?」臨近婚期,夏曉(化名)卻打起了退堂鼓。周三一大早,她便來到永報...

恐婚:給單身找一個理由

關於婚姻,錢鍾書在《圍城》中寫道:「圍在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不知是不是被錢老先生唬住了,如今一群患上「婚姻恐懼症」的女人出現在社會的各個角落,她們把婚姻看做銅牆鐵壁、深不可測的...

婚不婚 怎麼婚

三個女人聊天。只有阿Sa還是單身貴族。Maggie說馬上要冬天了,各種情侶節日就要進入密集期了,是個需要男人的季節。我們三個都是摩羯座,生日也都在冬天,的確是需要男人捧場的。阿Sa說生日我去韓國...

學會愛才是一生的課題,婚姻不是

是的!就因為沒有談過戀愛,我被自己的親媽懷疑心理有病。很長一段時間裡,結婚被認為是一個女人一生唯一的意義。關於愛情、性、戀愛和婚姻,每個人文化背景、生活閱歷和思維模式不同,視角也會不同。我們不反...

關於再婚的一些建議

來源:潘幸知(ID:sharpshow)文/幸知在線特約作者 林蔚01 匆忙再婚往往會導致悲劇同事最近悶悶不樂,因為在一個科室,所以就多問了幾句,結果他像抓到救星一樣大道苦水,原來是再婚的媳婦又...

為什麼越來越不想結婚?

為什麼有人不願意結婚,為什麼又有人渴望婚姻卻覺得結婚越來越難?婚姻需要很多條件,錢、愛、責任、決心。但在這個越來越理性和個人主義的社會裡,越來越多人覺得,一份婚

男人不想結婚只想戀愛是什麼心理

男朋友為什麼不想結婚?男友說只想戀愛不想結婚,應該和他分手嗎?很多人都認為結婚是戀愛的結果,但是其實在很多男人看來結婚跟戀愛有著很大區別,即使男人願意跟你進行愛情長跑,也並不代表著他就一定會娶你...

女人一輩子不結婚會怎麼樣?

隨著中國離婚率越來越高,不婚主義人士越來越多,是什麼導致了離婚率節節攀升?NO.1對方出軌 NO.2家庭暴力 NO.3性格不合 NO.4婆媳關係不和睦 NO.5對方有不良嗜好 NO.6購置房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