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養我們的社會性「生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月8日,我院組織全體教工及退休老同志,到位於合肥北郊的豐樂生態園遊覽觀光。

臨近中午,我們在園內餐廳聚會,由院領導總結一年的工作,會後便是被大家喻為「學院年夜飯」的聚餐。

席間,同仁們推杯換盞,盡情朵頤,歡聲笑語,此起彼伏,好不熱鬧!院領導挨桌向大家敬酒,連連道「辛苦」、表「感謝」,氣氛熱烈、場面感人!

是啊,平日裡,大家忙於教學、科研,少有閒暇,也難得見面。

今天,人們「偷得浮生半日閒」,放鬆心情,歡聚一堂,傾心交流,何其樂哉!一年的辛苦在酒水裡化解,同事間難免的齟齬在談笑中泯滅。

人們不必刻意做什麼,只需全身心浸潤於這氣場和氛圍,便覺心靈更加充盈、精神更有歸依……於是,我們的大「家庭」也更凝聚、更團結、更給力!此情此景,怎不令人感慨系之!

想過沒有?為什麼參加了這樣的活動,我們就會感到神清氣爽、身心愉悅?這是因為,我們在不經意間做了一次很好的社會性 「生命 」的「保健」,使我們的心靈得到滋養,使我們的健康更加趨向全面和平衡。

人的「生命」有三維:生物性生命、社會性生命和精神性生命,是「三命」合一。

因此,我們追求「身體健康」,應是「三命」的全面健康,而不僅僅是生物性生命的片面健康。

所以,世界衛生組織關於健康的定義是:「健康乃是一種在身體上、精神上的完滿狀態,以及良好的社會適應力,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衰弱的狀態」。

人是典型的社會動物,具有天然的社會性,馬克思更是把人的社會關係的總和確定為「人的本質」。

當今,雖然「世界是平的」,但我們人到什麼時候都是「立體」的,而決不會是「平面」的,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生活在社會關係的「網絡」中。

不是嗎?

當我們孤身飄泊他鄉,為什麼就會有「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的落寞?

當我們清明節舉家與宗族人一同去祖墳掃墓,為什麼就會有找到根基的那份踏實?

當我們節假日與親友團聚,敘說自己的見聞、感悟、成績乃至苦惱,為什麼總能得到快樂和釋懷?

當我們與單位同事傾心交流或深入探討,為什麼總能受到啟發和激勵?……

達爾文曾深刻揭示其中的道理:人通過社會交往,就有助於高級品質的取得、就能獲得形成豐滿個性的材料和創建新生活的能力。

滋養我們的社會性生命的養分在哪裡?

就在我們每個人的心裡,在我們心與心的靠攏,在我們歸依群體的熱情的釋放,在我們對人類精神價值信念的堅持!當我們有了這樣的感悟,我們對於與親友相處、與鄰里相見、與同事相聚…… 是不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