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異性交往中的「第四類情感」現象評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青年異性交往中的「第四類情感」現象評析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社會開放程度的提高,現代青年不斷追求自我精神,對情感生活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他們認為穩定的戀愛、婚姻生活是必需的,同時也希望擁有戀愛、婚姻以外的一份情感,第四類情感的出現和流行是人們追求多元化情感的一種體現。
他們認為戀愛、婚姻的最高境界不僅要追求「白頭偕老」,更需要享受豐富多彩的情感生活。
由於我國正處於社會轉型時期,一些不確定的因素給人們的情感生活帶來了困惑,人們內心普遍缺乏安全感。
一方面人們渴求情感的慰藉、婚姻的保障,另一方面由於越來越普遍的功利性異性交往使得人們對婚戀的忠實度和信任度下降。
一些人對情感產生了迷茫和困惑:情歸何處?在此種背景下一種新的能滿足一部分特殊群體需要的第四類情感產生併流行開來,這正如網上對第四類情感現象流行所概括的:有人說沉浸在愛情的時候是醉著的,處在友情的時候是清醒的;介於兩者之間的情感則是半夢半醒的,有一種飄飄然的醉意。
因此很多人滿足於這類情感,不準備邁進一步或後退一步。
第四類情感的出現和流行引起了人們各種各樣的爭論,對此尚缺乏理性思考和系統研究,如何正確地看待和評價第四類情感的問題日益凸顯出來,迫切需要學界對此進行全面系統地研究。
作者試圖從社會學視角對這一問題進行研究,以期引起有關專家學者的關注,同時也為身處第四類情感困惑中的人們提供一些借鑑。
1第四類情感——一種新的異性交往模式
何謂第四類情感?第四類情感就是一種介於友情與愛情之間的模糊情感,它比一般朋友親密些,但又比愛情疏離些,是游離於友情與愛情之間的動態情感。
正如青年學專家黃志堅所概括的,「第四類情感就是兩性之間比友情多一點、比愛情少一點的那種微妙的感覺或感情。
有人形容這是那種感覺起來像親情,但卻居於友情與愛情之間,似乎又說不清楚的情感。
」由於這種情感的模糊性,引起了人們對第四類情感產生置疑:世上到底有沒有這種感情?它從何而來呢?
關於第四類情感的有無問題目前主要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社會上不可能存在這種情感,男女之間根本不存在純潔的友誼。
他們認為現在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同性之間尚沒有如此知心的朋友,異性之間又豈會有?現在人們越來越看重物質利益,異性之間能夠有精神上的互助是非常可貴的。
現在人們越來越怯懦於情感的付出,在異性交往上又變得虛榮而自私,既害怕付出情感也害怕承擔責任,所謂的第四類情感不過是玩弄情感高手的幌子,是一種只想獲取感情而不想負責的藉口而已,這是一種這種介於愛與喜歡之間的既缺乏責任又沒有安全感的情感。
另一種觀點認為,人的情感世界是複雜的、多元的。
當今社會能容納各種觀點和思潮,人們的交際圈也是多層次、多角色的,異性之間的交往除了友情、愛情之外,還應有一種介於兩者之間的第四類情感。
而兩性對待第四類情感的態度也可以看出大致有兩種觀點:男性認為離情人很近,離朋友不遠的「第四者」看起來真的挺好。
但他們大多對此類情感還是嗤之以鼻,認為那是給臉上貼金的鬼話。
他們相信純粹的愛是存在的,但它僅存在於兩個異性之間,異性之間怎麼可能有如此純潔的友誼?他們直言不諱:「不管她認為我屬於什麼顏色的知己,很抱歉,我只相信安全套。
」女性認為第四類情感很有可能存在,只不過它比較真摯、高貴,但並不多。
她們認為那些只是神交,而不發生身體接觸的類型,簡直就是情感中的上品,擁有者該為之驕傲。
女人似乎更願意在知己的布簾下享受這時尚又實用的異性友誼,讓遠處或者暗處的一個身影默默保護自己,儘管尺度上有些冒險。
綜上所述,由於人們的處境、心境、環境不同,對兩性間情感的認識和理解必然存在著差異,但第四類情感的存在是客觀的。
那麼為什麼會產生這種情感呢?本人認為主要是由於當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形式的多樣化,引起人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模式的多樣化,人們之間的關係必然呈現出多元化發展趨勢,由此產生的情感也必然是豐富多彩的。
傳統觀點認為異性之間的交往只有兩種模式,要麼是一種屬於友情性質的朋友之間交往,要麼是屬於愛情性質的戀人或夫妻之間交往,除此之外再沒有別的異性交往模式。
但在現代社會中,由於異性交往呈現出多層次、寬領域、多角色的特點,除了產生友情、愛情以外,催生一種比友情多、比愛情少的第四類情感。
它的最大特點是追求情感至上,兩人之間有親密的情感和肢體交流,但並不發生性關係,主觀上以不影響對方的正常生活和發展為前提,兩個異性之間表現出相知、信賴與默契,這種情感的產生是由現代青年婚戀觀所決定的。
在改革開放環境下成長起來的青年由於受各種思潮的影響,越來越多的人認為情感是兩個人之間的私事,只要兩人談得來什麼樣的相處方式都可以接受。
產生第四類情感是異性交往模式多樣化的必然產物,與純粹的愛情相比,第四類情感少了因為利益和責任而引發出的衝突與傷害;和友情相比,第四類情感的欣賞與默契又讓你感覺到了來自異性的吸引和魅力,因為雙方是異性朋友,在性格、思想、心理上可以取長補短,是現代社會一種新的異性交往模式,它有助於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提高人們的人格修養,它突破了人們所認為的男女之間除了普通朋友就是情侶關係的狹隘視角,為異性交往增添了許多新的內涵,從而形成一種新的異性交往模式。
這種新的異性交往模式所產生的第四類情感沒有突破道德底線,卻豐富了人們對情感的理解和包容,使社會多了一份真誠與理解,扭轉了人們長期以來所固守的道德觀念,提高了社會的開放程度。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之間的交往將會變得更公開、更透明和更坦誠,異性之間的交往也會越來越自由和開放,而異性交往的開放程度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一個社會的開放程度,是衡量一個社會文明進步的尺度之一。
隨著第四類情感的發展,社會的開放程度的提高,人們對於感情的多元化需求也會逐漸接納,這種新的異性交往模式也會逐漸得到人們的許可。
2第四類情感的易感人群
第四類情感往往產生於那些情感比較豐富、有較高學歷、有穩定工作、生活比較富裕的現代都市高知青年人群中。
這類人之所以是第四類情感的易感人群,主要有主客觀兩個方面的原因。
從客觀方面來看,隨著社會化、城市化的進一步發展,人與人之間的隔膜越來越深,彼此之間內心情感的交流越來越少,孤獨和寂寞感越來越強烈,而都市青年的各種職場競爭異常激烈,人際交往圈又比較廣泛,他們有條件接觸不同的異性,對生活質量以及情感需求較高,因此這類人群發生第四類情感的機率比一般人要高一些;從主觀方面來看,「第四類情感」一般是由於工作或社交場合中對彼此有些好感和默契,交往時以友誼的身份出現,彼此的關係也以真誠為基礎,它是一種互相欣賞、喜歡在一起的男女關係。
都市裡的年輕知識分子有獨立的生活資本和一定的文化素養,有較高的自制能力,對人性有較深刻的感悟,懂得如何進退,如何保護自己和對方,因此這部分人自信有能力能把握好異性交往的「度」,認為自己玩得起這種情感遊戲,相比之下,他們比別的群體更容易接受這種情感。
據最近網上一項近萬人參與的調查表明:66.35%的人表示可以接受第四類情感,55.55%的人相信有純粹的第四類情感存在,而64.22%的人動過尋找第四類情感的念頭。
這組來自網上的數據,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第四類情感主要出現在青年知識分子群體中,因為能夠上網的大多數是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討論情感也主要是青年人所熱衷的話題。
雖然這組數據可能會有一些偏差,但它一定程度上還是可以反映出現代都市青年對第四類情感的基本態度,體現出第四類情感的發展趨勢。
從社會角色來分析,第四類情感一般產生於以下幾種情形:一是在同學、同事中產生。
由於同學、同事接觸比較頻繁,對彼此的經歷、個性比較了解,彼此之間的禁忌較少,第四類感情很容易發生。
二是在前男友、前女友中產生。
由於曾經相愛的經歷給彼此帶來很強的親切感,相互了解較深。
從情侶關係中退出,往往也並非純粹是感情原因,也許有無法迴避的現實問題,而心裡那份好感依然存在,因此前男友、前女友很容易走向第四類情感。
三是在網友中產生。
網絡是第四類感情產生的最大溫床,網絡的特點在某些方面能夠滿足人類對情感追求的心理:網絡的隱秘性增強了情感的神秘性,網絡的開放性滿足了人們釋放壓力的需求,網絡的即時交互性在一定程度上較好地滿足了人們對情感需要,網絡的視頻功能帶給人們不需要見面也能體會到情感交流的真實性,網絡的虛擬性可以避免因為產生瞬時激情火花而導致過密行為發生。
通常情況下第四類情感的易感人群大致分為兩種情況:
一是對現實婚姻不滿足。
一部分已婚的青年由於感到婚姻失去了往日的激情,或者本來就是建築在利害關係甚至是建立在交易基礎之上的,婚後覺得婚姻里缺少了愛情的成分,夫妻之間又缺乏良好的溝通,或者根本就不願去溝通,夫妻之間的情感日趨淡漠,心靈的空間逐漸出現空白。
這時人們往往希望通過某種途徑去改變和平衡自己的內心,希望通過一些方式去獲得自己沒有但又迫切需要的感情,但他們又不能也不願破壞現有的婚姻。
因為婚姻不僅是兩個人的事情,它涉及到孩子、父母等各種關係,還有許多經濟、政治利益相牽扯。
以前人們為了彌補婚姻的不足,通過找情人、婚外性、一夜情、包二奶等各種方式,但這些方式都遭到了社會輿論和良心道德的譴責,嚴重的甚至受到法律的制裁,給當事人和家人帶來了嚴重的身心傷害,當事人不僅沒有得到想要的感情,反而給自身帶來一系列麻煩。
現在人們吸取了以前的經驗教訓,只想尋找一份純粹的情感,不想傷害配偶,也不願對第四者承擔責任,只想追求兩情相悅,這是一部分已婚人群產生第四類情感的主要心態。
比如一位網友說:「身體出軌的殺傷力太大,罪惡感也太強,金屋藏嬌這種危險的大動作更是絕對禁止。
顛覆家庭不是我本意,我只想游離在你的家庭之外,成為一個不被注意的『第四者』」。
進入第四類情感的雙方,都牢固地,或者是試圖牢固地守住自己理智的堤壩,有情而不深情,索取而不攫取,他們深諳不能殺雞取卵的道理。
「彼此的家庭要圓滿,我們倆還得圓滿」是「第四者」們的金科玉律。
而已婚男人理想的狀態是:當你臥病在床與痛苦激戰的時候,有一個拉著你的手慌張無措、淚流滿面、怕你痛、怕你死、恨不得替你痛、替你死的老婆,她讓你感動,讓你心靈難安。
還有一個站在床頭,靜靜地凝望著你,閱讀你的心靈,然後用她的口、她的眼、她的心告訴你,她知道你痛在何處,是能理解你,願為你默默分擔,讓你靈魂不再孤寂,令你欣慰的紅顏知己。
這是很多已婚男人的理想,也是他們尋找第四類情感的真實心理反映。
二是對愛情、婚姻不太信任。
對於未婚的群體來說,有些人是出於對愛情的不信任,或許認為婚姻太瑣碎,但內心又渴求感情慰藉,他們認為一種介於友情與愛情之間的曖昧情感是較好的選擇。
一方面這種感情可以消除他們內心的孤獨和寂寞,緩解生活的壓力;另一方面這種感情又不會傷害到誰,他們只想享受這種感情帶給他們的愉悅,內心並不想承擔任何責任,相當一部分單身男女都持有這種心態,這是第四類情感逐漸流行的一種重要因素。
「也許你們之間的距離只有1厘米,但這距離卻是必須保持的,你們不想也不會走到一起,只是心心相印,直到永遠。
提到永遠,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如果一個男人想在一個女人心裡永恆,要麼成為她的父親,要麼成為她的藍顏知己。
」他們追求的是一種情感上的滿足而非穩定。
他們希望享受的是物質、精神上的權利而不願為情所困去履行義務。
3第四類情感的是與非
對任何一個事物的評價不能離開其政治、經濟、文化背景,對第四類情感的評判同樣要結合當代中國經濟的發展水平以及人們的婚戀觀。
當代青年受各種新思潮的影響,對生活和感情有新的理解和詮釋,改變了傳統的情感模式。
而中國是一個特別看重家庭價值的社會,人們非常注重追求婚姻的穩定性,親密關係的唯一性,珍惜家庭,重視孩子。
所以,第四類情感的出現一定會對傳統婚戀關係產生一些衝擊和影響。
人們對第四類情感的出現和流行有各種各樣的看法和評價。
心理學家認為精神互補維持了心理平衡;醫學家認為由於調解了內分泌而促進了身體健康;社會學家則對其可能發生婚變而憂心忡忡。
而社會大眾對此主要持三種態度:贊成、反對和中立。
贊成者認為它對釋放工作壓力和緩解生活矛盾起一定的積極作用,它有利於改善和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正如一位網友所說的:「有一種朋友,我想那是一種介乎於愛情與友情之間的感情,你會在偶爾的一時間默默地想念她,想起她時,心裡暖暖的,有一份美好,有一份感動。
在憂愁和煩惱的時候,你會想起她,你很希望她能在你的身邊,給你安慰,給你理解,而你卻從沒有向她傾訴,你怕屬於自己的那份憂傷會妨礙她平靜的生活。
」反對者認為第四類情感是玩弄情感高手的鬼把戲,它對戀愛、婚姻起瓦解作用。
有位網友說「不論第四種情感是友情還是愛情,把握的尺度區分的界限還在雙方的一言一行上。
不想付出愛情那還是屬於友誼,可是卻又要保留一種曖昧與親密的交往,所謂第四種情感也不過是現代人玩的一種小花招罷了。
」「畢竟『第四者』也屬婚外情的範疇,對婚姻的打擊是巨大的,這從近年來離婚官司越來越多地由『第三者』和『第四者』引發不難看出。
」中立者認為第四類情感與婚戀無關,它純粹是兩性間的一種情感,它滿足了部分現代人對情感多樣化的需求,是一種新的異性交往模式的必然產物。
本人認為,對待第四類情感應採取辯證的態度,既看到第四類情感對婚姻的衝擊和破壞作用,也要看到第四類情感對釋放壓力,緩解生活中的矛盾起了一定積極作用。
現代社會快節奏的生活方式、緊張繁忙的工作、激烈的競爭環境、淡漠的人情,使人們需要發泄壓抑的情緒。
現代社會的中堅力量大多是上個世紀60至80年代出生的青年,在這一人群中,普遍精神壓力過大,出現了空虛、寂寞、無聊、自我封閉等心理問題,需要及時有效的溝通。
然而有些夫妻未能採取相應措施及時有效地緩解和消除這些壓力,社會又尚未建立起相應的服務機構,一部分人希望通過與第四者的交流與溝通來釋放工作壓力,緩解家庭矛盾。
由於第四者的身份是介於朋友和戀人之間的微妙關係,能夠以旁觀者的身份給與真誠的關心,同時又不會越雷池半步,這種交流和溝通有利於排遣當事人鬱悶的情緒,使人的思想變得更加成熟與健全,以利於形成健康的心理和人格。
從這個角度來看,第四類情感對當事人緩解壓力,緩和家庭矛盾起了一定的減壓作用。
我們在闡述第四類情感的一些積極作用的同時,也必須警惕它可能帶來的消極影響。
第四類情感是異性之間一種非常微妙的感情,是一種極易發展成愛情的感情。
男女在生理和心理上是有差別的,在異性交往中大多數男性是側重於性別的吸引,而大多數女性是基於情感的迷惑,在交往的動態過程中人們很難控制自己的情感,很容易發生婚外性而演變成婚外情,這對婚姻的殺傷力是巨大的。
正如《當「第四類情感」悄然襲來》一文所說的:「由於不用更多的承諾和付出,使得雙方缺乏責任感,一旦出現適宜的土壤,便有可能一發而不可收拾。
不可否認,這種情感通常不夾雜功利目的,純粹是精神上的吸引,因此在當事人心中更是聖潔不可侵犯,由此對家庭關係和夫妻感情的殺傷力也就更加巨大。
」由於第四類情感本身就是一種雙方沒有責任和義務的情感,而女性的特點決定了她是看重情感的,一旦結束這份感情,她很有可能心理失衡而失去理智,最後造成傷人傷己的嚴重後果。
因此,要嚴格把握好第四類情感交往的「度」,這個度的把握程度取決於當事人的情感、意志、修養、學識、自制力等綜合因素。
此外,配偶或准配偶的態度非常重要。
如果雙方婚戀觀相同,對待情感特別是對第四類情感的認識一致,才有可能追求和擁有第四類情感。
由於我國道德輿論對第四類情感大多持否定態度,新的《婚姻法》也明確規定夫妻之間必須感情專一,相互忠實,第四類情感在一定意義上是與此相違背的,因為第四類情感在一定程度上屬於精神出軌。
因此,第四類情感是一種危險的情感遊戲,一旦超出了異性友誼交往的界限就很容易遭到輿論的譴責和法律的制裁。
因此在開始第四類情感之前應該好好思量你該不該、能不能擁有第四類情感。
綜上所述,第四類情感的存在是客觀事實,一方面我們既要看到第四類情感是青年人異性交往的一種新模式,它豐富了人們的情感生活,增強了人們對情感多樣性的體驗,彌補了戀愛、婚姻某些方面的不足;但另一方面我們也應該警惕第四類情感演變成婚外戀以後對當事人及對婚戀中另一方的傷害。
因此我們對待第四類情感既沒有必要談虎色變,也不能不加約束放縱自我。
把握好第四類情感交往的度,關鍵是要當事人學會用理智控制好自己的情感,從而讓第四類情感更好地滿足人們對情感的心理需要,彰顯出人世間情感的張力。
研究解析青少年的友誼與愛情及區分方法
高中階段老師和學校要幫助學生正確對待和異性夥伴的交往,知道友誼和愛情的界限。高中生處於第二個身體發育的高峰期,第二性徵開始出現,學生生理心理都發生了變化,彼此之間產生好奇和好感,主動接觸異性期...
亞出軌狀態?80%以上的已婚男女都在面臨,你認為誇張嗎?
據一家網站的心理學統計報告稱,中國目前約有85%的男性和70%的女性承認自己在戀愛或婚姻之外想要擁有或者已經擁有超越友誼的異性朋友,而這種只是情感依賴並無身體接觸的狀態很多人並不認為是出軌。但...
婚姻的「頭號殺手」——婚外戀
婚外戀,就是婚姻關係中的一方同與配偶以外的異性發生情愛與性關係的行為。在現實的社會生活中,這種現象屢見不鮮,而且還有日益增長之勢。婚外戀問題不僅直接關係著家庭中婚姻關係的穩定,也直接影響著社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