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更好的處理孩子的壞情緒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幾乎每一天,一個媽媽,或者爸爸,多多少少都會面對孩子的壞情緒,其實不僅是孩子,生活中有關係的所有人,都會有壞情緒。

那麼作為一個相關之人,如何在壞情緒中自處呢?

孩子放學回到家,向你報告一件事:「我今天在學校被老師處罰……」身為父母的你會採取以下何種反應?

第一種反應:「為什麼?是不是你不乖!」

第二種反應:「我現在很忙,等一下再說。

第三種反應:「好了,不要難過,下次改進就是了。

第四種反應:「看你的樣子很傷心,願不願意告訴我發生了什麼事?」

對了,第四種反應才是親子間最佳的交流方式。

通常,情緒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感覺,父母應運用「停、看、聽」三部曲,來譜寫良好的親子溝通的樂章。

「停」是暫時放下正在做的事情,注視對方,給孩子表達的時間和空間。

「看」是仔細觀察孩子的臉部表情、說話的聲調和語氣、手勢及其他肢體動作等非語言的行為。

「聽」是專心傾聽孩子說什麼,同時以簡短的語句,如「你覺得老師不公平」「你很生氣自己被冤枉」等,把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反映和引導出來。

也許孩子的行為確實有不對之處,不過父母這時可不要急於批評和糾正。

父母要在傾聽反映之後,試著去接納孩子,如「我了解……」「我體會到……」別擔心孩子會誤解你的意思,因為點頭不表示贊同,接納也不表示違反自己的立場。

等孩子傾吐完心聲、情緒較平穩後,以柔和堅定的態度和孩子商討解決之道,如「有什麼方法不再被處罰」「以後如何改進」等,激勵孩子思考,幫助他從錯誤中學習成長。

處理孩子情緒的方法共有四個步驟:肯定、分享、設范、策劃。

(一) 肯定

處理孩子的負面情緒,首先要用同理心去幫助孩子描述他的感受。

同理心是從孩子的角度去與他分享他的看法與感受。

最有效的方式是直截了當地說出你看到的在他臉上流露出的情緒。

孩子跟所有人一樣:他們的情緒都是有原因的,雖然孩子未必能夠清晰地表達出來。

而且用成人的角度和標準去看,這些原因或許不合理,無須有情緒,但對孩子來說,那些理由是重要和必須的。

當改換用孩子的角度去了解情況時,家長會更易接受那些原因。

(二) 分享

(1) 先處理情緒。

當孩子表現出有負面情緒而家長已經運用同理心使他肯與你談下去的時候,首先應該做的是,幫助他們去捕捉內心的情緒。

孩子們對情緒認識不多,他們沒有足夠和適當的文字描述情緒,因此正確表達內心的感受會有困難。

家長可以提供一些字眼幫助孩子將那種無形的恐慌和不舒適的感覺轉換成一些可以被下定義、有界限的情緒類別。

幫助孩子描述他的情緒,並不是告訴他們那是應該有的感覺。

而只是單純地幫他刻畫出他當時的內心感受,並且幫助他發展一些表達情緒的語彙。

孩子越能精確地以言辭表示他們的感受,就越能掌握處理情緒的能力。

孩子需要一些時間去表達他的感受。

用點耐性,若他正努力地說出情緒,嘗試不要打斷他們的話題,只要單純地鼓勵孩子繼續談論。

這個技巧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必須先處理情緒,再處理事情。

當孩子有足夠的情緒表達後,家長會發現孩子的面部表情、身體語言、說話速度、音調、音量及語氣等都會有舒緩的跡象。

(2) 後處理事情。

若上述的情緒處理得好,孩子會平靜了一點。

這時再引導孩子說出事情的細節,好讓家長知道該怎樣進一步引導孩子。

(三) 設范

家長應該對不適當的行為設立規範,就是說,勾畫出一個明確的範圍,裡面的是可以理解或接受的,而外面則是不能接受或者沒有效果的東西。

一個受挫的孩子會以不適當的方式表達負面的情緒,例如打人、摔破玩具,或者謾罵別人等,家長在了解這些不良行為背後的情緒並且幫他描述感覺後,可以使孩子明白這些行為是不適當的,而且是不被容忍的。

跟著,家長可以引導孩子思考一些較為恰當的方法來處理負面的情緒。

允許孩子保留他們的尊嚴、自尊及權力,這樣的規範會使得家庭的運作更成功。

當孩子清楚了設定的規範,又有控制自己生活的概念,他們就會比較少地犯錯。

當他們學會調整負面的情緒時,就不需要家長責罰和管制。

這樣,孩子會接受家長為公平、可靠的盟友,也就比較能夠讓家長與他共同解決問題了。

(四)策劃

要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就要詢問他想得到些什麼?然後與孩子一起討論解決問題的一些方法。

引導他去發展自己的想法,幫助他做出最好的選擇,鼓勵他自己解決問題。

若需要家長的參與才能解決,應以爽快及愉快的態度一同去做解決的工作,而不是老在責罵、批評。

除非事情需要家長獨自處理,否則,儘量選擇有孩子參與的解決方案。

人生的每次經驗都會讓我們學到一些東西,使我們更有效地創造一個成功快樂的未來。

不明白這個道理的人,會抱怨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太多,因為問題總是不斷地出現。

而明白這個道理的人,則不斷進步、享受人生、心境開朗、自信十足。

當孩子很小的時候,便應該教導他懂得這個道理,而經過上述的肯定、分享和設范三個階段,現在正是恰當的時候。

孩子已經知道了行為的範疇,於是家長可以用說話去教導孩子想出其他的處理方法,以便將來有類似情況出現時,孩子有更好的應付能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