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得孩子信任,處理孩子負面情緒是重點∣讀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文/子曉
一次和一個大學同學聊天,她說:在一次和爸爸的聊天中,爸爸說自己同齡的父輩都很孤獨,爸爸的同齡人都有很多不錯的成就,當官的,賺錢發財的,只可惜,他們的父母並沒有因此而覺得很幸福,而是覺得和子女日漸疏離,沒有什麼交集。
同學的爸爸五十多歲,而他們的父輩也是七、八十歲了,相當於我們的祖輩。
他們也曾經是父母,渴望自己的子女出人頭地,功成名就,賺錢發財。
而他們的子女做到了,最終,他們做父母的都收穫了那份喜悅嗎?當這位同學說到祖輩們的孤獨時,我的內心似乎也連接了那份孤獨的感受,那種渴望和自己的子女有心靈的親密,可是卻感覺到的是被子女拋棄,即便是身體被照顧的好好的,可是心靈卻老無所依。
孩子的成功固然是重要的,做父母的幾乎傾其所有,付出了自己的全部。
可是如果最終換來的是,和孩子成為了同個屋檐下的陌生人,那麼父母所做的一切意義又何在?父母又為什麼倒頭來卻不能和孩子分享他們成功的喜悅呢?
繼續分享華人世界國際級NLP大師李中瑩老師的書《李中瑩親子關係全面技巧》,裡面談到了幾點父母和孩子更親密的技巧,我認為其中最重要的是,父母如何有同理心的幫助孩子處理他們的情緒,是家長和孩子之間建立愛和信任的橋樑的關鍵點。
我們的孩子遇到挫折,挑戰,不順心的事情,表現出沮喪,苦惱的負面情緒時,父母傳統型的做法是採用以下幾種策略來應對:
一、交換型以換為止
交換型——用具體吸引力的食物換取孩子停止某種情緒。
例如:「不要哭,媽媽帶你去買蛋糕!」「你再這個樣子,我就不帶你出去玩了!」
二、懲罰型表示不滿
懲罰型——對孩子的情緒表現感到不滿,加以責罵或者恐嚇。
例如:「你再吵我就揍你了!」「做錯了還發脾氣,找打啊!」
三、冷漠型不夠積極
冷漠型——接受孩子的情緒表現,但沒有積極地引導,任由他自己處理。
「等你氣消了,再來找我!」「想哭你就哭吧,不過你自己去你自己房間裡哭去!」
四、說教型喋喋不休
說教型——喋喋不休地給孩子教條文字的訓導,不理會孩子的情緒表現。
如果我們選用這些方式和策略處理孩子的情緒,無非在潛意識裡傳達了,你的情緒是不重要的,負面情緒是壞的。
而孩子也會接受這種暗示,覺得自己有了情緒,自己就是壞的,而自己又不知道如何處理這些情緒,感到非常的孤獨和無助,孩子也會縮回到自己的世界裡,因為,他覺得自己的父母不懂他,不愛他,孩子就不再願意和父母溝通自己心裡真正的想法,說了父母也不懂,說不定還會得到懲罰和說教,何苦自討苦吃呢!父母也會因此失去了孩子的信任。
如果父母想要和孩子更親密,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想要成為孩子信任的人,能夠幫助到孩子,就要學習如何去處理孩子的負面情緒。
首先,從觀念上改變對情緒的認知
情緒,沒有對錯。
我們都談接納孩子的情緒,前提就是確認孩子的情緒是沒有對錯的,無論孩子出現什麼情緒,都需要被接納,那些悲傷、恐懼、憤怒、嫉妒等等的情緒都需要被接納。
情緒只是身體的一種物理反應,當你覺得很悲傷的時候,你感受下自己的身體,總有身體的某個部位的反應和這個情緒對應。
換句話說,身體的某種反應是沒有對錯的。
情緒還是我們的朋友。
它傳達給我們很多重要的信息,每種情緒都有其正面的價值,不是給我們一份力量,便是指引我們一個方向。
其次,我們在行為上要做出改變,不再延用傳統型的策略,使用新策要用到四個步驟:接受、分享、肯定與引導,策劃
一、接受
處理孩子的負面情緒,首先要用同理心去幫助孩子描述他的感受,這樣做傳達了我尊重你的感受。
二、分享
1、先處理情緒
父母需要有耐心,孩子首先要經歷了自己的情緒,這需要過程和時間,父母需要等待和陪伴,加上適當的描述孩子的情緒,「你感覺很糟糕?」「你很灰心?」等等,孩子越能精確地以言辭表示他的感受,就越能掌握處理情緒的能力。
2、後處理事情
三、肯定和引導
肯定孩子的情緒,但孩子在經歷自己的情緒的時候,可能會出現打人,罵人等不適當的行為,這些行為就需要被規範。
這時候就需要引導孩子,用一些恰當的方法處理負面情緒。
四、策劃
找出問題的解決辦法,引導孩子去發展自己的想法,幫助孩子做出最好的選擇,鼓勵孩子自己解決問題,還需要掌握一個重要的原則:除非事情需要家長獨自處理,否則,儘量選擇有孩子參與的解決辦法。
在處理孩子的情緒時,如果父母抱有同理心和接納的態度,孩子會視父母為同盟,遇到困難,挫折的時候,就願意找父母幫忙,協商。
因為這份心裡的信任,會讓孩子覺得和父母特別的親密。
孩子願意分享自己的痛苦,自然,也會和父母分享自己的喜悅。
我在另一篇文章《面對情緒爆發的孩子,不完美但真實的傾聽過程》中,就是努力去做接納孩子的情緒這點。
我做到接納孩子的情緒的時候,我們內心所產生的一種很深的連接和親密是很難用語言來表達的。
其實,在談到如何接納孩子的情緒,我更推薦《P.E.T.父母效能訓練》這本書里的技巧。
這是一本關於父母和孩子如果溝通的書籍,是由三次提名為諾貝爾和平獎的人本主義心理學家托馬斯·戈登博士所著。
他花了五十來年的時間,專門研究父母與孩子的溝通,這裡面針對,父母和孩子在溝通中遇到的方方面面的,都有很好的方法和技巧。
因為父母是真實的,不可能每次孩子一有負面情緒,就能很好的去處理孩子的情緒,譬如父母本身也有情緒的時候,或者很忙碌的時候。
一般情況下,我們見到帶有有負面情緒的人,都會逃避,或者幫助對方去逃避。
負面情緒是個壞東西這個觀念根深蒂固,如果孩子的生命里,有父母能幫助孩子去面對自己的負面情緒,經歷自己的負面情緒,孩子會成為一個高情商的人,而孩子和父母也會有更深的某種內在連接。
如果我們在面對孩子的負面情緒,各種看是負面事件時,不評判,不說教,孩子自然會願意和我們分享他們的喜怒哀愁,不再是報喜不報憂。
我們就成了孩子深深的信任的那個人。
我們成了孩子的朋友,孩子也更願意接受我們分享的價值觀。
孩子本身就是愛我們的,而我們又有了是孩子的朋友這樣的多重身份,還害怕在同個屋檐下噓寒問暖後,再也無話可說嗎?
請關注微信公眾帳號:子曉的培兒屋
一個全職媽媽6年來閱讀上百本育兒,心靈成長書籍,自學自悟,自助成長的積累。
這裡有「愛,自由,規則,界限」的育兒經驗,自我療愈的心靈成長體悟,育兒、身心靈成長書籍推薦。
如何培養孩子的情緒能力
情緒管理能力調整著孩子的認知水平和學業成績之間的關係。學生的情緒管理能力越高,學業成績就越好,逃課、退學的機率也會越低研究發現,情緒管理能力可以幫助孩子適應課堂的環境、與老師和同學相處、在考試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