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如何選擇愛情婚姻伴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數千年以來,伴侶的選擇和愛的萌生吸引了詩人、藝術家、作家和研究者的巨大興趣。
所謂「擇偶」、「配對」、「婚姻選擇」和「相親」等名詞都指向了這一主題。
伴侶的選擇是一段親密關係的開端。
那麼,我們是如何選擇一個伴侶的呢?
在愛情中,有兩個方面是很多人考慮的:相識和互補!
「門當戶對」說的就是相識,這是很多女性的考慮範圍。
但是人們在選擇伴侶的時候會選擇與自己互補的人。
那麼,相似和互補,究竟哪個更接近愛情的真諦呢?我們先來看看情感大師的理論。
互補理論:人際互補模型,即認為兩個人在某些方面相似而在另一些方面互補是最好的;溫格森互補模型,即認為兩個人以社會交換式的性格互補是最好的。
還有一個相似性理論:即認為雙方在人格特質上越相似越好。
最後的結果是,相似性理論更勝一籌。
這也就說明門當戶對的重要性!
這可能是因為兩個人的互補性在關係的初期對雙方更具新鮮感和吸引力。
但是到了關係的中後期,兩個人的相似性讓大家更容易習慣對方和理解對方。
當然,心理學家對這兩種假說的看法還存在爭議。
有些研究者認為,只要找到一些駕馭互補性的技巧,讓它在恰當的時候發揮作用,而在另一些時候避免它出來「搗亂」,便可以讓互補的兩人更加幸福。
假如當前的伴侶能夠滿足你對自我提升和自我實現的需要,那麼你們的關係會更好,包括更少被其他潛在的「備胎」所吸引,更少出軌等。
「弱水三千,你只遇到這一瓢」。
心理學家認為巧遇或者說日久生情是選擇一個伴侶的重要因素。
只有當兩個人相遇的時候,或者是在一起的時候,上面談及的擇偶機制才會發生。
例如,一見鍾情和日久生情都是一種緣分。
兩個人相見或相處,突然發現或者慢慢發現對方的優點——互補或是相似——就會墜入愛河。
需要提醒的是,還沒有證據表明哪種選擇伴侶的傾向更好,也沒有明確證據表明如何選擇伴侶才是最好的。
這可能是為什麼人們在熱戀的時候感覺對方的到來是冥冥中註定的原因。
但是,我們可以控制的是在交往和相處過程中的技巧和智慧。
這才是一段美滿關係的關鍵所在。
相似性對男女關係有多大影響?
【本文摘自北京大學通選課程《愛的心理學》期末作業,作者為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白俊燁、琴鐘昊、金善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圖片來自網絡。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感興趣的讀者可關注本頭條號,以免錯過精彩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