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而立之年未婚人士的思考——由相親到婚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31歲,對一個未婚男士來說,算是比較尷尬的年紀——既未成家,又未立業。

父母的嘮叨,身心的壓力,嚮往婚姻卻不想將就,有幹事之心卻羽翼不滿,好不為難。

一、關於相親

你為什麼找不到對象。

剛看到的新聞:據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大陸總人口13.74億人,男性人口7.04億人,女性人口6.70億人,總人口性別比為105.02,出生人口性別比則為113.51。

男女人口相差3366萬,這意味著約有3000餘萬的男性人口將面臨「打光棍」的局面,光棍危機風險仍舊相當嚴重。

男女比例的失衡是導致找不到對象的硬性原因,沒有配對成套的資源,而我們卻發現好像身邊有更多的女性是單身。

這就與個人的追求等有關了,有的女性會要求男友一定要帥、陽光、幽默等;有人會追求優越的生活條件;有的要求男友關心疼愛她、百依百順;也許疼愛關心和條件優越是參考比重較大的部分。

有的也會追求精神層面的共鳴,物質生活不太看重,對雙方心思有較高的契合度,可這類成功幾率會低一些;即便女性是位不婚族,現在也能理解與接受。

以上所有的追求都無可厚非,因為每一個人都有追求理想生活的權力。

從大學戀人走進婚姻殿堂的人畢竟是少數,畢業後到結婚前,你不得不面對一個現實問題——相親。

當然,有人會較容易的找到另一半,而有的人則會尋尋覓覓好久,卻還一直單著,這些人調侃自我為「單身狗」。

時代造就了大量的「剩男剩女」,「剩」——有一個從主動挑剔到被動剩下的過程,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了沙灘上。

比起我們,父母們更熱衷於子女的婚姻問題,甚至用「焦躁」描述更貼切一些。

他們是最最操心、干涉子女生活的人,會拿他們經驗對現在的我們說教,卻並不能真正理解孩子的心境。

世界變化太快了,有時連自己都不知道想要什麼。

在這推薦文章《中國,我的愛情丟了》,對剩男剩女的問題分析的挺到位——單身的人們一直走在尋找愛情的路上。

有這麼一個經典的問題:「他對你很好,條件也不錯,但你對他沒感覺,問妳會嫁給他嗎?」有個不錯的答案(私自給設定兩個前提)——「如果能遇到,那也是足夠了」,有人會講「沒有愛情的婚姻,寧願選擇一直單身」。

這也許就是目前諸多「剩男剩女」剩下的原因之一。

說一下設定的前提,很簡單,排除兩點:一是一見就厭,沒有具體的理由,解釋為就是雙方氣場不和;二是對方身上有你無法說服自己接受的因素,包括了體貌、性格、家庭等等。

相親中,往往「沒有標準是最高的標準」:一是生活中一般人很難達到自己有感覺「理想對象」的標準;二是可能我們都不知道要找一個怎樣的人。

若想找到鍾意的對象,在親朋好友同事給介紹時,就大膽的把自己的要求說出來吧;另一種情況是凡有人介紹就見,廣撒網,成功的可能性會大些,但如一直不成,往往會落下濫情的名頭,讓人覺得自身是否有什麼問題。

相親當然是奔著結婚去的,但最好不要以追求完美對象的標準來審視對方,這樣成功的難度會增加很大。

用一種挑剔的、苛求的眼觀審查對方,會出現「這也不好、那也不行」的情況。

目的性太強,直接、單一,太想找的愛你懂你疼你,條件好的對象,這太難了。

一見鍾情的不是沒有,但是機率太小,同時要彼此都看對眼,真得可遇而不可求,相處是需要相互磨合與接受的;另一方面是我們不再單純,想要的東西太多,周圍又有太多的參照物。

實質上,我們追求的還是快,但快餐式的愛情來得快去的也快。

見一面看一眼,覺得不是你的菜,便不再接觸了解;或是有了先入為主的觀念,可能會很難容忍他的缺點。

或許你並不知道他很上進,不知道他很溫柔,不知道你們有同樣的愛好,不知道他會是不錯的另一半。

但也可能他正如你認為的那樣平凡或是平庸,甚至更加糟糕……而你想找個富二代,那就不用考慮太多——只要人不錯、對你好即可。

還有一句話挺對:戀愛,時機真得挺重要。

戀愛成功可能在雙方都不再堅持高標準,「非什麼不娶、非怎樣不嫁」,然後以良好的心態去接觸、磨合,漸漸會發現對方可能還不錯,是自己喜歡的。

二、關於婚姻

為什麼結婚?你想過沒有。

網絡上有這麼一段話「因為年齡大了;因為了父母之命;因為不想自己一個人;不止一個人這樣說,因為對方條件還不錯……很多結婚的理由。

可是不知道為什麼,聽起來都這麼的勉強。

仿佛很久都沒有聽到有個人說:結婚是因為很愛那個人,想和她生活在一起」。

生活讓我們臣服,並享受,上述的言論實際上是個悖論——若彼此不愛的話,是不會走向婚姻的,而是因經歷了太多的世事,熱情燃燒退卻,不是不愛而是沒那麼的愛而已。

從婚姻到後續的家庭生活,大多數女性應是占有較多話語權的,一般家庭中母親為生活主心骨的情況多,實實在在的例子隨處可見,個人總結算是邁進了「女性強權時代」。

當今社會現狀——男性陽剛之氣的日益缺失,越發的「韓化」;女性越發的中性,漸漸消失的溫柔,部分更以「女漢子」的玩笑口吻自居。

男人不一定溫文爾雅,但一定要擔當有責;女人一定不能柔弱,但應溫和如玉。

人格的獨立與當前社會的工業化、現代化程度日益發達相關,機械化的發展應用逐步替代了男性展示力量與魅力的平台。

現在從事力氣吃飯多被看成低級的工作,這部分人大都沒有得到平等的對待與尊重。

另外分工的精細化,讓人們掌握的技能越來越單一,增強了對機械設備或其他人員的依賴。

在樓宇生活中,當發生停水停電、家電維修的情況,年輕人第一反應是找相應部門檢修,女房主想到的「問題第一解決人」也許不會是老公。

部分男性從事的工作,女性也可以勝任,而女性認真細緻的優點得到更大程度的發揮,其在經濟上的獨立,大大降低了她們對男性的依賴,甚至對於生孩子這事都可以無需老公來辛勞。

劉瑜的《論婚姻制度的演進趨勢》講到:從經濟方面上而言,經濟的發展使得個體(尤其女性)工資提高到大多數人都能養活自己的程度,社會保險福利養老制度完善到使大多數人能「老有所終」的程度,當法律上的婚前財產協議、離婚財產協議都成熟到「誰也不可能通過結婚離婚占誰便宜」的程度,婚姻的必要性在衰落;從生活互助來說,越來越多的家務被社會化,男人去餐廳吃飯、自己做飯,不結婚不至於挨餓,女人可以找搬家公司搬家,找物業公司搞維修,不結婚不至於累死或手足無措。

怎樣是對的、合適的婚姻?看過寫沈從文的文章,其中有張兆和對她倆人婚姻下的結語:「從文同我相處,這一生,究竟是幸福還是不幸?得不到回答。

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

後來逐漸有了些理解,但是,真正懂得他的為人,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壓,是在整理編選他遺稿的現在。

過去不知道的,現在知道了;過去不明白的,現在明白了。

他不是完人,卻是個稀有的善良的人。

」從戀愛到沈從文過世,也許在張兆和的內心深處他都不是那個「對的人」,但這並沒妨礙他們攜手相扶、相濡以沫的度過,哪怕是苦痛的文革期間。

文革結束後,張兆和對沈從文從身體到精神的恢復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沈從文逝世後,她才慢慢發覺自己這一世是嫁對了人,這或許是對不完美但圓滿婚姻的最好解釋。

婚姻的實質是平淡的堅守。

隨著時間的流逝,所有的激情都會趨於平淡、平凡,甚至是平庸。

我們必須認識到這一點,若不能接受,單身會也是不錯的選擇。

當激情褪去,變成現實中的茶米油鹽,感受其中的酸甜苦辣,彼此依然將對方當作掌心裡的寶。

願未婚的適齡朋友都能收穫如意的婚姻,顯然婚姻比浪漫的愛情更重要——我覺得。

三、親身經歷

參加工作一直走在相親的路上,這個過程中,年齡越來越大,自己出現一個心理的轉變:由最初「高標準、嚴要求」的近理想主義,漸變成找一個性格好的,工作差不多的姑娘,長得別難看就好,手指一算還有三個標準,呵呵。

大學中的戀愛,簡單、單純,往往會因為某一點便喜歡一個人而走到一起;工作後的戀愛,複雜、多變,往往因為某一點便放棄一個人而退縮分開。

生活中的實例,大學期間宿舍中4人談戀愛,其中3人最後喜結良緣結婚生子,實屬難得。

見過這樣一個女孩,家中獨女,等候男友近5年的時間。

期間她在老家工作,男友滿世界的跑,之後男友穩定在大都市,她則毅然從央企辭職奔赴而去、奔向了愛情。

也見到過——在朋友飯局上,丈夫給坐在身旁的妻子夾她喜歡的菜,妻子流露一臉的幸福。

而較多的是見到了婚姻里的無奈和無力,仿佛如錢鍾書所說的「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來,城裡的人想出去」,婚姻並不像想像的美好。

一個好友,夫妻倆都有著體面的工作,因婆媳關係的問題,他左右為難不已,見過他將自己灌得酩酊大醉。

也見過一對年輕夫妻,溫和的妻子在飯桌上埋怨老公的不體貼和生活瑣事,老公當場黑臉抗議。

有一種論調「生活無需解釋,因為理解我的人不用解釋,不懂我的人解釋無用」,雖有一定的道理,但還是有失偏頗,自己不講哪會有人真正了解你。

解不解釋是對局外人而言,對於一個家庭或戀愛雙方還是要說出來的,只是應選對採用的方式和方法,不然心結越堆越大終有爆發的點。

曾經遇到一見鍾意的女孩,很主動地追求,花過一番心思,最終沒有成功,失落是註定的,熱情退卻。

後來看到一個英文詞——crush,翻譯大概意思是一段充滿真情實意的而又短暫的愛戀,自我概括為「曇花之戀」——真摯而短暫。

在追求中,雙方(主要是其中一方)很投入,感情是真誠的、真摯的,甚至有些熱烈,最後的結局是沒有結果,且短暫。

現在想想那一段主動的、有點迷失的是不是一段crush——曇花之戀呢?可能我們真得不合適。

也曾遇見過不錯的姑娘,而時機不對,當時的心態很不好,也沒能成功。

剛剛決意放手以上那段追求,立即被好友安排相親見面,自己怎麼都提不起心緒來。

事後想想姑娘人挺不錯,會後悔,很想主動聯繫,但熱情這東西有時確實脆弱,被忽略了幾次後,就不願意再提起來。

對於相親的屢屢不成功,也曾反省過:固然有心態問題,但更深層次的原因可能是過於自我。

這裡說的是過於堅持自己的想法,不肯違背心意使內心受委屈——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不願湊合;只想要自己想要的,別的再好也不稀罕。

現在看,這是一個誤區——不試著去接觸、了解別人,怎麼知道是否合適?所以既然不肯違背自己的心意,那只能委屈自己的年齡,忍受著親朋好友們無盡的嘮叨與關心。

婚姻也許會使你產生恐慌或憂慮,但我依然嚮往,這是對自己的堅信,因為始終相信自己能成為一個合格稱職的丈夫及好父親!

四、教授的教導

拜訪過一位溫文爾雅的大學教授,閒聊中曾探討過(其實是教導我)怎樣去選擇一個對象,相親對一個適齡或大齡未婚人士來說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要抱有正確的態度。

隨著年齡的漸長,未婚人士選擇的範圍會越來越窄——這是事實。

教授談起選擇伴侶看重的幾點:

首先,要善良,人品過關,當然包括了孝順的品質,這無需過多解釋;

其次,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三觀要基本一致,包括信仰、生活觀念、對待同一事物的看法等,如信仰伊斯蘭教與天主教是否有不能化解的觀點衝突?

第三,性格特點,性格分外向型和內向型。

外向和內向是中性詞,各有特點,本沒有好壞優劣之分。

現在人們倡導外向型人格比內向型人格受歡迎,看過一份研究內向型的人比外向的人成就反而高一些。

實際上,人的性格會隨著生活環境發生改變,只要沒有人格缺陷就ok。

第四,工作。

自我總結,雙方有性質差不多的工作可能溝通順暢些,但並不絕對,當遇到相互理解的人,一切的條件都成了沒有條件。

第五,家庭條件。

家庭優越當然是不錯的選擇,這麼說,每個人都想過著充裕富足的生活,除了門當戶對的,家庭間會有一定的差別。

富者不驕不傲,低者不卑不賤,彼此方能同進共退。

若喜歡上一個人,便主動追求;她/他不討厭你,試著用些小溫馨打動她,用一句真誠的話:「能遇見你真好」,接受彼此才能走到一起。

生活中絕大部分人都很普通,雙方一見鍾情的少,鍾情多數是顏值起到一定的催化作用。

內秀的人需要進一步去了解,慢慢懂得對方。

我們太著急了,恨不得一下子找到白馬王子或白雪公主,不合意就後退,終將錯過了。

自己應該學著多些耐心!

五、總結建議

總結了一些建議,是對自己的告誡,同時希望給類似情況的朋友一點參考。

《剩者為王》中有一句台詞「希望每個女孩都能嫁給愛情」,這也許是美好的夢想。

當然,現實中定會有兩情相悅的結合,羨慕並由衷地祝福!

對於自身:相親、戀愛,良好心態真得很重要

1、有一句經驗之談:生面難見,挺有道理的,自己要理解,通常在面對生人時,人都是有防範心理的;

2、不要將愛情想像的太完美,尤其是面對相親。

找到理想的、「有感覺」的另一半會有不小的難度,兩人同時看對眼的機率就更小了;

3、請不要用「單身是上帝為你準備了更好的人」來麻醉自己,也許你永遠都找不到真愛,但依然要堅信愛情,最後的選擇一定不會差;

4、對相親要有良好的心態,積極面對,也許你的意中人便在其中;

5、不要做「瓷娃娃」,有父母陪伴的相親成功的幾率一般不會高 ;

6、喜歡便主動,傷心要學會接受;喜歡的得不到,學會放棄,不要抱怨,所有的事情都會令你成長、成熟。

對於父母:可以建議,儘量不要直接參與孩子的決定

6、不要著急給孩子找對象太大的壓力,這不是挑菜買水果,是要他們用後半生做抵押;

7、不要直接參與孩子的相親,相信子女有恰當的相處之道和調整之法;

8、不要厭惡孩子最後的選擇,因為她下了巨大的勇氣和賭注;對子女的選擇對象好些,他不會惡意虧待你的寶貝;

9、不要過多干預子女的婚姻及生活,還是他們自己要相扶相伴,不要讓自己成為孩子婚姻的「終結者」。

最後,分享一段話——人生何必複雜:想念誰,打電話;想見面,約;想被理解,解釋;有疑惑,問;討厭什麼,說;喜歡什麼,買;喜歡誰,表白;餓了,吃;睏了,睡;沒錢,掙。

別唧唧歪歪的,生活沒那麼複雜!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剩女」被污名與男性「恐高症」密切相關

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權利,任何人都無權去評價別人要不要結婚、該不該結婚。女性即使終身不婚,也不該被另眼看待。□ 佟吉清近日,李繼宏耗時三年新譯的《傲慢與偏見》出版,談及為什麼選擇翻譯這本...

中國式反逼婚:無愛的婚姻,請走開

朋友和被逼婚的父母吵了一架。因為她和沒什麼主見,沒有感覺的相親對象提分手,和看了照片還沒見面,感覺不順眼的相親對象不了了之。因為她拒絕了一個追求者,父母說她鐵石心腸,要求她和對方先交往再說。因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