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愛而成殤?想說愛你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無憂君

圖│來源網絡

原創│有態度更有溫度

每當兩個人相遇時,實際上有六個人存在。

那就是各自眼中的自己,各自在對方眼中的自己和各自真實的自我。

by 勞倫斯·彼得

近期無憂君一直在研究和探討心理學領域,感受特別多,但是沒有形成完整的系統去跟大家分享。

稍待我整理後續跟大家一同分享。

前幾天有幸參加一個心理沙龍,參與了一次家排,切身感受到家排這種心理療愈的神奇。

面對輟學封閉的女兒,母親茫然無措更是在現場聲聲泣訴:為什麼愛換來這種結果?

然而在家排中,孩子明顯感受不到母親的愛和注視,更感受不到親情和家庭的力量。

孩子總認為自己可有可無,並非一定要存在。

當感知自我意識時,她是痛苦退縮的,而這也是她通過輟學封閉自我以此「報復」父母的原因。

母親是沉浸在過去的痛苦不能自拔,父親又沒有及時參與進來,分裂的家庭關係自然也造就了分裂的親子關係。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很多夫妻沒有意識到:夫妻關係不和對孩子深刻的負面影響。

他們在焦灼的夫妻關係中拉扯孩子,讓孩子無所適從,感受不到父母的愛,只是感受到分裂的力量。

自然而然,孩子的心理也是分裂的。

也正因如此,大家通常認為,一個單親家庭出來的孩子在以後的生活中必然是不幸福的,當孩子婚戀時期也很容易受到單親家庭關係帶來的困擾。

然而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培養健康孩子的關鍵在於我們如何去看待和對待親密關係。

啊,今天我知道,在世上,最讓人畏懼的恰恰是通向自己的道路。

——赫爾曼·黑塞《德米安》

夫妻關係是家庭的第一關係,不應該排在親子關係之後。

和諧親密的夫妻關係會促進良好親子關係的形成。

如何沒有了親密關係的存在,依然可以有良好的親子關係。

如何做?我在一個人身上找到了答案。

眾所周知,歐巴馬是一位出色的總統,然而很多人不知道,他來自單親家庭。

在小的時候,父親拋棄了家庭離開了他們,歐巴馬的母親曾經一度領救濟金過活。

然而,總統的母親並非常人,這是一位偉大的智慧的母親,也為我們所有母親做出了正確的示範和榜樣。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對於離婚後再也沒有照顧過他們母子的老歐巴馬,對於一次孩子贍養費都沒有支付的老歐巴馬,常人有太多理由去憤恨和抱怨,然而歐巴馬的母親並沒有。

總統的母親安在跟丈夫離婚後並沒有表達自己對丈夫的憤怒,而是常常在孩子面前說他父親的優點——他的父親是非洲王子,唱的一首好歌,而且聰明幽默,人人都很喜歡他。

而成人後的歐巴馬也具備了這些優點,這與母親的智慧教育離不開。

離婚之後的安沒有成為一個怨婦,將能量用在抱怨前夫和命運上,而是將自己的精力放在孩子和自己身上。

她是一個智慧的媽媽,教會了孩子正確認識三種關係:爸爸媽媽的關係、母子關係和父子關係,安明確告訴孩子:他們不過是結束了夫妻關係。

但是父母還是愛他的,而正是這種教導讓歐巴馬成長為一個人格和心理健全的孩子,也區別於其他單親家庭出來的孩子。

雖然家庭關係分裂了,然而睿智的安讓孩子明白,結束的不過是夫妻關係,作為父母的他們一直愛著孩子,父母的愛一直在孩子身上流動。

在孩子面前由衷讚賞孩子父親的優點,也讓孩子在情感和行為上認同父親的優點,而非缺點。

成年後的歐巴馬成為了一個有擔當的丈夫和父親,而這與他母親愛的教育分不開。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大部分人在二三十歲就已經死去了,因為過了這個年齡,他們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後的餘生則是在模仿自己中度過,更機械,更裝腔作勢地重複他們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所愛所恨。

by 羅曼·羅蘭

很多母親口口聲聲說愛孩子,但是可悲的是——她們根本不知道愛是什麼。

他們以為吃飽穿暖就是愛,拚命工作賺錢養家就是愛,控制教育引導孩子有好習慣就是愛,而不是知道,這些都是以愛的名義去疏離孩子、去控制孩子,根本就不是孩子需要的愛。

作為母親的他們自身都感受不到愛,她們不懂得愛自己,只會犧牲奉獻,只會隱忍憤恨,她們察覺不到自己的需求,而是一味隱藏和麻木自己的需求,用所謂的理智和頭腦生活,將自己活成了缺乏情感流動的機器或者是負能量集結體,而這樣的母親如何給孩子合理的愛呢?

安之所以教育歐巴馬正確的愛,是因為安本身就是一個懂得愛自己的智慧女人。

小時候父親給她起了一個男孩的名字,受到了很多嘲笑。

然而她能夠坦然接納自己的名字,也不會受其困擾。

而這種坦然也能夠讓幼時的歐巴馬不會受到「小黑孩」這個外號的困擾。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除了生活和陪伴孩子,她依然不斷學習和提升自己,並在孩子身上踐行自己的教育理念,她在面對困難時樂觀堅強面對,而且告訴家人們:要多關注愛和美好的事物,不要在自己周圍豎起厚厚的圍牆。

內心統一的母親也將這種統一傳遞給孩子,也能夠將愛和智慧傳遞下去,而那些活的分裂的母親也將這種分裂傳遞給孩子。

不幸的永遠是不幸事實本身,而非其他。

無論是何種境遇,我們終要明白,不幸的是你陷入了這種不幸中,沉溺其中。

客觀再不利,只要我們不會深陷其中,跳脫出來,總會找到解決辦法。

安似乎有無數個理由去怨恨她的丈夫,但她沒有。

智慧女人總傾向於如何解決問題而非陷入問題本身。

埋怨、抱怨有用嗎?沒有用啊!安深刻意識到這一點,所以沒有選擇這種方式,而是讓孩子與他父親依然有深刻的連結。

要知道在老歐巴馬去世前,也只和兒子見過一面。

雖然歐巴馬沒有和父親長久的生活,但這種連結也讓孩子具備了父親身上所有的優點。

生命的複雜,就在於不可預期,不容解釋,不能釐清。

好像走在迷霧裡,看不見任何方向,沒有人可以判別前面是否斷崖或絕路。

生命只能持續走下去,直到霧散了,答案才終得明白。

——《誰在暗中眨眼睛》

孩子是父母愛的結晶,然而如果夫妻關係處理不好,孩子容易感到分裂。

丈夫支持妻子,會讓妻子感到情緒穩定,更能理智處理家庭事務,而妻子對丈夫的支持也有助於丈夫承擔自己的責任。

夫妻相愛是對孩子最大的支持和營養。

而對於離婚家庭來說,撫養好孩子的關鍵在於告訴孩子:只是夫妻關係結束,親子關係並沒有。

只有撫養者內心接納了,才不會讓孩子因家庭破解感受到分裂。

作為我們都知道,應該多看孩子優點,正面強化,負面弱化。

如果只盯著孩子缺點,容易放大缺點,也容易強化缺點。

這是最愚蠢的育兒方式。

同樣,如果作為妻子的你,特別反感丈夫的缺點,不僅負面強化,丈夫這種缺點也會「傳染"給孩子。

我們只要注意觀察,都會發現一個很奇怪和有意思的現象:有一個酗酒的父親,兒子也會成為酒鬼。

父親是暴力狂,而兒子儘管厭惡和痛恨父親這種現象,但「耳濡目染"也會成為這樣的人。

為什麼?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這種家族輪迴該如何解釋?

德國心理大師海靈格說,孩子本能去尋求父母認同,要麼情感認同,要麼是行為認同。

撫育者特別痛恨和反感對方的缺點、特點,或者內心不能接納對方,這種分裂會讓孩子表面上服從撫育者的決定,但內心深處還是會向自己的父(母)親去表示認同。

雖然意識上孩子跟撫育者一樣去抗拒另一方,但在潛意識裡,孩子是會向他們靠攏的,這種靠攏就會用行為表現出來,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成為我們所痛恨的那種人的原因。

意識和潛意識並不能統一就會出現各種隱性問題。

越是意識抗拒的,潛意識越是去接納和認同。

接納和抗拒,如同糾纏的兩種力量,此消彼長。

環境不會改變,解決之道在於改變自己。

如何達到意識和潛意識的統一?唯愛不破。

在家庭生活中,只有夫妻恩愛有良好的親密關係,才會讓孩子感到愛的統一,不會有分裂現象。

分裂是一切問題的根源。

就算伴侶和自身有種種缺點,只要告訴孩子:父母的缺點是父母的,父母會承擔這種缺點的後果,而父母是愛孩子的,這種愛跟缺點並無直接聯繫。

讓孩子對家庭三種關係有清晰的認識,孩子就不會感到混亂。

分清這三種關係,孩子就能接納父母兩方。

而且他們會明白:就算父母有缺點,但他們是愛我的,我是值得被愛的,而父母的缺點也不會影響到孩子。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而作為我們自身來講,維護好親密的夫妻關係,不是你去刻意迴避問題或者迎合對方,而是首先遵從自己內心感受,學會愛自己!

學會真實地面對自己的感受,坦然去接納,而不是掩蓋和隱忍。

越不能真實愛自己的人,越很難在家庭關係中感受到快樂幸福,沒有幸福體驗也很難給到周邊人這種幸福體驗。

缺乏愛的父母必然培育出愛匱乏的孩子,從而引發種種教育問題。

你永遠給不了對方你不曾擁有的東西,愛也是如此。

看似是孩子、伴侶周邊人的問題,其實核心還是在於自身,是自身的感受和體驗出了問題。

這種問題也可能跟之前的體驗經歷有關,也可能跟原生家庭有關,但你若不走出來,你就將永遠深陷其中,而家族也必將如此輪迴困擾。

越來越發現,人終究一生的課程也不過是愛,學會愛自己,與自己內在達成統一,才能處理好與外界的關係。

只有內在的愛充足了,這種愛才能滋潤自己的身心,滋養孩子和家庭。

如何達到內心的豐盈,我們以後再探討。

如果這篇文章讓你有啟發,特別感激你分享給更多人,我們一起探討和面對。

如果這種分享你能夠幫助更多困擾其中的人,無憂君將感激不盡。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原生家庭對夫妻生活的影響

昨天,在朋友圈看到一段話和大家先分享一下:「世上最奢侈的人是肯花時間陪你的人,誰的時間都有價值,他把時間分給了你就等於把自己的世界分給了你,世界那麼大,有人肯陪你是多大的情份,幸福不是努力去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