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醒| 和暴力無知的男人結婚等於毀人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恕我直言

用暴力讓女人屈服的男人

無能

最無能

願意一起反家暴嗎

關於家暴

當我和閨蜜還在討論以後找伴侶一定要三觀契合,且有獨立空間這些必要條件時,突然傳來身邊一個已經結婚的朋友剛剛遭受了家暴。

這件事讓我認識到,在親密關係中,一些人其實連最基本的保障都沒有,藉此想表達一下我對家暴和婚姻關係的拙見。

在她發給我的照片上,身體多處大片淤青,一些地方疤痕明顯,看得出當時情緒有多糟糕,讓人忿忿。

她說這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嚴重的一次,以前不想讓大家知道,所以沒有說,這次真的是受不了了。

發完這些消息後,她手機關機了,再也聯繫不上。

離得遠,也是跟著干著急,家人也知道她離家出走,但是知道還會回來,也就沒有去找。

我知道她出走是暫時的,這個風波也是暫時的,她還會回來,畢竟家裡一雙兒女割捨不下。

但我也知道這一幕還會重演。

一個男人一旦嘗到暴力的甜頭,絕不容易就此收手。

朋友和丈夫與我從小就認識,雖然來往不密,但知道他們青梅竹馬,知根知底。

輟學後結婚已有兩個孩子。

男孩子鬼靈精怪,女孩子活潑可愛,兄妹倆都是大眼睛,又會耍寶又會討人喜歡。

有時候大家小聚,她還會美美地帶著兩個孩子一起去。

大家都對她羨慕有加,當我們還前途未卜時,她已可以從一而終,盡可以帶兩個孩子做全職太太。

年紀輕輕就已完成了生育大任。

有得必有失,兩個孩子年齡尚小,丈夫忙碌且直男癌,生活起居全靠朋友打理。

家庭需要和自身條件的限制,決定了她生活重心就是灶台和子女,這種分配格局在孩子脫離家庭之前都很難改變。

朋友的丈夫怎麼說呢,本性不壞,雖然讀書不多,市儈氣重了些。

但很會來事,加上兩片薄唇舌燦蓮花,在小圈子裡混得風生水起,一副小老闆的派頭。

但畢竟是小地方出來的人,眼皮子又淺,混得好了容易內心膨脹,露出暴發戶的樣子。

常常在親友聚會時吹牛皮,左眼看不起這個,右眼看那個不如他,遭人反感,看不過去的人旁敲側擊,他還是沒有改觀,只好作罷。

有時候來家裡找我爸玩,口若懸河,儼然人生導師,要問候我全家,操心起我們的前途來。

一次寒假回家,大冬天在空地上燒起火堆,一群人聚攏聊天。

他問我:「……你大學畢業能掙多少錢,哥哥沒有文化掙得比你多多了,大學生遍地都是,讀書有什麼用啊」。

當時在座的都是長輩,此人歪理又多,明知道說不過他。

且我不擅爭論。

只回道:「我覺得有用啊,能不能找到工作畢業就知道了」

真是話不投機半句多,價值觀相差太遠,還要在口水戰中一決高下就沒有意思了。

無知的人最無畏,他們既成的一套價值體系已經根深蒂固,依靠著這些評判標準麻痹自己。

你若反唇相譏,他們必定諷你掉書袋子,倒像是自己太過較真似的。

浮誇歸浮誇,他對朋友大多數時候還是很好的,經濟上很大方,脾氣還不至於太壞。

但家暴確實是出乎預料。

此人其貌不揚,若論身高,在平均身高值已經偏低的南方,他仍然屬於拖後腿的。

假如與他爭鬥的是男性的話,再怎麼滿打滿算也沒有贏的幾率。

但是他竟然家暴。

竟然家暴!

我不知道朋友有沒有反抗過,但在大男子主義泛濫之風的籠罩下,她如果還手必然遭受更大打擊,處於劣勢一方。

這個社會對男性的暴力做出了讓步,但女性若用暴力反擊,則會有輿論重壓。

我能從他說起自己生意場上如何厲害時眉飛色舞的表情中,想像到他在家趾高氣揚、說一不二的大爺樣。

當著大家的面,對妻子呼來喝去是他常做的事。

在某次施暴後的第二天,他去打牌輸了不少錢,並警告朋友:不要給他打電話,否則回來有她好看。

真的很懷疑朋友怎麼能忍受他,且在很多次家庭暴力下,維持這段婚姻六年之久。

我知道人無完人,難免磕絆,能在一起當然有他的好。

且偏聽則虛,一己之言必然有偏頗,吵鬧、暴力還不至於是常態。

說過去沒有用,她總要為自己的選擇買單。

但我真的對家暴這種行為深痛惡絕,大概是因為我來自一個有過家暴的家庭,我太明白這種暴力對女性和孩子的傷害了。

伴侶之間,愛不愛還在其次,善意和尊重是最基礎的。

如果連拒絕暴力都保證不了,談別的還有意思嗎?

一個成年男人脾氣再怎麼急躁,都不可能壞到控制不了自己的行為的地步。

打著「當時氣急了控制不了」這種幌子,怎麼會心安理得呢?

對旁人尚且能禮讓三分,到了家人怎麼就不行了呢?

不要跟我說:不是冤家不聚頭,吵吵鬧鬧才長久以及不吵架的都是有問題的這種鬼話。

如果語言中傷和暴力是解決問題最好的辦法,那還要情商和溝通作何用。

有些人吵鬧了半輩子依舊沒有找到適合兩人的溝通方式,最後只是馴服和妥協而已。

即使是在原始社會,暴力通常也發生在男人與男人之間,一個用暴力與女人解決問題的男人是一種無能。

男權社會已存在了幾千年,想要掙脫談何容易,男性的意識主流在給男人提供「有法可依」行為準則的同時,也強迫女性默認了它的合理性。

許多人深受其害,明知家暴是牢獄,卻不肯出來。

歸根結底還是離不開男性的庇護,社會輿論以及子女的牽絆。

朋友雖然幾次試圖離婚,但顧忌到完整的家庭對子女的重要性都妥協了。

試想如果沒有子女,既然已經不和到施暴,那還有什麼可留戀的,不如一別兩寬,各自歡喜,何苦互相折磨。

不止一次聽過男的要求女朋友當他朋友在場時,要對他百呼百應,低眉順眼。

美其名曰:「給他面子」。

如果表現形式是我的那位朋友那樣,是通過把自己的伴侶踩在腳下,讓她言聽計從,真的很有面子嗎?

男人之間的尊嚴應該來自彼此的認同和讚許,如果在一個群體里,大家都是依靠這種形式來搏得所謂的面子,那麼這個群體本身就是扭曲有問題的。

男人如此,女性同是,任何公開貶低伴侶的行為,都是在自己打臉。

當然如果這是你們互相默許,且覺得最合適,那我就無話可說了。

暴力傾向男多於女,男生可能早年講究兄弟義氣時,在一場群毆中獲得褒獎,或是某次一個拳頭就能讓人閉嘴覺得解氣,最終留下戾氣。

據說男生們通常存在這種情況:不服氣什麼的打一架就都好了。

作為無比怨恨暴力的我,

小女子真的理解不了。

只能說句,真心不懂,

你們開心,你們請便,

你們大可互毆到天明,再去喝一杯談談人生。

不過請注意還有法律準繩。

但在這裡我說的是家暴,對象不是你的兄弟或者江湖仇家,而是與你一起生活的女人。

如果你與對方不能用正常的方式進行溝通,非要用武力解決問題,請考慮讓她去練到跆拳道黑帶或散打冠軍,再來公平開戰。

如我輩不是這塊練武奇才料的姑娘,還是比較適合做一個冷靜的女子。

遇人不淑還擺脫不了簡直心塞,對於女性而言,一輩子最忌諱的就是失去自己的孩子,以及後悔。

在有小孩的情況下,任誰都不可能走得瀟洒。

遠離暴力傾向的男人

遠離暴力傾向的男人

遠離暴力傾向的男人

……

這種重要的事說三遍根本不夠

除了愛,你還看重什麼

有很多人都考慮過:選擇一個你愛的人,還是愛你的人結婚?世事難全,往往必須做出選擇。

似乎在這個選擇中就能對許多本質性的問題做出讓步,就意味著婚姻中愛的更多的人要包容更多,犧牲更多,而被愛的人會得到更多照顧。

實則不然!

有沒有覺得「你愛的」和「愛你的」不是「付出」與「接受」那麼單線條的事?

這個選擇甚至在婚姻的複雜條件下不值一文。

因為你能指望一個人的見識,才華,相貌,物質條件,但你絕對不能貪圖一個人對你的好、忍讓以及不對等的付出,因為前面的那些條件看得見,摸得著,可以終身受益。

而後者是最不可靠的,因為一旦沒有了,或者需求不一樣了,就什麼也沒有了。

忠貞不渝,海枯石爛是一種美好而脆弱的祝願,更適合寫在詩句里。

一個人的一生不過百年,一個最愛你的人也不過陪你數十年,況且一生一世這樣的賭注誰願意輕易下,太貪心了。

愛情確實不是一段婚姻的決定因素,相比最愛的人,和最合適的人結伴,在這段旅程中可能會走得更開心。

沒有愛情的婚姻是一種遺憾,充滿惡意的婚姻是一場事故。

愛情是可以靠「荷爾蒙」和「費洛蒙」來作支撐的,需要一些想像力。

愛情最好的結果不一定是婚姻,婚姻也不是愛情的終結。

婚姻是一種契約關係。

這個契約要求組成家庭的兩個人,忠於對方,表現關懷與責任,結成利益共同體,同時為彼此附帶的那個群體做出反饋。

所以婚姻其實更像是一種投資,你需要把自己未來的時間、精力投入其中,而這個投資不僅在於你奉獻、犧牲了多少,還在於對方的表現,所以風險不可預測。

這個回報會有多少也不確定,有可能你的合伙人是一個連自己的人格和情感都管理不善的人,那麼就意味著你要為這個選擇付出代價。

如果沒有來自外界的強迫,其實很多人自己已經是個問題製造者,根本不適合進入婚姻。

榮格認為:每個人畢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自童年時代就已形成的性格。

那些原生家庭本身就存在很多問題的人,若是成年後意識不到自己所受的影響且不進行糾正的話,可能會帶著這些缺陷一直生活下去,給自己和他人都造成困擾。

就像父輩認同打罵式的教育,現在也有很多人運用到子女的教育上,因為他們就是這樣成長起來的。

而一個腦子裡全是大男子主義的男人,有可能在他成為一個女孩的父親後非常強勢,造成女兒從小缺愛的狀況。

而說到家暴,如果他成長的環境中大家都放低了譴責暴力的力度,他就會認為這樣做沒有問題。

如果你的另一半有這些問題,並且諱疾忌醫,大有可能傷害到下一代的教育。

這是性格和經歷問題,諸如文化和認知更是如此,試想一生雞同鴨講,無論如何努力,對方都跟不上自己的步伐。

除非你妥協,不然太可怕了。

大家都看過那個故事,大意是說:一對夫妻吃魚一輩子,丈夫喜歡魚頭不喜歡魚尾,妻子相反,但丈夫總是把魚頭夾給妻子,妻子把魚尾夾給丈夫,兩人相安無事,過了一生才發現自己好的是對方碗裡的那一口。

雞湯文中以此來換得某些人眼眶一熱。

覺得對啊!寬容難得,這才是深愛云云。

在我看來,這種出於缺乏溝通默默擰巴一輩子的情況,不敢苟同。

弄不好放在某些人的身上,哪天心情不好便開火也未可知。

珠玉一般的林妹妹,縱使再纖塵不染,也是個明白人,雖然小性子多、難搞定;但本身不凡,我相信30歲的黛玉照樣有寫詩撫琴的雅興,但論相夫教子不會比誰差。

現實中很多人沒有那樣的底子,又不思進取,任誰也拯救不了他。

大部分人難以跳出出生環境的限制,畢竟從小耳濡目染,自己很難察覺。

「窮山惡水出刁民」這句話在很大程度上是對的。

我不是在貶低農村地區,而是越是封閉落後的地方,道德越可能有問題,並且這種問題是群體性的,短期內無法改變。

很多人不願意接受農村出來的人進入家庭是有原因的,畢竟中國式的婚姻,需要應付的問題太多了,單單兩個家族間的差距就可能成為日後爭端的導火索。

很多人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想要在婚姻關係中獲得什麼,而是把結婚當作人生中的一項必做事件,讀書、入職、結婚、教育子女、恍惚也就到了知天命的年齡,便在下午茶與廣場舞中漸漸淡出,回頭看看,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卻已經快過完了……

你願意這樣過一生嗎?我不願意!雖然是紙上談兵,但是我認真思考過。

認真想過的事,最起碼能讓堅持與放棄更加理直氣壯,不容易後悔。

許多人認為女性只有在經濟獨立的條件下,才能實現人格獨立。

其實這兩者並不分先後,且人格獨立還要重要些,只有人格先獨立,一切才會有意義。

20歲—30歲,是人的一生中價值觀構建的關鍵時期,決定著很多重大的選擇。

人生沒有回頭路

不可能每個選擇都正確

想要走好每一步

你需要控制好自己

想要走得更好

你需要一個更好的自己

如果 這個前行的方向需要不斷地試錯才能實現

那麼我希望成為一個

彎路更少

缺點更少的人

因為 我不願意成為那個有很多故事的女同學。

本文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哦。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都成家了能忍就忍,多少人被這句話綁架一輩子

有的人會把「忍」做為婚姻中大智慧,仿佛只要一個人肯忍、肯低頭,再痛苦的婚姻都能贏來轉機。可是啊,當你忍得無比痛苦的時候,你還記得嗎,當初進入婚姻時的初衷是為了幸福啊。——小婚家01長久的婚姻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