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著孩子的面吵架會給ta造成心理負擔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手機里的家長微信群,一位同學家長發了一段泰國驚悚動畫短片,描繪了一幅孩子眼中的父母吵架以及家暴的場景。

大家紛紛議論起來,意見很統一:「夫妻吵架不能當著孩子的面,嚇到孩子可怎麼辦呢?

但我突然想起大學的時候,睡在我下鋪的姑娘說,她的爸媽從小一定不在她面前吵架,都會跑到房間裡去,那個氣氛她記得清清楚楚,就是低氣壓,即使爸媽沒有表現出來,她也知道他們一定吵過架了,卻偏偏還要裝作什麼事都沒有發生。

所以當她爸媽真的離婚時,她反而鬆了一口氣,就是「你們終於說出來了」的感覺。

她還很羨慕表妹一家,小姨媽和小姨夫可以說每天都在拌嘴,但是吵得快,和好得也快。

他們吵架不避人,和好的時候各種肉麻話也不避人。

她甚至覺得自己個性敏感,與人交往很慢熱,做事特別謹慎,各種小心翼翼,而表妹活潑熱情,想要什麼就主動爭取,容易和別人打成一片,她感覺這一切都是家庭氛圍造成的結果。

所以,其實夫妻吵架對孩子是不是會有不好的影響,根源並不在於吵架本身,而是吵架的背後,和我們對於吵架的態度

如果父母相愛,孩子在家獲得足夠的安全感,吵架也只是一種相對來說「激烈的表達方式」吧。

吵架沒有想像的可怕

不知道這個世界是不是真的有從小到大從來沒跟別人吵過架的人。

但於我們普通人而言,吵架總是難免會發生,尤其是面對和自己關係親密的人

孩子們之間也經常吵架。

我家有兩個娃,哥哥和妹妹幾乎每天都在吵架打架,找我評理的循環中。

但常常是我還在想兩人的問題怎麼處理呢,妹妹或者哥哥就主動對對方說一句:「對不起。

」然後倆人又親親密密地一起玩去了。

如果我們辯證地看待吵架這件事情,吵架並不全是負面的呀。

當然吵架的時候,人的情緒是失控的,這件事情一定傷人,但從另一方面講,吵架也有建設性的意義,吵架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而且態度是主動和積極的。

有時候,比吵架更可怕的是吵不起來,因為背後的態度是消極的,不去解決問題,也就是冷暴力。

如果只是偶爾無傷大雅地拌了個嘴,孩子可能並沒有感覺到有什麼不對勁,反而我們去強調,「你別在孩子面前跟我吵,嚇著寶寶了。

」孩子反而會「咯噔」一下,原來這是一件很嚴重的事情呀。

如果我們難免發生了一次比較大的爭吵,正好被孩子看見了,先安撫孩子的情緒,然後就開誠布公地跟孩子說:「爸爸媽媽剛才吵架了,是因為我們對XX的看法不一樣。

可以把爭吵的緣由簡單地做一個闡述,最後告訴孩子:「這件事情和你沒有關係,爸爸媽媽都很愛你。

」在雙方都冷靜下來以後,把注意力放在解決問題上,和好的時候,當著孩子的面:「爸爸媽媽已經和好了。

孩子雖然還小,但他們的情緒感知是完善的,甚至比成人更敏感,所以不要試圖在他們面前表演,假裝兩個人之間沒有問題,因為他們早就看出來了。

犯錯並沒有關係,人人都會犯錯,如果覺得吵架不對,就在孩子面前大方承認。

這也是一個好機會,教會孩子不要害怕犯錯,錯誤是學習的好機會

我們知道吵架不好,那我們就約定以後再發生同樣的問題,我們要好好溝通解決。

在以後孩子情緒失控的時候,這個吵架的經歷甚至可以拿出來作為實例講給孩子聽:「爸爸媽媽也有情緒失控的時候,我們都在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

吵架不應該是武器

剛生完哥哥的時候看誰都不順眼,尤其是孩子爸爸,心裡忿忿不平:「為什麼什麼事情都是我來承擔,只有我的生活發生了這麼大的變化,沒有時間逛街沒有時間約朋友,還要不斷地擔心未來,而這個人呢,什麼都沒改變,球照踢、牌照打,為什麼只有我?!」

於是在一次爸爸準備給寶寶餵他自己碗裡的菜時,我激動地跟他吵了起來:「一歲以內不能吃有鹽的東西!你自己吃那麼咸,這是在害他知道嗎?」爸爸也氣了:「他看著我吃就想吃啊,吃一點怎麼啦。

有毛病吧!」

很多時候我們爭吵的內容雖然都是孩子的事,但卻又不是孩子的事,而是把自己受到的傷害投射到了孩子身上,利用我們認為的「孩子受到了傷害」來攻擊對方。

於是,孩子成為了武器,讓我們站在了道德制高點,用來讓對方感到內疚,用來綁架對方。

這樣的立場,一定會讓夫妻雙方都不舒服。

所以這樣的吵架不能夠解決問題,反而會把問題加深,使兩個人的關係變得越來越差。

要知道真正會傷害到孩子的,並不是吵架,而是父母的關係

我們的底線是什麼

如果真的是因為原則問題的吵架呢?如果兩個人的矛盾真的已經到了無法調和的地步了呢?

我和很多人就「父母吵架」這個話題暢聊了幾天,他們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回答:影響真的很大。

父母多年來不間斷的爭吵讓孩子感到恐懼,直到成年還能想起自己躲在被窩瑟瑟發抖,即使看上去外向開朗,但自己卻知道變成了討好性人格,不敢和別人起衝突,也不相信婚姻,無法讓自己處在一段親密關係中。

而其中更可怕的是父母的爭吵把孩子拉了進來,逼著孩子去「站隊」

尤其是弱的一方如果是母親,那孩子常常成為了母親的訴苦對象,因為母親恨父親,所以孩子在媽媽面前就會「懂事」地說「我也不喜歡爸爸」。

甚至夫妻一方把對另一方的不滿轉移到孩子身上,「如果沒有你,我就可以離婚,如果沒有你,我的生活就不會這樣。

」明明是兩個人的事情,孩子卻成了最受傷的那個,成為父母雙方情緒的垃圾桶。

所以吵架要有底線,無論兩個人吵成什麼樣,都要有一個共同的底線,那就是不去傷害孩子

告訴孩子,爸爸媽媽的關係雖然出現了問題,但我們都愛你。

告訴孩子,這些事情都和ta沒有關係,是我們兩個自己的問題。

爸爸媽媽會解決這個問題,可能方式上比較激烈,但無論如何,我們對你的愛都不會變。

這樣即使最後難以避免地走到了離婚這一步,也能幫孩子建立起安全感,也不會讓ta覺得父母的關係破裂其實是ta造成的。

婚姻不易,生活不易。

偶爾的爭執可以是生活的調味劑,原則性的問題是我們要過的一道坎。

但無論如何,坦誠很重要,孩子需要的並不是一對完美的父母,而是有情緒、會犯錯,但即使爭吵後也能抱緊彼此,可以對自己做的事情負責的爸爸媽媽。

世上沒有不吵架的父母,別在爭吵中丟失了坦誠與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情緒失控是毀掉婚姻的兇手,要學會按下暫停鍵

吵架到深處,彼此之間的情緒已經到達了爆發的那個點,一旦失控,就容易做出無法挽回的事情。很多婚姻和感情都是這樣破滅的,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讓自己的理智被自己和對方的情緒帶著走,這完全不是一件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