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的戀愛扛不過3個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王小姐,30歲,銷售人員。

她處理與客戶的關係很有一套,工作很出色。

只是她有個困惑,自己各方麵條件都不錯,喜歡自己的男生也不少,但談了很多次戀愛,卻沒有一次能超過3個月,而且最終總是以另一半對她感到不滿而結束。

王小姐弄不清楚,究竟為什麼會這樣呢?

她對每一任男朋友都很真誠,也願意為對方做許多事情,為什麼男朋友到最後都會帶著不滿離開?

王小姐認為自己一定有什麼問題,卻不知道問題出在什麼地方。

通過我們的一次次討論,王小姐與男性交往的模式越來越清晰,而且每次交往都驚人地類似。

通常,在剛開始的時候,她對對方有好感後會猛烈追求,一天打十幾個電話,發許多短消息表示關心問候。

對方感到她的誠意後接受她了,她也感覺很開心。

接下來兩個人經常見面,感情升級,這時,王小姐就會因為對方身上有自己不能接受的缺點而開始朝對方發脾氣。

當對方和她爭辯的時候,她就開始冷落甚至指責、攻擊對方,有時候話語很難聽。

除此之外,王小姐要求知道對方的任何行蹤,對方最初以為是她太在意自己,但漸漸地就會覺得不對勁。

每次見面,兩個人都會因為沒有及時接電話或者日程的問題而爭吵。

最後,爭吵升級,王小姐開始不理對方,而且感覺自己的愛不被對方理解。

很顯然,這是典型的矛盾依戀型關係模式的表現。

除此之外,焦慮/矛盾型成人在戀愛中還會有以下的特徵:

一、會難以接受別人不樂意像自己所希望的那樣親密;

二、經常擔心自己的伴侶不是真的愛自己或擔心伴侶不想與自己在一起;

三、想與另一個人完全融合在一起,而這種願望有時會把別人嚇跑。

因此,很多矛盾型的女性都會有這樣的一種感覺:當自己的丈夫在家時,會不停地數落和抱怨對方,並不願意和對方建立親密關係;但是當丈夫離開時,她又希望丈夫回來陪她。

就像王小姐,她男朋友不在的時候,她會覺得很不安全,用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不安全感,並要確認男朋友在哪裡。

而當男朋友回到身邊時,她又排斥,發現了很多對方讓她不滿意的地方。

於是,她就一直處在兩種截然不同的體驗中,既希望和男朋友親近,又無法親近。

02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從英國精神分析師約翰·鮑爾比提出的依戀系統中,我們可以得知,嬰兒與照料者的關係影響著成人的戀愛關係,也就是說,王小姐在戀愛中的這麼矛盾的心理,她在嬰兒時已經深深地體會到了。

王小姐的媽媽是個外科醫生,而且事業心很強。

父親是個地質學家,長年不在家。

在她很小的時候,只有媽媽和一個16歲的保姆照顧她。

媽媽經常要出急診,所以經常半夜被叫去醫院。

媽媽去醫院前,就把她抱到小保姆的床上,讓小保姆帶她睡覺。

而小保姆又年輕,沒有帶孩子的經驗,而且很貪睡,很多時候她哭了,保姆也不知道。

媽媽經常忽然消失,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回來,而替代的照料者又很糟糕,

因此,形成了王小姐對照料者感到不安全、矛盾的心理特點,特別是在面對媽媽的時候,這種矛盾更為明顯。

媽媽不在時,她焦慮哭鬧;媽媽回來,她又不需要,甚至推開媽媽。

這是為什麼呢?是因為寶寶內心有兩個媽媽,她沒有辦法很好地整合。

離開她的媽媽,是她需要的、能給予她滿足的「好媽媽」,所以為失去她而哭泣、焦慮;眼前這個媽媽,是讓她體會到痛苦、恐懼不安的「壞媽媽」,所以會生氣並推開這個媽媽。

為什麼眼前這個媽媽會讓孩子體會痛苦、恐懼不安?原因是在寶寶沒有準備的情況下,媽媽單方面進行了分離行為。

也就是說,媽媽沒有顧及寶寶需要,斷然離開了寶寶,並且沒有給寶寶一個承諾或者回來的期限。

假如你本來一整天都和寶寶在一起,某一天卻很突然一整天不見人影,寶寶就很容易產生這種感覺。

很多職業女性的寶寶都經歷過類似的情況。

因此,媽媽一旦要離開寶寶,必須讓他有個替代的、穩定的照料者。

並且,在離開的時候,剛開始的時間不能過長。

孩子越小,媽媽離開的時間越短。

短暫的離開,也需要給寶寶一個可以替代媽媽的玩具。

否則,很容易讓孩子體會到痛苦和恐懼不安,並且這種不愉快的感覺會影響到孩子成年後的戀愛關係。

03

就像前面所說的,雖然王小姐不能很好的處理戀愛關係,但是她在工作上的表現確實精彩。

是什麼原因導致這樣的呢?其實很簡單,工作關係不需要用太多情感,事實上,王小姐也沒有真正的好朋友。

她用嬰兒時對待媽媽的態度對待著身邊的每一個女性。

一旦在情感上產生依戀,她的不安全感就產生了。

她很想弄清楚對方在哪裡,什麼時候回到自己身邊解除自己不安全的感受。

當對方來的時候,她又要表達自己因為感覺不安全而體會到的挫折,百般刁難,就想說明她受傷了,而讓她受傷的人就是對方。

這樣恰恰讓朋友覺得很有壓力,同時自己也很失望。

一個能夠信賴別人,在關係中感到安全的人才有可能建立起親密關係。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嬰兒時期建立起的安全感關係到孩子一生的幸福。

嬰兒期的寶寶柔弱無助,TA的生存以及生活質量完全取決於照料者的行為。

因此,發展安全感與信任感的核心其實是建立依戀關係。

當寶寶得到照料者(媽媽)的悉心照料,身心獲得滿足,體驗到被愛、舒適、安全、自信時,並會從事探索周圍環境、與他人玩耍以及交際的行動。

反之,這麼小的寶寶毫無保護自己的能力,媽媽一個小小的忽略也會讓他強烈地體驗到生存威脅,因此產生對環境的不信任感或疑惑感。

一個完美的照料者可以迅速與寶寶建立起依戀關係,從而發展這種基本安全感。

所謂完美照料,就是當寶寶有任何需要,都能在第一時間獲得滿足。

這其實很考驗媽媽(照料者)的愛心與耐心,因為寶寶需要的不僅是吃飽、穿暖,媽媽需要很敏銳地察覺到寶寶發出的信號,並且理解寶寶要的是什麼。

王小姐的父母都忙於工作,在這一方面並沒有給到她很好的照料,那麼也就無法幫助嬰兒的她建立良好的依戀關係了。

在這種無助的情境中,她體驗到的是焦慮和威脅。

值得注意的是,這裡的照料不僅是吃飽、穿暖,媽媽還需要很敏銳地察覺到寶寶發出的信號,並且理解寶寶要的是什麼。

只有當寶寶被完美照料了,他的生理心理才能得到極大的滿足,在成人後,能與他人積極建立關係,並能自然地依賴他人和被他人依賴,不會經常憂慮於被拋棄或與他人關係過於矛盾、緊張。

當完美照料者在寶寶需要的時候滿足了他,將來寶寶就不需要再去尋找安全感了。

其實,我們身邊有很多人在幻想著尋找「完美照料者」

不管有意無意,都是因為過早失去了「完美照料者」,心靈存在創傷。

這在親密的依戀關係中,表現得特別明顯。

例如王小姐,她在戀愛中也會無意識地尋找一個能夠滿足她一切願望的男朋友,只是這種尋找往往是無用之功,因為沒有人能給予媽媽一樣的完美照料。

媽媽在孩子的成長中是非常重要的角色,除了影響孩子對戀愛關係的思考,也影響著孩子建立安全穩定的依戀關係。

很多人在親密關係中,沒有足夠的安全感,總是患得患失,或者就像王小姐那樣,付出真心卻無疾而終。

這時候我們應該回到跟媽媽的關係中去理清自己的依戀模式。

又或者,從你的下一代開始,給予足夠的安全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分手後,男友愛上別人我為何痛苦不堪?

我今年24歲,半年前,相戀兩年多的男朋友突然提出了分手,這莫名其妙的分手讓我特別傷心、委屈、憤怒。而讓我想不到的是一個月後便從朋友那裡得知,他已經找到了新的女朋友。我更加崩潰了,覺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