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與成長都在關係中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心理引言:嬰兒從最初就會產生焦慮和衝動,為了應對這些焦慮和衝動,他會發展出一些表現方式,當媽媽能夠不報復地面對孩子的攻擊,並能對孩子的焦慮與衝動接納和理解時,孩子就能逐漸學會接納和理解自己的焦慮和衝動,然後能夠與真實的媽媽建立真實的關係。

——心靈咖啡網

關係,是一個人生存和成長的土壤,甚至在受精卵形成之前,媽媽對孩子的期望和設想,就已經形成了媽媽與孩子的關係的雛形,媽媽是希望這個孩子到來?還是並不想要的?又或是為了滿足老人家的要求而要的?……這本身已經奠定了親子關係的基本風格。

隨著懷孕的進程,肚子一天天地大起來,行動更笨拙了,有人吃不好,有人睡不好,然後,有了胎動,隨時能感覺到裡面的小生命,再然後,肚子更大了,頂住胃,壓迫所有內臟器官,睡覺翻個身都變成了困難的事……這個過程,身體上很難受,心情上很複雜,媽媽又是如何渡過的呢?愉快、欣喜?還是煩躁、厭惡?這些情緒都能通過體內一些成分的濃度改變,傳遞給孩子,是的,沒錯,胎兒是可以在情緒感受上與媽媽同步的。

終於出生了,媽媽的心情又是如何?看到你的孩子時,是喜歡?踏實?失望?嫌惡?還是別的?這些心情會決定你會如何與這小小嬰兒互動,也會決定在他有所反應之後,你會如何理解與回應他。

於是他的行為模式,會朝向能夠跟你更好地互動而發展,至於潛能部分,適應這份關係的潛能會得到發展,另一些則無法發展。

而你們之間互動的方式,就會成為他這一生與人互動的方式的模版,當然在每一次的互動中,都會給這份模版增加點什麼或減少點什麼。

小嬰兒一天天地在長大,他會有忍受不了的感受,也會有無法遏制的憤怒,這些都會變成指向媽媽的發作,可能是大吵大鬧、哭個不停、非要躺在地上、喊叫,甚至口出狂言還動手打人。

媽媽們會如何應對?

溫尼科特強調,「不報復」是最重要的。

當然,沒有幾個媽媽能承認自己報復孩子了。

以下,就是報復了的情況:用更大的暴力來制止了孩子的發作;用不要他、關小黑屋、關門外來制止孩子的發作;用幾天不理孩子來令孩子道歉;強忍著自己的憤怒,但整個家裡好像瀰漫著烏雲……這些方法,看起來能快速見效,那是因為這些方法激發了孩子的恐懼,建立在恐懼之上的順從,長久下去會導致什麼?大家盡情聯想吧……孩子到底恐懼什麼呢?孩子恐懼的是失去,害怕爸爸媽媽再也不愛他、再也不要他了,孩子寧可天天被打,他也需要感受到,爸爸媽媽不會拋棄他,爸爸媽媽是在乎他的。

這裡我們需要不斷提醒自己的是,不要讓自己控制的慾望披上「教育」這件漂亮的外衣。

如何「不報復」地應對呢?

首先,如果有傷害性的行為要立即制止,用語言制止或者抱住他,或是其他適合當時情況的方式;

第二,肯定孩子那些感受和想法的存在,你可以說「因為媽媽沒有答應你,所以你覺得很生氣。

」或「媽媽知道你覺得很委屈,他們不該這樣對待你。

」等等,同時陪他呆在這份難受中,陪他經歷這份難受;

第三,在孩子的情緒真正平靜之後,他才可能聽得進你講道理或是給建議,此刻不妨多問問他自己的想法,那句「元芳,你怎麼看?」,我們不妨多問問孩子「寶貝兒,你怎麼看?」、「你覺得呢?」、「你打算怎麼辦?」之類,只要你能保持開放地聆聽,相信孩子會說出許多讓你意外的話來。

第四,接下來很重要的是,不要打擊孩子的想法,不要試圖讓孩子想得跟你一樣,不要在鼓勵他說出來之後又說他是錯的,你可以說「哦,原來你是這麼想的。

」、「雖然我的想法跟你不一樣,不過,你這種想法也不錯哎。

」、「謝謝你對媽媽這麼信任,願意告訴我這麼多。

」……你只需讓他感覺到,在你這裡,他是可以說心裡話、說實話的,並且可以自由地說,而不用擔心會造成任何糟糕的結果,就可以了。

隨著一遍又一遍地經歷這樣的過程,孩子將越來越能經得起挫折,面對挫折時會有更多地應對方式,也越來越能接受現實並不像他以為的那樣,還將越來越能與真實而完整的媽媽相處,並學會適應更多與自己不同的人和事。

人是活在關係中的,從生命最初就是,並且一輩子也不可能脫離關係而存在。

所有的事情發生在關係中,所有的困擾也發生在關係中,而所有的美好同樣發生在關係中。

再一次,讓我們回到關係。

(文章來自:騰訊空間)

【心靈咖啡網微信帳號:psycofe】

編輯推薦: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