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相愛的兩個人總是吵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明明很相愛,為什麼總是吵架?

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明明很愛你的家人,有時卻是控制不住地用暴力語言傷害他們,同時也忍受著來自他們的暴力語言的傷害。

比如▼

明明是想關心丈夫,讓他晚上早點回家,早點睡覺,結果脫口而出的卻是:「你個死鬼,每天晚上這麼遲回來,怎麼不乾脆不回來了?」

再比如▼

明明是想鼓勵孩子繼續努力學習,到了嘴邊卻成了:你再不好好學習,將來就跟你爸一樣沒出息。

得,這會兒傷害的不僅是兒子,連丈夫也被你傷了。

明明很相愛,最終卻因為不妥當的表達方式,弄得經常吵架,並且在無限循環的吵架怪圈中,蒙蔽了自己對愛的感知能力。

相對親人來說,我們往往對「別人」更有耐心,更不容易發火。

因為我們假設「別人」是不了解我們的,要取得「別人」的了解和配合是需要充分溝通的。

但面對家人,我們的耐心就很有限,因為我們認為家人應該是最了解最支持我們的。

一般來說,確實是越親近的人會越相互理解和支持。

但其實家人並不能在所有的事情上都能點對點的和我們達成充分的理解,這是不現實的,我們自己也並不能夠時時理解和支持親人的需要和想法。

但是一旦碰到什麼事情不順利,我們常常會想:「別人不理解我也就罷了,怎麼你也不了解我呢?別人不懂得配合我支持我就罷了,怎麼你也不懂得呢?」這樣越想就會越生氣。

這都是因為我們對家人期望過高,而有時我們並沒有意識到。

現實中的我們,似乎很喜歡用「我覺得你怎麼怎麼樣」這四個字來表達很直接的想法,然後還怪對方不理解你,卻很少用「我內心感覺到什麼什麼」來表達你內心真實的想法。


將感受和看法混為一談,很容易導致溝通雙方兩敗俱傷。

溝通的目的不僅僅在於信息的傳遞,還在於心靈的交互,培養表達感受的能力,可以讓雙方情投意合。

林女士對丈夫說,希望他能少花一點時間在工作上。

結果他的丈夫確實少花時間在工作上了,但是去打球了。

如果林女士能清楚地告訴丈夫「我希望你能少花點時間在工作上,早點回來陪陪我和孩子」,相信她的請求就能比較容易被滿足。

所以,你在提出請求時,一定要足夠具體,如果意思含糊不清,對方難以了解你到底想要什麼,便不能做出積極的回應,從而引發一系列的埋怨與指責。

再者,提出請求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語氣,別讓請求變成了命令。

如果你想表達的是「我希望你今晚能早點回家」,但說出來的是「你今晚必須要早點回來」,用這種命令式的語氣,會導致對方心裡非常不舒服,從而產生反抗的心裡,牴觸你的請求。

因此,在提出請求時,可以多用一些這樣的詞彙:麻煩、希望、如果你能.......就太好了等,避免使用:必須、應該、無論如何都要、我有權......

有的時候,言語上的指責、否定、說教、隨意出口的評價和結論,會給人帶來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創傷,甚至比肉體的傷害更加令人痛苦。

而非暴力的溝通方式,可以轉變我們談話和聆聽的方式。

與親密的人交流時,我們不再條件反射式地反應,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觀察、感受和需要,有意識地使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請求。

這樣,在每一次的交流中,我們便能減少吵架的頻率,與相愛的人更相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非暴力溝通

連一隻螞蟻都不願意踩死的我們會和暴力扯上關係?我們的行為、語言在無意識中給別人帶來傷害,就是暴力。非暴力溝通希望人們出於對生命的愛而改變行動,非暴力溝通用來幫助我們在誠實和傾聽的基礎上改善與人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