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想做為你生命的續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歲的時候,我被三姨帶回外婆家,一呆就是4年。

幾次生病昏迷不醒都是外婆張羅帶我去看病。

記事起,關於愛和溫馨的畫面都是在外婆家,記憶里愛我的也是三姨和外婆,7歲後回到城裡。

結束了我這個留守兒童的生活,從打那開始,自己快樂的童年感覺也被掠奪了一樣。

回去之後媽媽不太會照顧我,脾氣更是火爆,我做了什麼事情媽媽看不慣更是一頓責罵,我對爸媽的疏離感越來越強烈。

雖然他們也會在我病的時候,用平時省下來的錢給我買我愛吃的水果跟零食。

也會為了讓我春節回去跟他們一起過一個團圓年,來滿足我一年都沒有滿足的要求。

即使這樣,我也是要回到外婆家。

我心裡一直都知道爸媽是愛我的,可我一直都沒有接受媽媽那種愛我的方式,她經常會說:「我打你是因為我讓你長記性,我罵你是因為我愛你,希望你以後過得更好。

」可我心裡一直都不服氣,我在三姨面前一直都是那個招人喜歡聽話的小孩。

為什麼我一回來,我幹什麼你都要罵我?

幾年後,爸爸意外去世。

爸爸過世後,我心裡知道爸媽愛我的方式是那麼沉重和深刻,始終我都是爸爸一直心底最佳牽掛的孩子,他們為了給我賺學費,有書讀,有好的生活過,所以才把我寄養在外婆家。

又由於在我成長形成記憶最主要的時間裡,他們的缺席讓我與父母之間少了感情聯結

爸爸過世後,我心裡問過他,你把我生下來為什麼又那麼不負責的丟下我?

爸爸的離開,讓我慢慢學會了很多生活技巧。

跟媽媽相依為命的日子,卻找到了那種母女連結最深的感情,這種感情是在之前的生活從未體會到的。

爸爸的離開,讓我跟媽媽都清楚了我們是彼此一直最重要的那個人,雖然日子過得辛苦,自己跟媽媽的那種感覺卻感到踏實溫暖。

這樣的生活並沒有持續多久,媽媽選擇改嫁後這份連結慢慢消失了,變成我們母女之間的相互指責。

媽媽改嫁,徵求我的意見,我心裡雖然難過的要死,苦情戲在心裡上演了幾十遍,嘴上告訴她,只要以後他愛我們,我們過得好,我願意接受他,我也會好好愛你們……

爸爸離開後,我跟媽媽生活更加艱辛,自己也希望有人能給這個家庭做支撐,鄰居勸媽媽說:

「一個人女人帶孩子不易,生活里總要有男人依靠才行。

」這句話也在我的心裡紮根,慢慢的也認同了這樣說說法。

再婚家庭的不易,每一次爆發爭吵,都感覺是自己的世界末日一樣,自己也多次想跟著這樣的世界末日見鬼去!

媽媽責怪我,為什麼變成脾氣暴躁的孩子,我也責怪媽媽為什麼越來越不關心我,三個人都想著相互控制,繼父希望媽媽能對她言聽計從,媽媽脾氣本身急躁,我在這樣的家庭感覺與媽媽那份連結越來越少,越來越不安。

學習成績下降,跟同學相處不快,矛盾堆積越來越多,我開始勸媽媽跟他離婚。

每次要求他們離婚,媽媽都會說:「婚姻不是兒戲,怎麼可以輕易說離就離!」

逐漸的我開始拒絕跟他們溝通,輟學後就一直沒有在回過家。

這期間,媽媽對我有過很多次的抱怨,每次都是激烈的爭吵,我長期生活在在外。

外婆、大姨幾次跟媽媽說,讓媽媽接我回家,不要老是在外面親戚家討生活,讓人看了笑話,

媽媽面對我的態度沒有辦法,無論如何我就一直抵抗到底,堅決不回家,媽媽對我越是想控制,我就越想逃離……

長大後,不會與親近的人相處,讓我深刻反思家庭變故之後帶給我的影響

很長一段時間自己一直在痛苦和壓抑中度過,自己不敢談戀愛,擔心一個人成為生活重心的全部,如果某天他的離開,會再次徹底瓦解自己的生活。

有些事情,無論怎樣終究都會發生,經歷戀愛的傷痛,自己開始逐漸的反思原生家庭帶給我的影響,並下定決心,正視自己的內心,無論如何接受他,然後修復它,慢慢走出原生家庭建立起來的親密關係相處模式,重新將自己整合……

某天夜裡失眠,想起了幾年前聽到了朋友講出這樣的一句話,跟我講起她對父母的感受。


她說:「我並不感謝父母給我了生命,可我還是最愛他們的,他們給我了的生命,那並不是我的決定。

我愛他們,是因為父母傾盡所有,把他們認為最好的愛給了我。

但是我不想活成他們的續集。

出生我沒選擇的餘地,可我有權利拒絕他們要求我做我不想要的事情。

他們的生活並非是我想過的。

但這一切都不會影響我愛他們。


當時自己聽完這句話也是有很深的感觸,那個時候她說我最心底的話。


也會有很多家庭,會發現兒子或者女兒跟母親的發起火來的情緒一模一樣。

也會有很多這樣的家庭,一個家庭中爸爸如果很疼愛自己的媽媽,那麼在兒子長大後,爸媽建立起來的親密關係就是兒子的寫照。


父母都希望兒女過得好,可這種好,是父母認為的好,很多時候父母沒有活出來的特質,希望這樣的特質,在兒女身上展現出來,卻用著自己一貫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子女,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你看爸爸,(媽媽)我,當時是怎麼怎麼沒好好讀書才當了一輩子工人,你長大可不要像爸媽一樣!

然後呢?然後大部分人都活成了爸爸媽媽的模樣,即使生活模式和方式變了,情緒和性格卻難逃父母建立起來的親密關係模板……

外婆的8個兄弟姐妹、包括外婆生的四個女兒,沒有一個不是火爆脾氣,一個大家族裡,婚姻幸福的只是個別的人,這在我看來,就是家族魔咒一樣……媽媽也沒有逃過這個家庭的情緒模式。


頭幾天,小姨在微信群里提起我的小表妹,

小姨教導小表妹說:「你要好好學習,不要長大了像媽媽一樣」

13歲的小表妹回答說:「一個老母雞,在窩的下了蛋,自己一直飛不出去,這回下了蛋,可以讓蛋飛了……」

這句話,促使我寫了這篇文章。

這樣的想法不論對錯,如果你對自己人生這部戲還滿意,不介意自己成為的孩子的寫照那也是一件幸福的事。

如果還未達到,就放手吧,孩子本身可以有很多種選擇生活的模式,只要他健康、不危害社會、什麼樣的模式都好,只要他快樂,如果他違背自己的意願,這樣想來或許可以得到寬心和慰籍了,畢竟路一定是自己走出來的……

未來不管媽媽對我的期望的如何,我都會停下來問問自己,那個是我想要的嗎?媽媽一生的生活,大部分都已被顯現出來,我還要按她的模式來走嗎?面對未知的開放的結果,如果提前做了結果預設,或許就不會存在和想像和驚喜了,縱然生活有意外和變故,即使選擇了哪條路該承擔都要承擔,想逃,門都沒有,逃到哪裡都要面對……

十幾年過去了,對於媽媽當初的那些選擇,自己在外多年深知生活的不易。

慢慢的理解了媽媽,原諒爸媽的所有選擇。

自己一直在努力擺脫成長當中那份缺失,童年不管缺失的哪個部分,長大後都需要千倍萬倍的努力來做補償,除了努力面對那個心理不完整的自己,擺脫那種原生家庭的情緒模式。

榮格曾書籍里寫過這樣的一句話,沒有察覺到的事情就會變成「命運」,自己不想再發生任何事情的時候安慰自己說:

「或許這就是我的命運,」

在學著察覺發生自己身邊每件事情的背後形成的原因是什麼?如果沒有辦法去在內心建立完整的一部分,那麼不論跟誰一起生活都是痛苦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原生家庭的安全感,讓你在愛里強迫重複

文:藍羽軒 圖:來自網絡某日在群里聊了個天,談及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其中有幾個點特別觸動我。在原生家庭的象徵意義里,醫院有個象徵意義是媽媽。為何?想像一下,當你生病了,住進醫院,醫生和護士,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