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慧玲/當政治進化,《這一夜,誰來說相聲?》如何再煲一晚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但他依舊面對了部份現實,在不給予新的答案,也幾乎照原版演出(刪除了最後一段〈盜墓記〉)之下,他加了上述神來一幕,並且從一開場即多次透過演出傳達, ...
紀慧玲/當政治進化,《這一夜,誰來說相聲?》如何再煲一晚笑話?|表演藝術評論台|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IE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
全產品速覽
服務
會員中心
U利點數
我的新聞
歷史新聞
活動專區
udn粉絲團
udnline好友
新聞評論
聯合新聞網
願景工程
轉角國際
鳴人堂
倡議家
時事話題
世界日報
股市理財
經濟日報網
房地產
基金
中經社
樂透
發票
生活娛樂
噓!星聞
優人物
udnSTYLE
500輯
遊戲角落
發燒車訊
元氣網
運動
NBA台灣
野球夢田
運動筆記
健行筆記
閱讀創作
讀書吧
讀創故事
udn部落格
u值媒體
聯合文學
聯經出版
聯文雜誌
文創購物
數位文創
IP授權
瘋活動
售票網
買東西
報時光
更多產品
聯合知識庫
聯合電子報
聯合影音網
聯合學苑
有行旅
APP行動網
新冠肺炎
時事觀察
軍事評論
鳴人放送
法律評論
鳴人選書
影評
作者群
紀慧玲/當政治進化,《這一夜,誰來說相聲?》如何再煲一晚笑話?
表演藝術評論台
21Sep,2020
《這一夜,誰來說相聲?》演出照。
下同。
圖/表演工作坊提供
演出:表演工作坊時間:2020/09/0614:30地點:國家戲劇院
賴聲川(1954-)應是台灣當代劇場編導中,最頻繁處理兩岸議題的創作者。
在表坊舞台劇作品列表裡,至少《暗戀桃花源》(1986)、《這一夜,誰來說相聲?》(1989)、《回頭是彼岸》(1989)、《我和我和他和他》(1998)、《千禧夜,我們說相聲》(2000)、《寶島一村》(2008)直接處理了兩岸政治,或以台灣、大陸為兩造對照敘事背景。
如果再加上觸及中國歷史、地理脈絡或人物情感,從創團首作《那一夜,我們說相聲》(1985)始,賴聲川懷抱的人文關懷,強烈地「以『中國』作為當代(台灣)問題的思索」的創作脈絡,幾未停卻,十分清晰可辨。
1
《這一夜》暌違31年在台重演
90年代的台灣,面對「解嚴後」、「後冷戰」情勢,政治社會依舊紛亂,新舊價值觀——尤其是政治與自我認同——衝撞,31年前的解嚴後兩年,表坊推出《這一夜,誰來說相聲?》(以下簡稱《這一夜》)直接討論了兩岸離合分治、省親逃難、共組「新國家」的議題。
誠如賴聲川直陳,在「開放的刀口上,90年代的創造力曾經如此旺盛、凶猛」2,呼應了節目單上的一句話:當年藝術與政治是那麼的近。
3
這個「政治」,當然不是台灣內部社會與國家治理的政治,而是兩岸政治。
換言之,在解嚴初期,即令台灣作為主體意識,尋求獨立於對岸中國的新國家主體認同的想像已經甚囂塵上,但一衣帶水的「中國」、「中華」國家整體概念仍是主流問題意識。
《這一夜》緊扣著剛破冰的兩岸關係,回望分隔40年一夕接觸的種種情態,以兩位老百姓,一來自中國,一生活於台灣,侃侃而談辛酸與心願,直白辛辣,嘲諷哀傷複調共譜,31年前創下口碑,台灣加海外觀賞人次達10萬左右,錄音帶白金銷售紀錄更追加聽眾數量。
但沒想過的是,《這一夜》居然沒在台灣重演過。
而更讓人好奇的,31年後的今天,它重回台灣舞台了,滿座觀眾似乎回應了當年熱情與擁戴,看起來中生代居多的觀眾群相,猜測不少人為重溫舊夢而來,也有不少人忙著對友人解說版本異同,顯然有些人是慕名或被推薦而來。
笑聲依舊熱烈,新擔綱的朱德剛、樊光耀表現不輸當年李立群、金士傑,而就在其中一幕,〈大同之家〉段落兩人爭執新國家國號、國旗,幾乎翻臉的一刻,原版第三人「鄭傳」被問到「你站在哪邊」,回答「我中立」,到如今,只見李辰翔(飾鄭傳)穿著一身綠,靜靜站在朱德剛、樊光耀身後,沈默,微笑不語——此時,觀眾爆出整場最大聲量的笑聲。
不管你我做何解釋,但這個小小修正,大家心知肚明,以民進黨凝聚的新的國家主體認同,已經在兩岸議題上產生根本影響,未來如何演變雖未知,但〈大同之家〉的寓言性恐怕已無法成為《這一夜》最深的叩問。
1989年《這一夜》演出畫面。
圖/表演工作坊提供
兩岸議題成為歷史
於是,重新觀看《這一夜》不禁讓人深思,如此貼近政治現實的一齣戲,重回舞台、並且獲得觀眾滿載捧場,它的魅力與意義何在?
賴聲川並非不明瞭時空變異,雖然他說著,「想想當年我們在思考什麼,這些問題今天又有何不同?」4但他依舊面對了部份現實,在不給予新的答案,也幾乎照原版演出(刪除了最後一段〈盜墓記〉)之下,他加了上述神來一幕,並且從一開場即多次透過演出傳達,現在是民國78年(原版沒有),而且直接把吳伯雄、林洋港等政治名人名字填入劇情,顯然有意引導觀眾「回」到當年時空。
這一不斷推遠的舉動,改變了觀眾身處當下的敏覺性,彷彿一再辨識確認,將時間倒帶,既忽悠了兩岸如今的政治現實,也把戲裡從頭到尾不斷談論的兩岸人事、議題,拖曳到那個年代發生的久遠情節。
於是,尖銳的對立、或悲憫的返鄉探親,大可理解為「上一代」的故事——對40歲以下的觀眾來說更是如此,這類歷史敘事大概是老生常談。
說故事的懷舊氛圍或嘲弄兩岸共同文化的捧與哏,不再那麼讓人心驚膽跳,而是真真切切成為相聲段落「包袱」本身,不再是兩岸糾結,當年不敢面對的「政治包袱」。
許多當年名句,如大陸來的白壇(樊光耀飾,寓意兩岸「白談」)批評蔣介石從中國帶走黃金,在台灣生活的嚴歸(朱德剛飾)回答「誰出門不帶點零錢?」或朱德剛描述眷村居住型態,東北邊的住戶「九戶成了三戶」,意指早年台灣地理課本介紹中國東北九省,在共產黨建國後,合併為東三省,樊光耀因而嘲笑「你們的地理已經變成歷史」,這些老觀(聽)眾念念不忘的台詞,如今是否具有同樣「笑力」,恐怕也人言言殊。
兩岸這個名詞,如同戲裡諷刺「反攻大陸是名詞,不是動詞」,蘊含的能動性已非昔日單純彼我關係。
如今國際地緣政治與全球經貿戰備形成的多重競爭,加上台灣主體認識從大陸地緣轉向海洋出發,台灣與中國關係已非「兩岸」足以涵蓋,新的認識論與認同感足以影響觀眾對《這一夜》內容的評價。
但,當這一切被當作「歷史」解讀,儘管它也只是某些面向與角度的切片,無干涉今日認同,進步的觀眾可以取捨,正如進步的政治依舊可容許台灣認同或中國認同。
圖/表演工作坊提供
歷史段子成為傳統
當《這一夜》內容已是「上一代」的歷史情結或認同糾葛,這一袋袋裝在相聲「包袱」裡的歷史故事,卻因其精練瞿鑠,成就了百聽不厭的語言藝術。
《這一夜》雖延續1985年《那一夜,我們說相聲》而來,經過多年合作默契與操練,賴聲川領導的表坊班底集體即興創作能力顯然更圓熟。
依舊是華都西餐廳場景,而且扣著兩岸議題,所編排出來的五個段子,幾無廢篇廢言,觀眾可以被語言嘲弄逗得哈哈大笑;或者,被表演者豐富的肢體語言吸引,比起前一夜,《這一夜》說學逗唱更精實。
不得不說朱德剛、樊光耀比起前輩更有可看性,或許因為兩人都是拜師習藝的相聲專家,而他們的相聲啟蒙或許就來自30多年前轟動一時,將相聲名氣重新召回觀眾心中的《那一夜》、《這一夜》。
對賴聲川而言,他曾說,他做的是「相聲劇」不是「相聲」,汪俊彥分析表坊「相聲劇」系列,認為賴聲川無意繼承傳統,或說,關於傳統的斷裂與不連續性,正如賴聲川在作品裡不斷透露的,對於「中國」這個國族或個人身份的「不穩定性」的質疑與反省。
5換句話說,賴聲川做相聲系列,可以視同與相聲傳統脫勾。
傳統相聲多由孤立段子組成,不太指向任何明確人事物,它是大眾娛樂,無法與今天脫口秀(talkshow)與時並進的嘲諷能力相比。
但,至少,在《這一夜》裡,這些長篇,運用了說學逗唱,行話技巧「灌(貫)口」、「怯口」,填成了一袋又一袋豐飽的「包袱」。
並且,每個段子到最後「抖包袱」時,總有意想不到的亮點,比如〈四郎探親〉又演又唱的,最終把「笑」變成了「悲」,只因為「悲到底就是美了」。
又如〈語言的藝術〉,把政治口號變形為演講醜態,最後,「匪諜就在你身邊」更是成了凹凸鏡的可笑動作。
這些嘲諷描述對象曾是歷史事實的一部份,儘管歷史隱喻已不再,但藝術化加工後,段子本身成了具有再演出價值,當它們被繼承、重演後,幾乎已可視為孤立的段子。
如此來看,宣稱不做傳統相聲的賴聲川,其實已讓相聲劇系列成立了某種「新相聲」傳統。
當《這一夜》的文本內容被定位為歷史後,更進一步來看,這些歷史段子,不正與日俱進地,一步步成為傳統。
圖/表演工作坊提供
空缺的是什麼?
泡了一晚《這一夜》笑話,離開文本,印象深刻的是表演者豐富的表演能力,儘管朱德剛、樊光耀面對前輩,一再謙虛地退居創造者角色之後,宣傳上,前輩的影像也仍舉足輕重。
但仍要說,兩人絕對可以撐得起《這一夜》的語言與表演含量,包括人物造型與心理刻畫,都更接近相聲表演家質性。
此外,新造的舞台與服裝造型,也更勝當年首演。
舞台上邀請部分觀眾上台充當餐廳賓客,即席互動也增加了場面趣味。
這一場語言的表演,魅力充滿,唯一空缺的,是偶而想起,從民國78年迄今,這30餘年的光陰,我們缺了什麼嗎?如果是2020年的這一夜,有新的「政治與藝術如此接近」嗎?
回神後,有了一個小小回答。
我們沒有停止往前,但我們確實不比當年「凶猛」。
中產階級的拘謹讓我們謹言慎行,過於穩定的認同讓我們彼此取暖。
而最近的10年,表坊不在,某個空白,就這麼停在2011年,再沒有傳統可說、可述,可被重新發現。
(原文授權轉載自「表演藝術評論台」,原標題為〈當政治進化,「政治中國」如何再煲一晚冷/熱笑話《這一夜,誰來說相聲?》〉。
)
圖/表演工作坊提供
文:紀慧玲,評論人,同時是《表演藝術評論台》台長,曾任報紙媒體藝文記者19年,2011年起主持「表演藝術評論台」,為國內流量最大的表演藝術評論網站。
更多表演藝術評論台:Web|FB|Podcast
|延伸閱讀|
酸澀的人間喜劇《沒有開始》、《就不會有結束》改編之後的距離——《我們與惡的距離》的劇場改編未完成的改編現場:公民投票與民主參與的距離《我們與惡的距離》
「以『中國』作為當代(台灣)問題的思索」出自汪俊彥文章語句,原論文為〈翻譯中國──賴聲川的相聲劇〉,《中外文學》第43卷第3期,2014年9月,頁77-106。
賴聲川談《這一夜,誰來說相聲?》(下集),網址:點此。
(觀看時間2020/9/16)。
見2020《這一夜,誰來說相聲?》節目單「關於今晚的演出」。
同註2。
同註1。
表演藝術評論台
藝評
延伸閱讀
台灣不是一個國家?從金馬割棄論到「台灣群島」共同體
滇緬游擊隊三部曲:他們的中華民國在哪裡?
台灣共同體成形?台灣人認同感史上最高的兩大因素
讓眼睛學會不再逃避——劇場漫畫《夜長夢多》閱讀隨想
時代的歌,壓不扁的玫瑰——文學音樂專輯《楊逵:鵝媽媽出嫁》
愛在冷戰蔓延時:聶華苓的文學生涯
作者其他文章
黃馨儀/漫遊亡者臨行之地:《池子》與《逝言書》的白色恐怖聲景
紀慧玲/《那個她,那個我》:被禁閉的藍天下,讓身體暫時飛行
吳政翰/《解憂雜貨店》改編之憂:除了故事,敘事也是深化IP之道
黃馨儀/從被動投票到參與改變:《我們與惡的距離》未完成的改編現場
看更多內容
留言區
表演藝術評論台
參與x見證x紀錄x藝論,一個專業、多元的表演藝術評論網站。
目前有「駐站評論員」、「特約評論人」、「專案評論人」共同承擔評論書寫、生態觀察角色與工作。
此外,也開放觀眾投稿評論與意見留言,邀請更多「讀者」、「觀眾」參與此一評論園地的經營。
最新文章
《失控的轟炸》:那些不為人知的老兵太平洋戰爭回憶
石明謹/見證「對抗跟蹤狂的七百天戰爭」:從中找到治療社會的道路
林佩蓉/《台灣男子葉石濤》:不只是文學家,也是一眼望穿的微型台灣
《分手的決心》:另類戀愛心理學——我要跟你綁在一起一輩子
中國「爛尾樓」停貸潮,重擊中產階級恐爆金融風暴
最多瀏覽
F-14到超級大黃蜂:從《捍衛戰士:獨行俠》一探美國海軍艦載機演變
草屯槍擊案的「偵查實境秀」:再探警方高層與媒體互用的「偵查大公開」
中國「爛尾樓」停貸潮,重擊中產階級恐爆金融風暴
「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日本眼中的台灣戰略地位
馬雅人/首次分科測驗登場之後:歷史科試題如何走出既有框架?
鳴人堂臉書專頁
鳴人堂
TOP
延伸文章資訊
- 1紀慧玲/當政治進化,《這一夜,誰來說相聲?》如何再煲一晚 ...
但他依舊面對了部份現實,在不給予新的答案,也幾乎照原版演出(刪除了最後一段〈盜墓記〉)之下,他加了上述神來一幕,並且從一開場即多次透過演出傳達, ...
- 2有人還記得"那一夜我們說相聲" 嗎(也可討論這一夜 ... - Mobile01
【專輯名稱】這一夜,誰來說相聲【演出者】表演工作坊〈李立群、金士傑、陳立華〉 【發行】飛碟唱片 ... 08 盜墓記 ... 06 段子四‧記性與忘性(北平1925)
- 3這一夜誰來說相聲盜墓記– Lacasad
這一夜誰來說相聲盜墓記. 軟體編號mv0032 軟體名稱,【亞洲相聲劇】這一夜,誰來說相聲Look Who's Cross-talking Tonight 國語發音/ 中文字幕DVD版光碟片數,...
- 4我是個old school的人/《這一夜,誰來說相聲?》 @ 感動很多
200711091532我是個old school的人/《這一夜,誰來說相聲?》 ... 斤論兩」的找尋和平統一的可能性Ⅵ盜墓記── 兩岸攜手合作,重新挖掘﹝找尋﹞屬於中國人的集體潛意識
- 5這一夜,誰來說相聲?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這一夜,誰來說相聲?》,由台灣表演工作坊在1989年推出的相聲舞台劇,演出者為李立群、金士傑與陳立華,賴聲川導演,劇本為集體創作。在台灣演出後,大為轟動,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