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受虐兒童保護之研究- 制度與社會網絡之觀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但在建立此些法規範的背後,兒童虐待之新聞事件仍是層出不窮,受虐兒童的保護案件也 ... 本研究首先透過文獻分析法與法學之研究途徑從憲法對於兒童基本人權與兒童福利 ... 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首頁| 關於本站| 聯絡我們| 國圖首頁| 常見問題| 操作說明 English |FB專頁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註冊 功能切換導覽列 (165.22.51.111)您好!臺灣時間:2022/06/2416:58 字體大小: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1筆/ 共1筆  /1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論文連結 QR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複製永久網址Twitter研究生:梁筑雅研究生(外文):Liang,Chuya論文名稱:台中市受虐兒童保護之研究-制度與社會網絡之觀點指導教授:呂炳寬口試委員:王篤強、趙達瑜口試日期:2011-04-29學位類別:碩士校院名稱:東海大學系所名稱: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學類:公共行政學類論文種類:學術論文論文出版年:2011畢業學年度:99語文別:中文論文頁數:227中文關鍵詞:受虐兒童保護、制度、社會網絡、UCINET、三代人權、兒童人權相關次數: 被引用:7點閱:1682評分:下載:211書目收藏:4 在早期的社會中,兒童往往被父母視為私產。

時至今日,在知識、經濟與生活水平都提高後,人們開始逐漸體認到兒童是未來的主人翁,也顯現兒童對於未來社會發展的重要性。

透過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於1989年頒布「兒童權利公約」後,各個國家開始宣揚捍衛兒童人權的使命與普世價值,而我國也不例外。

於1993年修訂「兒童福利法」,大幅擴充保護措施,並具體化兒童保護工作的相關規定,建立緊急安置與責任通報等制度,作為公權力介入兒童保護工作的法源依據。

但在建立此些法規範的背後,兒童虐待之新聞事件仍是層出不窮,受虐兒童的保護案件也年年增加,從此些方面可以證明兒童虐待事件絕非個案,而是制度與整個兒童保護網絡都出現了漏洞,因此必須將此些缺失指出,並加以改進,以期能減少兒童受虐事件,進而達到全面性的兒童保護。

但因為地方制度法規之關係,各個縣市在兒童保護之工作上有其不同之處,加以在2010年12月底將有多個縣市會進行縣市合併升格,而台中市在此次縣市合併中將會成為全國第三大縣,因此筆者認為有必要將檢視台中市的兒童保護網絡,並加以改進。

本研究首先透過文獻分析法與法學之研究途徑從憲法對於兒童基本人權與兒童福利法、家庭暴力防治法與性侵害犯罪防治法進行檢視,也針對相關兒童保護網絡文獻進行審視,目前在社工界多是以三段式預防的觀點來進行兒童保護工作,僅能看出所要進行的工作目標,較無法看出兒童保護網絡中單位間合作、協調的動態過程。

有鑒於本研究是以社會網絡的角度出發,著眼於網絡單位間互動之型態,因此將整個受虐兒童保護網絡分成三個動態的子網絡進行探討,分別為:預防網絡;通報網絡與支援網絡。

透過此三個網絡中相關的服務或法規之定義將其編制成網絡問卷與訪談提綱,以深度訪談、社會網絡互動模式進行調查,進行交叉比對,可藉此找出網絡中實務問題與法制上之問題。

透過本次研究發現可以發現目前兒童及少年福利法未臻詳盡。

對於合併前台中縣市所面臨的問題點,有著相同與不同之處。

對於合併後之相關問題,筆者也透過深度訪談法,希望能及早發現制度面之問題,以避免制度的問題而造成不能挽回的錯誤。

針對研究發現的問題點筆者也進行建議,筆者針對法制面與實務面提供提供政策上之建議。

對於縣市合併後可能造成之問題,也一併給予實際建議,希望能使整個台中市的受虐兒童保護網絡更臻完善。

目錄摘要II目錄III圖目錄VI第一章  緒論1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5第三節  研究範圍、對象與研究限制6第四節名詞界定7第二章  文獻檢閱與理論探討9第一節文獻檢閱9第二節兒童保護制度之內涵16第三節受虐兒童保護網絡體系25第三章  研究設計39第一節  研究架構39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執行步驟41第四章  個案分析51第一節 臺中市問卷調查與訪談結果分析51第二節  台中縣問卷調查與結果分析73第三節  台中縣市合併前與合併後遭遇之問題94第五章  結論100第一節  研究發現100第二節  研究建議110第三節  後續研究建議113參考文獻114附件一2009年兒童受虐之相關新聞120附件二兒童權利公約123附件三高風險家庭評估表135附件四高風險家庭處遇流程圖137附件五兒童及少年保護工作流程138附件六 兒童保護網絡問卷139附件七台中市社工科訪談逐字稿143附件八台中市警察局婦幼隊訪談逐字稿151附件九台中市教育處訪談逐字稿155附件十台中縣社工科訪談逐字稿160附件十一台中縣警察局婦幼隊訪談逐字稿177附件十二台中縣教育處訪談逐字稿182附件十三兒童福利聯盟訪談逐字稿189附件十四台中縣家庭扶助中心訪談逐字稿207附件十五台中市家庭扶助中心訪談逐字稿216表目錄表1-1兒童及少年保護案件-受虐兒少案年齡分(人)2表2-1三代人權的性質與內涵24表2-2高風險家庭通報來源數據分析31表2-3個案問題類型分析32表2-4預防網絡單位相關服務分工表33表2-599年兒童虐待通報來源數據分析37表3-1網絡密度、中心性、中介性定義與測量方式44表3-2預防、通報、支援、經費、人力問卷題目之描述45表3-3網絡問卷內容與題目描述46表3-4問卷施測名單及回收情形50表3-5:深度訪談對象、編碼方式與受訪時間50表4-1目前兒童保護的預防性措施已相當完備52表4-2台中市高風險家庭業務密度、中心性與中介性53表4-3台中市兒童保護防虐宣導預防業務密度、中心性與中介性57表4-4目前已有受虐兒童通報的標準作業程序且已相當完備59表4-5接收到受虐兒童通報資訊時,各個單位間聯繫管道暢通60表4-6台中市受虐兒童通報機制業務密度、中心性與中介性61表4-7台中市受虐兒童第一時間通報機關業務密度與中心性62表4-8接收到受虐兒童通報資訊時,網絡中的相關單位會主動提供協助以利救援64表4-9台中市支援業務密度、中心性與中介性65表4-10在整個兒童保護網絡中人力資源已相當充足68表4-11在整個兒童保護網絡中經費資源已相當充足68表4-12兒童保護網絡中心與中介行動者72表4-13目前兒童保護的預防性措施已相當完備74表4-14台中縣高風險家庭業務密度、中心性與中介性75表4-15台中縣兒童保護防虐宣導預防業務密度、中心性與中介性77表4-16目前已有受虐兒童通報的標準作業程序且已相當完備78表4-17接收到受虐兒童通報資訊時,各個單位間聯繫管道暢通79表4-18台中縣受虐兒童通報機制業務密度、中心性與中介性80表4-19台中縣受虐兒童第一時間通報機關業務密度與中心性81表4-20接收到受虐兒童通報資訊時網絡中的相關單位會主動提供協助以利救援83表4-21台中縣支援業務密度、中心性與中介性84表4-22在整個兒童保護網絡中人力資源已相當充足88表4-23在整個兒童保護網絡中經費資源已相當充足88表4-24兒童保護網絡中心與中介行動者93圖目錄圖3-1研究架構40圖3-2範例一建立關係矩陣47圖3-3程度中心性操作圖48圖3-4中介性操作圖48圖3-5NETDRAW操作圖49圖4-1高風險家庭預防網絡圖54圖4-2兒童保護防虐宣導預防網絡58圖4-3受虐兒童通報機制網絡圖61圖4-4受虐兒童第一時間通報網絡圖63圖4-5支援網絡圖65圖4-6高風險家庭業務網絡圖75圖4-7兒童保護防虐宣導預防網絡圖78圖4-8受虐兒童通報機制網絡圖80圖4-9受虐兒童第一時間通報機關網絡圖82圖4-10支援網絡圖85 英文期刊Bost,K.K.,Vaughn,B.E.,Boston,A.L,Kazura,K.L.,&O’Neal,C.(2004).SocialsupportnetworksofAfrican-AmericanchildrenattendingHeadStart:Alongitudinalinvestigationofstructuralandsupportivenetworkcharacteristics.SocialDevelopment,13,393-412.Bronfenbrenner,U(1979).TheEcologyofHumanDevelopment:ExperimentsbyNatureandDesign.Cambridge,Mass.:HarvardUniversityPress.Coleman,J.S.(1988).SocialCapitalintheCreationofHumanCapital.AmericanJournalofSociology,94:95–120.Harrington,D.&Dubowitz,H.(1993).WhatCanBeDonetoPreventChildMaltreatment?Pp.258-280inFamilyViolence:PreventionandTreatment.,EditedbyHampton,R.London:SagePublication.KnokeandKulinski(1982).NetworkAnalysis.TheInternationalProfessionalKrackhardt,D.andJ.R.Hanson(1993)“InformalNetworks:TheCompanyBehindtheChart.”HarvardBusinessReview,July-Aug:104-111.Krackhardt,David(1992).TheStrengthofStrongTies:TheImportanceofPhilosinOrganization.InNitinNohriaandRobertG.Eccles,NetworksandOrganization.Boston,HavardBusinessSchoolPress.Landgren,Karin(2005).TheProtectiveEnvironment:DevelopmentSupportforChildProtection.HumanRightQuarterly,27(1):214248O’Toole,LaurenceJ.Jr.andKennethJ.Meier(2004).PublicManagementinIntergovernmentalNetworks:MatchingStructuralNetworksandManagerialNetworking.JournalofPublicAdministrationResearchandTheory.14(4):469-494.O’Toole,LaurenceJ.Jr.(1997).ImplementingPublicInnovationsinNetworkSetting.AdministrationandSociety.29:115-138.Organizations.AcademyofManagementReview,4(4),507-519.Publishers.Tichy,N.M.,M.L.TushmanandC.Fombrun(1979).SocialNetworkAnalysisforVasak,Karel(1977).A30-Yearstruggle:TheSustainedEffortstoGiveForceofLawtotheUniversalDeclarationofHumanRights.UnescoCourier:pp.29-32Walker,M.E.,Wasserman,S.andWellman,B(1993).Statisticalmodelsforsocialsupportnetworks.SociologicalMethodsandResearch,22(1),71-98.專書內政部兒童局(2006)。

兒童及少年保護工作指南。

台北:內政部兒童局。

王澤鑑(1997)。

民法總則。

台北:三民書局。

朱柔若譯(2000)。

社會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取向(W.LawrenceNeuman著)。

台北:揚智。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3)。

國際人權公約國內法化之方法與策略。

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余漢儀(1996)。

兒童虐待-現象檢視與問題反思。

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吳庚(2001)。

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

台北:三民書局呂炳寬、項程華、楊智傑(2007)。

中華民國憲法精義。

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李惠宗(2004)。

憲法要義。

台北:元照出版公司。

李園會(2000)。

兒童權利公約。

台中:信成文具印刷有限公司。

李鴻禧(1991)。

憲法與人權。

台北:台灣大學法律學系法學叢書編輯委員會。

林正順、楊富強、陳龍騰(2008)。

人權保障與實用法律。

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法治斌、董保成(2003)。

憲法新論。

台北:三民書局。

許慶雄(1999)。

憲法講義。

台北:知英文化陳向明(2002)。

社會科學質的研究。

台北:五南。

彭淑華、鄭善明等合編(2008)。

兒童福利-理論與實務(二版)。

台北:華都文化。

馮燕、李淑娟、謝友文、劉秀娟、彭淑華(2004)。

兒童福利。

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熊瑞梅(1998)。

人口流動-理論、資料測量與政策。

台北:巨流劉軍(2007)。

社會網絡分析法。

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

羅家德(2005)。

社會網分析講義。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羅清俊(2008)。

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如何做好量化研究。

威仕曼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期刊王秀燕(2010)。

現實與使命的掙扎-台灣社工人力配置。

社區發展期刊,129期,頁114-127。

王育敏(2006)。

從兒童福利發展現況論政府組織改造。

社區發展季刊,第113期,頁78-87。

吳敏欣(2005)。

通報專線服務模式之探討-以台灣世界展望會辦理113婦幼保護專線為例。

社區發展季刊,112期,頁22-41。

周麗芳(2002)。

華人組織中的關係與社會網絡。

本土心理學研究,第18期,頁175-228。

林明禛(2006)。

從多元資源網絡談老人社區照顧。

社區發展季刊,第115期,頁141-149。

林萬億(2002)。

我國社會行政組織調整方向之研究。

國家政策季刊,創刊號,頁145-166。

林萬億(2006)。

論我國衛生及社會安全部的組織設計。

社區發展季刊,113期,頁12-24。

林萬億(2010)。

建構以家庭為中心、社區為基礎的社會福利服務體系。

社區發展季刊。

129期,頁20-51。

施教裕、宋麗玉(2006)。

高風險家庭關懷輔導處遇實施計畫執行狀況初探。

社區發展季刊,114期,頁103-117。

施慧玲(2004)。

論我國兒童人權法制之發展-兼談落實“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之社會運動。

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14期,頁169-204。

翁毓秀(1999)。

親職壓力與兒童虐待-兼論兒童虐待的預防。

社區發展季刊,86期,頁262-275。

翁慧圓(2006)。

兒童福利專業資源網絡之探討。

社區發展季刊,第115期,頁173-185。

張秀鴛(2010)。

台灣家庭暴力社會工作人力規劃與展望。

社區發展季刊,第129期,頁128-139。

許育典、陳碧玉(2008)。

論國家限制親權的憲法正當性-從虐童談起。

台北大學法學論叢,第69期,頁1-38。

陳秀容(1997)。

近代人權觀念的轉變:一個社會生態觀點的分析。

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9卷第2期,頁101-132。

陳邦弘(2006)。

家扶基金會對政府組織再造中兒童及少年福利定位之芻議。

社區發展季刊,第113期,頁1-6。

傅惠君、卓妙如(2006)。

護理人員在兒童虐待議題中的角色功能。

領導護理,第7卷,第2期,頁1-10。

彭淑華(2007)。

「寧缺毋濫」?「寧濫毋缺」?兒童少年保護工作人員機構安置決策困境之研究。

中華心理衛生學刊,第20卷第2期,頁127-154。

曾中明、黃碧霞、陳敬宏、葉適如、黃珮琪、周慧婷(2010)。

健全社會工作專業制度-談社工人力現況及充實公部門社會工作人力規劃。

社區發展期刊,129期,頁3-13。

黃毅志(1998)。

社會階層、社會網絡與心理幸福。

台灣社會學刊,第21期,頁171-210。

劉宜君、陳敦源、蕭乃沂、林昭吟(2005)。

網絡分析在利害關係人概念之應用:以我國全民健保政策改革為例。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第4卷第1期,頁95-130。

蔡毓智(2008)。

社會網絡:社會學研究的新取向。

思與言:人文與社會科學雜誌,第46卷第1期,頁1-33。

簡慧娟、林資芮(2010)。

中央補助地方增聘兒童及少年保護社工人力政策之探討。

社區發展期刊,129期,頁166-185。

周怡宏(2006)。

兒童身體虐待與疏忽的兒科醫師觀點。

領導護理,第7卷第2期,頁11-27。

博碩士論文呂炳寬(2003)。

我國與法國憲政體制之比較研究。

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邱仕杰(2000)。

兒童保護的理念與政策之執行:保障親權與保護兒童之分析。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洪羽蓁(2003)。

國小輔導室老師參與受虐兒童保護工作之研究。

私立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胡木蘭(2005)。

警察人員在受虐兒童保護網絡體系之因應情形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

孫奇芳(2009)。

建構保護受虐兒童權益之法制研究-以兒童保護請求權為中心。

國立高雄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許麗玲(2009)。

網路學習社群創新擴散模式建構之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郭文藻(2002)。

臺灣兒童人權保障之研究。

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社會科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鈺倫(2000)。

什麼是兒童的最佳利益?--兒保社工員對受虐兒童安置返家之決策及影響因素。

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劉彥伯(2003)。

縣市社工員行使兒童保護公權力之調查研究。

私立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蔡嘉洳(2001)。

醫務社工員參與兒童保護服務網絡之研究。

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鄭欣宜(2008)。

基層員警在兒童受虐防護網絡中的角色之探討:以台北縣為例。

私立世新大學行政管理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研究計畫鄭麗珍(2008)。

兒童及少年保護體系之政府職能分析。

行政院研考會委託研究報告,台北市: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彭淑華(2008)。

兒虐致死及攜子自殺成因探討及防治策略之研究。

內政部兒童局委託研究報告,台中市:內政部兒童局。

研討會論文呂炳寬、楊智傑(2005)。

全球化脈絡下的人權保障。

發表於整合全球化與再地化:21世紀政治學研究的新趨勢學術研討會,私立東海大學政治系主辦,台中。

網路電子化資料內政部(2010)。

內政部兒童及少年福利促進委員會99年第2次會議紀錄。

網址:http://www.sw.kscg.gov.tw/download_file.php?file_dir=upload_file&url_file_name=99%E5%B9%B4%E7%AC%AC2%E6%AC%A1%E5%85%A7%E6%94%BF%E9%83%A8%E5%85%92%E5%B0%91%E5%A7%94%E5%93%A1%E6%9C%83%E7%B4%80%E9%8C%84~.doc&file_link=UPLOAD_D22191163920100715042436.doc&upload_file_id=943,檢閱時間:2010.11.20。

內政部兒童局(2008)。

落實兒童及少年保護家庭暴力與性侵害事件通報及防治工作實施方案。

網址:http://www.babyhome.org.tw/line/index.aspx.htm,檢閱時間:2010.6.18。

內政部兒童局(2009)。

推動高風險家庭關懷輔導處遇實施計畫(含附件)。

網址:http://www.babyhome.org.tw/line/index.aspx.htm,檢閱時間:2010.3.21。

王順民(2008)。

民進黨政府兒童、少年福利服務工作的考察論述。

網址:http://www.npf.org.tw/post/2/3919,檢閱時間:2011.1.15。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9)。

打造精簡、彈性、有效能的政府-行政院組織法修正草案說明。

網址:http://www.rdec.gov.tw/public/Data/941510551671.pdf,檢閱時間:2009.6.25。

 電子全文  國圖紙本論文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註: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推文 網路書籤 推薦 評分 引用網址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什麼是兒童的最佳利益?--兒保社工員對受虐兒童安置返家之決策及影響因素 2. 網路學習社群創新擴散模式建構之研究 3. 台灣兒童人權保障之研究 4. 縣市社工員行使兒童保護公權力之調查研究 5. 兒童保護的理念與政策之執行:保障親權與保護兒童之分析 6. 醫務社工員參與兒童保護服務網絡之研究 7. 建構保護受虐兒童權益之法制研究─以兒童保護請求權為中心 8. 警察人員在受虐兒童保護網絡體系之因應情形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9. 我國與法國憲政體制之比較研究 10. 國小輔導室老師參與受虐兒童保護工作之研究 11. 基層員警在兒童受虐防護網絡中的角色之探討:以台北縣為例 12. 兒童家內受虐辨識指標暨防治策略之研究 13. 應用行動者網絡理論於學齡前兒童保護政策發展之研究 14. 公部門兒少福利機構之演變─制度論與區位論的觀點 15. 宜蘭縣老人福利機構的組織發展與制度分析   1. 周怡宏(2006)。

兒童身體虐待與疏忽的兒科醫師觀點。

領導護理,第7卷第2期,頁11-27。

2. 蔡毓智(2008)。

社會網絡:社會學研究的新取向。

思與言:人文與社會科學雜誌,第46卷第1期,頁1-33。

3. 黃毅志(1998)。

社會階層、社會網絡與心理幸福。

台灣社會學刊,第21期,頁171-210。

4. 劉宜君、陳敦源、蕭乃沂、林昭吟(2005)。

網絡分析在利害關係人概念之應用:以我國全民健保政策改革為例。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第4卷第1期,頁95-130。

5. 曾中明、黃碧霞、陳敬宏、葉適如、黃珮琪、周慧婷(2010)。

健全社會工作專業制度-談社工人力現況及充實公部門社會工作人力規劃。

社區發展期刊,129期,頁3-13。

6. 彭淑華(2007)。

「寧缺毋濫」?「寧濫毋缺」?兒童少年保護工作人員機構安置決策困境之研究。

中華心理衛生學刊,第20卷第2期,頁127-154。

7. 陳邦弘(2006)。

家扶基金會對政府組織再造中兒童及少年福利定位之芻議。

社區發展季刊,第113期,頁1-6。

8. 傅惠君、卓妙如(2006)。

護理人員在兒童虐待議題中的角色功能。

領導護理,第7卷,第2期,頁1-10。

9. 陳秀容(1997)。

近代人權觀念的轉變:一個社會生態觀點的分析。

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9卷第2期,頁101-132。

10. 許育典、陳碧玉(2008)。

論國家限制親權的憲法正當性-從虐童談起。

台北大學法學論叢,第69期,頁1-38。

11. 翁慧圓(2006)。

兒童福利專業資源網絡之探討。

社區發展季刊,第115期,頁173-185。

12. 施教裕、宋麗玉(2006)。

高風險家庭關懷輔導處遇實施計畫執行狀況初探。

社區發展季刊,114期,頁103-117。

13. 林萬億(2002)。

我國社會行政組織調整方向之研究。

國家政策季刊,創刊號,頁145-166。

14. 施慧玲(2004)。

論我國兒童人權法制之發展-兼談落實“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之社會運動。

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14期,頁169-204。

15. 林萬億(2006)。

論我國衛生及社會安全部的組織設計。

社區發展季刊,113期,頁12-24。

  1. 公權力介入受虐兒童保護之手段與界限 2. 建構保護受虐兒童權益之法制研究─以兒童保護請求權為中心 3. 我國受虐兒童家庭社會保障之研究 4. 受虐兒童保護服務處遇模式之研究--以生活模型觀點分析 5. 兒童家內受虐辨識指標暨防治策略之研究 6. 家庭暴力事件中受虐兒童法律保護制度之比較研究-以民事救濟為研究中心 7. 國小輔導室老師參與受虐兒童保護工作之研究 8. 兒童保護家庭重整服務的網絡合作初探 9. 兒童保護緊急救援工作的oncall英雄 10. 兒童保護的理念與政策之執行:保障親權與保護兒童之分析 11. 從兒童受虐案件探討警察人員在兒童保護網絡工作之研究-以花蓮縣為例 12. 縣市社工員行使兒童保護公權力之調查研究 13. 醫務社工員參與兒童保護服務網絡之研究 14. 警察人員在受虐兒童保護網絡體系之因應情形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15. 什麼是兒童的最佳利益?--兒保社工員對受虐兒童安置返家之決策及影響因素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