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願放手的父母,過度涉入的你:脫離原生家庭糾結關係 - 博客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書名:不願放手的父母,過度涉入的你:脫離原生家庭糾結關係、重新定義自己,不再當「成年小孩」,語言:繁體中文,ISBN:9789573285618,頁數:256,出版社:遠流, ...
選擇語言
English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相關網站
博客來
售票網
企業採購
福利平台
海外專館
:::會員服務|快速功能
0結帳
您好 ( 登出 )
登入
加入會員
購物金
購物金 0
儲值金 0
E-Coupon 0 張
單品折價券 0 張
會員專區
電子書櫃
線上客服
繁體
關閉廣告
展開廣告
回博客來首頁
客服公告:配合政策各項服務調整說明詳情
移動滑鼠展開全站分類
:::全站分類
全站分類
旗艦店
:::網站搜尋
全部
展開
全部
圖書
電子書
有聲書
影音
百貨
雜誌
售票
海外專館
禮物卡
搜尋
熱門關鍵字
心玲小語
致未來的男孩們
王崇禮
MASA深夜廚房
中文書
新書
預購
排行榜
選書
即將出版
特價書
香港出版
讀者書評
出版社專區
分類總覽
博客來中文書心理勵志兩性與家庭關係家庭/親子關係商品介紹
看大圖
!上頁
下頁
試閱
不願放手的父母,過度涉入的你:脫離原生家庭糾結關係、重新定義自己,不再當「成年小孩」
可購買版本(2):
電子書
優惠價200元
平裝
優惠價253元
已追蹤作者:[ 修改 ]
確定
取消
作者:吳姵瑩
新功能介紹出版社:遠流
新功能介紹出版日期:2019/05/29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320元
優惠價:79折253元優惠期限:2021年12月10日止
優惠折扣11/11-11/12限定,不限消費金額結帳再89折(部份除外)
使用購物金最高可抵100% 詳情
1點OPENPOINT可兌換1點購物金,1點購物金可抵1元,實際點數依您帳戶為準。
如何獲得OPENPOINT點數?如何兌換購物金?詳見OPENPOINT說明
查詢我的購物金?登入會員專區
運送方式:臺灣與離島海外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可配送點:全球可取貨點:香港、澳門、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
載入中...
我要寫評鑑
分享
優惠組合
不願放手的父母,過度涉入的你:脫離原生家庭糾結關係、重新定義自己,不再當「成年小孩」
原價:320元
加
順應人性:活化超感知和身心系統,過上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原價:420元
優惠組合價
2021遠流年終暢銷展|2書75折
2021-10-22→2021-12-10
原價:740元
組合價 75 折 555 元
放入購物車
內容簡介
不願放手的父母背後,是離不開家的孩子。
因為在你心底,還是有一個渴望被愛的小孩,失落在童年的歲月裡。
你總是習慣扮演父母的傳聲筒,或是常聽其中一方大吐苦水?
你從小就是個懂事的「小大人」,即使長大成人,也還是一手包辦家中大小事?
你總是一直為家庭付出,卻又總是因為無法讓父母開心而感到內疚?
請注意:你可能已經過度涉入父母的夫妻界限,奠定了失衡又不健康的家庭關係。
當孩子無法好好當孩子,長大後就可能成為內心長不大的「成年小孩」,一再渴望失落的愛與照顧。
父母關係除了影響你的認知,也會影響你對親密關係的看法,以及個人領域和事業的發展。
■常見問題1:難以經營親密關係
一直對原生家庭付出照顧,讓你沒有心力處理關係中的緊張,也讓你極度渴望找回失落的「被照顧」感。
你可能會不自覺挑剔伴侶,難以對關係滿意;也可能因為害怕孤獨,而讓自己不斷在感情中受傷。
■常見問題2:職場成為家庭的延伸
你在職場上往往是任勞任怨又使命必達的角色,因為職場也是家庭人際關係的延伸。
你依舊是那個聽話順服的孩子,不知不覺承擔許多不屬於自己的任務,但又很難推辭。
■常見問題3:將現象複製到下一代
婆婆和兒子共生,不允許兒子成為獨立個體,媳婦和孫子彷彿成了附屬品,無法被當獨立的人對待。
當兒子不斷被父母抓回原生家庭當小孩,也容易讓妻子與子女成為共生體,繼續重複下一個循環。
要脫離與原生家庭的糾結關係,不單只是對父母劃界限或將家人推開而已,而是要真正退出父母的夫妻關係,不再當那位彌補或代理的「情緒配偶」。
★擁抱幸福的5大步驟
Step1 賦權父親或母親,引動他們各自的功能
Step2 對父母放手,長出對父母的信任
Step3 退出夫妻界限,歸還責任
Step4 促進父母的夫妻關係/個人成長
Step5 退出角色,回歸自我
本書將帶你看見「成年小孩」如何形成,以及難以離家、又難以放手背後深層的個人與系統因素。
當你看清楚自己在家中的位置,逐步退出父母糾結的情感關係,你就能找回面對彼此關係的勇氣和力量,活出屬於自己的人生。
本書特色
◎以家族系統與家族治療的觀點,從多個面向發現問題、剖析問題。
◎數則感心實例分享,讓你透過他人的生命故事看見自己,也看懂自己。
◎獨家收錄「家庭棋盤」練習,帶領你重新定義自己在家裡的位置。
【各界推薦】
呂伯杰/諮商心理師
柯采岑/吾思傳媒主編
陳安儀/資深媒體人、親職教育專家
陳嬿尹/微煦心靈診所院長、精神科醫師
盧蘇偉/世紀領袖基金會創辦人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誠摯推薦
家,是在心上佔有一席重量的詞,你今天期待回「家」嗎?此書從各式真實案例出發,淺白說明在家庭關係中,你可能會遇到的狀態和難題,以及如何透過意識「界限」,和一步步的練習、互動,重新在家庭中,找回自己。
感謝有此書作為回家的引路人,看見當代對「家」更美好的想像和需求,值得一讀!
——吾思傳媒回家吧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吳姵瑩諮商心理師
愛心理創辦人,心理作者,企業講師,具備國際MBTI施測師證照。
擅長將心理學融入生活與企業管理中,致力於推動心理、情感與家庭教育,更期盼幫助每個人建立心理健康的觀念。
現於愛心理開設實體系列工作坊,並規劃許多線上系列課程,幫助民眾多面向學習與探索心理。
多撰文於《女人迷》、《生活報橘》、《媽媽經》、《女人幫》、《閱讀人》等線上媒體專欄,並曾受新聞媒體與教科書籍引用。
亦常以心理專家身分受邀至電視節目,包括:《大腦先生》、《單身行不行》、《新聞挖挖哇》、《30卡卡》、《半熟人生》等,並曾接受《華視新聞雜誌》、《今周刊》、《張老師月刊》、《大家健康雜誌》、《皇冠雜誌》、《魅麗雜誌》、《親子天下雜誌》、《媽媽經》、《WeCare》採訪。
現與大陸多個平臺共同打造系列音頻課「職場心理界限」、「心理圖書館」、「建立清晰的人際界限」、「焦慮管理」,並與聯合報《一刻鯨選》有聲知識App合作「不安的愛」音頻課程。
另著有《圖解幸福大人的心理學》(易博士出版)、《做自己最好的陪伴:找回安全感,讓你內在小孩不害怕、不寂寞的療癒五堂課》(遠流出版)、《關係界限:解決人際、愛情、父母的情感糾結症》(遠流出版),合著有《為什麼我們愛得如此不安?》(商周出版)。
愛心理線上學校:school.iiispace.com
愛心理官網:www.iiispace.com
Chloe個人網站:www.chloewuu.com
目錄
前言:親愛的,你也是「成年小孩」嗎?
Part1別讓媽媽不開心:檢視你與父母的三角關係
1-1情緒被勒索,卻在糾結中感覺安全
1-2是糾結還是愛?不為母親「為愛而流」的眼淚負責
1-3被糟蹋的女孩,來自疏離的父女關係
1-4你容易有情緒嗎?失去的界限,其實你心裡知道
1-5被「抓住」的孩子!別過度涉入父母的夫妻關係
1-6一輩子的小大人,其實是一輩子的孝子孝女
1-7你是父母的孩子,卻不是伴侶的另一半
1-8受控的職場樣貌,反映出受控的家庭關係
PART2我們與家的距離:家庭與界限理論
2-1家庭的生命週期與發展任務
2-2 築巢期:進入關係並共組家庭
2-3滿巢期:增加「父母」的角色
2-4空巢期:回歸夫妻與自我的困難
2-5共生關係:既離不開家,又無法一個人
2-6彼得潘症候群:小飛俠的暫時性人生
2-7症狀與關係:從家族療癒看個人疾病
2-8你與家人,才是彼此的療癒師
Part3成年小孩的覺醒:退出角色,重新回歸自我
3-1家庭關係形塑你的人際風格
3-2家族棋盤練習:重新定義自己在家中的位置
3-3對彼此放手、讓彼此自由——真正擁抱幸福的五大步驟
3-4成年後如何與父母自在相處
3-5「你憑什麼管我?」寫給討厭父母關心的你們
3-6跳脫出父母的期待,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3-7如果你的兄弟姐妹是成年小孩
3-8寫在最後:從覺察到覺醒的距離
看更多
序
序
親愛的,你也是「成年小孩」嗎?
我曾經在《關係界限》的演講中問過大家一個問題:「你們覺得大部分來求助諮商的人,他們如果有原生家庭的困擾,談論跟父親間問題的人比較多,還是跟母親間問題的人比較多?」
結果大多數人的回答,都是「母親」。
這個現象又是怎麼發生的呢?很多人會告訴我:因為母親通常是主要照顧者,接觸互動的時間比較長,也就容易產生摩擦。
的確如此。
正因為母親是主要照顧者,孩子就容易貼近母親的心情、感受母親的狀態;如果母親心情不好,孩子就容易跟著波動。
當然,也有人的回答是跟父親的關係。
不過在跟父親的糾結裡,比較多的現象則是:覺得經常達不到父親對成就的要求、有個嚴厲又遙遠的父親,或者更多人是有個疏遠又不熟悉的父親,而一直在等待、盼望著父愛。
曾有某一次的心理界限工作坊,是以探索與家人之間的關係為主題。
結果很巧的是:每個人都帶著與母親的糾結前來;卻也是因為這份糾結,讓他們難以設立界限。
我在工作坊中,看到一些顯而易見的歸類,同時也發現:這些歸類廣泛適用於許多華人家庭,例如:
‧掌控的母親VS邊緣的父親
‧有事的母親VS沒事的父親
‧辛勞的母親VS沒用的父親
‧可憐的母親VS惹事的父親
‧委屈的母親VS旁觀的父親
‧柔弱的母親VS控制的父親
你說,這個組合是父母親在談戀愛時就定型?還是經年累月的爭執、失望、委屈所導致的強烈互補關係呢?
這樣的組合,導致許多過度涉入父母關係的孩子,不得不取代甚至頂替父親的位置,而形成:
‧掌控的母親VS被掌控的孩子(小老公)
‧有事的母親VS做事的孩子(小老公)
‧辛勞的母親VS分勞的孩子(小老公)
‧可憐的母親VS拯救的孩子(小老公)
‧委屈的母親VS聽話的孩子(小老公)
‧柔弱的母親VS戰神的孩子(小老公)
令人難過的是,當這些孩子自小就無法好好當「孩子」,需要去肩負起小老公,也就是心理學上說的「情緒配偶」的角色;即使是長大了,也容易在心智與行為狀態停留在小孩狀態。
也就是說,當孩子在童年時期被索取,或內在需求被忽略,長大後因為這股強烈的匱乏感,會讓他們需要停留在父母身邊,或者出現某些行為和舉動,來吸引父母的照顧和關注力,這就是我們在本書中所要講到的「成年小孩」。
因為在他們心底,還是有一個渴望被愛的小孩,失落在童年的歲月裡。
前面提及的分類,某種程度描述了他們的性格和處世狀態;在實際生活中,他們可能也經歷各種困擾,包括:
1.情緒與心理界限薄弱:總是被家人影響、左右決定。
2.社會退縮:無法與人交際,花過多的時間與家人黏在一起,而失去與同年齡層者互動機會。
3.失業:工作上總是無法適應,不論是能力、精力、或人際相處。
4.成癮行為:包含酒精、毒品、檳榔、抽煙等物質成癮,或是關係或性成癮等問題。
5.身心疾病:多為情感性疾病的憂鬱症、躁鬱症、強迫症等,或者有血壓、睡眠、甲狀腺甚或癌症等。
6.無法離家:可能一直在唸書,或一直在家工作,無法完整擁有個人空間,也可能離家就會發生家庭戰爭。
7.衝動、不負責任:可能被過度保護或擔負家中太多情緒壓力,透過瘋狂購物、飆車等行為來釋放壓力,家中的人習慣出面善後,讓當事人沒有機會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8.缺乏自我意識,或自我意識太高又不成熟:可能在家長管教嚴苛下缺乏選擇自由,也可能因為溺愛管教讓孩子權力坐大,卻沒有適時引導,而讓孩子處在自我中心的世界中。
9.對未來茫然:總是做不滿意的工作,已經成年卻沒辦法做到經濟獨立與負責,對自己的開支缺乏概念,總想著有人會幫自己處理好一切。
無法好好當小孩的孩子,成年後卻渴望回到孩子狀態。
無法單純只當孩子的孩子,成長過程就接二連三出現身心問題。
無法好好長大獨立的孩子,成年後卻渴望繼續接受照顧。
——這就是「成年小孩」所面臨的問題。
然而,當這些成年的孩子開始覺醒,希望不再涉入父母的關係,想要退出小老公的位置、過不同於以往的人生時,往往會發現前方的道路佈滿荊棘。
他們總以為:只要能處理好與母親的關係,就能夠獨立長大。
不管是脫離母親的保護、掌控,或是不再對母親的「情緒勒索」有所罣礙和糾結,學著如何心安地拒絕母親。
但這個獨立的過程,卻異常艱辛和困頓。
原因在於:有太多力量會將孩子繼續拉回母親身邊,繼續成為母親的小老公。
這種牽制的力量可能來自於母親分離的痛苦與突然發作的病痛,有時候會是母親突然摔倒、出了意外事故,導致行動不便而需要有人照顧,這時候孩子就會產生強烈的罪惡感和歉疚感,而再次回到母親身邊。
他們甚至會強烈自責、怒罵自己為什麼這麼冷血自私,甚至是怨恨上天。
好不容易才跨出了家門一步,卻又用這個事件打擊自己,認為這是一個重要的徵兆,再次變得無法離開母親。
但事實是,因分離導致失落時,悲傷情緒容易佔據一個人大量的心智空間,發生分離到適應分離的過程中,總是特別容易因為一個閃神而發生意外。
這並不一定是老天爺的給你的啟示,然而很多當事人卻不一定能接受,而會強烈自責。
排除掉母親事故的部分,有些母親可能在孩子離家後開始建立自己的生活圈,或是變得能夠與父親相處和親近。
即使他們依舊無法成為孩子渴望的那種如膠似漆的佳偶,但他們也開始為自己老後的生活努力。
成年的孩子往往會意識到母親為自己晚年生活的努力,並為此感到欣慰;不過另一方面,他們也會開始面臨到內心的空缺。
因為退出小老公的位置後,反而會因為感覺自己不再被需要,進而感到自己無依無靠。
因為他們大半的認同來源,以及愛與歸屬的渴望,依舊來自父母,尤其是母親居多。
當他們愈是努力分離、愈是努力開創自己的生活,愈是感覺惆悵。
為什麼自己的人生被「耽誤」許久?
為什麼別人十多歲離家,早就建立起自己的生活圈或歸屬感,自己則像是從零開始?
他們感受到未來的飄渺、人生的延遲,以及時間的漫長。
在脫離的過程中,他們也可能因為無法找到歸屬感的痛苦與孤單,情緒壓力過大而導致精神相關疾病,或者因為過度勞累而讓自己的健康一落千丈。
親愛的,你是否也是其中一種小老公呢?又或者,從小你就看見自己在家中的角色,總是卡在父母之中?
如果你剛好是其中一個,請你重新去思考父母的夫妻關係——那位不斷被弱化與排除的父親,以及那位看似強勢又孤單的母親、或者任何有較多情緒展現的一方,其實是整個家庭共構出來的;而你也剛好是共犯結構的一員,穩定了這失衡又不健康的親子關係。
當你開始希望「長大」、長出獨立的人格,開始擁有自己的人生,其實需要讓「父母的夫妻關係」這件事不再佔據你的認知空間,不再當「小老公」。
當你有一天認真剖析腦海中的思緒時,會發現其實有許多念頭跟母親有關,例如:
「媽那天又說她肩膀痠痛,我該去買哪個牌子的按摩椅好呢?」
「媽在對爸不高興,真不知道他們要鬧到什麼時候。
」
「畢業後好像回家比較好,這樣媽應該會比較開心。
」
「媽不滿意我現在的女友,到底該叫她怎麼做,媽才會開心呢?」
有時候,有許多念頭是憤怒地看待父親,例如:
「爸就不能好好講話嗎?每次講出來都這麼白目!」
「媽都已經咳成這樣,爸居然還坐在沙發上滑手機,有沒有搞錯!?」
「為什麼不是爸陪媽出國玩,我已經很難請假了,好煩!」
「什麼事情都要以爸為主嗎?其他人都不能說話嗎?」
當然你或許會覺得你並沒有煩惱父母的事,而是煩惱另一半:
「男友怎麼都跟家人沒什麼互動,爸媽已經碎念好幾次了…….」
「快被男友氣死了,覺得他根本跟我爸一個樣,做事情拖拖拉拉又要別人幫忙收拾!」
「我好怕出生在這種家庭,會沒有人想跟我在一起……」
「老公總是說我愛自尋煩惱,還說我跟我媽愈來愈像,總是煩惱不停。
」
你會發現:父母的關係,除了影響你的認知空間,也影響你對親密關係的看法。
當憂慮與心煩佔據腦海,就會特別難以發展個人領域和事業,因為你早已缺乏心力去專注於自身的事務。
因此,當你意識到長大的課題,這意味著你開始要從與父母的三角關係脫離——不單只是對母親劃出界限,或是把母親推開,而是真正退出父母的夫妻關係,不再當那位彌補或代理的丈夫。
有太多人在自我成長的過程中,總是著眼於與母親的關係,在與母親建立界限時既艱辛又掙扎,更承擔許多母親的憤怒指責與分離焦慮,而在兩人的親子關係中,自責是不孝順的孩子。
但當我們願意將視框退後,進而清楚看見整個家庭系統的互動,以及你與父母的三角關係時,你就能更清晰看見:當你涉入父母之中,去維持與穩定他們間不平衡的夫妻關係、牢牢抓住兩個大人時,某種程度上也是在讓兩個大人不用再努力親近彼此,待在對彼此而言安全又疏離的位置。
你自己則是孝順又忠實地待在不停煩惱母親的位置,感覺非常努力,過的卻不是自己的人生。
當你準備好拿回人生的主導權,就要能夠好好思考:是否能將父親視為家庭中的資源,重新引動父親在家中的位置,釋放機會與提供舞臺給父親,讓父親能重新空降至母親身旁,發揮丈夫的角色。
如此一來,你才有可能安然退出小老公的位置,回到真正屬於孩子的位置,有心力去追尋你的人生。
看更多
詳細資料
ISBN:9789573285618叢書系列:綠蠹魚規格:平裝/256頁/14.8x20.9x1.75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心理勵志>兩性與家庭關係>家庭/親子關係
內容連載
1-1情緒被勒索,卻在糾結中感覺安全 成年小孩與家人間最大的困擾,就是想分開卻分不清,當中有太多情緒糾結。
幾年前我辦了一場講座,談的是「你也被情緒勒索了嗎?」這個當時很夯的議題。
有的學員攜家帶眷來參加,能夠請動父母一起來聽,著實難得。
講到情緒勒索的議題,其實要從關係共構與自我結構去理解。
因為勒索者與被勒索者間存在一種對應的糾結關係,表面上看似只有勒索者的「開心」與被勒索者的「痛苦」,事實上卻隱含著酬賞機制,使得關係難以理清。
若要擺脫這樣共構關係,就必須要了解整個系統,同時也要看懂自我是如何被系統影響,進而影響到自我的狀態和組成,削弱自我的力量。
會受到情緒勒索,往往是因為我們的自我組成中有太多他人的聲音,也有太多對自己的否定跟陰影,會帶來羞愧感和罪惡感。
正是因為無法忍受身上的罪惡感,以及對他人要求非執行不可的被迫感,你才會感覺情緒被勒索。
當我們可以看懂自我,你會發現: ‧無法拒絕媽媽的要求,可能是因為你內在就有一個媽媽人格。
媽媽經年累月的想法形塑出你內在的一部分,那你當然就無法拒絕你「自己」了。
‧你可能有完美主義,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
只要別人嫌棄一下你,你就逼自己一定要證明自己,從覺得自己不夠好的「羞恥感」,轉變為被他人操弄的被迫感。
也許,你可以再深入去思考:除了母親是照顧者這點外,還有什麼強化了母親對你的影響力?如果你拒絕不了母親,那拒絕得了父親嗎?你說你有完美主義,又覺得自己不夠好,這是怎麼來的?是什麼讓你養成這樣的性格特質? 透過這段提問,你也許會發現:你不只拒絕得了父親,有時可能還會將父親排拒在外。
如果你下意識地有這些反應,就代表你捲入了父母的夫妻不協調中,總是想為母親分勞解憂,偶爾視父親為母親的敵人,因此跟母親愈來愈親密,讓母親一有不滿就往你身上倒。
久而久之,你可能知道自己有很多責任,卻不覺得自己有足夠的能力;因為你想要分勞解憂的最終目的,其實是要母親開心,但你從來沒真正感覺自己做到。
不過你也很清楚:只要你無法達到母親的要求,母親肯定不開心,這逐漸形塑出你的完美主義。
從根本來看,你一直以來都難以肯定自己真的盡到了「孩子」的職責,也因此總是容易感到羞愧或罪惡。
看完整內容連載
主題活動
【超級購書節】9/27-11/14寫書評送$25圖書單品折價券!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
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同類商品新上架
1.
在意別人而受傷,怎麼找回快樂:用心理學療癒內心傷痕,不再為人際焦慮,真正做自己
2.
解夢辭典:夢境象徵全書
3.
人際關係心理學
4.
時尚老人:優雅老化的三力生活(限量親簽版)
5.
秒能擺脫壓力
本類新品熱銷
1.
鑽石心光:宇宙奧義成功心法
2.
靜心書寫.活得像雲般自由:先放手,再放心—108天〔心經〕練習【藏青祈福版】
3.
【1書+1日記】3分鐘未來日記:寫下的願望真的都實現了!
4.
愛的藝術(史上最暢銷心理學不朽經典世紀新譯本):心理學大師佛洛姆談愛的真諦,一本學習如何去愛的聖經
5.
活出心中的太極
本類暢銷榜
1.
為何家會傷人:讓愛不再是負擔
2.
我心裡住著一隻刺蝟:看懂你的人生劇本與內在防衛機制,療癒各種人際傷
3.
男人的愛情研究室:談一場不追不求的戀愛
4.
一個人,你也要活得晴空萬里
5.
一開口撩人又聊心:被異性喜歡,被同性肯定,不冷場、不辭窮、不尷尬、不被句點的人際互動課
訂閱電子報
想獲得最新商品資訊,請訂閱免費電子報
關於我們
關於博客來
關於PCSC
隱私權政策
服務條款
人才募集
利害關係人專區
會員服務
加入會員
新手上路
會員分級
訂閱電子報
24小時隔日取貨
行動博客來
切換行動版
合作提案
企業採購
福利平台
加入供應商
AP策略聯盟
異業合作
客服中心
查詢帳號密碼
客服信箱
客服中心Q&A
線上客服
好站連結
OKAPI 閱讀生活誌
青春博客來
售票網
博客來Youtube
博客來粉絲團
得獎認證
天下雜誌2017金牌服務大賞
2016新世代最嚮往企業
SSL憑證服務
數位時代2012年台灣網站100強
電子發票推廣標章
dpmark資料隱私保護標章
數位時代2011台灣電子商務TOP50強
行政院環保署B2C網購包裝減量標章。
包裝減量。
環保材質。
循環包材。
客戶服務專線:02-26535588傳真:02-27885008服務時間:週一~五8:00~19:00,週六~日、例假日9:00~18:00,365天全年無休
博客來數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地址:臺灣115台北市南港區八德路四段768巷1弄18號B1之1 食品業者登錄字號:A-196922355-00000-9
Copyright©since1995books.com.twAllRightsReserved.
延伸文章資訊
- 1想變自信就「脫離家庭」?不做這3 件事看再多書都沒辦法找回 ...
安全感建構的過程中,分離是我們一生非常重要,貫穿我們全部人生的主要命題。是否很好的分離代表著你能不能夠去建立真正的自信。我們要和父母、原生家庭 ...
- 2現代人歸屬焦慮:想擺脫原生家庭,但又怕「失根」
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創痛,回避或是理性並不能讓它被消滅,那些痛苦的回憶或感覺只是因為不能承受痛苦之重,被從意識層面壓抑到潛意識裡去了。
- 3不願放手的父母,過度涉入的你:脫離原生家庭糾結關係 - 博客來
書名:不願放手的父母,過度涉入的你:脫離原生家庭糾結關係、重新定義自己,不再當「成年小孩」,語言:繁體中文,ISBN:9789573285618,頁數:256,出版社:遠流, ...
- 4<關係聊天室>想脫離原生家庭束縛,活出自己的人生,心理師帶 ...
- 5心理學:脫離原生家庭,不是脫離父母親,你要懂得正確的方法
原生家庭指的是我們出生以及生活的環境,這區別於我們結婚之後的新生家庭。在原生家庭里,父母的教育以及性格等其實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