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變自信就「脫離家庭」?不做這3 件事看再多書都沒辦法找回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安全感建構的過程中,分離是我們一生非常重要,貫穿我們全部人生的主要命題。
是否很好的分離代表著你能不能夠去建立真正的自信。
我們要和父母、原生家庭 ...
Share
圖片來源:Unsplash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
當小時候做很多事情都被父母或老師反對時,我們難免會產生一種想法:「為什麼不管我怎麼做都不對?」「到底要做到多好他們才會滿意?」。
這些都會影響到長大後我們的自信程度,作者在文中提到,想讓自己變得快樂,就先用3個步驟找回自信!
(責任編輯:張舒婷)
文/四毛
我的諮詢室裡聽到的最多的一句話是:「我總覺得自己不快樂」。
當我問「為什麼你總覺得不快樂?」時,收穫的最多回答是:「大概是因為我不自信吧。
」這些年讓人自信的雞湯真的很多,那自信和不自信的人的差別到底在哪裡呢?多年的諮詢經歷讓我發現一個結論:從不自信到自信,其實你只需要做到這一點:學會真實的表達自我。
1.為什麼我不自信?
「我只有這樣做,媽媽才不會傷心」以前做一檔電視節目,一個女孩向我訴說她的「不快樂」。
她30歲,非常漂亮,受過良好教育,工作也不錯,是很多女孩子羡慕不已的物件。
但她說自己每天都活得特別的緊張和焦慮。
「我一點都不快樂。
」
為什麼?我問她。
「我覺得我所做的一切都沒用,我覺得不論我怎麼努力,我媽媽都不滿意,她總覺得我沒有達到一個更好的狀態,我非常的不自信…生病了,也要咬牙忍著去工作;要對所有人都謙和,要對領導如何如何,要對朋友如何如何,不要考慮你自己。
我一直是按照媽媽所說的方式去做的,但我真的越活越覺得不快樂。
」
其實這個女孩8歲時,媽媽就去世了。
從8歲起她就獨自一人在這個世界上學習一切,內心一直特別恐懼。
「我特別害怕別人否定我,因為別人否定我就會討厭我,討厭我就會攻擊我,沒有人保護我,所以我每天都在想怎麼能夠讓老師喜歡我:我必須要努力上進,學習成績好。
我也在想怎麼能夠讓同學們不欺負我:我必須得讓他們覺得從我這裡獲得了很多的東西。
」
是不是生氣了?是不是累了?是不是委屈了?是不是對誰憤怒了?這些她完全不敢表達。
其實,很多人在嬰幼兒時對媽媽都是這樣的一種狀態:我餓了,然後媽媽說 「來,寶寶,媽媽給你去做好吃的」;你不高興了,「來,媽媽哄一哄你?」
如果媽媽很好地呼應了你的情感,我們就會敢於去表達自己的情感。
如果媽媽沒有,而是你要觀察媽媽是不是高興?是不是情緒穩定?如果她穩定高興,那我就稍稍地表達一下自己。
如果她不穩定,我餓了也得假裝忍著。
我不高興了,也要假裝特別開心,因為只有這樣,媽媽才不會傷心。
溫尼科特說,在這樣的一種狀態下生存的我們就會形成一個虛假自體,真實的自己是不允許表達出來的,真實的那一部分就會變得越來越弱小,委屈和憤怒會佔據我們的心,這種情感會伴隨影響我們一生,長大後的個體就是極為不自信的。
如果你不能表達真實的自己,那生活會怎樣呢?你會完全沒有生活,就像一個人永遠在一個跑道上不停地奔跑,心,最終會累死的。
「一旦觸碰一件新的事情,我就會惹麻煩」
自信不僅是相信自己能完成已經熟悉的事情,還包括對自己沒有從事過的事情的一種預估,這種對於自己潛力的信任和肯定叫做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也形成於小時候。
當你第一次自己想要用勺子吃東西時,一拿起勺子,結果灑了一身。
媽媽看不下去了,「你怎麼這麼笨呢?唉呀,別弄了,我又得給你洗衣服,我餵你吧。
」媽媽這樣說,讓你覺得嘗試新東西時犯錯是不能接受的,會給媽媽惹麻煩。
你第一次繫鞋帶沒繫好,媽媽說,「馬上要遲到了,怎麼這麼磨蹭啊?我幫你穿。
你的嘗試被打斷一次又一次之後,自我效能就會出現問題,「我如果一旦去觸碰一個我並不熟悉的新的事物,那麼我就會惹麻煩。
」 所以,不自信的人會固步自封,不敢嘗試,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到。
「我什麼都好,為什麼就是命不好?」
我認識一個女孩,找的第一任丈夫非常強勢,對她很不尊重。
她離婚了,之後又找了一個對他吆三喝六的人。
當然後來又分手了,然後找了一個對她整天數落挑剔的人。
她對我說:「我什麼都好,為什麼就是命不好?」不知道的人會以為她是因為不自信,所以才找那些對她不好的人。
其實,不自信只是一種表現,實質上她一直在「強迫性重複」。
佛洛伊德說,如果我們兒時有一種固定模式,會希望自己在成年時重建和還原那個場景,以完成早期心理創傷的一個修復。
那個女孩為什麼總是找傷害她的人呢?因為她的爸爸媽媽在小時候對她有特別強烈的期待,因此對她特別苛刻。
此時一個幼小孩子的內心非常委屈但卻無助,長大後,她就會希望自己做得更好,能夠去修正別人對她不恰當的評價。
如果她帶著這樣的一個模式進入他成年的婚姻狀態當中時,她一定得先找一個對他不接納的他才有可能修正,把這個人對她不接納,修正成對她的接納。
如果你的魔咒不斷地以各種形式出現在你的人生當中,你要看一看你是否有一些認知或者創傷沒有得到修復。
如果你不去打破這個魔咒,你就永遠會在那個循環裡面去循環,只不過是換了事件換了人而已。
2.從不自信到自信,首先要做到這一點
(1)允許自己真實的表達
一個人能不能快樂以及順利的在這個世界上活下去,基礎就是安全感。
安全感組成的第一部分就是鏡像。
成長初期,這個鏡子就是我們的家庭、父母。
你笑的時候,鏡子裡的人給予你的是微笑,你就是被允許的和真實的。
你哭的時候,鏡子裡的人給予你哭泣或悲傷,你也是允許存在和真實的。
一個8歲失去媽媽,爸爸也不管的小孩有討好他人的傾向難道不對嗎?如果他不那樣做的話,那他8歲時就被這個世界滅掉了。
父母是否在成長初期給予孩子情緒的允許和呼應,決定了我們是否會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情緒。
我有個朋友,跟主管一見面,一點頭一微笑,就會給自己一個評價,「我怎麼那麼的趨炎附勢啊,我怎麼那麼沒骨氣啊?」因為她的感受是不允許被真實表達出來的,就會轉向對內攻擊。
人最寶貴的就是真實感,因為真實感會讓你感覺自己是特別有力量的。
所以能真實表達的人才會自信。
如果你覺得自己沒有被這個世界特別好的接受,那不妨去找一個心理諮詢師去重建你自己真實的存在。
(2)一定要和父母「分離」
安全感建構的過程中,分離是我們一生非常重要,貫穿我們全部人生的主要命題。
是否很好的分離代表著你能不能夠去建立真正的自信。
我們要和父母、原生家庭逐漸開始精神上的分離,慢慢融入到這個社會,有自己獨立的生活狀態,再達到完整的分離。
所謂的「我沒辦法,只能讓父母、妻子丈夫好朋友來幫助我」…這是一種自我合理化的過程。
每一個人都是以殘缺的不完美的狀態在這個世界當中存在的。
所以,如果你把所有的問題都指向於那個不完美的爸媽,那麼請問你在哪裡?你的力量是什麼?
最重要的是,如果你把所有問題都歸結給他們,意味著你放棄了你自己的力量;如果你放棄了你自己的力量,自信又在哪裡?
(3)要區分否定和投射
工作中很多人都會否定你:「你這個方案做得不夠好,這個客戶談的不是特別恰當」…….我想讓大家看清楚一個真相,這種否定,到底是不是針對你的?不認同你的到底是別人還是你自己?
這時你一定要學會區分否定和投射。
如果發現自己確實經驗尚有不足,就要允許你不是神。
當別人給予一些建議,先判斷我自己在這方面是否有成長空間,這種否定是不是一種建設性的意見?如果他說的對,但表達方式讓你不舒服,這時你又要看自己有沒有完成分離。
你是不是一個獨立的人,是否可以面對自己有不足?
還有一種否定的陷阱是什麼呢?是投射。
投射就是我們以為的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其實是自己內心對自己有這樣的一個先期的設定。
而這個設定,我們會以別人的嘴來呈現出來。
我們認為的很多的否定可能未必是否定,而是內在對於自己不接納不滿意的一個投射。
如果一個評價導致你不自信,不是因為他人的評價消極,而是因為你內在的自我評價是消極的。
所以你會覺得處處是歧視,哪裡都是嘲笑。
有時甚至可能是你自己「勾引」別人批評自己。
3.如何在否定和質疑中保持自信
(1)檢視生命中的早期重要人際關係
回顧和檢視一下我們早期的重要的人際關係:是不是有一些問題存在,是否有對自己不恰當的評價。
例如由媽媽的悲傷或者爸爸的焦慮而引發的一些不恰當的家庭教育方式。
過於嚴厲?簡單粗暴?這些都可能是會在你成年之後,引發你不自信的一些隱患。
(2)自我識別
自我識別就是你的自我評價是不是真實和客觀的。
朋友親人的觀察都是帶有情感的,價值偏差的和自我的價值判斷。
他們的這種自我識別未必真實和客觀。
可以借助一些專業的心理測評,或是專業的心理諮詢師,給你觀察得出來的更客觀的結論。
(3)自我建設
能力建設
你學的東西越多,你去面對突發的應變的這種技能就會越充分,你內在對於自我的安全感就會越良好。
體能建設
如果你連續3天都失眠,我們會因為情緒不穩定而去做了一些不太恰當的決策。
鍛練能夠讓身體產生的激素水準發生變化,產生類似於多巴胺的東西讓耐心變得更加持久。
這使我們應對他人評價或新的挑戰都會有平靜的狀態,做出更好的選擇。
選擇促進自己自信的環境
歌德說,「我生平最討厭的莫過於人與人之間的互相折磨,尤其是風華正茂的年輕人。
」如果整個環境每天就是勾心鬥角,主要精力不是放在事業和學習發展,而是無謂的人員內耗上的話,再怎麼良好的心態也會受到影響。
在自信的環境當中我們要能夠有很好的自我效能的呈現。
心理建設
心理學是人一生都要去修煉的一個課程。
只有良好的心態去面對否定質疑,挫折,挑戰災難,你才有力量去面對自己,你會發現自己對於自己的感受會越來越美好,越來越感受到安全,才會因此而獲得輕鬆和快樂。
最後再強調一次,一個人自信的根基就在於:你在做一個真實的你。
延伸閱讀:
沒自信的孩子都有個控制狂父母?9種負面性格對應的9種「家庭教養」
7個讓大家更喜歡你的肢體語言:「咬緊牙關」能讓你看起來更有自信
不幸福的家庭影響力很大,交友、感情不順利是因為我們都得了「父母病」
(本文經合作夥伴KNOWING授權轉載,並同意VidaOrange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一個人不自信的根源在哪裡?3點帶你看透你的「不自信」〉。
圖片來源:《上流社會》劇照。
)
分享本篇文章
我們有IG囉!陪你隨時探索生活靈感👇
NowReading
想變自信就「脫離家庭」?不做這3件事看再多書都沒辦法找回自信
2minread
活在當下
心理紓壓
職場領導
健康運動
質感生活推薦好劇
國際潮流
經營愛情
喜歡看書
主題特展十分自信+五分鐘勇氣
再忙,也要跟你說聲謝謝
活在當下
大人系の微醺時光
我的名字,不只是__媽媽
大腦高效休息旅行法
狂吃後的人生
靠腰人生,不如犒賞自己
暖心寓所
點亮生活中的儀式感
0%
✕
Close
活在當下
Vida風格人物
心理紓壓
健康運動
質感生活
職場領導
經營愛情
國際潮流
喜歡看書
推薦好劇
美食旅遊
Aboutus
聯絡我們
投稿專區
✕
活在當下
Vida風格人物
心理紓壓
職場領導
健康運動
質感生活
推薦好劇
國際潮流
經營愛情
喜歡看書
主題特展
十分自信+五分鐘勇氣
再忙,也要跟你說聲謝謝
活在當下|改版特展
大人系の微醺時光
我的名字,不只是__媽媽
大腦高效休息旅行法
狂吃後的人生
靠腰人生,不如犒賞自己
暖心寓所
點亮生活中的儀式感
Aboutus
聯絡我們
投稿專區
LatestPosts
【冬天的療癒食刻】推薦5間「高質感麻辣鍋」:隱身巷弄的「麻辣壹號店」、微風信義景觀餐廳「麻辣45」⋯⋯
「好好地生活,本身就是一種戰鬥。
」《四樓的天堂》7句成熟大人能感同身受的「人生金句」
【懷舊會讓人感到快樂】這5種「古早味糖果」,你小時候最喜歡哪一種?
成熟後才明白:原來「孤獨」不是獨自一人,而是用喜歡的方式過生活
【全台唯一】adidas概念店正式開幕,五大亮點帶你享受高質感的逛店體驗
為提供您更好的網站服務,本網站會使用Cookies及其他相關技術優化用戶體驗,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上述聲明了解隱私權政策同意並關閉視窗Manageconsent
Close
PrivacyOverview
Thiswebsiteusescookiestoimproveyourexperiencewhileyounavigatethroughthewebsite.Outofthese,thecookiesthatarecategorizedasnecessaryarestoredonyourbrowserastheyareessentialfortheworkingofbasicfunctionalitiesofthewebsite.Wealsousethird-partycookiesthathelpusanalyzeandunderstandhowyouusethiswebsite.Thesecookieswillbestoredinyourbrowseronlywithyourconsent.Youalsohavetheoptiontoopt-outofthesecookies.Butoptingoutofsomeofthesecookiesmayaffectyourbrowsingexperience.
Necessary
Necessary
AlwaysEnabled
Necessarycookiesareabsolutelyessentialforthewebsitetofunctionproperly.Thesecookiesensurebasicfunctionalitiesandsecurityfeaturesofthewebsite,anonymously.
CookieDurationDescriptioncookielawinfo-checkbox-analytics11monthsThiscookieissetbyGDPRCookieConsentplugin.Thecookieisusedtostoretheuserconsentforthecookiesinthecategory"Analytics".cookielawinfo-checkbox-functional11monthsThecookieissetbyGDPRcookieconsenttorecordtheuserconsentforthecookiesinthecategory"Functional".cookielawinfo-checkbox-necessary11monthsThiscookieissetbyGDPRCookieConsentplugin.Thecookiesisusedtostoretheuserconsentforthecookiesinthecategory"Necessary".cookielawinfo-checkbox-others11monthsThiscookieissetbyGDPRCookieConsentplugin.Thecookieisusedtostoretheuserconsentforthecookiesinthecategory"Other.cookielawinfo-checkbox-performance11monthsThiscookieissetbyGDPRCookieConsentplugin.Thecookieisusedtostoretheuserconsentforthecookiesinthecategory"Performance".viewed_cookie_policy11monthsThecookieissetbytheGDPRCookieConsentpluginandisusedtostorewhetherornotuserhasconsentedtotheuseofcookies.Itdoesnotstoreanypersonaldata.
Functional
Functional
Functionalcookieshelptoperformcertainfunctionalitieslikesharingthecontentofthewebsiteonsocialmediaplatforms,collectfeedbacks,andotherthird-partyfeatures.
Performance
Performance
Performancecookiesareusedtounderstandandanalyzethekeyperformanceindexesofthewebsitewhichhelpsindeliveringabetteruserexperienceforthevisitors.
Analytics
Analytics
Analyticalcookiesareusedtounderstandhowvisitorsinteractwiththewebsite.Thesecookieshelpprovideinformationonmetricsthenumberofvisitors,bouncerate,trafficsource,etc.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cookiesareusedtoprovidevisitorswithrelevantadsandmarketingcampaigns.Thesecookiestrackvisitorsacrosswebsitesandcollectinformationtoprovidecustomizedads.
Others
Others
Otheruncategorizedcookiesarethosethatarebeinganalyzedandhavenotbeenclassifiedintoacategoryasyet.
SAVE&ACCEPT
延伸文章資訊
- 1想變自信就「脫離家庭」?不做這3 件事看再多書都沒辦法找回 ...
安全感建構的過程中,分離是我們一生非常重要,貫穿我們全部人生的主要命題。是否很好的分離代表著你能不能夠去建立真正的自信。我們要和父母、原生家庭 ...
- 2現代人歸屬焦慮:想擺脫原生家庭,但又怕「失根」
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創痛,回避或是理性並不能讓它被消滅,那些痛苦的回憶或感覺只是因為不能承受痛苦之重,被從意識層面壓抑到潛意識裡去了。
- 3不願放手的父母,過度涉入的你:脫離原生家庭糾結關係 - 博客來
書名:不願放手的父母,過度涉入的你:脫離原生家庭糾結關係、重新定義自己,不再當「成年小孩」,語言:繁體中文,ISBN:9789573285618,頁數:256,出版社:遠流, ...
- 4心理學:脫離原生家庭,不是脫離父母親,你要懂得正確的方法
原生家庭指的是我們出生以及生活的環境,這區別於我們結婚之後的新生家庭。在原生家庭里,父母的教育以及性格等其實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
- 5心理學:如何脫離原生家庭之痛,重塑幸福人生
心理學:如何脫離原生家庭之痛,重塑幸福人生. 他對此感到非常痛苦,同時也對自己未來的人生感到迷茫。因為父親暴力的教育方式,他形成了膽小自卑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