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如何脫離原生家庭之痛,重塑幸福人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心理學:如何脫離原生家庭之痛,重塑幸福人生. 他對此感到非常痛苦,同時也對自己未來的人生感到迷茫。
因為父親暴力的教育方式,他形成了膽小自卑和 ...
MdEditor
心理學:如何脫離原生家庭之痛,重塑幸福人生
語言:CN/TW/HK
時間 2021-04-2902:08:48
新陽光育兒說
主題:
心理
昨天收到一位粉絲的私信,他告訴我,自己的父親一直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方式,經常不顧及自己的自尊心,動不動就開打,甚至在他22歲的時候,因為自己對父親的反對,還招致了當眾的一次毒打。
他對此感到非常痛苦,同時也對自己未來的人生感到迷茫。
因為父親暴力的教育方式,他形成了膽小自卑和敏感的性格,而且由於長期處於被父親攻擊的狀態,他總感覺所有人都對他抱有敵意,嚴重影響了自己的工作和社交。
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美國著名“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認為,每個人都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而這種關係將會影響他的一生。
01孩子是父母的複製品為什麼孩子喜歡模仿自己的父母?孩子學習父母的樣子,是出於迎合父母,想獲得父母的身份認同。
這有點像“討好型人格”,剛出生的嬰幼兒,因其不具備獨自生存的能力,會出於求生本能,主動迎合養育者,從而試圖獲取生存所需的關愛和物質。
這種現象,作者奧利弗·詹姆斯在《天生非此》中解讀為人質情結,又名為“後代斯德哥摩爾效應綜合徵”。
父母會直接或間接地通過言傳、身教、身份認同的方式,告訴孩子,什麼才是“正確”的到為人處世方式。
簡單地說,就是孩子會偷偷觀察父母的言語、行為來學習父母的樣子。
為人父母,說的話,做的事,都會成為孩子的榜樣。
心理學家通過大量的案例追蹤發現:若父母的婚姻長期不幸,未來孩子的婚姻大概率也是不幸的,因為孩子從未習得幸福婚姻的經營方式,他學到的更多的是製造不幸婚姻的方法;如父母長期與孩子不合,那麼孩子大概率也處理不好與社會人的關係,同樣是因為孩子沒有從父母身上習得正確處理社交的方式。
同樣的,那些不具備“愛”的能力的父母,大概率也無法撫養出懂得去愛的孩子,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長期處於缺愛的狀態,會滋生出一種“我不配得到愛”的無力感,與此同時而來的,還有低自尊,總覺得自己不夠好,有的人甚至會形成討好型人格,不斷放低自己的身段,一味去迎合他人。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缺愛的姑娘在感情之路上總是不順的原因,她們總是擔心自己的價值配不上對方,在一段感情裡總是委曲求全甚至毫無底線,而這種自我感動式的無底線的付出會讓對方覺得沉重和道德綁架,加速了對方的逃離。
用暴力去養育孩子的父母大概率也會得到一個同樣有暴力傾向的孩子,有的父親長期對孩子進行家庭暴力(這裡的家庭暴力指的是肢體暴力和冷暴力),孩子若長期處於打罵中,長大之後會覺得自己懦弱無能;而長期被冷暴力對待的孩子,長大以後在處理和伴侶孩子之間的關係時,也會選擇同樣的方式,因為他們原生家庭的父母沒有教會他如何和家人溝通。
02童年幸福已然缺失,我們是否還有重新獲得幸福的可能?心理學上有一個可怕的定律,你越討厭一個人,證明他身上有和你相似的人格特質,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很多人一邊抱怨著自己的原生家庭,抱怨著他們父母的不合理行為模式,卻像中了魔似的,最後活成了曾經的父母。
所以,與其活在過去的傷痛裡,我們倒不如重新找到另一種可能:如何找出問題的源頭,找到改變自己的方法?1覺察自己的感受當和父母相處不舒服的感受出現時,停下來問問自己,為什麼?試著按照這些引導往下做:我現在的感受是什麼(情緒識別),父母的什麼動作引發了我這個感受(識別情緒源),這樣的情緒是否對我造成了傷害(正視自己的感受)。
2嘗試將情緒表達很多人與父母關係惡化甚至疏離,源自於雙方的不理解,你無法理解父母對你所做出的傷害,父母無法理解你的想法,因此,在爆發問題時,嘗試將自己的感受說出口。
可採用“非暴力溝通法則”中“闡述行為+表達感受”的模式:你剛才的xx行為讓我有了xx的感受,對此,我希望我們以後能用xxx方式去解決問題,這對我們雙方都有xxx的好處。
3認同父母也有不幸的童年我們的習慣和行為方式大多是從父母那裡潛移默化來的,我們的父母亦然。
父母已經在他們認知和能力範圍內,做到最好了,他們也可能是原生家庭的受害者。
他們對你的傷害在他們心中或是是他們表達愛意的一種方式。
當你站在這樣一個維度去理解他們的時候,你的內心會釋然很多。
4停止自我攻擊接納自己不管現在的你對自己有多麼不滿意,都請停止對自己的攻擊。
很多人受到批判式教育的影響,總是對自己感到不滿意,不斷地能在自己身上發現各種各樣的缺點;還有的人喜歡向內歸因,事情搞砸了,全都是因為自己造成的。
這兩種思維模式只會把我們拖入人生的深淵裡。
嘗試著去做一些自己擅長的事情,不要去和別人做比較,你永遠不會知道,在你攻擊自己一無是處的時候,也有人羨慕著你身上的閃光點。
5遠離負能量的圈子什麼是負能量的圈子?對你不友好的,攻擊你的圈子,就是負能量的圈子。
人生很短,我們要和舒適的人呆在一起,當你這麼做的時候,你會發現原來自己也是有人接納有人愛著的,而這,會成為你生命當中源源不斷的勇氣和能量。
過去的已經過去,未來依然可期。
上天安排你擁有一個不太幸福的童年,或許也在賜予你人生當中的另外一筆財富。
他告訴你,努力去愛自己,去習得愛的正確表達方式,讓你的孩子擁有一個更加幸福的童年。
親愛的,別活在過去,未來的幸福,才應該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憧憬。
「心理」
我和我的‘微信焦慮’症
5.92秒破百?威蘭達不僅揣摩國人心理很有一套!而且確實有點料
從心理學解讀陳露與霍尊事件:男人如此對你,意味著不是真的愛你
天天喝十幾二十幾一杯的奶茶的人是何種心理?
應採兒一句“印錯了”化解尷尬,社交牛逼症人的魅力
醫學科普:認識焦慮和抑鬱——情緒上的“感冒”
抑鬱症:孩子暴食的原因是什麼,家長如何進行應對?
省監獄管理局舉辦心理健康諮詢交流培訓
夢見愛人變心後,藉助OH卡的一次自我分析
1949年前的中國心理學會丨回首百年話心理
「其他文章」
父母需知:你的優越感,正在摧毀你和孩子的關係
心理學:男孩和父親的關係,與他的事業成就密切相關
逆境出人才,流傳百年的經典居然是一句智商稅
那些被爸媽吼大的孩子,命都很苦
讓孩子學會處理壞事件有多重要?除了優秀,父母都該重視的養育觀
心理學:如何脫離原生家庭之痛,重塑幸福人生
受害者心態,很多父母都有,不改會把孩子的未來拖入深淵
孩子總是沉迷遊戲家長乾著急?這幾個小技巧或許能幫到你
和伴侶分開後,我們如何成為更好的父母?單親家庭的積極育兒觀
2021,為什麼我建議你養一個“會花錢”的孩子?
成年人如果有這些表現,說明他可能遭遇過原生家庭PUA
心理學:一個人會不會有出息,從童年時父母的教育方式就能看出來
延伸文章資訊
- 1現代人歸屬焦慮:想擺脫原生家庭,但又怕「失根」
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創痛,回避或是理性並不能讓它被消滅,那些痛苦的回憶或感覺只是因為不能承受痛苦之重,被從意識層面壓抑到潛意識裡去了。
- 2從張韶涵到蔡少芬:徹底遠離原生家庭,脫離樊勝美式的人生有 ...
開不開心不重要,他們想要的,只是女兒能賺到的錢財。 不過很值得慶幸的是,在經歷這麼生活磨難後,張韶涵選擇了勇敢脫離原生家庭,和父母斷絕了關係 ...
- 3心理學:如何脫離原生家庭之痛,重塑幸福人生
心理學:如何脫離原生家庭之痛,重塑幸福人生. 他對此感到非常痛苦,同時也對自己未來的人生感到迷茫。因為父親暴力的教育方式,他形成了膽小自卑和 ...
- 4如何跳出原生家庭,成就你自己,4個方法教會你
4、如何脫離原生家庭的傷害? 1、直接面對父母. 直接面對父母不是讓你去報復,去發泄,或者從他們身上去索取什麼,而是讓你面對他們的同時去克服自己 ...
- 5想變自信就「脫離家庭」?不做這3 件事看再多書都沒辦法找回 ...
安全感建構的過程中,分離是我們一生非常重要,貫穿我們全部人生的主要命題。是否很好的分離代表著你能不能夠去建立真正的自信。我們要和父母、原生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