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人格潛能,看見更真實的自己》這本書在說什麼 ... - 好拾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個性是先天基因,還是後天養成?人格如何決定我們的發展《探索人格潛能,看見更真實的自己》心得.
跳至主要內容
閱讀心得
自我成長
心理療癒
人際溝通
職場能力
關於我們
選單
閱讀心得
自我成長
心理療癒
人際溝通
職場能力
關於我們
搜尋
閱讀心得
自我成長
心理療癒
人際溝通
職場能力
關於我們
選單
閱讀心得
自我成長
心理療癒
人際溝通
職場能力
關於我們
搜尋
閱讀心得
自我成長
心理療癒
人際溝通
職場能力
關於我們
選單
閱讀心得
自我成長
心理療癒
人際溝通
職場能力
關於我們
個性是先天基因,還是後天養成?人格如何決定我們的發展《探索人格潛能,看見更真實的自己》心得
撰寫/
只贏
2021/08/23
個性,天下雜誌,心理學,真實的自己
PhotobyBrookeCagle
最新文章
過度努力造成的累,要靠復原空間和自我疼惜擊退
不一樣又怎樣?給過度在意別人的你
《盒內思考》閱讀心得:學會盒內思考,做個富有創意的人
壓抑的夢想,都是未來的未爆彈
《每天最重要的2小時》:善用這3個策略工作,才不會讓工作變成瞎忙的勞活
曾經遇過一位非常強勢的主管,不僅脾氣暴躁,相處起來也咄咄逼人,過度吹毛求疵的個性,讓身邊的人都承受巨大的壓力。
除非工作所需,基本上沒有任何人想與他有額外接觸。
然而,這位被大家認定為「難相處」的主管,在某次的員工聚會中,卻意外扭轉大家對他的印象。
有別於平時的嚴厲,私下的他不僅幽默風趣,甚至一度拿起麥克風,主動炒熱全場氣氛。
最讓人驚訝的是,當主管談論起自己的女兒,那種慈父般溫暖的眼神,讓所有人都感到陌生。
奇怪,一個人的身上竟有如此南轅北轍的人格,大家不禁感到懷疑,究竟哪一個才是他真正的本性?
哪個才是真正的自己?
今天要分享的這本書是《探索人格的潛能,看見更真實的自己》,作者布萊恩.李托(BrianRLittle)是研究人格與動機心理學的知名學者,曾連續三年獲選為哈佛學生最喜愛的教授。
作者在授課時,總是散發熱情與活力,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會認為他是個外向的人。
但他卻坦言,自己不僅在人群中會感到焦慮,也不喜歡與人交流,甚至演講前會躲到廁所裡靜一靜。
乍看之下,你或許會覺得疑惑,為什麼連心理學大師都會「偽裝」自己,而不是展現真實的本性?
而這正是本書最精采的核心,有別於過往簡單的性格分類,透過大量研究與個人經驗,讓讀者得以理解,所有的行為背後都有不為人知的動機,只要願意深入剖析,就有機會看見更真實的自己。
人格特質的三種成因
我們日常表現出來的人格,分別受到生理、社會與自發性成因影響,根據不同的根源,就會呈現不同的樣貌。
特別的是,這三者之間會相互影響,也可能會相互牴觸,以下依序分享三種成因,希望能讓你更了解人格行為背後的實際動機。
生理性成因
生理性成因的根源來自基因,每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個性,基本上從出生那一刻就已經定型。
心理學上有個有趣的實驗方法,如果在新生兒附近製造大量的噪音,有些嬰兒會往噪音的地方靠近,有些則會顯得焦慮想要迴避。
經過追蹤,被噪音吸引的嬰兒,後來成為外向者的比例比較高,而迴避噪音的嬰兒,則有較大機會成為內向的人。
受到生理因素而呈現的行為表現,可說是一個人「最真實」的樣貌。
除此之外,我們在形塑人格的過程中,也深受另一種成因影響。
社會性成因
所謂的社會性成因,指的是在成長階段,為了符合社會的規範與期待,在既有的文化環境中,自然發展成的一種人格表現。
有些人很幸運,先天的個性與社會期待相符,在成長的過程中便容易受到認同,也因此建構出強大的自信心。
相反地,若原有的行為表現與外界期許相互違背,就有可能活在被否定的世界,進而對自己感到懷疑。
其中,較貼近日常的例子是東西方的文化教育。
許多亞洲家長會鼓勵孩子低調學習,盡可能安靜地融入人群。
若是過於外向的小孩,甚至會被怪罪太「好動」,要求「調整」原有的人格特質,培養成較為低調、壓抑的個性。
倘若把背景轉換到美國,活潑的個性不僅會受到師長推崇,還有可能得到許多表現的機會,讓外向的性格得以發揮,形塑成優秀又充滿自信的人格。
由此可知,內向與外向並沒有絕對的好壞,而是由環境來作判斷。
若我們能理解自己的個性,就能在擁有選擇權時,找到適合自己的環境,發揮獨特的人格潛能。
自發性成因
最後一種會影響我們行為的因素,源自於每個人對夢想的渴望。
當我們擁有清晰的目標時,就會引導我們做出與平時不同的行為,而這樣展現人格的方式,稱為自發性成因。
還記得我開頭提及的主管嗎?當時我們不知道的是,即將退休的他,內心很感謝大家平時的付出,除了想讓大家有個輕鬆的聚會,也想留下好的印象。
在進一步思考後,決定調整自己的個性,展現有別於以往的模樣。
同樣的道理,作者之所以願意隱藏自己內向的人格,在課堂上用熱情感染學生,正是因為他「想要」成為一位好的知識傳遞者,而他也「願意」這麼做。
要改變一個人的個性並不容易,因為生理性和社會性成因強烈約束我們,但「內心的嚮往」卻可以徹底改變一個人。
當你在人生中有自我實現的計畫,或是某種強烈的渴望正在吸引自己,就會呈現跟私底下截然不同的一面。
這樣的行為並不是「偽裝」,而是為了心中更偉大的願景,願意犧牲某部分的個性。
當我們願意為了心中的渴望,馴服自己原本的人格,是因為我們深信,只要能往對的方向前進,終將會在未來得到更好的人生。
找到可以喘息的復原空間
不過話說回來,雖然我們願意為了特定的動機改變原有的個性,但若過度壓抑,時間久了不僅會對生活感到疲倦,也會對人生充滿迷惘。
倘若你正處於這樣的情況,不妨嘗試在現有的生活裡,找到能稍微喘息的復原空間(RestorativeNiche),這個空間不一定是實體環境,也可以是建構在心靈的休憩區。
對內向者而言,復原空間可以是一個能夠安靜獨處的地方;對一個必須表現低調,不能隨便發表意見的外向者,則能藉由運動或聊天抒發自己的情緒。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擁有自己的復原空間,能讓我們縱情於生理的人格,在舒適的環境中「做自己」。
提高調整人格的彈性,能增加克服困難的能力
我們表現出的個性來自於不同成因,而在每一個行為背後,都有一個真正的動機。
天生的個性或許難以改變,但環境卻足以重新調整我們的人格,更重要的是,當我們將目光放遠,對人生有更清晰的焦點時,就有機會透過自發性成因,再次形塑我們的行為表現。
在追尋目標的過程中,也不要忘記讓自己喘息片刻,擁有個人的「復原空間」,才會有更大的動力往前進。
當我們越能彈性調整人格,就不會受限於單一的模樣,透過不斷學習與成長,人格潛能將會盡情發揮,也同時帶領我們邁向更美好的未來。
如果對你學習有幫助,歡迎訂閱我們的FB,不錯過學習內容:https://reurl.cc/lRGLME
在拾課學習,時刻都能學習
心理療癒
過度努力造成的累,要靠復原空間和自我疼惜擊退
每個人努力工作一段時期後,都會感覺心累和疲憊。
這不是因為變得懶惰,而是自己的身體與心靈,都渴望獲得休息。
這時候,人不該在勉強自己工作,而是應該好好給自己放個假,找個復原空間恢復自己。
此外,人也要學會疼愛自己,為自己付出過的努力感到自豪,而不是批評自己做的不夠好。
記得,你永遠要將自己擺在第一位,因為你值得這份疼愛。
自我成長
不一樣又怎樣?給過度在意別人的你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在意別人眼中的自己,心理學家更提出有趣的研究:我們之所以會在意他人眼光,其實是一種基因流傳。
人類是群體動物,原始時代為了生活,每個人必須與他人和諧共處,一意孤行無法被社會接納,特立獨行則容易遭受排擠。
長久下來「在意他人眼光」的焦慮感,便一直延續到現今。
職場能力
《盒內思考》閱讀心得:學會盒內思考,做個富有創意的人
《盒內思考》是一本讓人系統化學習創意能力的書籍。
撰寫此書的作者是傑科布.高登柏格(JacobGoldenberg)和德魯.博依(DrewBoyd),兩人的共同喜好是研究與研發創意產品。
在此書中,他們帶領讀者了解為什麼創新有規則可依循,也教讀者如何具體掌握這些規則,從而學習創意能力,成為一個富有創意的人。
自我成長
壓抑的夢想,都是未來的未爆彈
我們會因為別人追逐夢想而感到動容,但反觀自己是否能為了夢想,無懼的往目標前進?小時候,我們經常被鼓勵說出夢想,若能打破社會框架,盡情發揮創意與想像,更會受到讚賞。
而隨著時間的累積,生活充滿許多壓力,當夢想變成了奢侈品,熱情也漸漸被現實所澆熄。
職場能力
《每天最重要的2小時》:善用這3個策略工作,才不會讓工作變成瞎忙的勞活
《每天最重要的2小時》是一本教人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窮忙工作生活的書籍。
撰寫此書的作者是是哥倫比亞大學的心理學博士喬許.戴維斯(JoshDavis,Ph.D.),他在此書中透過心理學與神經科學的知識,讓我們更了解自己大腦與身體的運作,從而知道怎麼配合身體工作,才能產出更好的工作品質。
人際溝通
《順勢溝通》閱讀心得:想要與人流暢溝通,學會理解比學習溝通技巧還重要
《順勢溝通》一書告訴我們,要與任何人好好交流,學會理解對方比學習溝通技巧還重要。
撰寫此書的作者是張忘形,在書中就跟我們分享理解對方的重要性。
除了一般人認知的理解對方感受與想法,作者也教我們如何理解對方的人格特質與需求,以便與對方開啟深入談話。
簡單說,閱讀《順勢溝通》,你將能學習如何成為更會溝通的人。
延伸文章資訊
- 1《探索人格潛能,看見更真實的自己》這本書在說什麼 ... - 好拾課
個性是先天基因,還是後天養成?人格如何決定我們的發展《探索人格潛能,看見更真實的自己》心得.
- 2哈佛心理學教授教學提升健康幸福成就的關鍵(天下雜誌好書推薦)
探索人格潛能,看見更真實的自己讀後簡言哈佛最受歡迎的心理學教授教你提升健康、幸福、成就的關鍵Little, B.R. (2014).
- 3《探索人格潛能,看見更真實的自己》-哈佛最受歡迎的心理學 ...
《探索人格潛能,看見更真實的自己》-哈佛最受歡迎的心理學教授教你提升健康‧幸福‧成就的關鍵 · 日常行為的三種成因. 生理性成因; 社會性成因; 自發成因.
- 4《探索人格潛能看見更真實的自己》利用心理學,輕鬆帶你認識 ...
「認識自己」聽起來非常耗神、非常累,霸特,《探索人格潛能看見更真實的自己》是一本非常有趣,讓人停不下來,在你一邊驚嘆的同時,就可以更了解自己 ...
- 5探索人格潛能,看見更真實的自己:哈佛最受歡迎的心理學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