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用禁供塑膠吸管7月上路,可重複使用的吸管材質有哪些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環保署公告的「一次用塑膠吸管限制」,規定政府部門、學校、百貨公司業及購物中心、連鎖速食店等4 類對象,內食餐飲不得提供一次用塑膠吸管。

此項法規即將於108 年7 月1 日 ... 0 0 0 文字 分享 友善列印 繁| 简 0 0 0 活得科學 環境生態 社會群體 科技能源 自然生態 內用禁供塑膠吸管7月上路,可重複使用的吸管材質有哪些選擇? 郭宜蓁 ・2019/06/28 ・2176字 ・閱讀時間約4分鐘 ・SR值512 ・六年級 +追蹤 相關標籤: 不鏽鋼吸管(1) 北極熊(7) 塑膠吸管(3) 塑膠垃圾(4) 奈良鹿(1) 海龜(5) 減塑(4) 玻璃吸管(1) 珍珠奶茶(4) 環保餐具(1) 矽膠吸管(1) 竹吸管(1) 純鈦吸管(1) 熱門標籤: 量子力學(46) CT值(8) 後遺症(3) 快篩(7) 時間(37) 宇宙(81) 2015年,一支從海龜鼻子取出塑膠吸管的影片,以及近幾年來,不少塑膠垃圾對海洋生物、鳥類造成的傷害事件,又或是最近發現吞食塑膠袋死亡的奈良鹿,都讓我們應該反思人類的行為是如何衝擊著環境與生態,而減塑也成為目前的國際趨勢。

更多可見:海鳥食安大危機:不死的塑膠垃圾 環保署公告的「一次用塑膠吸管限制」,規定政府部門、學校、百貨公司業及購物中心、連鎖速食店等4類對象,內食餐飲不得提供一次用塑膠吸管。

此項法規即將於108年7月1日正式上路,目的是鼓勵民眾在喝飲料時,可以就口飲用或是自備可以重複使用的吸管,以減少塑膠吸管的使用。

喝飲料時,若是能夠不使用吸管、重複使用自己的容器,當然是最好。

不過台灣隨處可見的手搖飲,特別像珍珠奶茶等有配料的飲料,使用吸管還是比較方便。

那麼如果不使用一次性塑膠吸管,還有哪些可重複使用的吸管可以選擇呢? 金屬|不鏽鋼吸管 不鏽鋼的吸管是目前市面上常見的可重複使用吸管,價格多樣,相對來說品質參差不齊,此種材質若未經特殊處理,則可能更容易溶出有毒物質,建議還是要購買有認證商品,才能安心使用。

不鏽鋼的吸管在正常使用與清洗下,沒有使用年限的問題。

對於小資族,同時認真清潔餐具的人,會是不錯的選擇。

市面上常見的不鏽鋼吸管分成兩種材質SUS304與SUS316L,這兩種材質的差異在於(以市面上最常見的QC館為例): SUS304,是由18%鉻加8%鎳所合成。

主要生產的產品包括:耐蝕容器、餐具、醫療器材。

因此適合用來飲用果汁、氣泡飲料、咖啡、茶或牛奶,偶爾可用來飲用檸檬汁或醋。

SUS316L,是由18%鉻、10%鎳、2%鉬合成,鎳含量較一般不鏽鋼高,耐酸、抗腐蝕的特性比SUS304好,添加鉬也使其對氯離子的攻擊較具抵抗力,但成本較高。

若是需要天天飲用檸檬原汁或是醋、酵素等,建議使用SUS316L的不鏽鋼吸管。

使用這兩種吸管,雖然可以飲用酸性飲料,但還是建議在3小時內飲用完並清洗。

金屬|純鈦吸管 鈦吸管在正常使用與清洗下,也是沒有使用年限的問題。

不過比起不鏽鋼吸管,鈦吸管重量更輕,抗酸、抗腐蝕能力較好,但價格相對也較高,如果是屬於易丟失物品型的人,可能就要思考增強自己的保管能力,或是考慮別種材質。

此外,金屬吸管因為屬於硬體材質,小朋友使用的危險性較高,在使用時應多加留意。

此外,若能夠讓孩子養成就口喝的習慣,也能減少吸管的使用。

更多討論可參考〈以口就杯最保險不鏽鋼吸管,更環保?安全嗎?〉 非金屬|玻璃吸管 玻璃吸管抗酸鹼能力強,耐溫程度從-20度到150度,能夠用來喝溫熱飲,而它的透明管身,讓人在清洗時能清楚看到髒污,也是不少人選擇使用的原因之一。

在製作上較難輕薄,重量相對也較重,又因為玻璃比起金屬易碎。

如果是有潔癖又很細心的人,玻璃吸管會是不錯的選擇。

非金屬|矽膠吸管 矽膠吸管材質較軟,所以安全性較高,對於愛咬吸管的人來說,口感較好(?)不過麻煩的是無法戳破封膜。

矽膠材質容易吸附異味,如果是不喜歡洗餐具的人,可以考慮別種選擇。

市面上的矽膠吸管材質多樣,建議選擇購買有認證商品,才能安心使用。

自然可分解|箭竹吸管 市面上的竹吸管不少,因為原料是竹子,所以100%可以自然分解,價格也較便宜。

產品性質以〈元氣竹吸管〉為例,竹吸管內部有竹殼保護,所以管壁內不容易發霉,但切口兩端因毛細孔外露,較容易吸附水分,需要經常使用才不易發霉,所以如果是久久才喝一次飲料的人,應該有更適合的選擇。

市面上的環保吸管材質多種多樣,建議選擇購買經認證的商品,才能安心使用。

廣告時間:如果真的有購買吸管需求,歡迎參考泛科市集的相關商品頁。

圖/pixabay 「環保」餐具,要重複使用才能真環保 雖然現在有這麼多環保吸管可以選擇,不過也延伸出「製造環保吸管的能源消耗,是否會對環境造成更大的威脅?」這樣的問題。

製造玻璃吸管與不鏽鋼吸管,會消耗的能源與資源也是需要納入考量的。

3 除了做好回收,避免垃圾流入海洋,重複利用也很重要,若是我們能夠好好使用與保存現有的餐具,不要不斷地重新購買環保餐具,也能減少能源消耗。

如果沒有養成使用環保餐具的習慣,而購買環保商品,實際上只增加了碳排放量。

因為每個「環保餐具」的製作成本,都比「一次性產品」高得多。

以另一個購物常提及的袋子為例,紙袋需要重複使用43次,一般棉布袋需要重複使用7100次,而有機棉布袋需要重複使用20000次,才能與一個一次性塑膠袋對環境的傷害相抵。

5 所以說,製造環保餐具的能源消耗不小,若是可以不用吸管當然是最好,不過逼不得已需要購買環保吸管,也請看完這個文章的各位,好好保存並重複使用手上的環保餐具,不要過度消費造成更多傷害。

廣告時間:若有相關需求,可至泛科市集選購。

參考資料: 環保署公告「一次用塑膠吸管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 挑選你人生中的第1支環保吸管 「環保吸管」救了海龜,卻殺了北極熊 一樣是吸管,為什麼不鏽鋼或玻璃做的就比較「環保」? Yourcottontoteisprettymuchtheworstreplacementforaplasticbag 發表意見 文章難易度 剛好 太難 所有討論 0 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 郭宜蓁 11篇文章 ・ 0位粉絲 +追蹤 輔大心理系畢業,面對未知世界,選擇用科學方式碰觸、感受,再用內化後的框架去結構、詮釋所感知的世界。

TRENDING 熱門討論 即時 熱門 公投第17案【核四公投】模擬器 11 1小時前 雨後天空總是特別清澈,是什麼汙染了我們的天空?科學家化身「空污偵探」,把它們通通寫上名單! 1 1天前 第三種細胞分裂方式「無合成分裂」背後的發現之旅——《科學月刊》 1 1天前 不用數學就可以解釋——相對論的著名想像實驗「雙胞胎悖論」 4 4天前 你認為閱讀只需要用眼嗎?先聽懂,才能讀懂! 5 4天前 運動聽音樂,讓你越動越活躍! 4 2022/08/19 不用數學就可以解釋——相對論的著名想像實驗「雙胞胎悖論」 4 4天前 史上第一個全腦世代!獨立、重視個體性、技能比學位更重要的「Z世代」——《全腦人生》 2 2022/08/24 RELATED 相關文章 史上最早金屬吸管——5000年前一組8人喝啤酒? 你知道嗎?這些動物的求偶行為不只很怪,還很可愛!——《怪奇事物所2》 為什麼紙吸管總是插不進去?你可以這樣做! 地球日50週年:當暖化成為事實,減碳就成為義務!台灣氣候的現況與那些我們共享的未來 人與北極熊的致命衝突,為極地寫下歷史—《那些異國玩意兒》 0 4 1 文字 分享 友善列印 0 4 1 生態方舟出發!起航探索中研院標本館與國家生技研究園區 研之有物│中央研究院 ・2022/05/27 ・7195字 ・閱讀時間約14分鐘 +追蹤 相關標籤: 中研院標本館(1) 動物標本(1) 植物標本(2) 生態方舟(1) 熱門標籤: 量子力學(46) CT值(8) 後遺症(3) 快篩(7) 時間(37) 宇宙(81) 本文轉載自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泛科學為宣傳推廣執行單位。

採訪撰文/田偲妤美術設計/蔡宛潔 出發!拜訪中研院的自然生物朋友 漫步在中央研究院與鄰近的國家生技研究園區,走著走著瞬間被大自然環繞,只見臺灣藍鵲在樹林間飛翔、紅冠水雞在生態池築巢。

蜿蜒而下的四分溪中,臺灣馬口魚、粗首馬口鱲、高體鰟鮍等原生魚種悠游其中。

然而,在這片生機盎然的景象之外,尚有許多生物正待發掘與研究,甚至瀕臨絕種亟需種原保育。

為此,院內特別設置生物多樣性研究博物館,典藏上萬件珍貴的動、植物標本。

國家生技園區也採取多項生態保育措施,造就多樣的淺山森林生態系。

現在跟著研之有物搭上生態方舟,出發拜訪院內的自然生物朋友吧! 腳底有肥!一起栽進植物學家的秘密基地 植物標本館劉翠雅經理介紹坪林秋海棠臘葉標本,此為臺灣特有種,僅分布於新北市坪林區。

圖/研之有物 你是熱愛植物的「植青」嗎?近年的觀葉植物熱潮讓不少人一頭栽進植物的世界,其中種類眾多、花葉繽紛的秋海棠更是坐擁一票粉絲!中研院內就有一處會讓秋海棠迷陷入瘋狂的秘密基地。

喜歡涼爽濕潤、略為遮蔽且透氣良好環境的秋海棠,非常適合生長在臺灣的低海拔山林。

目前臺灣有記錄的秋海棠屬植物共有18種,其中14種為特有種,物種特有率高達75%以上,當中共有9種是由中研院彭鏡毅研究團隊發表。

已退休的彭鏡毅研究員個人更發表了105種秋海棠新種,是國際著名的亞洲秋海棠專家。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博物館植物標本館,因此蒐藏許多質量兼具的秋海棠標本。

彭鏡毅研究團隊採集溪頭秋海棠。

圖/生物多樣性研究博物館植物標本館 每一件臘葉標本都是植物學家翻山越嶺、從大自然中採集到的瑰寶。

完整採集的植物需包含根、莖、葉、花、果等部位,新鮮的植物先擺放好展示特徵的姿態,夾在報紙內定形,再用採集夾壓製束緊,並經歷烘乾、冷凍除蟲等前置作業。

接著還要查閱植物誌、比對相似標本來鑑定植物種類,並將詳細的採集資訊輸入資料庫。

國內外植物學家使用的標本採集製作工具,由上而下依序為瓦楞紙板、木製採集夾、藤編採集夾。

圖/研之有物 處理好的標本需裝訂在「台紙」上,這是一種用棉花纖維製作的特殊用紙,不含酸性且相當堅韌,可維護標本品質與保存壽命。

一份標準的臘葉標本通常包含:植物材料、標本標籤、館號、碎片袋。

「標本標籤」見證了植物學家們跨時空的資訊更新。

我們可從原始標籤上得知最初的採集者、採集時間、植物生長環境等基本資訊。

如未來有新的研究成果出爐,其他植物學家可以依序加貼訂正標籤,更新研究資訊、重新為標本定名。

南臺灣秋海棠臘葉標本。

圖/研之有物(來源|生物多樣性研究博物館植物標本館) 此外,黏貼於台紙一角的「碎片袋」則是一個神祕的小空間。

打開緊密包裹的封套,製作標本時掉落的花朵、果實、葉片與枝條重見天日,這些植物碎片可提供研究者進行更仔細的觀察、鑑定與分類判定,或做為分子生物實驗的材料。

打開碎片袋,製作標本時掉落的花朵、果實、葉片與枝條重見天日,當中還藏有謎樣的記錄紙片。

圖/研之有物 走進植物標本館,一排排巨大的典藏櫃收藏約14萬5千多件標本,全數依循APGIV(被子植物親緣樹狀圖)分類系統歸檔。

打開標本櫃,一股植物特有的青草香撲鼻而來,每一夾收藏臘葉標本的種套依照採集地點以不同顏色標示。

當中包含許多珍貴典藏,例如作為新種發表憑證的模式標本、與英國愛丁堡皇家植物園交換來的百年標本,以及高雄醫學大學捐贈的日治時期島田彌市採集標本。

與英國愛丁堡皇家植物園交換的杜鵑花標本,由著名植物獵人GeorgeForrest於1918年採集自中國西南部地區。

圖/研之有物 翻開一份特別以電子防潮櫃存放的正模式標本,這是彭鏡毅研究員於1988年發表的第一個新種秋海棠——岩生秋海棠,採集自嘉義縣竹崎鄉海拔約500公尺處的潮濕岩石山坡。

岩生秋海棠是臺灣特有種,其特色是細長的走莖及球莖,植株於冬季(旱季)凋萎後,地底富含養分的球莖會進入休眠狀態,等待隔年春季(雨季)復生。

岩生秋海棠正模式標本。

圖/生物多樣性研究博物館植物標本館 由於岩生秋海棠喜歡的岩壁棲地多被改建為水泥牆,再加上外來種小花蔓澤蘭的入侵,讓其面臨生存危機,因此植物學家除了保存臘葉標本,也會將活體帶回溫室繁殖。

目前中研院的溫室種植了從全球採集與交換、超過600種秋海棠,肩負起種原保育工作,也可進行微構造觀察、染色體細胞學、族群遺傳和化學天然物等多元研究。

中研院溫室種植超過600種秋海棠。

圖/生物多樣性研究博物館植物標本館 彭鏡毅研究員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腳底有肥(ka-de-wu-bui) 意在勉勵研究人員常在野外、標本館與溫室之間,多多走動、細心觀察、與植物培養感情。

這對照顧植物來說是最佳的養分,也彰顯植物學家勤於探索大自然、發掘未知物種的冒險精神! 生物方舟啟航!動物標本館延續物種新生命 動物乾製標本典藏室,薛孟旻經理正在介紹大冠鷲標本。

圖/研之有物 走進典藏室,放眼所見,架子上擺滿一罐罐魚類、無脊椎動物標本。

拉開櫃子,出現一件件製成棍棒狀的研究用鳥類皮毛標本,還有許多栩栩如生的生態標本。

這裡是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博物館動物標本館,主要典藏研究人員為了研究而蒐集的憑證標本,包括魚類、鳥類、珊瑚、多毛類、軟體動物、昆蟲、甲殼類、棘皮動物等,也與臺北鳥會等救傷單位合作,將救治失敗的死亡個體製成標本。

其中魚類標本近4萬件,包含本土魚類2千餘種,是國內最完整的魚類標本典藏庫。

魚類標本典藏庫,黃世彬博士正在介紹大尾虎鯊標本。

圖/研之有物 魚類標本的製作依據其用途而不同,最常見的是「浸液標本」,製作方法是先用福馬林固定,讓肌肉不再被微生物消化,也可保有柔軟度,最後浸泡於75%酒精內長期保存。

之後須定期更換酒精,去除標本滲出的色素與油脂,以維護其最佳狀態。

另一種常見的是「透明染色標本」,其做法是先使用染劑為骨骼染上顏色,硬骨會呈現紅色、軟骨則呈現藍色。

隨後再使用酵素將表皮和肌肉組織消化、使之呈現透明狀,最後保存在甘油之中,這樣就能觀察魚類的骨骼形態。

透明染色標本,左為海馬、右為深海魚類線鰻。

圖/研之有物 為了教育展示或典藏空間考量,像花斑擬鱗魨(小丑砲彈)等長有硬皮的鱗魨科魚類,剝下的外皮可製成「乾燥標本」,外觀再塗上牠原本的顏色,可供教學展示使用。

體型較大的魚有時只會保存其部分身體,例如大型的鯊魚,常見以「骨骼標本」的型式來保存其別具特色的口部,可以觀察到鯊魚具有多排、脫落後可不斷替補的牙齒。

大青鯊的口部骨骼標本。

左下嘴角保有魚鉤,用於宣導鯊魚濫捕所造成的生態危機課題。

圖/研之有物 典藏庫內還藏有已在臺灣滅絕的珍稀魚類標本,管理魚類標本的黃世彬博士,拿出「中華棘鰍」的浸液標本。

早年廣泛分布在臺灣西部低海拔河川的中華棘鰍,因水質污染、棲地破壞等人為因素而絕跡於臺灣這塊土地上。

今日典藏在中研院的中華棘鰍標本,是在1964年採集,也是國內最後一筆正式的採集紀錄,極為珍貴! 中研院保存之中華棘鰍標本,是國內已知最後一筆採集紀錄。

圖/研之有物 為了保存這些珍稀動物的遺傳物質,供研究人員進行物種鑑定、新種發表、基因體或分子演化研究。

標本館收集了各類群野生動物的組織樣本,儲存在溫度介於-160℃至-196℃的大型液態氮儲存槽。

看似普通的銀色圓筒卻是攸關物種存續的「冷凍方舟」,目前已儲藏多達4千種、1萬5千多件的野生動物遺傳組織樣本。

這也是全國最大的野生動物冷凍遺傳物質典藏庫,是極為珍貴的研究資產。

當收集到一件標本,會取一塊肌肉組織保存在儲存管、編列標本號,統一收集在液態氮儲存槽內。

這類遺傳組織樣本會保存兩份,一份留在中研院,另一份是複份樣本,送往農委會畜產試驗所種原中心做異地備份。

圖/研之有物 標本館除了典藏研究用的模式標本與憑證標本,許多標本背後還藏有一段故事。

走進動物乾製標本典藏室,映入眼簾的是多隻巨大的信天翁標本。

漂泊信天翁分布於南太平洋中高緯度海域,憑藉3米的巨大翼展動態翱翔,可以耗費很低的能量長距離飛行。

信天翁以魷魚、小魚為食,經常跟隨漁船撿拾魚餌、魚雜,因此常誤食魚餌,成為遠洋漁業延繩釣漁法的犧牲品。

這些標本由南太平洋進行鮪延繩釣作業的船隻所攜回,由博物館同仁及志工製成標本,用以宣導混獲造成海鳥族群下滑的保育議題,推廣「臺灣鮪延繩釣漁業減少意外捕獲海鳥國家行動計畫」。

漂泊信天翁標本。

製作標本時,剝下的毛皮經過浸泡鞣皮劑,讓蛋白質變性,不易遭受蟲蛀。

另用硬泡棉製作假體,並在假體與四肢穿入鐵線,形塑出飛行的姿勢。

圖/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行政室 此處還藏有許多在中研院拾獲的鳥類標本,管理乾製標本室的薛孟旻經理指著一隻臺灣藍鵲標本,談起當初收治到製成標本的過程。

現在很多建築外觀是玻璃帷幕,鳥類常將玻璃反射誤判成森林而撞上,或是在飛行途中被車子撞傷。

眼前這隻臺灣藍鵲被發現時翅膀嚴重開放性骨折,救治失敗後最終製成標本,透過研究和展示延續其生命價值。

臺灣藍鵲標本。

圖/生物多樣性研究博物館動物標本館 鳥類的羽毛如同其第二生命,對於研究人員來說也是珍貴的研究資料。

從羽毛卡可以觀察頭頂、胸部、翼下覆羽、尾部覆羽等不同部位的羽毛細節。

當飛機發生鳥擊事件,難以判斷事故物種時,飛安基金會人員便會帶著羽毛殘骸來比對羽毛卡,正確判斷鳥種有助於制定避免鳥擊事件的措施。

各種鳥類除了羽毛顏色、花紋不同,結構、質感也大不同,例如短耳鴞、領角鴞、黃嘴角鴞等夜行性貓頭鷹,有著如貓毛般細緻柔軟的羽毛,以及飛羽前緣的梳狀構造,讓他們得以在暗夜潛行,無聲無息接近獵物。

羽毛卡,保留鳥類各部位羽毛,用於比對及分類。

圖/研之有物 動物的世界還有許多未知等待我們探索,同時,自然棲地的破壞也導致許多生物瀕臨絕種。

動物標本館如同一艘生物方舟,持續蒐集各種野生動物標本,肩負起物種紀錄、基因保存、環境教育等重要工作! 【生物多樣性研究博物館——動、植物標本館】 開館時間:週一至週五9:00-12:00、13:30-16:30,採預約參觀預約方式:主要開放國內外研究人員使用,不對一般民眾開放。

學校單位進行預約,需以正式公文申請參觀。

每年中研院「院區開放參觀活動」原則上開放一般民眾參觀。

更多資訊:官方網站 一秒走進大自然!拜訪國家生技研究園區的生物朋友 圖/研之有物 在都市水泥叢林待久了,真想暫時拋下工作、課業,一秒走進大自然。

這樣人類與自然共存的願望,就在國家生技研究園區實現了! 位於四分溪沿岸的國家生技研究園區,現址原為202兵工廠火工部,在軍方長期的管制下,保有豐富的動、植物生態,人工開鑿的滯洪池可追溯至18、19世紀,為發展農耕而開闢的三重埔埤,如今成為眾多淺山與濕地生物的棲息地。

佔地廣達25.31公頃的園區,實際建築面積只有3.2公頃,其餘土地留給生態環境,更特別施行多項保育措施,讓臺灣原生物種得以安心生長。

園區內的「環境教育中心」便記錄了多年來的復育成果,你可以透過互動壁畫、四維空間劇場、模擬溪流與濕地生態的水族缸,以及藏有各種動物的淺山生態系模型,了解園區多樣的生態、南港在地發展史,以及保護自然環境的方法。

現在就跟著我們走進大自然,看看園區住了哪些生物、做了哪些努力吧! 模擬四分溪水域的濕地生態牆。

2011年四分溪沿岸的九如社區主動申請,成為臺北市第一條封溪護魚的溪流,如今可見臺灣馬口魚、粗首馬口鱲、日本絨螯蟹等原生物種。

圖/研之有物 淺山森林觀察家展區。

「淺山」意指人類在生活中可輕易到達的低海拔山域,當中住著穿山甲、麝香貓、領角鴞、大赤鼯鼠、鳳頭蒼鷹等野生動物。

圖/研之有物 園區內有兩處重要的水域,為環境的永續發展注入活水,一處是像臍帶般蜿蜒而下的四分溪;另一處是像心臟般、位於園區中心的生態滯洪池。

為了重現古三重埔埤的昔日風光,生態滯洪池特別擴大濕地空間,仿自然地貌設計泥岸、灘地、草澤、陸島等多元棲地。

走近一看,滯洪池邊緣的落差處怎麼垂掛著一條繩子?原來這是協助「日本絨螯蟹」溯溪返家的貼心小物。

日本絨螯蟹(俗稱毛蟹)會在秋冬順流而下至半淡鹹水區的河口產卵。

翌年春天,長大的年輕毛蟹會逆流而上,回到溪流水域生活。

滯洪池邊垂掛的繩子可供毛蟹攀爬,不讓人工地形阻礙返家之旅。

日本絨螯蟹。

圖/王星文 此外,這片水域還住著一對超級好麻吉——高體鰟鮍、圓蚌。

高體鰟鮍的雄魚會先占據圓蚌以吸引雌魚,雌魚會將產卵管伸入圓蚌的鰓瓣產卵,雄魚隨後排入精子。

圓蚌會扮演稱職的保母,保護受精卵直到幼魚孵化。

同時,圓蚌也會讓自家小孩鉤介幼蟲,附著在高體鰟鮍的魚體上,等到變態成幼蚌後,才會從魚體脫落,沉降到水底繼續生長。

圖/研之有物(來源|國家生技研究園區環境教育中心) 在國家實驗動物中心的外圍,有幾棵長相特別的樹,最中間的樹幹已被榕樹纏繞、瀕臨枯死,上頭還有一個個小洞,造成如此奇觀的主角就是「五色鳥」(又名臺灣擬啄木)。

每年春夏交接之際,進入繁殖期的五色鳥會開始建造愛的小窩,牠們會選擇質地較脆弱的樹木,啄樹洞築巢。

而榕樹之所以會纏繞在別棵樹上,很可能是五色鳥吃了榕樹果實後,種子隨著糞便掉落在樹周遭,因而形成樹木交纏的奇景,也為五色鳥營造合適的繁殖環境。

五色鳥。

圖/Pixabay 回到環境教育中心前方的草叢,隱身其中的蛙類正在開演唱會,鳴叫聲震撼地表的每個角落。

之所以吸引大量蛙類棲息,要歸功於「生態草溝」的設置。

不同於只重排水的水泥溝,生態草溝的底部是天然的泥土地,兼具排水、保水、綠化及營造生物棲地等功能。

走進這片生機盎然的綠地,緊鄰池畔種植了一排特殊的樹種「羅氏鹽膚木」,其果實含有的乳脂狀物質帶有鹹味,原住民族常用來替代食鹽調味,也會用其木材製作耳環或其他器具。

生態草溝。

圖/研之有物 羅氏鹽膚木。

圖/王星文 生態草溝所營造的自然棲地一路延伸到「樹木銀行」,與園區周遭的淺山森林接壤,建構出食物鏈穩定發展的生態系。

園區興建時盡量不傷害原棲地的動、植物,但不免因建設需要,必須移動一些樹木和表土,於是特別設置樹木銀行,作為樹木的新家。

移植時須選擇合適的季節,靜置約6個月讓根系有足夠的修復時間,才能種植到新的土地。

此外,因工程而挖除的表土也不能丟棄,裡頭富含營養的有機質、多樣的原生植物種子,可以鋪設在原生林帶和人工濕地復育區,期待種子發芽、造就永續長存的生態系。

生態滯洪池。

圖/研之有物 從百年前埤塘梯田綿延的農村聚落,到20世紀工業興起遺留的黑鄉印象。

今日的南港已摘掉黑鄉帽子,試圖在科技發展與生態保育之間取得平衡。

【國家生技研究園區環境教育中心】 開館時間:週二至週六9:00-12:00、13:30-16:30免費參觀地址: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一段130巷99號F棟1樓更多資訊:環境教育中心介紹 發表意見 文章難易度 剛好 太難 所有討論 0 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 研之有物│中央研究院 245篇文章 ・ 1960位粉絲 +追蹤 研之有物,取諧音自「言之有物」,出處為《周易·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恆」。

探索具體研究案例、直擊研究員生活,成為串聯您與中研院的橋梁,通往博大精深的知識世界。

網頁:研之有物 臉書:研之有物@Facebook TRENDING 熱門討論 即時 熱門 公投第17案【核四公投】模擬器 11 1小時前 雨後天空總是特別清澈,是什麼汙染了我們的天空?科學家化身「空污偵探」,把它們通通寫上名單! 1 1天前 第三種細胞分裂方式「無合成分裂」背後的發現之旅——《科學月刊》 1 1天前 不用數學就可以解釋——相對論的著名想像實驗「雙胞胎悖論」 4 4天前 你認為閱讀只需要用眼嗎?先聽懂,才能讀懂! 5 4天前 運動聽音樂,讓你越動越活躍! 4 2022/08/19 不用數學就可以解釋——相對論的著名想像實驗「雙胞胎悖論」 4 4天前 史上第一個全腦世代!獨立、重視個體性、技能比學位更重要的「Z世代」——《全腦人生》 2 2022/08/24 RELATED 相關文章 消失的作者:如何在威權的陰影下成功出版一本「禁書」?──《不馴的異端》 雨後天空總是特別清澈,是什麼汙染了我們的天空?科學家化身「空污偵探」,把它們通通寫上名單! 活在神之時代下,仍敢質疑教會的哲學家:宗教的基礎不是理性,而是無知和情緒──《不馴的異端》 第三種細胞分裂方式「無合成分裂」背後的發現之旅——《科學月刊》 不屑成為世人追捧的「猶太商人」!少年寧願拋棄家業,也要去學哲學──《不馴的異端》 2 2 0 文字 分享 友善列印 2 2 0 穿越時空遇見手搖飲的前世今生feat.配配飲Evan、公益創投Amiko【科科聊聊EP82】 PanSci ・2022/03/10 ・3595字 ・閱讀時間約7分鐘 +追蹤 相關標籤: 化學家(2) 女科學家(16) 手搖飲(1) 珍珠奶茶(4) 製冷工程(1) 配配飲(1) 食品加工(10) 熱門標籤: 量子力學(46) CT值(8) 後遺症(3) 快篩(7) 時間(37) 宇宙(81) 國小高年級科普文,素養閱讀就從今天就開始!! 泛泛泛科學Podcast這裡聽: 做測驗,就有機會獲得免費特製手搖飲品,現場還有大獎等你抽!配配飲IG、配配飲FB 根據經濟部去年統計,台灣每年竟可賣出10.2億杯手搖飲,平均每人每年喝掉43.3杯!不過,身為手搖飲愛好者的你,在喝下爽口珍奶時,有想過手搖飲是怎麼出現的嗎?現在喝得到手搖飲都是托哪位女科學家的福?手搖飲大為流行要歸功哪一項發明?現在還有「無人手搖飲店」,真的能搖出好喝珍奶,為你客製特殊需求嗎?本集泛科學邀請配配飲創辦人Evan、公益創投的Amiko聊聊手搖飲的前世今生。

讓我們與兩位來賓一起穿梭時空,從古早泡沫紅茶店,聊到手搖飲未來無限的創新趨勢! 04:43為什麼要強調「女性」職人的成就 至今,實踐性別平權仍是社會各個產業需努力的目標,女性在職場受到不平等待遇也並非少見。

Amiko提及在新創產業,女性不像男性有機會繼承或取用家中資源,創業也必須「白手起家」靠自己,更可能受到家庭與婚姻的牽絆。

不過,她也說創業的要素,在於秉持創新、挑戰精神,性別並不影響創業成功與否。

P編表示,泛科學先前也曾製作《她是科學家》專題,希望藉此呈現女科學的成就,以及她們因性別所遇上的困境與歧視。

09:1219世紀才有食品冷藏概念 19世紀時,美國女性化學家瑪麗恩格爾潘寧頓(MaryEnglePennington)熱衷於食品加工、儲藏及運輸衛生的研究,致力於推動食品冷藏保鮮的概念,研發出許多冷凍運輸、儲藏的新科技,更是全世界第一個建立牛奶安全檢驗標準的科學家。

正因為她的研究與發明,今日我們才得以享用新鮮的珍珠奶茶等手搖飲。

延伸閱讀:廚房與食品工廠如何確保食品安全?認識傳統食品加工 MaryEnglePennington美國細菌學化學家和製冷工程師。

圖/wikipedia 12:12從雜貨店到泡沫紅茶店的「飲料史」 P編及Evan回想起小時候對「飲品」的回憶,源於從雜貨店裡的飲料桶,用塑膠袋裝紅茶、冬瓜茶,或再把飲料袋放進冰箱,自製出紅茶冰、冬瓜茶冰。

兩人進入的青少年階段後,小歇等泡沫紅茶店大為盛行,學生間開始流行在店內與三五好友喝茶、聊天、打牌,讓泡沫紅茶店成為社交聚會場合,也是許多人的青春回憶。

16:28手搖飲盛行竟歸功於這項發明? Evan說明「飲料封膜機」的誕生,是手搖飲店在台灣大為盛行的一大主因。

從前,泡沫紅茶店多以內用為主,外帶飲品時以塑膠蓋封口,但蓋子容易脫落,導致飲料外帶不便,自從發明封膜機之後才大為改善,讓飲料外帶變得容易,主打外帶的連鎖飲料店才開始盛行。

Evan也曾和封膜機廠商接觸,表示封膜機的製造也有其學問,塑膠膜、鍍膜的材質必須選擇得宜,飲料杯才能黏得緊密,稱封膜機為另類「台灣之光」。

延伸閱讀:為什麼紙吸管總是插不進去?你可以這樣做! 封膜機讓外帶更方便。

圖/Freepik 21:06手搖飲店員不再「搖」飲料了 過往,手搖飲店追求店員「手搖」飲料,讓客人感覺賓至如歸的服務,但現在體諒店員的「手力」,多半也以「搖杯機」取代人力。

Evan解釋「搖」的動作,有助讓外在空氣與飲料、糖、冰塊結合,喝起來味道較為順口,也說明飲料搖出的泡沫,能有效阻隔空氣,讓氧化過程暫緩,能讓飲料暫時維持一定的口感。

另外,如現在部分商家販售的黑糖珍奶,便是追求不搖飲料,才能看到從杯身看到如「虎紋」般美麗的黑糖,也是手搖飲多元化、美學化的轉變。

25:19為何不愛去超商買手搖飲? 台灣現今手搖飲料店五花八門,就連超商也加入市場,但普遍消費者仍會偏好選擇手搖飲料店,而非購買超商的手搖飲。

Evan認為,消費者購買手搖飲追求「儀式感」,要到特定店面購買,在店內耐心等待一杯現做的飲料,買的是一種「心靈慰藉」。

相對來說,上班族則會選擇到講求快速便利的超商,購買咖啡以提神,是一種工作上的「需求」,與購買手搖飲背後的心理機制有所差異。

30:28疫情後餐飲業開始「電子化」 手搖飲店員工每日的必備行程,便是煮茶、點單及收銀,因此商家營運仰賴極大的人力資源。

不過由於COVID-19疫情影響,必須減少「人與人的接觸」,因此商家使用無人機讓消費者點餐的頻率增加,讓機器替代重複、枯燥的勞務工作。

同時,消費者在疫情後也更習慣電子支付、外送叫餐,種種消費模式的轉變,都已改變餐飲業的生態。

34:50無人手搖飲店「客製化」的原因 配配飲最大特色在於它是間「無人手搖飲店」,從煮茶、加料、調味皆由自動化手搖飲機台一手包辦,消費者可依據自己的口味需求向機器點餐,獲得比一般手搖飲店更「客製化」的飲品。

Evan表示研發機台並不容易,光是「煮茶」步驟即耗費兩年時間才研發完善,各種配料的濃度、流體速度也需反覆測試,讓製作標準統一形成SOP。

為了讓配配飲的口味「好喝」,Amiko親身下海試喝各家手搖飲,最終發現飲料容易造成「體重負擔」。

因此最終配配飲的糖皆使用寡醣(Oligosaccharides),有助於益生菌生長,並且熱量相對較低,甜度也更為清爽耐喝,不容易過膩。

延伸閱讀:新飲食法可改善常常腸胃不適的「腸躁症」?低FODMAP飲食是什麼? 41:32機械手臂為何不適合做飲料? 由於考慮到店面營運效益,自動化手搖飲機台具有兩個產線,能同時製作兩杯飲品,達到最高效能讓產量增加,也減少消費者等待飲品製作的時間。

若採用機械手臂製作飲品,其產製過程仍與手工相同,製作速度仍可能比人來得慢,過程中還可能會有潑灑出飲料、調味不夠精細等問題;相對而言,配配飲的機台有更完善的製作產線,並且仍有人員從後台監控,確保機器的運作狀況,調配手搖飲的流程比機械手臂更穩定。

延伸閱讀:NASA將出動機械手臂 把小行星巨石搬到月球軌道 45:44「工程師魂上身」改善人為誤差 Evan提及,自動化手搖飲機台與手工煮茶的最大差異在於,人為操作容易有誤差,例如店員可能沖煮時恍神分心,導致茶的口感有所不同,機器只要設定無誤便能精準製作。

他也表示,過去當工程師時就喜歡喝手搖飲,但也觀察到就算是在同間店點同款飲料,只要服務的店員不同,口感便會有差異。

這種人為誤差讓他「工程師魂」上身,希望能改變手搖飲的產製問題,才動念想研發自動化手搖飲機台,創造出「配配飲」品牌。

52:11以女科學家命名的飲品 本次配配飲與泛科學推出聯名活動《用飲料串連科學與世界的女性》,根據四位女科學家的生平、性格與研究,特別設計出四款以她們為名的飲品,以美妙的味覺口感,紀念女科學家們的成就。

即日起至3月22日,加入泛科學會員並完成《你是哪位女科學家?》測驗,就有機會免費獲得【泛科學X配配飲】女科學家飲料兌換卷!共計200杯! 除了線上測驗,3月8日至3月31日,只要於配配飲民復主題店活動現場購買四款專屬飲料,在購買收據背面寫下「姓名」、「手機號碼」資料並投入抽獎箱,就有機會得到Amiko大力募得的多個獎項,最大獎是價值超過新台幣兩萬元的宜蘭「迷路憶境」民宿包棟住宿一晚,其他還有Rogy環景360度專人直播服務、ZINIZ時尚輕巧滅火精品、芒果遊戲道具包等60個總價值近九萬元的豐富獎項等你來拿! 發表意見 所有討論 2 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 #1 RoviKuo 2022/03/10 回覆 感覺配配飲很厲害! #2 fierycloud 2022/03/11 回覆 突然覺得其實宋朝點茶打出泡泡也算是一種泡沫綠? PanSci 998篇文章 ・ 911位粉絲 +追蹤 PanSci的編輯部帳號,會發自產內容跟各種消息喔。

TRENDING 熱門討論 即時 熱門 公投第17案【核四公投】模擬器 11 1小時前 雨後天空總是特別清澈,是什麼汙染了我們的天空?科學家化身「空污偵探」,把它們通通寫上名單! 1 1天前 第三種細胞分裂方式「無合成分裂」背後的發現之旅——《科學月刊》 1 1天前 不用數學就可以解釋——相對論的著名想像實驗「雙胞胎悖論」 4 4天前 你認為閱讀只需要用眼嗎?先聽懂,才能讀懂! 5 4天前 運動聽音樂,讓你越動越活躍! 4 2022/08/19 不用數學就可以解釋——相對論的著名想像實驗「雙胞胎悖論」 4 4天前 史上第一個全腦世代!獨立、重視個體性、技能比學位更重要的「Z世代」——《全腦人生》 2 2022/08/24 RELATED 相關文章 化學家的夢幻反應清單:合成出這些化學反應就出運啦! 消失的作者:如何在威權的陰影下成功出版一本「禁書」?──《不馴的異端》 雨後天空總是特別清澈,是什麼汙染了我們的天空?科學家化身「空污偵探」,把它們通通寫上名單! 活在神之時代下,仍敢質疑教會的哲學家:宗教的基礎不是理性,而是無知和情緒──《不馴的異端》 第三種細胞分裂方式「無合成分裂」背後的發現之旅——《科學月刊》 0 3 1 文字 分享 友善列印 0 3 1 史上最早金屬吸管——5000年前一組8人喝啤酒? 寒波 ・2022/02/07 ・3857字 ・閱讀時間約8分鐘 +追蹤 相關標籤: kurgan(1) 中東(6) 伊拉克(1) 北高加索(1) 吸管(3) 啤酒(11) 塑膠吸管(3) 墓葬(4) 大麥(3) 宴會(1) 敘利亞(1) 新石器時代(13) 普阿比女王(1) 梅科普(1) 植物矽酸體(1) 權杖(1) 澱粉顆粒(1) 烏爾(1) 烏魯克(1) 畜牧(16) 社交(33) 考古(63) 蘆葦(1) 蘆葦吸管(1) 蘇美(1) 農業(63) 過濾器(1) 釀酒(10) 金吸管(1) 金屬(8) 金屬吸管(1) 銀吸管(1) 銅石並用時代(1) 陪葬品(4) 雕飾(1) 青金石(1) 青銅時代(9) 熱門標籤: 量子力學(46) CT值(8) 後遺症(3) 快篩(7) 時間(37) 宇宙(81) 湖中女神:「請問你掉的是金吸管,銀吸管,還是紙吸管?」考古學家:「我只要塑膠吸管,塑膠吸管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

」 前幾年台灣政府限制使用塑膠吸管後,好些人響應環保號召,隨身攜帶金屬吸管。

最近有論文報告,發現已知最古老的金屬吸管,以高貴的金、銀打造,距今有5000年之久。

古代人使用金屬吸管的目的當然不是環保,是享樂。

啤酒8人一桶,保證群聚感染。

圖/參考資料1 超過一公尺的金屬管,是權杖還是吸管? 這批「吸管」出土於北高加索的梅科普遺址(Maikop),而且早在公元1897年就重現於世。

它們來自一座豪華墓葬(kurgan),是豐富陪葬品的一部分。

照現代的認知,這座墓葬距今約5000年,被歸類為青銅時代早期。

墓中陪葬的金屬長管共有8根,擺在長眠的墓主附近。

它們由金、銀打造,金屬原料被打薄成大薄片,再捲起來成管狀。

每根長度112公分,直徑約1公分,管壁厚度介於0.27到0.70mm,重量約200公克。

梅科普遺址出土,由金、銀製成,長度超過一公尺的「權杖」?圖/參考資料1 超過一公尺的金屬管並非一體成型,而是多段組合而成。

4根包含較短的二或三段銀管,其中2根上有小隻銀牛的雕像裝飾;另外4根則包括金管和銀管,其中2根上有金牛雕像。

金牛與銀牛皆為實心,長度7到9公分,中間穿孔插在管上,可以滑動調整位置。

一開始挖掘的考古學家,聖彼得堡大學的NikolaiVeselovsky判斷,這組金屬管是古代大人物用的權杖,後來還有其他學者提出不同見解,覺得是出巡用大棒棒之類的(法西斯?)。

但是他們都無法解釋,為什麼權杖要大費周章做成空心的。

新發表的論文認為應該是「吸管」,使用時過濾器方向朝下,可移動的金牛、銀牛是倒立的。

圖/參考資料1 新發表的論文則提出幾點證據,認為這組「權杖」應該是吸管,目的是讓大家一起吸啤酒。

如此判斷的證據,來自與中東地區考古的比較。

咕咕咕咕嘟嘟嘟嘟,用吸管逸樂的歷史 啤酒的歷史也許非常早。

早於植物被馴化,農業誕生、人類定居形成農村以前,黎凡特(現今的以色列、黎巴嫩與周圍一帶)的納圖夫文化(Natufian)疑似已經有人發酵穀物,釀造啤酒。

反正酒的歷史,淵遠流長。

至於吸管的歷史,不可考。

用管子吸液體,應該不是太難的發明,但是如果以麥稈、蘆葦等材質作為吸管,幾乎不可能留下考古紀錄。

如今已知最早的吸管並非實體,而是留在印章上的圖案,來自伊拉克北部的GawraXII,以及伊朗西部的ChoghaMish這些位於中東的遺址,超過五千年。

1是烏爾王室墓葬中,以吸管共享飲料的圖像;2是普阿比女王墓葬中,包金的蘆葦吸管;3是普阿比女王墓葬中,包金和青金石的銀西管;4是TellAsmar出土的過濾器;5是敘利亞的ChagarBazar出土的過濾器。

圖/參考資料1 六千年前過後,美索不達米亞的蘇美等古文化,漸漸發展出初步的古文明,也顯現出逸樂的跡象。

幾處距今4000多年的貴氣墓葬,描繪宴會的場景中,可以見到一群人用長吸管喝飲料。

蘇美人常用的吸管材質應該是蘆葦,也有豪華版的包金蘆葦。

烏爾(Ur)的普阿比女王(QueenPuabi)距今約4600年的華麗墓葬中,便出土金箔包覆的蘆葦桿,長度124公分、直徑1公分。

另外還有2根類似的吸管,一根銅製,另一根銀製,上頭包金,2根都有青金石裝飾。

烏魯克(Uruk)等地,則出土過吸管上的動物裝飾小雕像。

梅科普遺址出土金屬長管的一截尖端,推測是浸入啤酒中,作為過濾器使用。

圖/參考資料1 和普阿比女王墓葬同時期的TellAsmar留下一組飲用設備,包括碗、長管、過濾器。

過濾器通常為銅製的窄椎體,安裝在蘆葦吸管的前端,浸入液體過濾啤酒中的雜質,可以拆卸重複使用。

一組八人咕咕咕咕咕咕咕咕,第九個人沒酒喝!? 上述位於今日伊拉克境內的多處遺址,出土的長管們,可以肯定作為吸管之用,它們的型態和北高加索的金屬長管十分相似。

另外北高加索的金屬管內,疑似作為過濾器的部分,也發現裡頭殘留大麥澱粉顆粒和植物矽酸體(phytolith)。

綜合推論,這組金屬管應該也是作為吸管使用,曾用於吸食啤酒。

梅科普遺址出土,1是銀製過濾器;2、3為大麥的澱粉顆粒;4為椴樹(limetree)的花粉粒;5為穀物的植物矽酸體。

圖/參考資料1 早在公元1897年便被發掘的梅科普遺址,後來成為廣布北高加索地區,梅科普文化的代表性遺址。

此一文化介於新石器時代晚期(或銅石並用時期)到青銅時代早期,過去常認為以畜牧業為主要生產方式。

然而該遺址其實也出土大量石製鐮刀、儲存容器,這些都是農業生產的特徵。

當時的人,無疑具備用大麥等穀物釀酒的條件。

超過一公尺的金屬吸管如何使用?參考距今4000年左右,敘利亞的TellBagüz遺址的狀況,論文推測可能是將8支吸管插在大酒桶裡,同時讓8個人圍一圈一起喝酒(第9個人沒酒喝!),是宴會的項目之一。

梅科普遺址的吸管上的金牛、銀牛。

圖/參考資料1 考慮到不少吸管是陪葬品,而葬禮是人類最重要的聚會形式之一,古人也可能會在葬禮中痛飲一輪,再把吸管組陪葬。

不論如何,這都是某種享受與奢華的展現。

穿越文明疆界的啤酒社交風俗 這類社交場合,也伴隨體液交流,可想而知是群聚感染的溫床,不過當然不能用現代公衛標準要求古代人。

另一點有趣的是,要用超過一公尺的吸管吸到啤酒,肺活量想必不能太差;比起倒出來用酒杯痛飲,吸管的飲酒效率應該差很多,為什麼不倒出來喝呢?(想想李白用吸管啜飲美酒的畫面……好違和) 位於北高加索的梅科普,距離當時美索不達米亞的文明中心有段距離,兩地卻存在一樣的共享啤酒文化。

圖/修改自googlemap 我猜有個可能理由是促進社交,辦流水席吃吃喝喝,是不同時空的文化,維繫組織運作的一大共通手段。

大家圍一圈喝酒,人際交流的意義不遜於飲酒本身(8個人同時吸一大桶酒,佔著位置不吸大概也不會被發現,嘻嘻),這樣設計的目的,也許本來就是避免參與者喝的太多、太快,而忽略社交。

有趣的是,長吸管共飲是四、五千年前,中東文化發達地區流行的風尚。

以中東古文明的視角觀之,距離數百公里的高加索北部可謂化外之地,但是這批邊緣人也存在使用金、銀吸管的風俗(順帶證實他們金屬加工的手藝相當優秀),與中東文明中心類似。

啤酒文化的交流與傳播,顯然能穿越空間的阻礙。

延伸閱讀 短篇5000年前仰韶文化,東方最早的啤酒與大麥短篇14600年前世界最早的麵包,那時還沒有農業起司、優格與馬奶酒:歐亞草原的乳製品,開啟遊牧民族新時代!追尋馴化馬的起源:歐亞草原西部,4200年前西班牙青銅時代,銀冠女王與她的男性戰士? 參考資料 Trifonov,V.,Petrov,D.,&Savelieva,L.(2022).PartylikeaSumerian:reinterpretingthe‘sceptres’fromtheMaikopkurgan.Antiquity,1-18.Oldestknowndrinkingstrawsidentified 本文亦刊載於作者部落格《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匠》暨其 facebook同名專頁。

發表意見 所有討論 0 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 寒波 169篇文章 ・ 586位粉絲 +追蹤 生命科學碩士、文學與電影愛好者、戳樂黨員,主要興趣為演化,希望把好東西介紹給大家。

部落格《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同名粉絲團《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

TRENDING 熱門討論 即時 熱門 公投第17案【核四公投】模擬器 11 1小時前 雨後天空總是特別清澈,是什麼汙染了我們的天空?科學家化身「空污偵探」,把它們通通寫上名單! 1 1天前 第三種細胞分裂方式「無合成分裂」背後的發現之旅——《科學月刊》 1 1天前 不用數學就可以解釋——相對論的著名想像實驗「雙胞胎悖論」 4 4天前 你認為閱讀只需要用眼嗎?先聽懂,才能讀懂! 5 4天前 運動聽音樂,讓你越動越活躍! 4 2022/08/19 不用數學就可以解釋——相對論的著名想像實驗「雙胞胎悖論」 4 4天前 史上第一個全腦世代!獨立、重視個體性、技能比學位更重要的「Z世代」——《全腦人生》 2 2022/08/24 RELATED 相關文章 沒看過打不壞的木製球棒?最新「加工法」讓木材硬度堪比金屬! 乾杯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一杯啤酒裡究竟有多少顆氣泡? 酵母:決定自釀成敗的關鍵少數 歐洲人到來之前,美洲本土的金屬工具人 說到釀酒,酵母比釀酒師更重要?|《看得見與看不見的多樣性》系列講座 繁 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