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變快、頭暈持續半小時以上?出現這5種心律不整症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緊張的時候,心跳加速、呼吸不穩、頭暈都是很正常的反應,但如果每次在緊張的 ... 而其中最常見的稱為「陣發性心室上性心搏過速」,每分鐘心跳數會 ... Skiptocontent 在緊張的時候,心跳加速、呼吸不穩、頭暈都是很正常的反應,但如果每次在緊張的時候都會有這種反應,而且持續半小時以上,這也可能代表心臟的跳動頻率調節不良,很可能是「心律不整」的症狀。

心律不整簡單來說就是「心臟跳動頻率不一」,有很多種類,有的變快、有的變慢,或是忽快忽慢。

而其中最常見的稱為「陣發性心室上性心搏過速」,每分鐘心跳數會達到200~220下以上;不但比正常心跳(60~100)還要快,也比劇烈運動(160~180左右)、脫水(150左右)引起的心跳還要快很多。

而心臟在劇烈的跳動之下,第一會形成過度使用、第二會造成血液來不及打出去,引起胸悶、胸痛、頭暈、噁心想吐、狂冒汗等症狀,如果沒有控制心跳、讓心臟慢下來,就會導致心臟過勞而衰竭;所以如果發現自己開始心跳加速,先測量自己的心跳數是多少,再觀察症狀持續多久,如果持續半小時以上,建議要馬上啟動「自救手段」。

心跳數達到每分鐘200~220下以上 胸悶、胸痛 頭暈 噁心想吐 狂冒汗 刺激迷走神經讓心律回到正常 而負責掌管心律的一條重要神經稱為「迷走神經」,是第10對腦神經,也是人的腦神經中最長和分佈範圍最廣的一組神經,含有感覺、運動和副交感神經纖維,平常緊張時,可以透過刺激迷走神經來使得情緒平穩下來,在心律不整時也可以透過刺激迷走神經,讓心律回到正常的狀態。

深吸一口氣再憋氣 在憋氣的時候,胸腔內的壓力會上升,刺激迷走神經作用,讓心臟停止跳動,再回到正常的心跳頻率。

除了深呼吸之後再憋氣之外,也可以模仿自己在排便的時候,憋氣、腹部用力的狀態。

冰敷 用溫度刺激迷走神經也是一個辦法,可以用冰毛巾敷臉、尤其是眼睛的地方,持續半分鐘左右。

或是將臉泡在冰水裡、想像自己在潛水一樣15~30秒。

(但因為有嗆到的風險,不建議優先使用) 嘔吐 用手或湯匙、筷子挖喉嚨,讓身體產生反射性的嘔吐。

心律一樣不正常,請馬上叫救護車急救 而如果自我急救之後,心律還是沒有恢復,建議馬上到醫院去急救,可以緊急用藥物來控制症狀,如果症狀嚴重、發作頻繁,有必要也可以接受電燒治療。

利用電極導管去刺激心搏過速發作,然後用另一隻電極導管尋找導致心搏過速的病灶,找到後以電能燒乾病灶,避免再有不正確的傳導來影響心臟跳動的問題,達到根治的目標。

如果不想接受西醫手術治療,也可以詢問合格的中醫師治療,控制心律不整的症狀發作。

例如奇美醫院中醫部部長許堯欽,同時也有中、西醫執照,開設多年「心律不整特別門診」的臨症經驗,累積超過500位案例,6成以上的病人可以遠離心律不整的恐懼,部分病友僅靠少量的中藥調理可控制,有些人甚至於已不需中藥調理,恢復自主健康正常的生活,最長已超過達3年以上。

參考資料 三軍總醫院心臟內科「陣發性心室上心搏過速」衛教資訊 文/盧映慈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 心律不整是年輕人猝死主因!這些症狀就在暗示心臟有問題 心律不整來自壓力大!中醫調理讓他不再「心慌慌」 要命的心動!我該怎麼跟心律不整和平共處? Heho熱門文章 1.整理包/新冠肺炎症狀已改變!2點跟流感最不一樣、Omicron變異株更像感冒2022-04-302.居家隔離整理包/3+4、0+7差在哪?能不能出門工作?常見Q&A一次懂2022-05-163.整理包/我確診了怎麼辦?還沒收到通知前必知的六大步驟2022-05-244.身邊有朋友、家人確診該怎麼辦?該怎麼篩檢及自主應變2022-05-165.COVID-19/同樣是居家,一張圖了解居家檢疫、居家隔離、居家照護2022-05-07 影音健康 沒確診可以喝清冠一號?清冠一號怎麼喝?醫師大揭秘:不是每個人都適合!2022-05-27【Heho微動畫】臉部痘痘位置代表什麼?對應的器官一次看懂!2021-01-22陽明研究:發現小孢子靈芝免疫調節蛋白質GMI有望降低新冠感染機會2022-05-23 更多影音 熱門關鍵字 標籤不節食減肥 乳酸菌 伸展操 優格 免疫力 可可 味噌 咖啡 咖啡因 基礎代謝 奇異果 家庭主婦 循環 心血管 懶人瘦身 打掃 抗發炎 按摩 掰掰袖 核心運動 淋巴 深蹲 清洗 清潔 清潔劑 減肥 減重 瘦小腹 瘦腿 瘦身 瘦身操 發酵食品 納豆 肌肉鍛鍊 肝病 肝硬化 肥胖 膳食纖維 膽固醇 運動 醋 降血壓 非酒精性脂肪肝 食慾 黑巧克力 關注Heho 每日提供您最專業正確的健康知識  親子站▸新冠專區 新冠肺炎專區 兒童防疫專區 新冠疫苗指南 防疫生活對策 圖解疫情 百年大疫專題 疾病症狀 人體地圖 人體地圖 腦神經 心血管 骨骼、關節 腸胃 腎臟、泌尿系統 症狀查詢 常見症狀 新冠症狀 過敏 咳嗽 頭痛 便祕 健康百科 科研新知 用藥安全 營養衛教 中醫養生 運動健身 心理健康 育兒親子 罕見疾病 醫學故事 傳染疾病 請問專家 醫生說 中醫師說 牙醫說 藥師說 護理師說 營養師說 治療師說 科學家說 專家側寫 輔大專家說 醫學專區 醫學健康 打擊失眠大作戰 心血管專區 視力保健診療室 小手術大困擾 流感疫苗專區 急診室直擊 未來醫學專區 飲食營養 糖尿病專區 上班族營養補充指南 查營養 美豬開放爭議 更多醫學專區▸ 更多醫學專區 圖解健康 圖解健康 居家保養 健康知識 穴道運動 食物營養 漫話健康 漫話科普 圖解疫情 癌症百科 治療癌症 認識癌症 協助資源 康復調理 抗癌新知 預防癌症 抗癌故事 影音健康 健康生活 醫療新知 吃出營養 運動教室 Heho服務 健康管理工具 健康小幫手 健康檢查 自我檢測 討論版 Heho服務 HehoApp Heho健康主題特刊 活動特區 蔬暢高纖青汁免費索取 親子 Heho親子 健康成長 親子生活 孕前到產後 教育學習 新冠肺炎專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