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自『【綠豆粉圓爸專欄】孩子的發展危機-艾瑞克森的心理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學齡期 約6-11歲, 勤奮VS 自卑, 同學 老師. 領域狹隘, 能力, 放棄努力. 青少年期 ... 從遊戲中發展兒童的感官、激發兒童的心智、培養兒童的社會能力。

我的媽媽咪呀~婚姻與親子急救站 跳到主文 歡迎來到我的『老情人』與『小三』部落格!! 就是一個老公,外加三個『小三』,就是三枚小兒子啦!! 這四個情人總讓我歡喜讓我憂,我也因為他們成長許多!!(但也死了很多細胞就是了!!) 我個人很熱愛美麗的事物,美麗的衣裳,美好的料理,有趣的課程,......最愛心靈輔導與諮商方面的課題。

還有靈性上面的追求與瞭解。

因為和四個情人的酸甜苦辣,愛恨糾結,我很投入去研究有關自己的心靈與親密情人們的心靈世界。

我更愛每天去筆耕有關自己發現的心靈秘密花園,那是滋養與療癒我生命最重要的方式。

我熱愛生活,我熱愛寫作,我熱愛朋友,我熱愛分享,我熱愛生命的一切。

如果你也喜歡真善與美,對於婚姻親子有很大的興趣,對於心靈與諮商有好期或熱切的心,那麼我就是你很好的朋友的選擇喔^_^ 部落格全站分類:婚姻育兒 相簿 部落格 留言 名片 Jun11Wed201416:09 取自『【綠豆粉圓爸專欄】孩子的發展危機-艾瑞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文章,很重要的兒童發展概念喔!!!! 【綠豆粉圓爸專欄】孩子的發展危機-艾瑞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 整理:趙介亭(綠豆粉圓爸,展賦教育文創執行長)   隨著優幼親子團邁入第五年、探索共學團邁入第二年,實際接觸互動的家庭和孩子已經超過300人以上,從觀察孩子的眼神、肢體與表現,可以發現絕大多數的孩子都是聰明、敏銳、機靈的。

但為什麼大部份的家庭,親子關係卻相當緊繃?甚至隨著孩子成長,父母、老師反而開始覺得孩子「有問題」?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讓聰明的孩子變「壞」了? 有了實務經驗後,回頭從理論尋找蛛絲馬跡,在艾瑞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當中,可以找到部份解答。

當父母學習與瞭解之後,接下來就是父母要改變自己對待孩子的眼光、期望和行為,協助孩子渡過「發展危機」,化危機為轉機。

因為父母如果不願意改變,孩子就很難順利的發展,於是親子衝突就會更加激烈,形成家庭關係與孩子性格兩敗俱傷的後果。

以下為艾瑞克森「心理社會發展理論」的整理摘要(主要針對0至18歲),同時也是展賦規劃教育歷程很重要的參考指標:   艾瑞克森簡介,請見維基百科:http://goo.gl/kQdaVb  艾瑞克森「心理社會發展理論」是以「自我」的發展為中心思想。

個體出生後與社會環境接觸互動而持續成長,一方面由於自我成長的需求,希望從環境中(特別是在人際關係上)獲得滿足;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受到社會的要求(要求他必須遵守社會規範)與限制(限制他不可率性而為),使他在社會適應上產生心理上的困擾,艾瑞克森稱此為「發展危機」(developmentalcrisis)。

艾瑞克森將人生全程按發展危機性質的不同,分為八個時期。

每一階段的發展危機由看似兩兩對立的性格傾向(和諧VS不和諧)組成,健全發展的自我應該同時擁有和諧與不和諧的性格傾向,並在兩種極端性格中取得平衡。

個體在每一階段中若能平衡兩股個性傾向而適應良好,便能「健全發展」。

然而在取得個性傾向平衡的過程中,也會產生發展失序的狀況。

如果和諧的人格特質傾向過度表現或過度發展,試圖讓不和諧人格特質傾向完全消失,便會造成「不良發展」(maldevelopment);相反的,若太過強調不和諧的人格特質傾向,導致和諧人格特質傾向嚴重不足,則會形成「惡性發展」(malignancy)。

  生命週期 發展危機 人際關係範圍 不良發展 健全發展 惡性發展 嬰兒期約0-1歲 信任VS不信任 父母主要照顧者 依賴 希望 退縮 幼兒期約1-3歲 自主獨立VS羞愧懷疑 父母親戚長輩 任性 意志 衝動 學前期約3-6歲 主動VS內疚 兄弟姐妹家庭成員 自我中心 目標 自我貶抑 學齡期約6-11歲 勤奮VS自卑 同學老師 領域狹隘 能力 放棄努力 青少年期約11-18歲 自我統合VS角色混淆 同儕偶像 狂熱盲從 忠誠 否定 成年前期約18-30歲 親密VS孤立 自由選擇的友誼、夥伴、伴侶 亂愛 愛 排外 成年期約30-60歲 生產繁衍VS頹廢遲滯 真正關心的人事物、活動   過度擴展 關懷 漠不關心 老年期約60歲- 統整VS絕望 真正的深入關係 頑固 智慧 輕蔑   一、嬰兒期:約0-1歲【發展危機:信任VS不信任】 週歲前的嬰兒階段,個體完全處於無助狀態,其生活上的一切需求,完成依賴成人照顧,始能獲得需求的滿足。

從需求與滿足的過程中,嬰兒與成人之間開始了人際關係。

如果嬰兒在飲食、安全、關愛等各方面的需求都得到滿足,他就自然會對使他需求滿足的人感到信任。

反之,如果成人對嬰兒的需求不能使之滿足,或對嬰兒的保育方法不當,嬰兒就會把他的週圍視為恐怖的世界,對人自然也就不予信任。

雖然這一類信任VS不信任的危機主要發生在嬰兒期間,但對嬰兒期以後社會發展的影響而言,其信任或不信任的態度,將由對父母而擴展到對其他人。

因此,個體自嬰兒期起與父母之間所建立的以信任為基礎的社會關係,將是他以後與其他人建立良好社會關係的人格基礎。

【不良發展:依賴-過度信任】導因於照顧者過份熱心(過於強勢)卻不符合嬰兒的感官知覺,進而造成嬰兒不相信自己的感官知覺,而過度順從照護者的照護行為。

例如媽媽可能在嬰兒想睡時逗弄他、肚子餓時哄他睡覺、尿褲子時餵他喝奶、而過冷或過熱時卻幫他換尿布。

嚴重的不良發展會造成長大後的「依賴」性格,由於不相信自己的感覺與判斷,所以凡事都要徵詢他人意見,對於親自看到聽到的事物也無法有確定感或安全感,一定要他人的再三保證才能安心。

對於他人的言行則顯得過於輕信,而容易受騙受害。

【惡性發展:退縮-過度不信任】導因於照護者過於疏離或缺乏紀律,進而造成嬰兒不信任照顧者,而只相信自己的感官知覺。

例如媽媽與小孩的互動缺乏情感投入、對於嬰兒的哭鬧反應置之不理,或者媽媽因個人因素有時熱忱有時冷漠、有時溫柔有時暴躁,皆會加強嬰兒的不信任傾向。

嚴重的惡性發展會造成長大後的「退縮」性格,對他人有迴避或矛盾的依附關係。

由於只相信自己而不信任別人,所以凡事皆習慣自己獨立判斷或執行,對於他人真心的幫助也無法大方接受。

【健全發展:希望-取得平衡】在嬰兒期適應良好、能在「信任VS不信任」間取得平衡者,通常是照護者能及時且正確地回應嬰兒的需求,使嬰兒能相信自己的感官知覺,又能安心地接受照護。

適應良好的嬰兒會發展出「希望」的心理社會力量,對他人有安全的依附關係。

之所以對世界感到樂觀、有希望,是因為一方面對自己的感覺和判斷有自信,另一方面知道即使失敗受挫,也有值得信任的人會提供適時的支持與協助。

換句話說,他們既有自信獨力完成任務,也能樂於接受他人的幫助。

  二、幼兒期:約1-3歲【發展危機:自主獨立VS羞愧懷疑】 個體面臨的挑戰是能否適時學到最低限度的照顧自己的能力。

諸如吃飯、穿衣、大小便等基本生活能力,都是在1~3歲這個階段養成的。

在此一階段的幼兒,不但對週圍的事物好奇、感到興趣,而且對自己的活動也都喜歡自己動手,不要求大人給予幫助。

如果父母在安全無慮的情況下,讓幼兒自主獨立地完成他照顧自己生活的事(如自己吃飯、喝水、穿衣、大小便等),完成的過程中遇有困難,適時給予協助,並於完成後給予鼓勵,幼兒自將由此學到獨立自主,遇事不依賴別人。

反之,如父母過份限制孩子活動,或是出於過份溺愛,替孩子的生活包辦一切,或是出於過份苛刻,稍有差錯(如打翻了杯子或夜裡尿床)即施以懲罰,使孩子學得見人感到羞怯,遇事喪失信心,對自己的能力充滿懷疑。

這兩種相對的人格傾向,很有可能是因父母管教的差異而養成的,並將影響他以後人格是否順利發展。

【不良發展:任性-過度自主獨立】可能導因於父母過度的讚美或幫忙,讓幼兒產生「只要我想做都做得到」的錯覺。

嚴重的不良發展導致長大後的「任性」性格,忽略現實社會中的種種限制或自己的能力不足,而要求自己的需求必須獲得滿足。

他們常常受到《秘密》、《力量》、《零極限》、《吸引力法則》、「NLP」…等缺乏科學根據的概念吸引,認為「當你真心渴望某樣東西的時候,全世界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完成」,而過度自信的結果往往是導致極深的失望或不必要的損失。

  【惡性發展:衝動-過度羞愧懷疑】可能導因於父母過於嚴苛的訓練或過高的標準,使幼兒對於自我控制能力的不足產生羞愧感與自我懷疑。

嚴重的惡性發展會導致長大後的「衝動」性格。

不同於口語化的「衝動」通常指一個人不經審慎思考就貿然行事,心理學上的「衝動」性格指的是「無法」審慎思考、易受周遭環境刺激干擾而注意力無法集中、無法延宕滿足與克制本能性的衝動……等大腦「執行功能障礙」。

簡單說,他們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與心智以達成對自己有利的目的,且通常是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凡事拖延、忘東忘西、生活亂成一團的「瞎忙」一族。

【健全發展:意志-取得平衡】在幼兒期適應良好、能在「自主獨立VS羞愧懷疑」間取得平衡者,通常是在幼兒期自我控制訓練時,獲得充分的成就感以及適度的挫折,所以發展出自由控制心智與行為的「意志」力量,但又能考量現實社會中的種種限制,以及對自己的極限做合理的評估。

他們通常擁有較高的自我效能感、AQ逆境商數、EQ情緒智能以及延宕滿足能力…等心理韌性。

  三、學前期:約3-6歲【發展危機:主動VS內疚】 學前階段的兒童,語言發展已相當成熟,與人溝通時喜歡說也喜歡問。

對自己、對別人以及對週圍環境中的事物,在在都表示好奇,而且喜歡表現、喜歡在別人面前顯示自己。

此時的兒童有了性別的意識,也認識到成人社會中男女兩性角色的不同。

因此在自我觀念上已開始向他所喜歡的人去模仿認同。

在行為表現上常常是有目的的討好父母,希望藉此得到對方的支持。

此時期的兒童喜歡身心各方面的活動,尤其是愛好團體遊戲。

艾瑞克森稱為「遊戲年齡」。

兒童在團體遊戲中可以學到團體規範,也可以學到各種角色所負的責任。

艾瑞克森的觀點,學前教育應以遊戲為主。

從遊戲中發展兒童的感官、激發兒童的心智、培養兒童的社會能力。

若能在較自然的情境中,給予兒童自動自發的活動機會,他才會養成自動自發的性格。

反之,如在家庭教育或幼稚教育上刻意設計教學活動,提前教導兒童學習知識(如讀、寫、算)或才藝(如繪畫、彈琴),將兒童提前置於不成功便失敗的壓力下,其後果極可能不僅是揠苗助長,甚至在人格發展上,養成他以後遇事退縮與事後內疚的個性。

【不良發展:自我中心-過度主動】可能導因於父母「未適時限制」孩子的自由探索行為。

嚴重者將發展出「自我中心」的人格特質,為了達成自己的目標,而不顧他人的感受。

例如許多低層次的業務員,為了的達成業績不斷以廣告DM、電話行銷、E-mail垃圾郵件、FB垃圾留言、路邊填寫問券…等方式打擾他人,更有甚者某些不肖業者專門訓練旗下理專、保險、房仲、傳直銷的業務人員,採用不要臉的方式「大膽要求」、死纏爛打地推銷產品,這些都是過度主動積極而缺乏同理心的行為模式。

【惡性發展:自我貶抑-過度內疚】可能導因於父母「過度限制」孩子的自由探索行為,嚴重者將發展出「自我貶抑」的人格特質。

他們傾向犧牲自己的欲望與權利,以滿足他人的需求、維護他人的權益。

例如自我貶抑的家庭主婦,可能太過在意先生及小孩的想法而忽略了自己的需求,另外自我貶抑的戀人則常常犧牲自己的權益以滿足對方的欲望。

他們不敢伸張自己的權益、追求自己的目標,也因為擔心打擾別人而不敢要求別人幫忙。

然而他們自以為「為別人好」的行為,常常是一廂情願的想法,不但自己犧牲受害,他人也因為倍感壓力而無法獲得好處。

【健全發展:目標-取得平衡】在學前期適應良好、能在「主動VS內疚」之間取得平衡者,可以發展出合理追求「目標」的動力與同理心。

他們樂於追求自己興趣、從事熱愛的工作,對於自己的熱情所在顯得精力充沛。

同時他們也發展良好的社交技巧,懂得尊重他人、能以不打擾他人的方式追求目標之外,也擅於察言觀色,在對方興趣缺缺或感覺受到打擾時收斂言行、適可而止。

  四、學齡期:約6-11歲【發展危機:勤奮VS自卑】 學齡期的學童開始進入學校學習在社會上生存的相關知識和技能,不同於學前期大多數學習經驗是從遊戲中得來,所以孩子對什麼事都感到有趣、好奇、想要追根究柢;在學齡期的學習內容通常非屬人類本能範疇,必須刻意勤勉練習,否則便會遭受挫敗而覺得自卑。

如果兒童在求學過程中,所經驗到的是成功多於失敗,他將因而養成勤奮進取的性格,敢於面對困難情境的挑戰,以後繼續追求成功。

反之,如果求學過程中所經驗到的是失敗多於成功,甚至於只有失敗沒有成功,則將難免養成自卑的性格,不敢面對生活中現實的困難。

  【不良發展:領域狹隘-過度勤奮】可能導因於過度強調課業成就而忽略廣義的教育與學習,嚴重者將發展出「領域狹隘」的興趣與認知模式。

例如師範院校畢業生,在學齡期通常認真勤勉而獲得不錯得成績,但過於認真念書卻容易造成「隧道視野」,而未能從學校以外的管道獲取知識和培養興趣,導致職涯規畫缺乏彈性,一心想考上教甄而淪為流浪教師。

其他如年復一年的高普考或國營事業考生、以及看似勤勉其實是最懶惰的工作狂…等,都是過度專注在狹隘領域而適應不良的例子。

他們擅長把事情做對,卻不是做對的事,一旦方向錯誤則愈努力結果愈糟。

【惡性發展:放棄努力-過度自卑】可能導因於過高的課業標準與期望(高估學童的能力),進而造成過大的學習壓力,嚴重者會發展出「放棄努力」的學習和行為模式。

由於在課業學習上屢次受挫導致「習得的無助感」(再怎麼努力都沒用),或者老師及家長錯誤的獎懲制度(針對能力而非努力做獎懲)造成學童的「定型心態」(相信:學業成績=能力=自我價值,且能力為天生固定),學童便會放棄努力或藉由不努力來維持自我價值感。

他們從不全力以赴、能混則混,對自己的能力極度沒信心。

【健全發展:能力-取得平衡】在學齡期適應良好、能在「勤奮VS自卑」間取得平衡者,可以發展出謀生的「能力」以及「能力感」。

他們從廣泛的教育與學習中培養學習的能力,並從學習的成就中了解自己的天賦,也從學習的挫敗中知道如何管理自己的弱點。

他們透過終身學習來不斷強化自己的天賦與能力,透過建立團隊來彌補自己的弱點,並懂得結合社會的趨勢與需求而擁有較彈性的生涯規劃。

  五、青少年期:約11-18歲【發展危機:自我統合VS角色混淆】 艾瑞克森認為,此一時期是人生八階段中最重要的時期,也是人格發展歷程關鍵中的關鍵。

所謂「自我統合」是指個體嘗試把與自己有關的多個層面統合起來,形成一個自己覺得協調一致的自我整體。

在「我希望做一個什麼樣的人?」的主題之下,將六個層面聯在一起:(1)自己的身體狀貌;(2)父母(老師)對自己的建議與期望;(3)自己以往的成敗經驗;(4)自己目前的情況(如學業成就與人際關係);(5)現實現境的條件與限制(如家庭經濟狀況);(6)自己對未來的展望。

【不良發展:狂熱盲從-過度自我統合】指青少年對自己所處的(次)文化團體、所擁有的意識形態、所認同的價值觀太過忠誠,嚴重者將發展出「狂熱盲從」的性格傾向。

例如偏激的政治狂熱份子、名人明星的死忠粉絲,乃至於迷信各種宗教的信徒,都有此種不良發展的性格傾向。

青少年不成熟的心智與善變的情緒可能使其錯失大有前途的良機,更甚者若做了對自己不利的決定(例如加入錯誤的團體)卻全心投入,可能會盲目地身陷其中並走火入魔。

例如,坊間許多傳直銷商(幫派)進入校園拉攏學生加入,便是利用青少年需要加入與認同團體的需求,一旦青少年加入傳直銷(幫派)行列,可能對其生涯發展產生極不利的影響。

【惡性發展:否定-過度角色混淆】指青少年過度強調自己的獨特性,而不認同、不歸屬於任何(次)文化或團體,嚴重者可能發展出對任何族群、團體、文化、價值觀或意識形態都採取「否定」態度的性格傾向。

他們一味否定所有族群或團體的信念及價值觀,卻又無法明確表達自己的立場。

他們自外於所有族群團體,不願被劃入任何一個陣營。

他們表現出來的行為是特異獨行、無法融入任何團體。

【健全發展:忠誠-取得平衡】在青少年期適應良好、能在「自我統合VS角色混淆」間取得平衡者,會認同自己的同儕、所屬的團體與族群、所擁有的信念與價值觀,進而發展出「忠誠」的心理社會力量。

他們在所屬的團體中獲得歸屬感,又能正面看待自己的獨特性,而對團體中的某些信念或價值觀提出不同的看法。

融合所認同的人事物與個人獨特的思想,他們得以漸漸理出值得忠誠的人生方向。

  事實上,在社會中成長的個體,無論是基於主觀的(個人)或客觀的(社會)需要,均不容許個體順其本性而毫無限制的自然發展,否則勢將形成無法適應社會的極大困境。

以往在教育理念上討論兒童發展與教育的關係,不外乎兩種取向:一種取向採「兒童中心」主義,主張一切順其自然;另一種取向採「社會文化中心」主義,主張按社會需要而予嚴格訓練。

從現今個人與社會的關係來看,此兩取向均不合宜。

艾瑞克森所指各時期的發展危機,擺脫了以往兩種取向的理念之爭,改而從個體本身在自我發展時所產生的心理困境著眼,提出的一種合於實際的解釋。

而家庭與學校所施予兒童的教育必須符合兒童的心理發展需求。

如果教育情境不能使他們從求知中得到快樂、在學習中健康成長、在生活中準備生活,而只是基於望子成龍或升學主義的觀點,強制兒童學習,難免使教育本具有的人格發展助力,變成人格發展的阻力。

  參考資料: 張春興,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 艾瑞克.艾瑞克森,Erikson老年研究報告 TheKing's心理學閱覽室,http://wfhstudy.blogspot.tw/2012/09/erikson.html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chifen0329 我的媽媽咪呀~婚姻與親子急救站 chifen0329發表在痞客邦留言(0)人氣() E-mail轉寄 全站分類:親子育兒個人分類:心靈的秘密花園~輔導諮商系列此分類上一篇:給輔導個案的一封信(新) 此分類下一篇:遊戲治療技巧篇~追蹤行為與反應情感。

避免鄭捷悲劇再度發生的技巧篇 上一篇:給輔導個案的一封信(新) 下一篇:遊戲治療技巧篇~追蹤行為與反應情感。

避免鄭捷悲劇再度發生的技巧篇 歷史上的今天 2017:0610諮商心得~敏感源?情緒爆炸? 2015:在敘說中成長(上)──敘述的基本概念 2015:如何進行研究一、研究方法(質化研究)例一回首來時路 2013:電影『摯愛永恆』觀後感~談永恆不斷輪迴的『窒愛』,推薦此片!! 2013:鋼鐵人(小寶)生病記 2012:老婆的幸福之音、、、 2012:我對大寶之感,影響其結果!! ▲top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 站方公告 [公告]MIB廣告分潤計劃、PIXwallet錢包帳戶條款異動通知[公告]2021年度農曆春節期間服務公告[公告]新版部落格預設樣式上線 我的好友 熱門文章 文章分類 多肉世界(18)室內設計(1)命盤命理(0)食器世界(18)教孩子與情緒做朋友(演講文字)(2)專輔課程分享(7)家庭歷史照(9)房東甘苦談(6)花花世界(植栽)(9)美食專區(23)台灣遊記(15)照片存擋(1)寵物世界(10)論文(9)遊記(19)論文生死書(2)二寶作品(4)小寶作品(4)婚姻與婆媳過招術(2)心理諮商類(6)諮商研究所讀書與上課心得(14)諮商督導與指導(12)好東西好人物推薦(2)看醫記(10)重要文件(68)心情記事(140)三寶衣Q大賞(6)笑話集(1)每日衣Q(44)時尚專區(5)好書推薦(39)食記~美食激進份子的分享(23)管理哲學~職場管理術(21)和老公談情說愛~婚姻經營之道(74)愛的料理(112)心靈的秘密花園~輔導諮商系列(329)親子天地(358)電影影評分享(219)(300)未分類文章(18) 最新文章 我的連結 我的臉書 最新留言 文章精選 文章精選 2021十二月(14) 2021十一月(12) 2021十月(18) 2021九月(8) 2021八月(10) 2021七月(8) 2021六月(21) 2021五月(20) 2021四月(15) 2021三月(6) 2021二月(33) 2021一月(10) 2020十一月(5) 2020十月(11) 2020九月(5) 2020八月(14) 2020七月(7) 2020六月(20) 2020五月(14) 2020四月(23) 2020三月(20) 2020二月(12) 2020一月(11) 2019十二月(13) 2019十一月(10) 2019十月(9) 2019九月(21) 2019八月(11) 2019七月(5) 2019六月(22) 2019五月(8) 2019四月(4) 2019三月(7) 2019二月(16) 2019一月(10) 2018十二月(1) 2018十一月(9) 2018十月(1) 2018九月(13) 2018八月(7) 2018七月(6) 2018六月(5) 2018五月(9) 2018四月(10) 2018三月(6) 2018二月(17) 2018一月(8) 2017十二月(4) 2017十一月(8) 2017十月(2) 2017九月(7) 2017八月(13) 2017七月(13) 2017六月(15) 2017五月(9) 2017四月(6) 2017三月(15) 2017二月(3) 2017一月(10) 2016十二月(10) 2016十一月(7) 2016十月(9) 2016九月(20) 2016八月(17) 2016七月(19) 2016六月(22) 2016五月(36) 2016四月(19) 2016三月(13) 2016二月(1) 2016一月(10) 2015十二月(4) 2015十一月(10) 2015十月(10) 2015九月(17) 2015八月(4) 2015七月(22) 2015六月(51) 2015五月(33) 2015四月(41) 2015三月(31) 2015二月(30) 2015一月(26) 2014十二月(35) 2014十一月(41) 2014十月(30) 2014九月(33) 2014八月(22) 2014七月(41) 2014六月(37) 2014五月(55) 2014四月(58) 2014三月(45) 2014二月(30) 2014一月(29) 2013十二月(55) 2013十一月(17) 2013十月(11) 2013九月(12) 2013八月(12) 2013七月(20) 2013六月(19) 2013五月(21) 2013四月(15) 2013三月(4) 2013二月(7) 2013一月(5) 2012十二月(8) 2012十一月(16) 2012十月(18) 2012九月(19) 2012八月(23) 2012七月(3) 2012六月(19) 2012五月(15) 2012四月(11) 2012三月(18) 2012二月(12) 2012一月(8) 2011十二月(12) 2010五月(7) 2010四月(5) 所有文章列表 文章搜尋 誰來我家 參觀人氣 本日人氣: 累積人氣: QRCode POWEREDBY (登入) 回到頁首 回到主文 免費註冊 客服中心 痞客邦首頁 ©2003-2021PIXNET 關閉視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