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過敏,是副作用啦! - 康健雜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比如感冒時常服用的抗組織胺容易讓人昏昏欲睡,那麼就避免開車以免危險。

非典型的抗精神藥物可控制失智症患者的情緒不穩,但也可能有頭暈、嗜睡、動作緩慢 ...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知道了 天下網路書店 康健好書 雜誌 訂閱康健雜誌 訂閱每日報 首頁 看文章 醫療 藥物知識 不是過敏,是副作用啦! 收藏 圖片來源/Unsplash 瀏覽數48,456 2007/03/01· 作者/劉秀枝 ·出處/康健雜誌 第100期 放大字體 一位36歲女士因後頸痠痛、無法轉動來看門診。

一星期來,她因無法向後看而不能開車,很不方便。

其神經及肌肉功能均正常,我診斷為「落枕」,確定她沒胃潰瘍、腎臟病等禁忌及藥物過敏的病史後,開了一種藥效較強的止痛藥(indomethacin)。

一星期後她回診時告訴我,她對此藥「過敏」。

原因是她吃了一顆藥後約半小時,頭昏得連路都走得不太穩,且持續約一小時才好,但過後脖子的痠痛好了,頭也可以轉動,所以就沒有再吃了。

其實這位女士不是對此藥物「過敏」,而是經歷了此止痛藥的其中一種「副作用」。

過敏與副作用都是藥物的不良反應(adversedrugreaction)之一。

醫生對於區分這兩種的藥物不良反應是很慎重的,因為之後的處置也完全不同。

藥物不僅有療效,也有其不良反應。

一般而言,藥物不良反應可分為兩大類,一是預料中的,約佔所有藥物不良反應的80%。

這是已知的或常見的藥物副作用,通常已列於藥物的仿單上,可發生在任何人身上,譬如這位女士所產生的情形就是屬於這一類。

另一大類是無法預料的,且較少見,通常只發生在某些特定較敏感的人,例如對盤尼西林的過敏就是其中之一。

(圖片來源/Unsplash)藥物由研發、經動物實驗、人體試驗到上市經過一段漫長時間,不僅療效確定,而且各種副作用及其發生率也逐漸明朗,所以仿單上都會詳列其可能副作用以及禁忌(如某些情況不能使用)。

有些副作用發生的機率大,醫生在開藥的時候就會提醒病患,有些機率較小,就無法一一告知。

其實每一種藥物的副作用都不少,發生的機率大多不高,但有些人看了仿單上的副作用後就不敢服用了。

當然如果用藥過量,副作用的機率及嚴重度就會提高,但副作用大多是在常規、正當用量時就會發生。

這種已知的副作用如果不嚴重或不造成困擾時,則不用停藥。

廣告 也可以由小劑量開始服用,慢慢加量,人體就會慢慢適應。

或者,雖有副作用,但與其療效相比還可忍受,那就繼續使用或減量。

比如感冒時常服用的抗組織胺容易讓人昏昏欲睡,那麼就避免開車以免危險。

非典型的抗精神藥物可控制失智症患者的情緒不穩,但也可能有頭暈、嗜睡、動作緩慢等副作用,就需調整藥量,做到「兩害相權取其輕」。

如果此副作用明顯的造成不適,通常停藥後症狀就會消失。

然而藥物的副作用雖是預料中,並無法預期何人會發生,或是發生副作用中的哪一項,只有服用之後才知道。

另一大類是不可預料的藥物不良反應,它不但與藥物的劑量無關,通常與藥物的作用也沒關聯,而是與個人體質或基因有關。

這種反應包括: 廣告 無耐受力(Intolerance):比如服用阿斯匹靈後產生耳鳴。

特異體質反應(Idiosyncraticreaction):如有些人服用某種止吐藥後產生歪頸斜眼的現象。

過敏反應(Hypersensitivity):是體內產生IgE抗體的免疫反應,因為產生IgE抗體需要一段時間,通常在服用幾天後才會發生。

最典型的是出現在皮膚上的藥物疹,有疹塊且搔癢,嚴重時會造成全身皮膚或口腔黏膜等的潰爛,如史帝文生氏/強生症候群(Stevens-Johnsonsyndrome)。

有人在注射盤尼西林後立刻休克,呼吸困難,但以前並沒有注射過盤尼西林,可能除了有其他作用機轉外,也有可能是以前曾經服用過類似藥物而體內已產生IgE抗體之故。

假性過敏反應(Pseudoallergicreaction):其症狀與過敏反應相同,但並沒有產生IgE的免疫反應,例如對某些放射線檢查所使用的顯影劑,或是某些抗生素所產生的過敏症狀等。

因為這種少見的不可預料的過敏反應,有時很嚴重,甚至休克、死亡,造成醫病雙方的困擾,但其實雙方都沒錯。

於是民國89年藥害救濟法成立,為正當使用合法藥物而受害者,給與金錢上的補償。

不管是過敏反應或是「假性過敏反應」,在臨床上一般都當做是過敏反應,也是醫生最害怕碰到的事。

因此注射盤尼西林藥物時,都會先做測試,在皮膚上注射小劑量,看是否有過敏反應。

靜脈注射顯影劑時,也會先注射小劑量,如沒有不良反應再全部注射。

當然,測試時沒有不良反應,不見得使用藥物後就一定不會過敏。

但如測試時就有不良反應,為了安全起見,那就最好不要注射。

廣告 開立沒使用過的藥物時,醫生都會先問有無藥物過敏,病歷上對所過敏的藥物也會醒目的標出,以提醒醫生。

而最好的,還是患者本身對所過敏的藥物或曾有過副作用的藥物,抄下藥名及其反應(如出疹或氣喘等),如此一目了然,幫助醫生,也幫忙自己。

但是對於副作用,則不要一再強調是過敏,否則這個也「過敏」,那個也「過敏」,醫生就沒藥可開。

而且遇到真正非使用這種藥物不可時,就更困擾了。

(作者為台北榮總特約醫師、國立陽明大學兼任教授)藥害救濟的適應症《藥害救濟法》有明文規定,不良反應要嚴重到導致死亡、障礙或嚴重疾病,藥物必須是衛生署規定的適應症等,如果是常見且可預料之藥物不良反應則不包括在內。

以常用於治療癲癇的癲通(carbamazepine)為例,根據衛生署的適應症有四:癲癇症、三叉神經痛、腎原性尿崩症和雙極性疾患。

如果因癲癇症服用癲通而發生史帝文生氏/強生症候群,則可申請藥害救濟。

如果因其他疾病(如末梢神經痛)服用癲通而發生史帝文生氏/強生症候群,則不符合藥害救濟之規範。

短波安非他命可能減緩巴金森症會造成藥物上癮的安非他命與搖頭丸,最近被發現,可扭轉巴金森症對實驗老鼠的危害。

杜克大學在植入巴金森症基因的老鼠身上,實驗60種安非他命後發現,其中有14種藥物能有效改善全身顫抖、表情僵硬等巴金森症可能出現的症狀。

巴金森症起因於腦中控制肢體動作及製造多巴胺的神經元死亡。

醫界現在使用咖啡等刺激物質來維持腦中多巴胺的數量,不過指導這項研究的馬克‧卡隆指出,咖啡只對腦中還有一些多巴胺的早期巴金森症患者有效,可維持腦中多巴胺的量,而這個研究則顯示,安非他命對於腦中已經測量不到多巴胺的嚴重巴金森症症患者帶來一線生機。

搖頭丸也被發現是最有效的一種安非他命,用來對抗老鼠罹患巴金森症。

研究人員蓋尼狄諾夫說,但他們不確定機轉是什麼。

這項成果或許能開啟未來研究巴金森症的另一條路,不過蓋尼狄諾夫警告,這類藥品對於人類腦部神經組織的危害可能比作用在老鼠身上後果更嚴重,千萬不可自行使用。

這項研究公布在2006年8月《生物科學公共圖書館期刊》上。

(林慧淳編譯) 看更多 您正在閱讀《康健雜誌》100期 瘦子才知道的8個祕密 10種壞食物大翻身!你可以吃得理直氣壯 我買下了一座森林 更多本期內容 分享 收藏 訂閱 重點分享 加入康健Line好友 看下一篇文章 熱門文章 1. 減重從「早」開始!營養師:9個早晨好習慣 持續燃脂 4. DIY染髮,要記住的7件事 2. 世界最強減肥?金正恩暴瘦20公斤,甩掉這些食物是關鍵 5. 北市防疫旅館疑3人群聚陳時中:單日境外移入50例不稀罕! 3. 2件事最傷肝、水腫是腎出問題?中醫教「這樣做」養五臟、強體氣 6. 第三劑疫苗怎麼選?時間隔多久?第三劑混打攻略一次看 推薦文章 活動看板 推薦閱讀 新冠肺炎 疫情狂飆美國為什麼反而縮短檢疫時間? 最新專題 2022,為生活加值|天下X康健訂戶專屬權益 康健小聚CHTalk腦退化大解密 健康守護不肺力|純淨森呼吸 【獨家專訪楊定一博士】放鬆X強化4招常見筋膜修復術 親愛的自己你,還好嗎?2021傾聽自己點亮心光|康健雜誌x雅詩蘭黛集團 2021CHR健康企業公民得獎名單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