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改變術行為塑造法(Behavioral Modification)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行為改變術起源自心理學中的行為學派(Behaviorism),它的理論基礎在於掌握環境對人類外顯行為的影響,並藉著操控這種影響而使行為作有價值的改變,其 ... 跳至主要內容 本站粉絲專頁 本站粉絲專頁電子郵件訂閱 及時關注我的新文章 電子郵件位址 訂閱 搜尋關鍵字: 文章分類文章分類 選取分類 PremierePro  (1) Uncategorized  (17) 創客Maker  (5) 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31) 教師考試(教師檢定&教師甄試)  (4,092)    教師甄試_考古題  (526)    教師資格考/教師檢定_模擬試題  (229)    教師資格考/教師檢定_考古題  (2,533)    教育制度與法規  (38)    教育概論自我評量手冊  (54)    教育資料庫  (712) 教育相關法規  (9) 程式語言  (124)    C++  (106)       位址  (3)       共同空間  (5)       函數  (21)       列舉  (3)       動態記憶體  (2)       參照  (3)       字串  (3)       字元  (1)       建構元  (4)       指標  (11)       檔案處理  (7)       物件  (2)       結構  (8)       編譯器  (1)       自訂型態  (2)       解構元  (1)       迴圈  (1)       選擇性敘述  (5)       陣列  (9)       類別  (14)    C語言  (7)    Java  (9) 網站經營  (3)    WordPress  (3)       WordPress外掛  (2) 網路設備  (5) 自創詩詞  (7) 論文寫作文書處理  (2) 關於本站  (2)    未來規劃  (2) 音響設備  (1) 魔術方塊  (8) 其他操作 網站管理 登出 訂閱網站內容的資訊提供 訂閱留言的資訊提供 WordPress.org台灣繁體中文 Blogroll Documentation Plugins SuggestIdeas SupportForum Themes WordPressPlanet 行為改變術是指透過系統,有計畫地運用教育學原理,使用增強(reinforcement)的方法,幫助行為有問題的學生減少或消除不良行為的教育過程,是心理學,行為科學和教育學長期發展並相互結合的產物。

行為改變術主要包括: 正面加強法,即獎勵,鼓勵,樹立榜樣逆向加強法,即懲罰,取消獎勵正反結合加強法,即鼓勵積極行為,批評不良表現。

行為改變方法的施教對象可以是行為不良學生,或是行為失常,心理殘障及低能的學生,甚或是少年犯等等。

行為改變術起源自心理學中的行為學派(Behaviorism),它的理論基礎在於掌握環境對人類外顯行為的影響,並藉著操控這種影響而使行為作有價值的改變,其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桑代克(E.L.Thorndike)的聯結論(connectionism),巴夫洛夫(I.Pavlov)的古典制約(classicalconditioning)和施金納(B.F.Skinner)的操作制約(operantconditioning)。

古典制約學說在教育學中的體現是刺激─反應型教育(Stimulus-Response),這種教育借助外界刺激物的介入,引發行為的改變。

操作制約學說在教育學中的體現是反應─結果型教育(Response-Result),它是通過人為的強化教育,或是獎勵或是懲罰手段,使本能的反應性優良行為轉變成習慣性行為,反之,也可使本能的反應性不良行為得到改變。

早期研究行為改變術的心理學家和行為學家側重研究人類機體是如何運作而導致行為產生變化的。

他們的研究方法專注於觀察和實物實驗,這些先驅們迴避對動物高級思維(精神論)行為的解釋。

認知學派的出現擴大了行為改變術的研究內容,他們指出:只要人類有機體有條件觀察到事件的全貌並洞察到其間各成分之間的相互關係後,不能直觀到的現象是可以推測的,這種推測有助於使用這種方法的專家或教育家理解和預測其教育對象的行為。

現在認知學派的論點已被研究行為改變術的心理學家和行為學家承認和接受,但如何以嚴格的實物實驗來論證認知學派的論點是一個正在研討的課題。

行為改變術最初只是心理學家、心理治療家和學校心理顧問的一種醫療手段,但是由於學校的職能從單純傳播學術知識擴展到為學生德智體群全面發展負責,加以隨著教育哲學和理論的發展,教育家和教育學者們都深刻地認識到,施用行為改變方法要求的不僅是專業技能,還需愛心的奉獻,猶如其他任何一種教育方法;所以,行為改變術被訓練有素、具有熱忱愛心的教師廣泛使用。

為了加強這種方法的效果,現在還提倡培訓家長和同伴,以便校內外配合,同舟共濟,幫助行為有問題學生。

行為改變術的實施程序,一般包括六個步驟: 確定目標行為分析目前行為狀況安排有利情境選擇適當的增強物運用適當的行為改變策略定期評估實施成效 近來行為改變技術廣泛的運用在兒童心理衛生中心、特殊學校、精神醫院乃至家庭、學校及工廠。

唯此技術的應用,若以人為對象時,需審慎的處理,並考慮可能的負面影響,才不致於產生弊端。

故學者建議研訂實施準則以為遵循。

參考資料: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05311/ 請按讚:喜歡正在載入... 有疑問?留個言吧!取消回覆 這個網站採用Akismet服務減少垃圾留言。

進一步了解Akismet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文章導覽 上一篇文章上一篇文章:108-2兒童發展與輔導-09下一篇文章下一篇文章:消弱消除(Extinction) %d位部落客按了讚: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