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10年政策失靈?一次性塑膠用量增22.8%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塑膠袋、免洗塑膠餐具及紙容器三大類一次性塑膠產品10年間總用量增加了二成 ... 禁用吸管、飲料杯、購物用塑膠袋、免洗餐具等四大類一次性塑膠製品。

移至主內容 首頁»內容 限塑10年政策失靈?一次性塑膠用量增22.8% 2020年11月05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黃思敏報導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黃思敏報導自我國政府開始限制塑膠袋和其它一次性塑膠產品後,塑膠用量真的減少了嗎?綠色和平昨(4日)召開記者會指出,根據經濟部產銷統計數據估算後,環保署預計在2030年全面禁用的四大類一次性塑膠產品,10年來總用量共增加22.8%,顯示限塑政策明顯未達成效。

對此,環保署則表示,經濟部的數據包含工業用塑膠,與針對民生的減塑政策仍有差異。

塑膠袋、免洗塑膠餐具及紙容器三大類一次性塑膠產品10年間總用量增加了二成。

黃思敏攝 2009至2019年間塑膠袋成長一成 免洗餐具大增37%  台灣近年來逐步實施限塑政策,包含2002年起於各大場所禁止免費提供的購物用塑膠袋;2013年起在部分縣市啟用,兼具購物及專用垃圾袋功能的「環保二次袋」等。

此外,政府更於2018年擴大限塑項目及範圍,並訂出政策時程表:「2020內用禁用、2025以價制量限用、2030全面禁用吸管、飲料杯、購物用塑膠袋、免洗餐具等四大類一次性塑膠製品。

」 綠色和平專案主任唐安指出,「環保署當時(2018年)提出的限塑目標是亞洲創舉,但目前為止實際使用量卻沒有減少。

」過去10年間不論是中央或地方政府提出的限塑政策,皆趕不上塑膠製品在源頭增加的速度。

綠色和平引用歷年經濟部統計處工業產銷存動態調查,自2009年至2019年間,塑膠袋、免洗塑膠餐具及紙容器三大類一次性塑膠用品,國內銷售量總計增加了22.8%。

若分開計算,免洗塑膠餐具與紙容器的用量10年間成長約37%;而推動限塑歷時最久的塑膠袋,10年間竟也增長1成以上。

唐安指出,缺乏限用管制措施的紙容器及免洗塑膠餐具,其成長幅度相對於長年落實限用的塑膠袋高出三倍,因此政府限用與否,確實影響不同塑膠用品使用量的增加速度,然而每個項目的使用量皆逐年成長,顯示政府限塑的範圍與力道仍有相當大的加強空間。

綠色和平根據歷年經濟部產銷統計,估算三大一次性塑膠用品歷年來的使用量。

資料整理:綠色和平;製圖:黃思敏 傳統市場、小吃店等未被納入限塑範圍 六成民眾認為塑膠袋氾濫 目前政府主要透過以價制量的收費,以及自備環保用品的獎勵折扣等兩大方式作為主要限塑手段。

然而不論是額外購買塑膠袋的費用,或自備環保餐具的獎勵折扣,平均價格均約落在1~2元之間,唐安認為,這對消費者而言誘因實在不高。

此外,多數民眾每日都會造訪消費的場所,遠多於目前被政府納入管制的範圍。

根據綠色和平所進行的民調統計,有六成的民眾表示,常在傳統市場拿到免費塑膠袋,有近五成的民眾則說小吃店提供的免洗餐具太多。

對此,唐安就說:「政府的限塑不夠全面,目前環保署限塑的14大場所都不是塑膠用量最大、民眾最常消費的地方,其實政府的管制就像是在挑軟柿子吃。

」 綠色和平的專案主任唐安指出傳統市場等多數場所未被納入限塑範圍。

黃思敏攝 綠色和平呼籲,為了避免2030年禁用四大類一次性塑膠用品的目標淪為口號,政府必須增加管制的範圍與力道,儘速將傳統市場、小吃店及連鎖飲料店納入管制,並透過提高收費或優惠金額給予民眾更多減塑誘因。

不過,唐安坦言,考量到相關的限塑措施必定會對業者的生意及民眾的生活造成衝擊,因此相關的配套措施也需同步到位。

「民眾的減塑意識和意願高,支持也樂見更多限塑政策,政府應擴大發展容器租借的相關商業模式,才能培養民眾建立重複使用的習慣。

」以傳統市場的限塑為例,雖然目前地方政府推動的成效不彰,但改變基層小販與消費者習慣需要一些時間,可以循序漸進地從每次都拿好多個塑膠袋,變成一次只拿一個塑膠袋,再進一步推動購物袋的租賃模式。

塑膠垃圾從何來?各行業一次性塑膠用量有待統計分析 實際上,政府不僅需加緊落實既有限塑政策的步伐,為了讓限塑政策更加全面,綠色和平認為,政府須以更科學的統計方式,掌握各個行業類別分別產生的塑膠垃圾量。

唐安指出,「目前環保署僅要求少數被管制限用的業者必須回報塑膠使用量,未被納入的對象(例:網購電商、外送業者等)都沒被統計,因此我們無法掌握哪些行業類別的塑膠使用量是在成長或減少,以至於無法精確的掌握未來的限塑政策應怎麼檢討。

」 綠色和平坦言,在政府尚未進行完整塑膠使用來源統計的現況下,為了估算此次記者會所提出之三大塑膠用品成長總量數據,僅能間接透過經濟部工業產銷存系統的歷年「內銷量」數據,並透過對與業者實際訪談,盡可能來排除間接外銷的因素。

綠色和平呼籲,政府須儘速將傳統市場、小吃店及連鎖飲料店納入管制。

綠色和平提供。

對此,環保署廢管處處長賴瑩瑩則回應,「環保團體所引用的經濟部統計數據包含了工業用的塑膠袋、塑膠膜,與近年針對民眾生活塑膠的減塑政策仍有差異。

」若根據環保署調查14類管制對象(約10萬家業者)限塑情況,結果只有約1成左右的人會付費購買塑膠袋,塑膠袋整體減量逾七成。

賴瑩瑩指出,為更有效掌握塑膠垃圾來源,環保署今年也委託專業單位分析傳統市場、夜市等各場所的塑膠使用狀況,預計年底前就會有初步的統計成果,期能提出更細緻的統計數據,以利後續減塑政策的推動。

延伸閱讀 民間參與限塑政策2030全面禁用吸管等四種一次性塑膠 2020年限塑新制百貨量販內用禁免洗餐具全台縣市實施時間看這裡 相關文章 【午安環境】福島核災11周年、英國將撤福食進口限制、土耳其暴風雪停班停課 2022/03/10 311前夕反核污染威脅環團連署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2022/03/10 陶斯松危害人體健康最快2026年退場農藥、環境用藥同步禁用 2022/03/09 【午安環境】台灣里海躍IPSI國際平台、新加坡超市明年收購物袋費、澳洲洪患6萬人撤離20死 2022/03/08 聯合國啟動「減塑條約」談判有望成《巴黎協定》後最重要綠色協議 2022/03/08 【午安環境】今年首例漢他病毒、台南六天停電五次、俄烏戰事加劇能源危機 2022/03/07 污染治理台灣新聞一次性塑膠袋一次性塑膠製品傳統市場買前必讀 作者 黃思敏 用容量小小的腦袋練習傾聽與放空,希望所有的溫柔與善良都能被好好地安放。

搜尋 搜尋 訂閱電子報 Email信箱* 姓* 名*     看熱門討論/留下您的意見 目前累計總共有個綠行動 dpm('alpha');?>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