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20 個設計師一起run 六個UX 工作坊是個怎樣的體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舉辦《UX Design 初學者學習手冊》讀書會+工作坊的心得記錄. 讀書會裡其實總共有36位來自不同領域的設計師、工程師、PM、也有學生~ GetunlimitedaccessOpeninappHomeNotificationsListsStoriesWrite跟20個設計師一起run六個UX工作坊是個怎樣的體驗?舉辦《UXDesign初學者學習手冊》讀書會+工作坊的心得記錄讀書會裡其實總共有36位來自不同領域的設計師、工程師、PM、也有學生~2018的六月我給自己挖了一個大坑-在FB社團TaiwanUI/UXDesigners揪了這本書的讀書會,並希望每次都有體驗實作的部分。

本文會提到(app無法使用連結):《UXDesign初學者學習手冊》是一本有點不一樣的UX教學書讀書會—有其他設計師可以一起進行深度交流探討是一件難能可貴的事舉辦工作坊經驗心得必須先自首一下…這篇文章答應很多人要寫的結果硬是被我拖了半年多,其實陸陸續續一直有在寫只是…嗯…(又挖了很多其他坑我怎麼入坑的?說實話一開始看到這本書我是不抱任何期望的,覺得它看起來跟我之前讀過的無數UX理論教學書大同小異。

在我體會過UX理論與實際工作情形的差距之後,其實並不覺得這類的書能提供在職場的UX設計師多少幫助,頂多是充實知識脈絡罷了。

帶著這樣的預設立場我打開目錄開始瀏覽這本書的架構…然後立即發現事情不太對勁敝人莫不是看了本假書?這本書執行UX方法的順序跟其他理論書完全不一樣!是從易用性評估開始著手,而使用者調查跟人物誌卻放在了第五、第七章。

而且第一章開頭就提到了目前業界UX設計中理想與現實的落差,並說明本書的核心宗旨就是要讓新手從容易著手的部分開始,在工作上使用UX設計。

急吼吼的啃完這本書後為其寫了心得還不夠(傳送門),沒有人能一起分享我心中這興奮實在非常可惜!相見恨晚!能不能有群人可以一起討論實際執行看看呢?嗯哼…接下來大家就知道了,我挖了個累死人不償命的坑😂總結一下run完這三個月的小小心得:這是一本有點不一樣的UX實作教學書在看這本書之前,我覺得有幾點大家必須先注意,才能避開雷區…雖然書名叫做《UXDesign初學者學習手冊》但它其實並不適合”完全的初學者”連理論都還沒看過的初學者直接跟著這本書實作的話,很有可能只學到了形式,而沒有完整的知識脈絡。

雖然一開始照著前幾章做會有用,但是無法解決更深入的問題。

這本書內容的定位更像是索引工具書,雖然看著薄薄一本,但上面寫的每個方法、每段內容、甚至一行提示的文字都可以解壓縮,用這些關鍵字去搜尋就會發現背後有更多深入的知識內容。

本書的優點是實作流程與一般UX教學書不同,因而更符合職場上實際的應用;但這同時也是缺點,初學者如果不清楚這層原因而有了既定印象,之後遇到不同狀況就無法靈活運用了。

本書的第四章使用的是日本人因工程學會開發的「結構化腳本法」,這在台灣業界並不盛行,恐怕會水土不服。

其核心是以客觀的角度去探尋使用者真正需要的價值與行動的方法。

建議以較常聽到的「價值主張」、「使用者旅程地圖」這兩個思考框架來取代。

如果初學者真要看這本書,建議再搭配另一本UX理論教學書一起服用。

如果你已經有基礎概念已經有基礎概念只是沒有實作經驗的設計師,請大膽參照此書的方法,從偷偷練習、試用在部分工作上、拉攏利益關係人、邀請客戶加入等階段,一步一步實行吧!相信會有莫大的幫助!讀書會-如果一個腦袋不夠用,那就找N個腦袋拉人一起入坑是個督促學習的好方法!讀書會就是一群有共同學習目標的人,定期聚會、互相督促成長。

人數不一定要很多,三五個也能成團,重點是時間、場地、目標都能互相配合。

訂定人數、時間、場地。

要有聚會的召集人或小組長(可輪流)。

訂定運作規則彼此承諾(能負擔的場地費用、聚會時間、聚會週期、目標or看哪本書、每次聚會內容簡報or心得討論…)。

最好能有人負責記錄心得筆記GiversGain—分享即是學習,每個人都有付出才是良好的互動,積極參與討論吧!雙腳法則—視自己的情況,若沒有意願繼續就要勇敢提出,而不要成為成為團隊裡最勉強的人。

工作坊心得工作坊是一種體驗式、參與式、互動式的學習模式。

最棒的是可以讓各種不同立場的人們討論、思考、相互交流。

熟絡如果時間允許的話,先安排讓大家彼此認識熟悉的破冰活動,對之後的討論會很有幫助!在第一次聚會中,我安排了同質性比較高的人分成同一個小組(新創公司、接案公司、傳統大公司…),一起聊聊在公司遇到了什麼跟UX有關的問題。

由於公司性質相似,遇到的問題也相似,同病相連的大家一下子找到共通話題也熟悉起來。

同病相連的大家找到共通話題場面異常熱絡流程由於重點是學習實作與交流,這幾次的工作坊設計我都會盡量安排以下流程統整知識基準選定案例提出問題加入實作互動小組交流討論發表引導大家討論總結+大合照會後紀錄整理、上傳照片、資源分享易用性測試:大家透過連線裝置實際觀察使用者行為易用性測試分析:問題貼滿了整面牆…試玩超大紙原型:某個永遠鬼打牆的知名購物商場,猜猜是哪個?適當加入挑戰有時候討論需要製造一些火花,適當加入一點小挑戰,激發大家思考交流多鼓勵設計師、PM、工程師等不同立場的人發表對同一件事的看法。

在小組討論中,讓某些人扮演設計師、某些人扮演PM,模擬職場環境。

讓不常決定策略面的人來試試看如何下決策、不常動手設計的人來畫畫稿,換位思考角色扮演。

加入小組競爭元素優化紙原型:在小組討論中,讓某些人扮演設計師、某些人扮演PM。

可以看出每個小組的合作方式都不同,非常有趣。

用自己的方法來練習第四章:試著規劃產品策略,才知道PM們的顧慮、苦衷與茫然。

練習訪談及資料切片:資料永遠到用時才發現哪裡少了跟20個設計師一起run六個UX工作坊是個怎樣的體驗?第一次規劃如此密集的工作坊加讀書會,多少有一點不足之處,但這次的經驗有非常多珍貴的收穫,遠遠超過我當初的想像。

累到爆炸的程度也遠遠超過當初的想像總結我覺得比較不一樣的體驗是:活動時間長,成員間有更多機會互動、熟絡不在工作場合大家更願意說“實話”為期三個月,有時間邊學邊在工作中應用每個人都有爆炸多的經驗分享每次活動都大約有20人上下,我們可以分組安排很多有趣的活動。

也由於是為期三個月的活動,成員間彼此熟悉,所以有一個可以放心發言的環境。

兩週一次聚會,剛好一步步讓大家嘗試在公司中推進。

設計師間也可以彼此交流不同公司的解決方案與問題,而不常接觸UX設計的人員也能體驗到UX要如何實際幫助產品,而不只是流於形式。

照著這本書的方法,能體會到在公司啟動UX的成本變低了!很高興聽到幾個成員回覆已經開始將UX導入公司,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我自己也開始應用這些方法與工具,幫助我的客戶提升產品價值。

對我來說,最大的收穫除了驗證這本書在實際應用層面上的價值,還有就是認識了一群對於UX認真又有熱情的朋友😀在一般工作場合實在很難碰到一群設計師、工程師、PM、行銷…毫無保留的一起討論UX、討論案例。

如果你跟我一樣是個在工作上孤單奮戰的設計師,不妨找找志同道合的小夥伴們一起展開這樣的學習計畫吧!改變業界就靠你了!延伸閱讀什麼時候UX跟數據成為了最可怕的武器—從《脫歐之戰》反觀台灣用UX研究方法看同婚公投失敗//拍手小實驗(給大家一個按爛的選項)//1~3:朕知道了/已閱/防誤觸(感謝各位)4~6:普普通通/沒有功勞也有苦勞7:不認同/是在供三小8~10:還不錯,但還能更好/有些小錯誤10~15:很棒!希望看到更多相關主題50:拍好拍滿/TMD快給我出下一篇(你知道按著不放就可以連續拍手嗎?❤)--1Morefrom本丸BenWanFollow接案產品設計師、UX褓姆顧問、腦神經科學業餘愛好者、讀書會上癮患者。

[email protected]?Learnonthegowithournewapp.TryKnowableAboutHelpTermsPrivacyGettheMediumappGetstarted本丸BenWan1.6KFollowers接案產品設計師、UX褓姆顧問、腦神經科學業餘愛好者、讀書會上癮患者。

bennywanbw@gmail.comFollowMorefromMediumHsiaoWeiRe-thinkDesignRobertoSiderisNostalgia&DesignBravoArielSharonAccessibilitytermsUXDesignersshouldbefamiliarwith!JeralTanCOVID-19designscouldhavebeenbetter.Here’show.HelpStatusWritersBlogCareersPrivacyTermsAboutKnowable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