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原則-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第七條:「中華民國人民,無分男女、宗教、種族、階級、黨派,在法律上一律平等。

」 · 第一百二十九條:「本憲法所規定之各種選舉,除本憲法別有規定外,以普通、平等、直接 ... 平等原則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7年12月8日)維基百科所有的內容都應該可供查證。

請協助補充可靠來源以改善這篇條目。

無法查證的內容可能會因為異議提出而移除。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0年2月21日)請協助改善這篇條目,更進一步的訊息可能會在討論頁或擴充請求中找到。

請在擴充條目後將此模板移除。

平等原則 平等原則,是指相同之事件應為相同之處理,不同之事件則應為不同之處理,除有合理正當之事由外,否則不得為差別待遇。

在各國和地區都被視為基本性法律原則。

另外世界各國及地區皆視此原則為基本性法律原則,其原因是法律必須眷顧每一個人,因為每一個人都是生而平等的。

目次 1 法國 2 美國 3 中華民國 3.1中華民國憲法 3.2中華民國法律 3.3實務見解 4 中華人民共和國 4.1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 5 香港 6參考  法國[編輯] 法國的自由、平等、博愛是國家格言及寫入憲法序言中。

 美國[編輯] 美國的美國權利法案及美國憲法第十四修正案保障平等原則。

 中華民國[編輯] 中華民國憲法[編輯] 第七條:「中華民國人民,無分男女、宗教、種族、階級、黨派,在法律上一律平等。

」 第一百二十九條:「本憲法所規定之各種選舉,除本憲法別有規定外,以普通、平等、直接及無記名投票之方法行之。

」 第一百五十九條:「國民受教育之機會,一律平等。

」 中華民國法律[編輯] 《公務人員行政中立法》第四條:「公務人員應依法公正執行職務,不得對任何團體或個人予以差別待遇。

」 《行政程序法》第六條:「行政行為,非有正當理由,不得為差別待遇。

」 《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第二條:「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除另有規定外,以普通、平等、直接及無記名投票之方法行之。

」 《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第四十九條:「廣播電視事業從事選舉相關議題之新聞報導或邀請候選人參加節目,應為公正、公平之處理,不得為無正當理由之差別待遇。

」 《公民投票法》第四條:「公民投票,以普通、平等、直接及無記名投票之方法行之。

」 《人民團體法》第五十條:「政黨依法令有平等使用公共場地及公營大眾傳播媒體之權利。

」 《原住民族基本法》第四條:「政府應依原住民族意願,保障原住民族之平等地位及自主發展,實行原住民族自治;其相關事項,另以法律定之。

」 《勞動基準法》第二十五條:「僱主對勞工不得因性別而有差別之待遇。

工作相同、效率相同者,給付同等之工資。

」 《性別工作平等法》第一條:「為保障性別工作權之平等,貫徹《憲法》消除性別歧視、促進性別地位實質平等之精神,爰制定本法。

」 《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第一條:「為維護身心障礙者之權益,保障其平等參與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之機會,促進其自立及發展,特制定本法。

」 《通訊傳播基本法》第十一條:「政府應採必要措施,促進通訊傳播基礎網路互連。

前項網路互連,應符合透明化、合理化及無差別待遇之原則。

」 實務見解[編輯] 2003年最高行政法院「92年判字第275號」判決:「行政行為,非有正當理由,不得為差別待遇,《行政程序法》第六條定有明文,此即行政法上之平等原則。

然行政機關若怠於行使權限,致使人民因個案違法狀態未排除而獲得利益時,該利益並非法律所應保護之利益,因此其他人民不能要求行政機關比照該違法案例授予利益,亦即人民不得主張『不法之平等』。

」 2004年11月4日最高行政法院「93年判字第1392號」判決要旨:「《憲法》之平等原則要求行政機關對於事物本質上相同之事件作相同處理,乃形成行政自我拘束;惟《憲法》之平等原則係指合法之平等,不包含違法之平等。

故行政先例需屬合法者,乃行政自我拘束之前提要件。

《憲法》之平等原則,並非賦予人民有要求行政機關重複錯誤之請求權。

」  中華人民共和國[編輯]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編輯]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十三條第2項:「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四條:「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四條:「對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

」 《民事訴訟法》第八條:「當事人有平等的訴訟權利。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保障和便利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對當事人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  香港[編輯] 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二十五條列明「香港居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並在第三章其餘條目,保障香港居民原有的公民權利和自由,不受任何團體侵犯。

參考[編輯] 集體談判 法治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平等原則&oldid=66139906」 分類:法律原則政治意識形態法律術語隱藏分類:自2017年12月缺少來源的條目自2010年2月擴充中的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 其他語言 AlemannischالعربيةAsturianuБългарскиCatalàČeštinaDanskDeutschΕλληνικάEnglishEsperantoEspañolفارسیSuomiFrançaisGalegoहिन्दीՀայերենBahasaIndonesiaItaliano한국어LigureLietuviųLatviešuNederlandsOccitanPolskiPortuguêsРусскийSimpleEnglishSoomaaligaСрпски/srpskiSvenskaТоҷикӣไทยTürkçeУкраїнськаاردوTiếngViệt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