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民主化-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臺灣民主化,是指臺灣由非民主政體轉型到自由民主制的過程,其中包括以追求民主化與鞏固民主為目標的社會運動與政治改革,尤指1980年代末期在中華民國體制下推行的民主 ... 臺灣民主化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臺灣民主化,是指臺灣由非民主政體轉型到自由民主制的過程,其中包括以追求民主化與鞏固民主為目標的社會運動與政治改革,尤指1980年代末期在中華民國體制下推行的民主化措施(寧靜革命)。

在乙未戰爭期間,曾成立台灣民主國,但並未建立民主政體。

追求民主政體的運動,最早起源於日治時期,台灣民眾要求擁有與日本人平等的政治民主權利。

至中華民國時期,最早有二二八事變,隨後進入的戒嚴時代發生一系列的政治抗爭,包括黨外運動、橋頭事件、中壢事件、美麗島事件等,最終中華民國政府於1987年解嚴,之後廢除解除黨禁、廢除《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國民大會及立法院全面改選,正副總統改為直選,伴隨多次修憲,建構現今臺灣自由民主的政治體制。

目次 1歷史 1.1台灣民主國 1.2日治時期 1.3戰後時期 2參見條目 3註解 4參考來源 歷史[編輯] 台灣民主國[編輯] 清朝末期,民主思想經西方國家傳入台灣。

1895年乙未戰爭時,台灣士紳成立台灣民主國。

台灣民主國的成立,主要目的雖不在於追求民主,而是反抗日本接管。

在台灣民主國宣言中,曾主張「台灣自立,改建民主國;官吏皆由民選,一切政務秉公處理」,顯示當時民主思想已經開始在台灣地區萌芽。

臺灣民主國的誕生早於同樣採取共和制的中華民國16年,因而被某些學者以及教科書認定為「亞洲最早的共和國」或「亞洲最早的民主共和國」[1](但實際上在此之前,亞洲已出現過兩次共和制國家[註1])。

所以嚴格來說,臺灣民主國應該是亞洲第一個主張採取民主體制、但是未能有效統治台灣的政權。

日治時期[編輯] 參見:台灣議會請願運動 1895年,日本依馬關條約,由大清帝國手中取得台灣,台灣成為日本統治下的殖民地。

台灣人民並未完全享有與日本國民相等的待遇。

隨著大正民主風潮的興起,民主與平等的思想再度進入台灣。

日本政壇中的人士,以板垣退助為代表,與台灣士紳及留學生,共同組成台灣同化會,主張內地延長主義,將台灣完全視為日本領土,讓台灣人民享有與日本國民相等的待遇,可以投票選舉議員。

林獻堂等人,推動六三法撤廢運動,希望台灣被納入日本憲政體制中。

這個運動,隨後轉變為台灣議會請願運動,要求台灣也能設置議會。

在這個風潮下,臺灣民眾黨成立,是台灣第一個合法政黨。

在昭和年間,日本軍部的勢力壯大,日本走向軍國主義,台灣的民主化運動也遭到壓制。

戰後時期[編輯] 參見:臺灣戒嚴、臺灣解嚴、二月政爭和寧靜革命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宣布投降,在盟國的安排下,中華民國接管台灣。

[註2]但是台灣並未像其他中華民國省份一樣,設立省政府,進行地方自治,而是成立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與臺灣警備總司令部,倣效日本台灣總督府,以獨裁方式統治。

1947年,爆發二二八事件。

在此事件中,台灣仕紳曾提出要求地方自治,讓人民投票選出議員及行政官員,但並沒有被中華民國政府接受。

在二二八事件結束後,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被改組為台灣省政府,但是省政府官員仍由中央指派,省議會議員也是由官派。

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遷至台灣後,執政的中國國民黨長期實行戒嚴和威權主義統治,白色恐怖持續,黨外運動等民主派人士持續抗爭。

1950年,臺灣省實施地方自治,開放縣市(省轄市)長、縣市(省轄市)議員、鄉鎮市長、鄉鎮市民代表選舉。

1951年,開放臺灣省議會民選,在地方自治層級開始緩步民主化。

1986年民主進步黨成立,1987年中華民國政府宣布解嚴,1991年,台灣結束動員戡亂並國民大會全面改選,為民主化關鍵歷程,1992年立法院全面改選,1994年台灣開放省長、直轄市長民選,1996年台灣首次總統直選,1998年實施台灣省虛級化,2000年首次實現政黨輪替,民進黨首次執政,正式結束國民黨對台灣長達55年的執政,但立法院仍由國民黨為首的泛藍陣營為多數。

2008年,國民黨實現二次政黨輪替。

2016年民進黨實現三次政黨輪替,立法院也首次實現政黨輪替,民進黨首次完全執政。

參見條目[編輯] 臺灣人權 臺灣政治 臺灣選舉 中華民國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 中華民國總統及副總統在臺灣之公民直接選舉與罷免 公民投票法 黨外運動 美麗島事件 寧靜革命 言論自由日(臺灣) 註解[編輯] ^1777年婆羅洲的蘭芳共和國、1868年北海道的蝦夷共和國 ^或稱接收台灣、光復台灣、佔領台灣 參考來源[編輯] ^Goddard,W.G.(1966).Formosa:AStudyinChineseHistory.EastLansing:MichiganStateUniversityPress,p.140 閱論編臺灣社會運動 人權運動↗(勞工運動↗·原住民族運動↗·農民運動↗·性別平等運動↗) 政治運動↗·司法改革運動↗·媒體改革運動↗·環境運動↗·文化保存運動↗·學生運動↗·食品安全運動↗·體育改革運動↗ 事件、運動長期臺灣本土化運動·臺灣獨立運動·臺灣民主化運動·去蔣化·臺灣轉型正義·台灣正名運動日治時期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臺灣抗日運動戰後前期二二八事件·黨外運動·雷震事件·中壢事件·橋頭事件·鼓山事件·美麗島事件·桃園機場事件·鄭南榕自焚事件(言論自由日)·519綠色行動陳水扁政府228百萬人手牽手護台灣·新野百合學運·百萬人民倒扁運動·三二六護臺灣大遊行·手護臺灣大遊行馬英九政府830百日怒吼大遊行·1025反黑心顧台灣大遊行·張銘清訪臺爭議與衝突·陳雲林訪臺爭議與衝突·野草莓運動·反馬英九·517嗆馬保台大遊行·519嗆馬踹共大遊行·太陽花學運·返還國會運動·張志軍訪臺爭議與衝突蔡英文政府軍公教反污名要尊嚴九三大遊行·南北徒步串聯活動·臺灣反年金改革行動非政黨團體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一〇〇行動聯盟·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台灣公民陣線·台灣獨立建國聯盟領導人物逝世蔣渭水·林獻堂·陳智雄·廖文毅·吳三連·蘇東啟·鄭南榕·黃信介·蔡同榮·林弘宣在世彭明敏·施明德·許信良·姚嘉文·林義雄·呂秀蓮·張俊宏·陳菊·陳婉真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臺灣民主化&oldid=68168343」 分類:台灣民主運動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語言 Bân-lâm-gú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