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藝術工作者| PAR 表演藝術雜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受邀填寫問卷的表演者們,其基本條件限制為:年齡在四十歲以下、畢業之後或從事專業表演工作至今,曾參與五次以上售票演出,且去年至少有過一次售票現場演出。

而因各領域的 ... 搜尋 廣告刊登 聯絡我們 會員專區 表演藝術工作者 相關文章4篇 特別企畫Feature 倖存者的頑強,在他們這世代的臉上閃現 不穩定的生活與低薪,限制了人才的留存,「3年、5年」成了入行的大限,這是廣大表演藝術工作者的日常縮影,「借錢做案子」是表演藝術圈的常態。

表演需要時間淬煉,有志於此的人卻沒有相應的物質回饋,得以無後顧之憂地投注時間沉浸期間。

這槓桿的傾斜,極大部分受制於外在環境的條件。

文字|蔡亞嵩 第338期/2021年03月號 藝活誌BehindCurtain 表演人,報稅過後…… 五月結束,報稅季也結束了,回顧過往一年的收入狀況,表演藝術工作者辛苦的付出賺得多少?敝刊試圖透過抽樣問卷調查,約略呈現各領域中表演工作者收入的樣貌之後,再從中邀約一位願意受訪的人,聽聽他們怎麼說。

此次問卷調查統整音樂、舞蹈、戲劇(不含戲曲類)三領域,各十名表演者,於二○一六年全年收入與工作概況。

受邀填寫問卷的表演者們,其基本條件限制為:年齡在四十歲以下、畢業之後或從事專業表演工作至今,曾參與五次以上售票演出,且去年至少有過一次售票現場演出。

而因各領域的生態狀況不盡相同,所以我們讓三個領域的調查結果分開呈現,以免混淆。

問卷內容則將「表演者收入」略分為三種:一是劇場(現場)的演出薪資,包括實際演出場次費用和排練費用;二是相關領域收入,所有並非現場表演的錄音、配樂作品或影視類演出、並非以表演者身分參與的相關領域工作,如編導、助理、技術、行政,以及主持工作坊、擔任講師等與專業有關的教學類收入,均包含在內;然後則是完全與表演藝術無關的非相關領域工作等。

最後,我們仍是要說,因為台上的表演者百百款,即使是同領域各種型態的演出也大不相同,所以這抽樣調查結果僅供參考,而非表演藝術業態全貌,只是大膽地呈現了小部分在舞台上為藝術創作的表演者,他們在現實生活中的收入現況。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295期/2017年07月號 特別企畫Feature 拜訪藝術家 藝術與生活,兩者的關係密不可分:互相取材、彼此影響;而「家」是生活的核心,是避風港,也是一切動力的補給站。

表演藝術工作者們爲了追求生活與藝術的完美結合,或者在塵囂之中覓一塊靜地,或者當個仁者智者,樂山樂海,長居於自然之中,更或者,不管外在環境爲何,境由心生,憑著自己的理想打造四方天地。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80期/1999年08月號 專欄Columns 三十三歲,跳舞三十年 團隊經營多數以「量入為出」為財務運用準則,但換個腦袋想想「量出為入」是否可能才是長遠經營的基礎思考,而勇於面對應支付的固定成本與開銷,相對地或許節省了機會成本,以及不易掌控的變動成本。

但因為提供了團員最基礎的保障,或許在追求完美的藝術呈現掌握了加分之鑰。

文字|溫慧玟 第141期/2004年09月號 本網站使用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我同意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