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壓力時,我們的身體會如何反應? - GOODear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第一步是指示腎上腺分泌更多腎上腺素,好將神經系統切換至「戰或逃」(fight or flight)模式。

腎上腺素湧入血流,促使體內脂肪和肝醣分解,以釋出一波 ... 會員註冊 語系 繁體版 简体版 重要公告 關於我們 服務宗旨 團隊介紹 隱私安全說明 資訊安全說明 會員中心 會員註冊 會員登入 探索互動 影音專區 心理測驗 心靈文章 電話協談 會員註冊 語系 繁體版 简体版    Home探索互動 心靈文章 心靈文章    Line   壓力 發佈日期:2018/10/25 面對壓力時,我們的身體會如何反應?   本文節錄自《HowItWorks知識大圖解國際中文版》第35期(2017年08月號) 文章出處:轉貼來源   當遭遇壓力時,我們的身體會發生什麼事?最早定義壓力的漢斯.薛利(HansSelye)曾告訴記者: 「人人都知道壓力,卻沒人能真正地瞭解它。

」 從心理健康的觀點來說,壓力指的是情緒上過度受壓,這可能會以焦慮、睡眠障礙、飲食習慣改變、出現破壞性行為和頭痛或肌肉疼痛等形式展現。

這類壓力我們都很熟悉;然而,從廣義的生物學觀點來看,壓力是身體對心理創傷、極端溫度、缺乏食物或遭遇掠食者等各式干擾所產生的反應。

  什麼是壓力? 壓力在醫學上並無專有定義,但就生物學而言,任何可能使身體失衡的威脅都算壓力。

為了處理這些無論是想像或真實的威脅,身體會採取一些步驟來自保──各種化學訊號湧入血流,以強化知覺、加快心跳和呼吸、減輕疼痛,甚至帶來歡快感;同時,消化和生長等非必要功能立刻趨緩。

當壓力反應啟動,求生便成了當下的重點,未來則顯得沒那麼重要。

  壓力反應由腦部啟動,處理情緒和恐懼的杏仁核會傳送訊息到下視丘,啟動一連串電訊號和化學訊號,讓身體準備好做出反應。

  第一步是指示腎上腺分泌更多腎上腺素,好將神經系統切換至「戰或逃」(fightorflight)模式。

  腎上腺素湧入血流,促使體內脂肪和肝醣分解,以釋出一波能量。

於是體內的血糖值濃度上升,脂肪酸也被釋出,以便在身體最需要之際提供燃料;這些分子接著由血流輸送到肌肉和腦部。

非必要部位的血管會收縮、心跳加速、呼吸增快,好將額外的資源轉送到最需要的地方;此時,感官也更為敏銳,腦部亦進入戒備狀態。

  所有反應僅在一瞬間發生,有時甚至先於大腦對壓力源的判斷。

上述化學物質遽增的方式會依情境及個體而異。

若當下無法逃離或對抗,戰或逃反應可能會被「嫌惡警戒」(aversivevigilance)取代;在此情況下,動作會停止,血液會從皮膚和末梢流向核心器官。

此反應不是替即將發生的體能活動暖身,而是為了在受傷的情況下盡可能地降低出血。

儘管,現今我們所遭遇的多數壓力並不包含出現人身傷害的風險,但此反應在人類昔日的演化歷程中應相當管用。

選擇哪一種反應得視當下的情境而定,但生物個體往往自有偏好──據信,這種行為模式在年幼時就已建立。

  另一個較和緩但持久的壓力反應會同時啟動。

下視丘會釋出皮質釋素(CRH)這種分子,以觸發生物反應,讓身體進入求生模式。

CRH從下視丘行經一小段血流、進入腦下垂體,以促進另一種長程化學訊息──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的分泌;ACTH會順著血流行經全身、抵達腎臟,啟動壓力反應的下個步驟。

  兩顆腎臟的頂端各有一個稱為腎上腺的激素製造工廠,內含腎上腺皮質這種腔室。

此處的細胞負責製造糖皮質素──這些體內自然分泌的類固醇會協助身體的其他部位面對壓力。

皮質醇能干擾胰島素的作用、使血糖上升、平衡體內酸鹼值、抑制免疫反應,甚至影響記憶生成。

  短期壓力可迅速被身體矯正;此外,為了預防壓力反應永無止盡地循環,皮質醇也具有關閉功能,並可反饋到腦部,宣告壓力反應已啟動完成,以協助停止CRH和ACTH的分泌。

然而,有時壓力也會發展成長期的慢性問題。

   人體面對壓力的各種生理反應。

圖/《知識大圖解》2017年8月號。

    良性壓力和惡性壓力 在我們所知的動物中,人類頗為獨特,因我們能對自身和世界進行抽象思考。

我們巨大的腦部雖得天獨厚,但也可能帶來長期壓力,因人類會擔心其他動物根本不會想到的問題(如工作和金錢)。

  雖然壓力反應是演化而出的產物,能在遭遇短期的環境壓力時提升存活率,但長期而言卻可能造成傷害;若不予理會,最終還可能引發疾病。

年幼時暴露在壓力下(無論是戰爭、被疏於照料或父母離異)者,成年後較可能產生心理問題;因為童年時腦部仍在發育,慢性壓力可能造成腦部結構改變,進而影響腦功能。

對成年人來說,慢性壓力除了會對心臟和血管造成負擔,提高心血管疾病、心臟病和中風發作的機率,還可能危害免疫系統。

急性壓力反應會動員免疫細胞,為擊退感染做好準備,但皮質醇這種壓力激素也會長期影響免疫細胞的功能。

事實上,皮質醇類藥物被用於需要免疫抑制的患者身上,以壓制其免疫系統。

良性壓力和惡性壓力。

圖/《知識大圖解》2017年8月號。

    長期壓力可不是鬧著玩的,不僅壓力反應本身會對身體造成負擔,伴隨而來的應對機制(如喝酒、抽菸)也同樣傷身。

然而,這還不僅止於生理上的影響。

壓力一詞包含了許多層面,近來有學者研究了我們對壓力的感受會如何影響壓力對身體帶來的衝擊,結果發現,若我們相信壓力是壞事,它就更易對我們造成傷害。

美國的研究指出,處於壓力下的人有較高的死亡風險。

但此論述只在這些人認為壓力對自己有害時才成立。

  事實上,遭遇壓力但本身不認為壓力是壞事的人,死亡風險甚至比幾乎無壓力者還低。

  壓力一詞的意涵讓在1930年代率先提出壓力反應的漢斯.薛利倍感困擾。

部分的原因在於,壓力不僅是用來描述身體對困境的反應;在物理學中,應變(strain)指的是物體受外力而產生的形狀或大小變化,而壓力或應力(stress)則是與之相關的內部力量;一詞兩用便讓大家將兩者聯想在一起。

  驚人的是,改變對壓力的看法似乎能改變其對人體造成的影響。

若將手心冒汗、心跳加快和呼吸急促視為身體正努力幫助你的跡象,就可改善上述反應;心跳雖會加快,但血管卻能保持放鬆,這對心血管系統有益多了。

若我們相信壓力是壞事,它就更易對我們造成傷害。

圖/《知識大圖解》2017年8月號。

    此外,壓力反應還有另一個常被忽略的組成元素──催產素。

催產素有「擁抱激素」(cuddlehormone)之稱,有助於母親建立與嬰兒的連結;擁抱時,腦部便會釋放此激素。

人在遭遇壓力時,也會分泌催產素,以幫助我們尋求社會的支持;催產素還能擴張血管、降低血壓,甚至修復心臟。

  雖然壓力可能使人感覺不快,但它能幫助我們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相信自己的身體,並在無法負荷時求援,便能與壓力和平共處。

    看完以上對壓力的介紹,是不是對壓力更認識了呢? 若您正處於壓力底下,歡迎使用網路協談或信件協談,找笛兒聊一聊,笛兒很願意陪伴您,成為您的好朋友好耳朵。

  觀看更多 TOP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